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中国优秀校长教师有效建议系列/中国教师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把握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趋向、认真总结我市近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经验和深刻分析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为九章,介绍了课程编制纲要、物产资源调查、民风民俗探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心理调控与自我保护、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等内容,供读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需要通过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锤炼来实现不断进步、日臻完善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他应该尽快解决自我发展与进步中的内驱机制问题,或自我前进的内在动力问题。如果有了积极的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一个教师就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创造出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教导和培育出我们伟大事业所需要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的状况如何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健康、积极和旺盛的发展潜力。如果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解读,其核心内涵应该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我们认为,这正是一个教师的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中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为可贵的精神品格。

目录

第一章 师德篇

第二章 教学篇

第三章 育人篇

第四章 修养篇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霍懋征老师讲话准确、利落,但是有一个字她总喜欢重复,那个字便是“爱”。霍老师是“爱的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她说:“我们一代一代的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代一代的孩子。教师必须把真诚的爱施于每个孩子、每个学生。教师的爱是真爱。这种爱的程度和效果,不仅直接影响着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必然会从多方面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基于这样的真爱,霍老师60年坚守在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不计荣辱,矢志不渝,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创设了典型的范例。

立志从教,顺逆不移:真爱无畏

1943年,霍懋征老师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2岁的她面临着太多的机会,可是霍老师却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职业选择,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面对众人的疑惑,她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因为喜欢孩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霍老师立志“要做一个比妈妈还成功的老师”!

霍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孜孜以求,在教学和育人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和人民也给了她很高的荣誉:1956年,她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又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霍懋征老师曾有太多的机会离开小学教师的岗位:教育部要调她去工作,人教社要请她当编辑,全国妇联、北京妇联等单位都请过她,但她却始终没有改变初衷。她离不开孩子,离不开她的小学课堂。直到她当了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的常务委员,她都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霍老师不慕名、不图利,坚定不移地站在她的讲台上,为孩子、为祖国的小学教育经营着她心爱的事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霍懋征老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在牛棚里挨批斗,受尽了折磨。在此期间,她的小儿子被红卫兵头头用匕首捅死了。噩耗传来,她哭了,但当她从悲痛中走出来时,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怎么变成了杀人凶手?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思考使她更加坚定了志向:如果不死在“牛棚”,出去后还要当小学教师,而且要改行做语文教师。因为她认为语文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塑造灵魂的主要课程。

“文化大革命”之后重返校园,56岁的霍懋征老师重新捧起了心爱的教科书。这一次,她坚定地选择了语文教学改革。

献身学生,献身教育:真爱无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心灵者要先做到心灵美;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教学几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脾气,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遇到一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了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对学生要严格,但不是严厉。”说起霍老师的育人,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深有感触,他说:“霍老师以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给我们学识,培养了我们的能力,更以她的爱心,以她真诚的言行举止教育我们成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高干子女和普通市民的孩子兼收的学校。在霍老师的班上,有刘少奇主席的儿子,有朱德委员长的孙子,有普通市民的孩子,还有资本家、右派分子的子女。在那个“亲不亲,阶级分”的年代,霍老师却能一视同仁,绝无偏向和歧视。她的爱如阳光,又像春雨,一视同仁地温暖着、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霍老师主张对学生要坚持做到“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追求进步;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和特长;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霍老师善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她不顾劳碌,寻找一切机会教育学生,锻炼学生。在她从教的几十年中,不管多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霍老师的班,都会很快转变过来。

有个男孩叫何永山,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在连续留级、屡教无效的情况下,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老师听说后,主动找校长要来这个孩子。何永山进班后,霍老师仔细分析这个孩子,苦思冥想这个孩子身上的长处,并用其所长,给他提供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生活上,霍老师也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帮助他,还抓住时机鼓励他争取进步。在霍老师的爱心感召和精心、耐心的教育帮助下,何永山加入了少先队,融入了这个团结、友爱、上进的优秀班集体。  霍老师常常说:“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部长司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春华秋实60载,令霍老师自豪的是: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掉队,不管是当时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捣蛋鬼”,他们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P3-5

序言

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需要通过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锤炼来实现不断进步、日臻完善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他应该尽快解决自我发展与进步中的内驱机制问题,或自我前进的内在动力问题。如果有了积极的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一个教师就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创造出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教导和培育出我们伟大事业所需要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的状况如何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健康、积极和旺盛的发展潜力。如果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解读,其核心内涵应该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我们认为,这正是一个教师的内驱机制或内在动力中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为可贵的精神品格。

首先,关于爱岗敬业。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爱岗敬业则应该成为他首先必须遵奉的职业要求和人生目标。这是一个教师为师之道的基本准则。正如有论者所述:“在今天,根据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寄予教育的希望,不少人都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一个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职业要求的教师,其必然会生成一种对于教师工作的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会驱使着他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一定会驱使着他在发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以使自己能够胜任其所处的教师岗位的要求。在这里,其突出的关键词是:爱岗敬业,为师之道。

第二,关于追求卓越。许多教师的成长经历和发展个案都已表明,一个始终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状况和技能水平的教师,往往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因为他们始终处在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和冲击的状态,以至于通过不断努力最终使自己达到了卓越的境界。这种情形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教师追求卓越的品格。这种精神状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爱岗敬业的品格是一个教师应有的为师之道的话,那么,追求卓越的品格则是一个教师可贵的治学之道。具有这种精神品格的教师又获得了另一种重要的内驱机制,这种机制驱动着一个教师不断地自加压力,广为涉猎,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向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迈进,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在这里,其重要的关键词是:追求卓越,治学之道。

第三,关于勇于创新。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一种最难发挥人的创造精神的职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有一些教师比较机械,思路狭隘,暮气沉沉,缺乏创意,以为有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课本教材,自己只要循纲教学、依本授课即可。久而久之,就逐步淡化乃至扼杀了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创造精神,最终把自己变成一个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的“教书匠”。其实,教师职业不仅需要创新品格,而且需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前人没有尝试过的方法,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事实表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努力地开启智力、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勤于总结、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够摆脱平庸,独辟蹊径,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乃至专家。这种勇于创新的品格其实就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之道,它与为人之道、治学之道一样重要,是一个教师获得不断发展的又一种内驱机制。它能驱动一个教师去实践新的教育观念,进而创造出崭新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来。在这里,其核心的关键词是:勇于创新,发展之道。

如果一个教师具备了上述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品格,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今后获得持久发展的良好的内驱机制就已生成,他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也就不会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了。

正因如此,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把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加速自己的专业化进程,尽快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和创造自己,我们选编了这本《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在这本书里,我们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中,精选了40多位杰出教师的精彩个案,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个部分,向广大教师介绍了他们优秀而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我们看到,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彩个案中,无不闪耀着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风采和光芒!

应该说,通过对这些优秀教师精彩个案的逐一解读,我们获得了深刻的感悟和启迪。因此,在这里,我们诚恳而自信地向广大教师提出这样的“建议”,供大家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参考——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的锻造和修炼上多下工夫,认真把握教师的为师之道、治学之道和发展之道,从而为自己插上实现宏伟理想的翅膀!

周成平

2010年3月5日

于南京市龙江小区蓝天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中国优秀校长教师有效建议系列/中国教师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成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8560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1
丛书名 中国优秀校长教师有效建议系列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