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这部长篇小说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891年。主人公瓦尔特是纪德的翻版,作品围绕当时困惑了纪德的一些主题展开,比如爱情、信仰、艺术和写作。笔记分为白色笔记和黑色笔记两部分,白色象征着理想、纯洁和没有被肉体玷污的爱,主要描写主人公瓦尔特对艾玛纽埃尔的精神之爱及所经历的灵与肉的抗争;黑色象征着绝望、疯狂和死亡,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构思写作小说《阿兰》的过程。

内容推荐

安德烈·纪德编著的《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这本令人敬佩的书典雅而特别。在这本书里,所有不甘堕落的灵魂立刻遭遇永恒的斗争。书中的斗争具有坚韧而节奏巧妙的特点,而这是法国杰作才有的特点。分为白色笔记和黑色笔记两部分,白色象征着理想、纯洁和没有被肉体玷污的爱,主要描写主人公瓦尔特对艾玛纽埃尔的精神之爱及所经历的灵与肉的抗争;黑色象征着绝望、疯狂和死亡,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构思写作小说《阿兰》的过程。

目录

前言

说明

白色笔记

黑色笔记

试读章节

等等!

让你的忧伤稍微歇歇,可怜的灵魂,昨日的挣扎让你如此倦怠。

等等!

待泪水涌出,

希望之花将再次绽放。

现在你困了。

摇篮曲,秋千谣,船歌,

哭丧女的歌声让死亡落寞。

今晚你得乖乖地祈祷,你要有信仰。留在你身上的,不会被夺走。你祈祷:主是我的份儿,是我的遗产。所有人都抛弃我时,你不会让我成为孤儿。

然后,你进入梦乡,——因为你还没去思考:苦日子其实不太远。

为梦,你让回忆沉睡。

歇歇。

周四

写信……

我尽心读书,尽心思考……倦怠让忧伤昏睡,我似乎只在梦里有忧伤。

眼前,树下,

阴凉静寂。

多宁静的夜啊!我不敢入睡。形单影只的我!思绪似乎落在一块黑幕上,未来的时光亦如飘带落于这暗影。任何东西都干扰不了我思绪的打开,我就是这打开的思绪。

不要让灵魂沉迷于忧郁的遐想,——要让灵魂苏醒,重新活跃。

将来的某个晚上,回顾往事,我会致同样的悼词,而现在写作让我恶心:文不对题,情真难诉,——我担心修辞无力,以辞害意。有些词我爱得太深而恨之愈切,故意写得很烂。我破坏和谐,哪怕是暂时的和谐。

母亲,你安息吧。你得到了遵从。

是的,双重考验的苦痛让我的灵魂震惊,不过没有太多的忧伤。主宰我的,是获胜的骄傲。正是过度骄傲的天性刺激我去追她,你要是这样想,说明你很了解我。你知道只有陡峭而引人关注的道路才吸引我,你知道我的意志为了梦想喜欢追逐疯狂,只有来一点疯狂才能满足我骄傲的心。

你把大家都打发出去留我单独说话,——这在你临终前几个小时:“安德烈,”你对我说,“孩子,我想走得平静。”我已经知道你会跟我讲什么,早就聚集了力量。你很累,急着交代:“最好你离开艾玛纽埃尔……你们只是兄妹之情——你们别误会了……你们共同生活的习惯产生了这份情。她是我侄女,别让我后悔自她成了孤儿而收养了她。——我担心放任你们发展,你感情用事,给你们两个造成不幸,——你会明白个中缘由。艾玛纽埃尔已经很苦了:我希望她幸福。你爱她会更在乎她的幸福而不是自己的幸福吗?”

你又谈到T,他得到不幸的消息,刚刚奔过来。——“艾玛纽埃尔看得上他,”你说。—这我很清楚,但我什么都没说。“孩子,我是不是对你太放心啦?——我能安宁地走吗?”

 近期的折磨把我搞得精疲力竭,我答道:“行,母亲”,不问原因,只想有个结果——只觉得被扔进了漆黑的夜里。

我出来了,等有人再叫我,我看到艾玛纽埃尔在你床边,T握着她的手。我们都跪在床前,做了祈祷。我脑子一片空白,——你又睡过去了。

在系列烦人的仪式后,我们一起领了圣体。艾玛纽埃尔就在我眼前,我没有看她,以免想她,以免还做梦,我反复想:“主啊,既然我要失去她,至少我要得到你,——你佑护我走了窄路。”

后来,我离开了,来到这里,因为我无法在那里停留。

周四

我忙碌就是想让头脑被占着,忙的时候才感觉到活着。——我找出所有能帮我回忆过去的日记,我要全部重读、整理、誊写一遍,并再体验一次,我还要补充些新的记叙过往的日记。

我要让思维摆脱对过去的遐想去过新的生活。回忆诉说过后,我的灵魂会变得更轻盈,我截住回忆,不让其逃走:没有忘掉的事情是不会完全逝去。我不想走出整个少年时期让我如此着迷的回忆,甚至不想转头。——为何要反复追寻一个决定的缘由,似乎就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决定寻找借口?我写作,因为我需要写作——仅此而已。人们找的各种理由最终都显得很荒谬:行动得源于本能。

正是因为雄心再次被点燃,《阿兰》,这本我梦想那么久的书,此刻从我心里再次被唤醒。

4月20日(1889年)

P912

序言

(1930年终版)

我不是十分愿意重印这第一本书。我并不否认,反而非常相信一些人对我说的,他们在这本书里几乎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我。然而,我更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正是这些不足常常暴露了我,甚至时而背叛我。我想说,并非总因为缺点,有时更是缘于成功,一个人的本性才得以展现。对这类人来说,努力比放弃来得更真诚、更自然。

总之,我再次翻开《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时总感到痛苦,甚至屈辱。

由于创作《安德烈·瓦尔特》的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那个年纪,我还不懂写作,更确切地说,或许是因为我感到自身有一些新鲜事儿需要一吐为快,我便摸索上路。我力求字斟句酌,但当时还不明白刻意求工能长进那么多,从最初烦人的规则中能得到那么大的教益,但我思想上却抗拒并希望能抛弃这些规则。这不算什么。

重读《笔记》,最大的痛苦在于,自觉矫饰的每个句子都枯燥乏味。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句子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许这是好事;倘若我没有写出这第一本书,大概也就没有之后更好的。要对抗自我,首先就得认识自我,接受基本训练。我还想到其他更隐蔽的缺点:常常我视为最真诚的自我表达,只不过是我自身清教徒式的教育结果。清教教我同本能抗争,追求斗争和貌似清严的感觉。这种斗争的需要和付出是由衷的,而稍后我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紧要,只不过当时觉得那是唯一值得我操心的事情而已。如今,我已将斗争的矛头转向别处,丝毫不关心自己的胜败。老实说,我后来甚至认为斗争也毫无意义,胜利带来的自豪感也毫无益处,以致我从此不再渴求胜利。后来我觉得最明智的胜利是就此听任失败而不再对抗自我。这一发现,我在《如果种子不死》里也有论述,对我而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因为我曾认为斗争即美。因此,我没有任何遗憾,我坚信如果不是起初拒绝饮水,就不会这般饥渴,正所谓:人有多重要,饥渴就有多重要。

如今,我觉得有些句子苍白无力,有些倒装结构及前面我认为矫饰的表达都令人难以忍受,我重印这本书却不想改动一丝一毫。任何修改都显得矫揉造作,都是迎合明晰的需要,而我当时还不知明晰为何物。这前言有警示意味:太多愁善感的读者不要在此寻求写作、感知、思考方式的典范。我觉得安德烈·瓦尔特是个太糟糕的榜样,而他的笔记,也是相当平庸的镜鉴。人们也许会惊讶,我竟然会重视它!我写作是为了警醒、激励或者训诫,我称让读者毫发无损的书为失败的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他为我们赢得了一种生活,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重新体验到。他使我们得以避免他曾落入的陷阱,或者像他一样摆脱陷阱。纪德是一个不能代替的典范,因为他与别人不同,他选择了变成他的真实。

——萨特

我也从来没有——像在您的《安德烈·瓦尔特笔记》里那样,这样深切地感受到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的内心生活和一个知识分子痛苦的青年时代。

——瓦莱里

这本令人敬佩的书……典雅而特别。在这本书里。所有不甘堕落的灵魂立刻遭遇永恒的斗争。书中的斗争具有坚韧而节奏巧妙的特点,而这是法国杰作才有的特点。在我看来,这本书有杰作的特殊味道。

——梅特林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译者 宋敏生//姜俊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15230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2014089009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00
13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