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寄望著的《诗史气象与艺术精神--再读毛泽东诗词》在探讨毛泽东的诗词时,力求探寻毛泽东诗词的内容中所包含的不同思量与隐藏着的艺术韵味与艺术潜质,读出诗的美感与诗的力量;探寻毛泽东在诗中对人生状态的认识达到了什么样的深度,面对艰苦斗争生活在以诗情关照时如何呈现出豪放大气与磊落情怀。
图书 | 诗史气象与艺术精神--再读毛泽东诗词 |
内容 | 编辑推荐 鲍寄望著的《诗史气象与艺术精神--再读毛泽东诗词》在探讨毛泽东的诗词时,力求探寻毛泽东诗词的内容中所包含的不同思量与隐藏着的艺术韵味与艺术潜质,读出诗的美感与诗的力量;探寻毛泽东在诗中对人生状态的认识达到了什么样的深度,面对艰苦斗争生活在以诗情关照时如何呈现出豪放大气与磊落情怀。 内容推荐 毛泽东诗词作为史诗有两个含义:一方面以史入诗、史诗结合。另一方面他在诗中对中国历史思想精神的取舍达到少有人能及的程度,他的诗词弥漫着独特的历史性的艺术思量与诗情气象,让历史的深厚浓度与现实斗争的丰满情怀生发出浓郁的诗情韵味,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被表现得令人激赏。因而,毛泽东诗词在抒写现代题材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作了一次转换与提振。 鲍寄望著的《诗史气象与艺术精神--再读毛泽东诗词》对毛泽东诗词的发展变化及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作了有益探讨。 本书从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出发,以古诗词的诗意精神对照毛泽东诗词中包含的不同思量与隐藏着的艺术韵味,作了别开生面的分析。 毛泽东诗词的艺术表现独步诗坛,他诗词中出色的艺术结构呈示了思想、情感、意象与节奏方面的美感力量,他从传统诗词语言中把握住了诗情表达的合适形式,才让诗的修辞章法、语言抒情方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方面的专题论述是以往评论少有涉及的。 这些,都对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和一定启示作用。 目录 前记 毛泽东诗词中的战争美学描绘 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川描写情怀 忧患与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抒情方式 毛泽东诗词中的整体象征 毛泽东诗词中的修辞章法 毛泽东诗词运用古代神话表现的崇高 静穆至广大——读《菩萨蛮·黄鹤楼》 和而不同——毛泽东与柳亚子的三首和诗 时间·水·诗的精神气象——读《水调歌头·游泳》 奇思壮采格高千古——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同题·同景·同意·同势——谈毛泽东三首同题词的诗歌主体精神 时间叙述状态与生命意义——读《贺新郎·读史》 小大之辨与通俗之变——读《念奴娇·鸟儿问答》与《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史气象与艺术精神--再读毛泽东诗词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鲍寄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1151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3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4 |
CIP核字 | 2014027221 |
中图分类号 | A841.4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