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是作者李长栓多年口译学习和实践的心得体会,目的是通过具体的翻译情景,与初学者分享口译的通常做法和思路,帮助译员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练习材料均为真实的现场录音和口语材料,所有的现场发言均提供逐字记录和参考译文,而且每段译文之后都附有译员思维过程分析,以及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法。
图书 | 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 |
内容 | 编辑推荐 《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是作者李长栓多年口译学习和实践的心得体会,目的是通过具体的翻译情景,与初学者分享口译的通常做法和思路,帮助译员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练习材料均为真实的现场录音和口语材料,所有的现场发言均提供逐字记录和参考译文,而且每段译文之后都附有译员思维过程分析,以及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法。 内容推荐 模拟口译情景,培养核心能力,揭示思维过程,树立正确理念。 ◎核心理念 要做好口译,必须具备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翻译技能。双语能力是口译的基础,专业和背景知识是口译的前提,翻译技能是达到专业水准的保障。 译员的职责是帮助有需要的客户沟通思想。译员的理解应当接近、达到,最好超过讲话者的水平;译员应当翻译讲话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指纠正讲话者的口误);只要准确地传递了讲话者的意思,译员可以使用与原话相同、相似,甚至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 译员要认识自己作为沟通者的角色,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个角色。只要认识到翻译的重要性,就一定会去做细致的准备,扫除会议上可能遇到的一切障碍。对少数准备不到的地方,再靠技巧或现场沟通加以解决。 ◎编写特色 李长栓所著的《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不仅注重翻译方法的培训,还通过大量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提高语言和知识水平。 《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的练习材料均为真实的现场录音和口语材料,以克服普通口译教材以书面语文章作为练习材料的不足。 本书为所有的现场发言提供了逐字记录和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为笔者模拟口译情景所作。每段译文之后,附有译员思维过程分析,包括译员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书针对口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详尽归纳了解决方法。 本书提供的模拟练习为英汉双向练习。 目录 第一部分 口译基础知识 什么是口译? 口译的历史 口译的形式 口译的标准 对译员的要求 口译礼仪 口译活动流程 会前准备 译前交流 上场翻译 事后总结 口译的过程 口译的技巧 口译技巧概述 理解的技巧 记忆的技巧 表达的技巧 应急的技巧 口译技巧具体分析 理解的技巧 主动听讲 开放性思维 …… 第二部分 模拟练习和批评 第三部分 结束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理解与表达(附光盘英汉口译案例讲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长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5350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8 |
CIP核字 | 2013196718 |
中图分类号 | H315.9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