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舒芜致胡风书信全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中所选的信件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舒芜致胡风的全部私人信件,起自1943年,迄至1952年,前后约十载,共计145封(含明信片)。

书中书信的注释文字,均为舒芜生前所注,编辑时除了对正文和注释处个别错讹字作了改正,未做任何改动。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写给胡风先生的信札142封(编者注:实为145封),兹据复印件编注发表,提供一种新文学史料。

1997年,梅志先生复印了作者这些信,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给作者,原件仍存胡风先生家。同年,作者也将胡风先生给自己的信的复印件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梅志先生,原件仍存作者处。

作者给胡风先生的这些信札(包括明信片),写作时间是自1943年10月起,至1952年12月止。现在看来,可能有个别散失而外,这142封是现 存的全部。作者得到的复印件除有个别脱页、模糊外,都还清楚。

编注原则是按时间编排,标明写信人和受信人 地址,加简要注释。所有文字、格式、称呼、署名等等,全照原来。复印件个别脱页、模糊处,都已注明。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均是从重庆南温泉发至重庆赖家桥

第二部分 主要是从江津白沙发至重庆赖家桥

第三部分 主要是从江津白沙发至上海

第四部分 主要是从徐州发至上海

第五部分 主要是从南宁发至上海

试读章节

晓谷兄:

久不得信,不知在那混乱的大城市里,你们如何了?

自接你最近几封信后,我常想着你所指出来的问题。刚才,把生活论旧稿四章翻开来看了一看,忽然触目惊心,真不知道那样“低徊趣味”的东西,当时怎么写了出来,写出来又是预备给谁看的。不说那些正在行动中的人,就是此刻的自己,一看了最初的几行,也是满肚子不舒服。我论生活,却忘了生活的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向前”。只有向前,才把握得住全面,才把握得住新生的萌芽。以前我也侈谈什么新生的萌芽,却忘了自己并未冲过去,自己内部就没有新生的萌芽。

我近年来,对许多问题的考虑,竞都从一个反感出发,这真是现在想来大可怕的事。因为对机械家的浮夸的反感,竞至于有意识的专以浇冷水为事,这是多么糟糕的呢?我把“看得更远”如老人的凝炼,竟误以缠绵伤感实之,结果真成了向后看,而居然还自以为深刻,这岂不是又要走上苦雨斋的旧路了么?于是我又想起贵兼在渝时对我的旧诗的批评,他说我是“失败的美”,是“先把自己站在挨打的地位再唱歌”,当时还觉得他这话有些可笑,现在想来,倒是被他不幸而言中了。

我又想起,《故事新编》里也就说过:“我久已不投在变化中了,怎能变化人呢?”是的,自己不冲上去,是无力引人来冲的。侈谈新的萌芽,倘自己不先就猛扑向那里,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一个胜利的精神,真是非常必要。倘不能如江河直下,先把对象卷进来卷向前去再说话,是没有谁来听的。而况还不是别人听不听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发展和危机的问题。近年来,已自觉得渐渐开口不得,有喑哑之势,倘长此以往,真不堪设想。我先前居然还谬谈到有一种暗想:暗自责备时代的浮夸。现在想来,才知道,时代永不会错误,错误永不在时代。凡觉得时代有错者,一定自己已是相当之糟了。这些话,你和宁兄都早向我说过,可是不知怎么,总感不到切实的意义。但又不知怎么,今天突然一触发,于是有了鲜明的感觉,于是并且懂得了,这一两年来,你和宁兄对我的一切批评,原来都是在这一点上贯通的。

是的,不错,历史上就有许多证明。即如北邻大国新生之初,幼稚浮嚣者甚多,对之有反感者更多,可是,只有高,和他们战斗得到胜利。因为他不是用低徊伤感来作战的,而是用更真更大更高的热情来作战的,他是肯定了基本上的胜利精神来作战的。又如眼前事,齐同来此教书,学生对之崇拜无已,先前我就知道学生们大抵崇拜《新生代》,也以为可笑,现在一想,也知道,那书的成功,也就由于那“向前冲”的姿态,虽然是很不真实的。而且,老人的伟大,也就在这里吧!我想,我常看老人之作,却于此点未取得深刻的教训,真不知如何看的。

你前次信,我回信时还说什么“要和读者的浮夸斗争”,也不知当时如何想的。北邻流行的文学,我一向总觉得格格不入,但细细分析,这格格不入之中,也就有许多不好的东西。恐怕他们也只有就在那条路上进展下去的吧!此外,难道还要他们回头?现在,我觉得委靡得太久了,再下去,难免要变成台静农那样,必须振作才行。生活论旧稿已成者,决定丢去,即刻另行起头。你先前向我说的意见,当时都不知如何实行,现在自己有了实感,我想可以行了。要赶快,要振作,要向前,这是我的订以自励的原则。

有些“激动”之类,所以拉杂的即刻写了出来。其实这月末旬,借钱买小菜已久,是要待下月初才有钱买邮票发出的。又,不知上海情形如何,故由宁兄转。

匆匆,祝

好!

[1948]十一月廿八日,管顿首拜

P210-211

序言

一、本书中所选的信件是舒芜致胡风的全部私人信件,起自1943年,迄至1952年,前后约十载,共计145封(含明信片)。

二、关于书信的来历和编排等,舒芜生前曾经写过一个小记,附录如下:

这是我写给胡风先生的信札142封(编者注:实为145封),兹据复印件编注发表,提供一种新文学史料。

1997年,梅志先生复印了我这些信,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给我,原件仍存胡风先生家。同年,我也将胡风先生给我的信的复印件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梅志先生,原件仍存我处。

我给胡风先生的这些信札(包括明信片),写作时间是自1943年10月起,至1952年12月止。现在看来,可能有个别散失而外,这142封是现存的全部。我得到的复印件除有个别脱页、模糊外,都还清楚。

编注原则是按时间编排,标明写信人和受信人地址,加简要注释。所有文字、格式、称呼、署名等等,全照原来。复印件个别脱页、模糊处,都已注明。

2006年4月14日,舒芜记。

三、书中书信的注释文字,均为舒芜生前所注,编辑时除了对正文和注释处个别错讹字作了改正,未做任何改动。编者余佐赞将全书按照邮寄地址和收信地址的变换,大致将这145封书信分为5辑,每辑下的说明文字是由编者撰写,标示为“编者注”。之所以作此说明,是为了各负文责。

四、书信中的称呼“风兄”、“胡风兄”、“胡风先生”、“谷兄”、“晓谷兄”、“晓谷先生”等,均指胡风,信末落款中的“管”、“芜”、“舒芜”均指舒芜。舒芜,本名方管。

五、原书信格式一般都很规范,但少数几篇落款中名字和年代连在一起,为了尊重原信,一般都未作改动。

六、书中年月落款[]符号,系注者舒芜所加;书中表示文字缺失时用口符号,系注者舒芜所加;书中的说明的文字用( )符号,亦为注者舒芜所加;文中< >中文字且用楷体标示的,均为编辑所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舒芜致胡风书信全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1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