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地外生/太空探索科普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已经半个世纪了,经过50多年的太空探索,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同时,迅速发展的空间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寻找地外生》(作者焦维新)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寻找地外生》也可供与空间天气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推荐

《寻找地外生命》(作者焦维新)(“太空探索”科普系列)围绕“地球以外有人吗?人类已经进行了哪些探索?获得了哪些成果?UFO与外星人有什么关系?未来到哪里去寻找外星人?太阳系有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为小读者们解答“外星生命的奥秘”,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引人入胜。

《寻找地外生》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寻找地外生》也可供与空间天气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外星人,你在哪里

1.1 形形色色的外星人 |002

1.1.1 不同颜色的外星人 |002

1.1.2 不同形状的外星人 |003

1.1.3 不像人的外星人 |003

1.1.4 与地球人友好的外星人 |004

1.1.5 凶相毕露的外星人 |004

1.2 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电影 |005

1.2.1 地球人与外星人战争的影视 |005

1.2.2 外星人与地球人和平共处的影视 |008

1.3 UFO与外星人 |009

1.3.1 什么叫UFO |009

1.3.2 对UFO现象的解释 |012

1.3.3 UFO不等于外星人 |013

1.4 外星人,你在哪里 |014

第2章 什么是生命

2.1 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 |016

2.1.1 植物 |016

2.1.2 动物 |016

2.1.3 生命的定义 |019

2.2 生命的特征及分类 |020

2.2.1 生命的基本特征 |020

2.2.2 生命的分类 |021

2.3 地球极端环境下的生命 |022

2.3.1 嗜极生物 |023

2.3.2 极热环境下的生物 |025

2.3.3 极冷环境的生物 |031

2.3.4 嗜盐生物 |032

2.3.5 高压下的生物 |034

2.4 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 |036

2.4.1 水在维持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036

2.4.2 生物体可用的元素和能源 |037

2.4.3 足够稳定的合适环境 |038

第3章 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

3.1 接收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 |040

3.1.1 早期工作 |040

3.1.2 凤凰与百眼巨人计划 |041

3.1.3 艾伦望远镜阵 |045

3.1.4 光学观测计划 |046

3.1.5 中国的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047

3.1.6 对SETI 计划的争议 |055

3.2 在太阳系内直接寻找 |057

3.2.1 典型天体的探测情况 |057

3.2.2 火星上有生命吗 |059

3.2.3 欧罗巴探测重大发现 |074

3.2.4 泰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081

3.2.5 土卫二的巨大喷流 |086

3.3 向宇宙发送地球人“名片” |100

3.3.1 “旅行者号”探测器 |100

3.3.2 “旅行者号”携带的地球人“名片” |100

3.4 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104

3.4.1 凌星方法 |104

3.4.2 径向速度法 |106

3.4.3 天体测量法 |108

3.4.4 直接成像方法 |108

3.4.5 “开普勒”飞船 |109

第4章 银河系内的行星

4.1 银河系概述 |118

4.1.1 银河系有多大 |118

4.1.2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120

4.2 银河系内的行星 |122

4.2.1 巨大的行星世界 |122

4.2.2 适居区 |123

4.2.3 千姿百态的行星 |131

4.2.4 适居的行星 |137

第5章 未来的寻找活动

5.1 太阳系内寻找活动 |142

5.1.1 钻探火星找生命 |142

5.1.2 欧罗巴上破冰 |143

5.1.3 泰坦湖上行船 |145

5.1.4 土卫二喷流探险 |146

5.2 太阳系外寻找计划 |148

5.2.1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148

5.2.2 欧洲极大望远镜 |151

5.2.3 类地行星发现者 |152

5.2.4 更长远的设想 |156

5.2.5 太阳系外行星设想图 |157

试读章节

1947年6月24日,美国人肯尼士·阿诺德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上空,架着自用飞机,突然发现有九个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根据他的目测,这些物体以每小时大约1600公里的速度飞过,并转眼消失。他向地面塔台喊出:“我看见了飞碟”,引起美国极大的轰动。由于飞碟这个名词形容得很贴切,于是就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其后,一名记者在报纸上首次使用了UFO这个缩写,即不明飞行物,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最早观测并记录天空中奇异现象的是在我国古代。在公元前1914年夏朝廑帝时期,《古今图书集成》中就记载了“十日并出”现象。古代“十日”,并非神话所说的十个太阳,应该是十个像太阳那么大而会发光的飞行物体一起出现。其后在夏帝桀及商帝辛时,同样有“三日并出”及“二日并出”的记载;西汉昭帝时,记载“有流星大如月,众星皆随西行”,等等,这些日、月及星等,显然就是现代人所知悉的“幽浮”。“幽浮”这个词是UFO的中文音译。我国正史中的“幽浮”记录约有一千件。另有一些坊间流通的书画,也有这类记载,如清末民初上海申报出版的画刊《点石斋画报》,有一则“赤焰腾空”,记述某晚在南京(金陵)天空出现一团火球,图文并茂。

依照外观来区分,UFO大致上可分为14类:鸡蛋形、球形、碟形、圆圈形、雪茄形、茶杯形、飞拐形、土星形、半圆形、陀螺形、圆顶形、椭圆形、铁饼形和三角形。图1-11给出UFO的典型图像。图1-12是由UFO网站挑选出的最佳图片。图1-13是阿波罗飞船着陆月球时,由航天员拍摄到的不明飞行物。图1-14是由UFO网站提供的所谓与“外星人”接触的图片。

俗话说,眼见为实。绝大多数UFO图像和视频都是当事人亲自拍摄的,所记录的都是事实。但对这些现象怎样解释,则是一个复杂问题。根据对这些图像的分析,所记录的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原因产生的。

自然现象某种未知的天文或大气现象,地震光,大气碟状湍流,大气放电效应。

对已知现象或物体的误认天体(行星、恒星、彗星、流星体等);大气现象(球状闪电、极光、海市蜃楼);生物(飞鸟、蝴蝶群等);生物学因素(人眼中的残留影像,眼睛的缺陷、对海洋中飞机倒影的错觉等);光学因素(由照相机的内反射、显影的缺陷所造成的照片假象,窗户和眼镜的反光所引起的重叠影像等);雷达假目标(雷达副波、反常折射、散射、多次折射,如来自电离层、云层的反射或来自高温、高湿度区域的反射等);人造器械(飞机灯光或反射阳光,重返大气层的人造卫星,点火后正在工作的火箭、气球、军事试验飞行器,云层中反射的探照灯光、照明弹、信号弹、信标灯、降落伞、秘密武器等)。

心理现象有人认为UFO可能纯属心理现象,它产生于个人或一群人的大脑。UFO现象常常同人们的精神心理经历交错在一起,在人类大脑未被探知的领域与UFO现象间也许存在某种联系。

地外高度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有的UFO是外星人制造的航行工具。

对于第4种解释,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就是说,没有任何UFO现象与外星人有关。2011年11月,美国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的菲尔一拉尔森否认美国政府曾与外星人接触,更没有向公众掩盖真相。他承诺科学家将继续寻找外星生物。拉尔森在标题为“搜寻外星人,但尚未发现任何证据”的博客中说:“美国政府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存在生命,地外生命并没有与任何地球人进行联系或者接触。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政府向公众隐瞒真相。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地外生命进行讨论和搜寻。事实上,很多研究计划都旨在确定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从前面列举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应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不明飞行物是在日常生活经常出现的现象,现在报道得非常详尽,任何人都不能否定这种现象的存在。但问题是如何对这些现象给出科学的解释,使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公众对UFO现象日益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为科学知识的宣传创造了机会,是好事。

上面所介绍的外星人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那么,是否有外星人呢?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可能在哪些星球呢?这正是本书要探索的问题。

根据近年来太空探索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在宇宙并不孤独,在茫茫的宇宙深处,人类定会找到自己的知音。

依据人类对太阳系探索的结果,可以否定在太阳系范围内外星人的存在,但不能否定生命的存在。事实上,人类已经发现许多生命存在的线索。

在太阳系外,外星人只能存在于行星。根据最新的探测数据,在银河系中至少有1000亿颗行星。当然,不是所有的行星都能维持生命存在,在中等大小的恒星周围,一般有一个适居区,只有位于适居区的行星才有可能存在生命。寻找外星人或地外生命,也就是探索这些地区。P10-14

序言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已经半个世纪了,经过50多年的太空探索,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同时,迅速发展的空间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但太空毕竟是巨大而复杂的,50年所获得的知识还是有限的。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新的、宏伟的探索计划。可以预见,再过50年,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新的飞跃,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将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笔者近20年来在北京大学讲授“太空探索”课,学生选课的热情和对太空的关注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本人每年在中小学做近百场科普讲座,广大中小学生在讲座会场所洋溢出的热情,使我感动不已。学生听课时的全神贯注、提问时的踊跃,会场的活跃气氛,都充分说明了青少年对太空知识的渴望。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和载人航天的“三步走”计划;

另外,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还提出了自主探测火星、金星和小行星的计划,观测太阳的“夸父计划”,载人登月计划,观测宇宙的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等等。随着这些计划的深入实施和新计划的执行,我国民众对太空关注的热情将日益高涨。

上述情况说明,广大中小学生和民众非常关注太空活动,迫切期望了解太空的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下决心“开设”一门中小学生版的“太空探索”课,将课堂扩大到社会,使读者对广袤无垠的太空有系统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对空间技术的魅力有实实在在的体会,从根本上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树立为祖国的科技腾飞贡献力量的理想。

本系列图书的内容按照中小学生的特点加以扩展,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每册一个专题,具有相对独立性。涉及太空中各类天体的特征与探索历程、探索太空的方式和技术、太空资源与开发利用、太空对人类潜在的灾害及预防等方面。

目前计划出版的图书包括《发怒的太阳》、《奇妙的地球空间》、《寻找地外生命》和《天地大碰撞》。以后视需求情况,会陆续增加一些内容。

笔者曾出版多部著作,但为青少年写系列科普书还是第一次。为了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在初稿完成后,曾请文科大学生和小学生阅读,征求他们的意见。

夫人刘月兰仔细地、反复地阅读初稿,对每个章节的难易程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对文字进行推敲。儿子焦长锐和儿媳周媛也对书稿提出修改意见。正是在家人的大力帮助下,才完成了这套科普系列图书的写作。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著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地外生/太空探索科普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焦维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81008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3177118
中图分类号 Q693-49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