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育技术学元研究系列丛书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

一 抢救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实

二 丰富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内容

三 提炼历史智慧,为当代教育技术中国之路提供借鉴

 第三节 研究的原则

一 史料的“一手”原则

二 “忠实”于历史的原则

三 把握“来源”与“去脉”

 第四节 撰写的思路

一 实证梳理:分析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活动的史实

二 理论剖析:把握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的内涵

三 应用探索:赋予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新的价值

 第五节 人物的遴选

一 人物遴选的必要

二 人物遴选标准

三 代表人物的选出

第二章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提出

一 技术工具能够更好表现生活

二 技术工具在教育中不可或缺

 第三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容

一 技术工具的种类多样:要打破局限,扩大范围

二 技术工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面向教育对象需要

三 技术工具的应用要适当改造:组合加工以提高效果

 第四节 陶行知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启示

一 技术工具要在实践中应用,实现知行合一

二 技术工具要融入现实生活,促进知识共享

三 技术工具要根据社会需要,支持现代人培养

第三章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郭有守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作为主要成员,发起、筹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二 作为实际领导者,推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发展

三 梳理、汇编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 郭有守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以“法”治理教育电影,规范教育电影管理

二 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坚持电影的教育性

三 立足国情,注重教育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节 郭有守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作用,优化教育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 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三 健全信息法律,增强信息道德教育

第四章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舒新城的学术生平

一 早期的求学生活

二 任职教育界

三 供职中华书局

 第二节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早期尝试性的“电化教育”活动

二 后期投身“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舒新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正确定位电化教育,明确电化教育与教育之关系

三 电化教育要和社会需求、教育对象的需求紧密联系

四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培养电化教育的“专才”和“通才”

 第四节 舒新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五章 晏阳初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晏阳初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晏阳初的电化教育实践活动

一 组织法国华工识字运动

二 编写适合平民教育的课本

三 编写适合士兵使用的课本

四 运用无线电广播推动平民教育

五 计划开办平民电影厂

六 定县实验以后的平民教育

 第三节 晏阳初电化教育实践的意义

第六章 孙明经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孙明经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孙明经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孙明经从事电化教育事业的背景

二 孙明经的主要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孙明经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文化传播观

二 电化教育媒体观

三 电化教育本质观

 第四节 孙明经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七章 徐公美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徐公美生平简介

 第二节 徐公美的电化教育贡献

一 徐公美电化教育实践活动

二 徐公美电化教育相关论著

 第三节 徐公美电化教育思想

一 徐公美对电影的认识

二 徐公美“电影与教育”的关系

三 徐公美所倡导的非常时期的电影教育

四 徐公美的电影教育管理思想

五 徐公美电影教育本土化思想

 第四节 徐公美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与启示

一 理论价值和意义

二 实践价值和意义

三 坚持电影教育“中国化”的启示

第八章 杜维涛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杜维涛电化教育经历

一 参与筹划并具体负责中国电化教育第一 个专职行政机构

二 赴美考察学习,并师从埃德加戴尔

三 首介埃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

四 推动了首都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参与各种电化教育组织

五 参与电化教育期刊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第二节 杜维涛电化教育思想

一 电化教育的内涵与作用:对教育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思考

二 电化教育运作模式与定位:“应归国营”,“属于教育”

三 电化教育改名之议: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磨合

 第三节 杜维涛对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贡献

一 作为中国首位专职的电化教育行政领导者与执行者

二 作为电化教育的研究者,杜维涛首介了戴尔的“绎验之塔”

三 在中美电化教育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九章 陈友松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陈友松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陈友松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首次在大学内开设教育电影课程

二 创办当时“唯一国人组织之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

三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类期刊《电化教育》

四 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有声教育电影著作《有声的教育电影》

五 对中国“电化教育”定名有所贡献

 第三节 陈友松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陈友松的媒体技术观

二 陈友松的电影教育观

 第四节 陈友松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第十章 赵光涛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赵光涛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编著《电化教育概论》一书

二 筹建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

三 自编自导甚至自演进步戏剧

四 筹建徐州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第三节 赵光涛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化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 大教育视角下电化教育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三 关于中国电化教育行政机制的研究

四 关于教育电影的研究

五 系统阐述播音与教育播音

 第四节 赵光涛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通过建立实体机构探索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发展道路

二 较早地向国内引介发达国家电化教育情况

三 较早地专门研究电化教育行政以及电影电播行政

四 注重电化教育教学法的研究

第十一章 谷剑尘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谷剑尘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谷剑尘的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谷剑尘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教育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媒体观

二 教育电影的理论架构

 第四节 谷剑尘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对电影教育的深刻解读,促进大众传播功效的研究

二 对教育电影分类的开创性研究,构建媒体分析的样本

三 关注“人”的教学设计思想,促进了教学媒体生命力的延展

四 探讨教育电影人才培养和学科,启迪教育技术学科的思考范式

第十二章 刘之常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刘之常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刘之常的电化教育活动

 第三节 刘之常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教育的本质:是工具、是视觉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二 电影教育需要系统设计

三 电影教育离不开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四 “整合”是电影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刘之常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推动了中国民众教育和电影教育的发展

二 提出了电化教育名称,宣传了电化教育活动

三 引领了电化教育思想发展,匡正了电影教育实践活动

四 提供了电化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模板

五 探索了电化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蔡元培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

 第一节 蔡元培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蔡元培的电化教育活动

一 重视电化教育人才培养,为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 创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为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 开电化教育立法之先河,为电化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 号召将电影运用于科学考察和社会宣传,为媒体应用做出示范

 第三节 蔡元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涵

一 电影能增强教育效果,倡导教育电影化

二 电影具有教育性,一切电影都是教育电影

 第四节 蔡元培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价值

一 充分肯定了媒体的教育价值

二 揭示了电影的教育功能

三 为电化教育搭起了“大电化教育”雏形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汪基德编著的《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分析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的学术思想来探索当代教育技术的中国之路为基本目标,以由“一斑”而窥“全豹”、从“历史”到“逻辑”、究“土壤”探“精神”为指导思想,综合应用文献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本书遴选了陶行知、郭有守、舒新城、晏初阳、孙明经、徐公美、杜维涛、陈友松、赵光涛、谷剑尘、刘之常和蔡元培12位早期电化教育人物,还原他们电化教育学术思想产生、发展的真实历程,揭示他们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古为今用的视角,分析他们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书既具有完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丰富教育技术史料的理论价值,还具有探索当代教育技术的中国之路和启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价值,可供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史专业的师生以及对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感兴趣的其他人员学习与参考。

编辑推荐

汪基德编著的《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系统整理电化教育先驱学术思想为探索当代教育技术中国之路提供历史启示为基本目标,以由“一斑”而窥“全豹”、从“历史”到“逻辑”、究“土壤”探“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综合应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多地搜集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一方面将电化教育先驱人物放在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对其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评介的同时,还原其理论与实践产生、发展的真实历程,在更宽广的“语境”下更清晰地揭示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将电化教育先驱人物的理论与实践推到早期电化教育整体之中,考察其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乃至教育整体的作用和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把握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探索当代教育技术中国道路乃至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人物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育技术学元研究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基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8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3310213
中图分类号 G4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