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北大听到的80堂哲学课
内容
编辑推荐

毛云编著的《在北大听到的80堂哲学课》取材于作者在北大听到的哲学课程,然后将其中一些观点加工整理,透过详尽的讲解,告诉大家生活中的智慧。讲解中作者并没有选用过于生涩难懂或特别深奥的哲学知识,而全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给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毛云编著的《在北大听到的80堂哲学课》讲述了:作为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北大,其深厚博大的人文积淀,培育了季羡林、任继愈、余秋雨等一大批文化泰斗;其独树一帜的卓越思想,造就了俞敏洪、李彦宏、牛根生等诸多杰出的企业家。那么,北大到底具有什么魅力,能成为海内外莘莘学子共同仰慕的中国第一学府?在北大数不胜数的灿烂智慧中,最为人津津乐道和取之不竭的又是什么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开《在北大听到的80堂哲学课》,跟随北大先哲的脚步一起探寻,与北大精英深度对话,你将不难发现,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北大人之所以更容易取得成功的真正缘由。

目录

第一章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 

 ◇1 不计较付出的人,得到的往往最多 

 ◇2 你考虑别人的利益,别人才会考虑你的利益 

 ◇3 实在人受欢迎,是因为放心可靠 

 ◇4 大智如愚,难得糊涂 

 ◇5 做人坦荡,不欺暗室 

 ◇6 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7 不虚伪,真实就是魅力 

第二章 人可以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朋友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 友情不是玻璃,真的朋友敢于指出对方的错误 

 ◇10 朋友不是请客吃饭 

 ◇11 答应了朋友的事,就要说到做到 

 ◇12 风光时候的朋友不算朋友,患难才见真情 

 ◇13 结交朋友,功利性不可太强 

 ◇14 没有宽容就没有友谊 

 ◇15 有了误会及时澄清,别让它过夜 

第三章 说好话不如会说话 

 ◇16 君子绝交,不出恶言 

 ◇17 没弄清楚是非曲直之前,永远不要信口开河 

 ◇18 位高之人不谄媚,位低之人要尊重 

 ◇19 多说别人的长处,少说别人的不足 

 ◇20 幽默并非滑稽逗乐 

 ◇21 学会聆听比善于表达更重要 

 ◇22 说话的魅力在于,恰到好处地表达你的真诚 

 ◇23 牢骚太盛防肠断 

第四章 面对欲望,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24 不争而善胜 

 ◇25 追求“名利”应适度 

 ◇26 简单生活,让内心回归宁静 

 ◇27 金钱是一个好的仆人,却是一个坏主人 

 ◇28 人心难满,欲壑难填 

 ◇29 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舒坦 

 ◇30 珍惜你拥有的,遗忘你没有的 

第五章 淡定地面对人生中的起伏 

 ◇3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 不计得失,让唾沫自干 

 ◇33 时刻提醒自己“一切都会过去” 

 ◇34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 

 ◇35 不要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 

 ◇36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的言论就不会伤害你 

 ◇37 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第六章 成败得失要看淡,人生苦甜各一半 

 ◇38 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39 屡战屡败,那就屡败屡战 

 ◇40 最艰难的环境,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 

 ◇41 得失之间,学会释怀才能洒脱 

 ◇42 注重内心的满足,放弃表面的风光 

 ◇43 快乐和痛苦是一对孪生兄弟 

 ◇44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第七章 有多大的胸襟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45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46 气大不如量大,平静面对无中生有的事 

 ◇47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48 心胸狭窄为祸之根,心胸宽广为福之门 

 ◇49 不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50 容人之过,必得大益 

 ◇51 每个人都自私,如果可以,请原谅他们 

 ◇52 只有宽恕才能真正化解仇恨 

第八章 耐心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53 人生是长跑,考的是耐力 

 ◇54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 

 ◇55 有所坚守,才会有所成就 

 ◇56 再试一次,也许就会峰回路转 

 ◇57 不要被自己的意志打败 

 ◇58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 

 ◇59 太容易实现的,那不叫梦想 

 ◇60 剩者为王 

第九章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相 

 ◇61 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 

 ◇62 人生期望越多,失望就越大 

 ◇63 不要羡慕别人的幸运,那只会扰乱你的内心 

 ◇64 尽人事听天命 

 ◇65 用美好的心感受生活 

 ◇66 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67 越是苛求,越难如愿 

 ◇68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第十章 反省能让一个人不断地成长 

 ◇69 人贵有自知之明 

 ◇70 意识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71 高估自己的人才是渺小的 

 ◇72 敢于进行自我批评 

 ◇73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74 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十一章 生命无常,活在当下 

 ◇75 福祸难测,命运无常 

 ◇76 人生如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77 珍惜那些漂泊的日子 

 ◇78 让过去成为过去 

 ◇79 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80 坦然地接受一切 

试读章节

“成功的殿堂没有电梯可以直达,你必须踏着楼梯,一步一步地攀登上去。”百年北大一直都非常重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会把这种精神灌输给每一个北大学子,使之成为他们成就一生的宝贵财富。

北大知名教授季羡林鸿篇巨著《糖史》深受大家的喜爱,书中他将制糖、糖的传播历史详细地阐述了一番,可谓是有史以来对糖的讲解最完善的一本著作。了解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并非科学家,那他是如何写出这部巨著的呢?那就是超出常人加倍付出的结果了。十七年间,他摒弃了外界一切的纷扰,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写作上,最终将七十三万字的鸿篇巨著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完成了。

很多人老是抱怨上天的不公,觉得自己总是收获太少,其实这时候应该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付出了多少?”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付出的更多更彻底,甚至是不计较地付出。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他读小学时,老师曾说他的智力有问题,把他撵回了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反而更加努力地去搞发明。发明每一件东西,他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甚至每天超额地工作。最后,第一只电灯泡在他的付出中射出耀眼的光芒。

所以,一个人不要总看自己得到了多少,看看自己是否愿意“一如既往地、自觉自愿地付出吧”!只要你的付出比别人多,收获自然会随之到来。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著名作家刘震云是个农村娃,从15岁开始进入写作之列,每天上午下午各写三个小时,每天创作三千字左右。他认为一名作家应当把每一次创作当做是一个寻找新发现的过程。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但笨人有笨办法,笨鸟先飞。当对一个看法出现自我分歧的时候,可能有三种写法比较好,聪明人可能一下子知道哪一种是最好的,但我不知道,仨都要试,都写出来,可能试出一个好的,也可能发现第四种。自我表扬的说法是勤奋。”后来,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喜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刘震云将自己的这书概括为“对中国人最基本生存状态描述”。同为北大文学系毕业的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力顸刘震云的同时,赞扬自己的北大师弟刘震云为“最老实的聪明作家”。

所以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精明的人总是精打细算,每一分付出都得考虑回报,但机会却往往在算计的过程中遗失了,如果我们能像刘震云那样不计付出,抱着哪怕用最笨的办法也要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总有一天量变会引起质变,长期的付出积累下来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不要担心付出没有回报,上天是公平的,付出与回报永远是对等的,只是有时候回报会像一个爱美的姑娘,因为要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难免会迟到一会儿。在等待回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顾炎武一生勤奋读书,被后人称为“少至老,无一刻离书”。不管是在行军还是避乱中,他总是要用两匹马和两匹骡子驮着书籍,他的书足足有一个小书馆那么多。在沿途中,每遇到重要的东西就记录下来,晚上休息时再仔细地核对检查。有时在旅店中,店主嫌他浪费灯油,便要他多付一些费用。他也从未计较、抱怨过。一直刻苦勤奋终于成就了他著名思想家和学者的尊称。

在今天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很多人梦想着成功、梦想着发财,眼睛里看到的全是一日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却看不到别人在成就神话之前付出了多少。欲望人人都有,但只想图利、不劳而获的人,甚至连魔鬼都不愿以上宾招待。诚实地付出,永远是人生的真谛,当付出突破了临界点,我们自然会如愿以偿。

付出应该是“忘我”的,一旦“有我”就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付出的程度决定于“大我”的宽度,付出的面积就是相应的回报;效率取决于舍弃“小我”的速度,“小我”消失得越快,付出的行动和产生的效率就越快。不计较付出,收益往往是最大的。

序言

从1898年成立至今,北京大学已度过百余载的沧桑岁月。她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波涛,曾是各种思潮的发祥地和最早传播地,也是新文化兴起的摇篮。凡是去过北大的人,无不为她那博大而厚重的氛围所打动。行走在美丽的未名湖畔,我们感受到的是古朴风韵;站立在宏伟的图书馆前,扑面而来的是现代气息。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北大历经的沧桑岁月不断地绵延下去。

北大之所以成为每个求学青年的梦想天堂,除了因为北大拥有显赫的历史之外,北大独特的哲学体系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抑或人生,都要有一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信念迷失、希望被彷徨所困扰的年代,北大这套独特的哲学体系正是为我们照亮前路、点燃希望的火把。

说及哲学,思想必是其主命脉。人的思想是历史的瑰宝,而在不断革新中成长起来的北大,其思想不得不说是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从清末开始,这里就不断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巨子、文化大家,如辜鸿铭、蔡元培、鲁迅、钱玄同等。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让北大的学术天空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章太炎要格致国学,兴盛古文化;辜鸿铭呼吁发扬国人精神,让四海侧目;胡适要普及白话文,让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国救民;鲁迅要怒斥方遒,唤醒麻木的民族魂……在大师们对垒的刀光剑影中,你能看到人文的精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浓缩。他们在不同的道路上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着,此间风景,是一次次心灵的鼓噪,是一阵阵脑海的喧嚣,是反哺灵魂的汤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大是一本智慧的史诗,拥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凝练的睿智,在几代北大人精神与文化的沉淀中更显闪亮。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对人生的理解和认知。那些北大知名的学者和教授,都曾经在各种场合和著作中阐述自己的人生,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暇去品味和顿悟,本书就是在整理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言论的基础上著成的。

探寻北大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我们必将能从中深受启发。即使我们没有进入北大学习的机会,也一样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历练中获取价值和营养。每个北大人身上都具有北大的精神和气质,而每一个北大人又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与智慧,所以,北大的人生哲学是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道明的。因此,我们撷取了部分北大人的精彩而富有哲思的言论,来论述阐明北大的人生哲理,希望能够从北大人生哲理这片汪洋中吸取点滴的营养。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大,在文字中去感受她博大的情怀,透过她那双穿过岁月的瞳孔,来参悟人间大智慧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北大听到的80堂哲学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61137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3213403
中图分类号 B-49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