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策反英杰--王亚文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亚文,15岁参加安源路矿大罢工,14岁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5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岁考入黄埔军校,17岁参加秋收起义,25岁参加了“一二·九”运动,26岁开始,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中的一位忠诚战士,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式人生……

本书作者对王亚文同志的革命斗争历史资料进行了积极广泛的调查挖掘工作。对王亚文同志的家属也进行了深入细致访问,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王亚文同志革命的、传奇的一生,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内容推荐

王亚文同志传奇的经历,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品格的集中写照,也是留给后人可贵的精神财富。

在院老干部办公室的组织下,本书作者对王亚文同志的革命斗争历史资料进行了积极广泛的调查挖掘工作。对王亚文同志的家属也进行了深入细致访问,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王亚文同志革命的、传奇的一生,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在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候,在纪念王亚文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了《策反英杰——王亚文传奇》这本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可以断言,广大读者通过阅读王亚文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对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艰苦卓绝的斗争,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目录

第一章 罗霄山脉少年CP、CY

第二章 黄埔四期 “小钢炮”美名扬

第三章 建自卫军参加秋收起义

第四章 起义失败潜逃转战南北

第五章 宁可开除决不屈服淫威

第六章 结“兄弟团” 大闹北平古城

第七章 虎归长沙龙游边陲联大

第八章 隐身潜伏军刀插入敌心脏

第九章 冤家撞头险酿弥天大祸

第十章 功败垂成功勋依然卓著

第十一章 大谍无形潜心教育研究

后记

试读章节

就在王亚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一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对国民党进行全面改组。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确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大会决议同意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早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认可,他也认为中国军阀割据,兵荒马乱,要革命成功必须得有自己的军队。

基于此,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长洲岛上亲手创办了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黄埔区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成为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原址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因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清军便在此设立了军校。

选择在黄埔区长洲岛设立军校,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缮,即可使用,可以节省人力和资金。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党号召有志青年积极参加黄埔军校,1925年王亚文奉命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

王亚文第一天来到黄埔军校,看到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那原来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约有一万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四十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

这一切对王亚文这些新兵来说是那么的新鲜。

由于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不少共产党员在学校中担任重要职务,如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可惜,作为第四期学员,王亚文没有聆听到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但是,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王亚文还是知道的,王亚文高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进入军校。

第四期的学员与前几期的学员一样,都是按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重、政治各科分编成队,散驻在蝴蝶岗等地。黄埔军校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学内容,讲授《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军制学》、《交通学》和《实地测图》等课程,此外,还进行单兵动作、连排营行军、平战中的联络等训练。  王亚文他们每人领到两套军装、两件衬衣、两双布袜、三双草鞋和一条武装带。

年仅十五岁的新兵王亚文穿上了军装,很是得意了一阵子。王亚文虽然个头长得不高,中等身材,但是,有着宽厚的肩膀,金光闪闪的学员佩肩架在双肩上,着实威风凛凛。虽然那还只是学生的士官军衔,但年轻的新兵们就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将军了。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都参与建设的军校,里面的军人和学生自然会分成左右两派,左派当中不仅有共产党人,还有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的民主人士,右派则被大家称之为反动派。在那个时期,右派还是比较猖狂的。左派学员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右派学员则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左权、蒋先云、周逸群、许继慎、李之龙、陈赓等人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重要人物,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王亚文进入军校以后也发现了这两派间的斗争,他的老同学左权看到王亚文来了,便把学校的情况向他介绍了一些,他毅然决定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P23-26

序言

大浪淘沙,岁月如歌。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此时,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禁想起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从国民党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了新中国。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两条战线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斗争。一是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斗争,气壮山河,世人惊服。还有一条隐蔽战线,共产党人在敌人的心脏里同恶魔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他们斗争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惊心动魄又充满着智慧,令人敬佩。上海社会科学院享受副市长级待遇的王亚文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王亚文同志少年时期就参加安源路矿大罢工,受到进步思想的洗礼。14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岁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员,在军校参加了著名的第二次东征。后因身体原因,王亚文同志回湖南醴陵县参加了农民运动,当过醴陵县区苏维埃主席,协助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搞农民运动考察,参加过秋收起义。在北京又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的单线领导下,潜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做国民党军政界高层人士的策反工作,卓有成效。在解放战争期间,受董必武之命,在上海策划和领导上海武装起义,虽然因为叛徒出卖而未能全部实现。但是,上海武装起义的组织和部分成功,对解放上海、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值得后人敬仰的是,王亚文同志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即使是在受到“委屈”和被“误解”的时候,也没有丧失革命的信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优秀的品格,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尤其是青年同志学习。

在院老干部办公室的组织下,本书作者对王亚文同志的革命斗争历史资料进行了积极广泛的调查挖掘工作。对王亚文同志的家属也进行了深入细致访问,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王亚文同志革命的、传奇的一生,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在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候,在纪念王亚文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了《策反英杰——王亚文传奇》这本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可以断言,广大读者通过阅读王亚文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对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艰苦卓绝的斗争,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010年5月

后记

历经一年多的酝酿与辛劳,《策反英杰——王亚文同志传奇》一书终于面世了。我们为此甚感欣慰。

王亚文同志传奇的经历,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品格的集中写照,也是留给后人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从事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同志,我们一直有此愿望:把老前辈可歌可泣的事迹编撰成文,作为勉励我们前行的行动指南。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黄仁伟副院长和其他院党委领导的支持。尤其是黄仁伟副院长在百忙之中,与本书编写工作小组的黄仲义、陈迎彰、徐霖恩以及作者董德兴同志,一起构思提纲,提炼主题,讨论撰写体裁,并审读全文,指导传记写作。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也多次听取本书写作情况的汇报,十分关心本书的出版工作。特别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同志专门为本书作序,为本书的主题思想与革命传统的教育,作了新的概括与演绎。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王亚文同志的夫人张端元、女儿王颐,为本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全力支持本书的出版。我们还要感谢本书的作者、原文学研究所董德兴先生,他深入调研,利用暑期撰写文稿,花费了大量辛劳。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关心支持的还有:重庆市委老干部局、重庆市档案局、湖南省醴陵市档案局,以及袁恩桢、沙尚之等同志。我们对他们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上海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办公室

2010年5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策反英杰--王亚文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德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56766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