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盐大路
内容
试读章节

热闹了数百年的盐大路,一冷清又是几十年。

茅草和藤萝便有些逞强,春雨一来就斗狠,发了疯地长,把一块块泛着光的青石板严实地掩了。苔藓也活泛起来,绿茵茵地覆盖了一层又一层,似乎要隐瞒啥。可是,数百年的盐道,数百年的风流……早就渗进石头缝里,偶尔一脚踩上去,打杵窝子露出来,兴许一段往事就开了头。镇子也是,将百年老街遗弃在河湾里,鲁莽而急促四处扩张。老街一冷清就老实了,像做错事的小媳妇,低眉顺眼的,静静地天亮,悄悄地擦黑。就是晌午时分,阳光是燥热的,灶却火熄灰尽。偶尔有点炊烟,也是草草掠过。仙缘客栈大门紧闭,碗口粗一根抵门杠横在地上,两头铁皮生出斑驳锈迹。门上那副对联很是日白:“日过三千好汉,夜宿八百英雄。”炫耀阵子也就罢了,偏偏它是刻在门框上的,时过境迁也不知隐退,多少有些丢人现眼。看嘛,对面来一个染黄头发的愤青,立马便啐了它一口:“就这卵子大点儿地?”木桃那些蜂箱歪七倒八,遮天蔽日的家蜂不知去向,几只野蜂子为了打破寂静,在瓦檐下面追来逐去,嘤嘤嗡嗡……和旧时莫老君的鼾声搅在一起,此起彼伏,把人好好的心境弄得惨淡凄凉。

最不经倒腾的还是那家盐行。它几易其主,从简家几代传下来,一直叫着简家盐行。到青苹母子那里,改成怀远商行。后来交给国家,叫光明合作社……最后闲置了,废弃在街中央。栗红的柜台变成褐黑,像冬天小腿上的死皮,轻轻一抹便四处脱落。寸把厚的灰尘覆在上面,仿佛对过去的热闹生了恨,非彻底掩住不可。雕花垛子上的花鸟禽兽原本精致,可惜被蜘蛛织了网,大小蜘蛛吊儿郎当在上面荡着秋千。嘲讽啥子呢?世间的事,本来就是热了凉,凉了热。盐行、商行、合作社还能例外?

“挑二哥哥你莫忙,太阳落哒有月亮。当家立志有哥嫂,泡茶弄饭有爹娘……”这歌儿是那些老挑二留下的,可他们人大都走了,风流诡异的湖南客也断了路。黄昏时节,闷兜好好地坐在阶沿,竟然迷糊过去。醒来,暮霭已黏稠。冰凉的汗水从后背渗出来……也许明天。也许后天,自己就是盐大路上一粒尘土!趁还有口气,他要带着孙儿再走一次盐大路,摆几段龙门阵。要不,这路,这人,这事,真的随风而逝了。

这龙门阵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梅子镇说起吧。人们说,它是一个古镇。但到底有多古老,无从考证,只晓得它因路而生。先有路,后有镇。路有多老?众人跑到老白果树下,跟石先生讨教。石先生是梅子镇的神,他用茅草在白果树下搭了一个凉棚,棚子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草鞋,在风中磕磕碰碰。梅子镇有一个规矩,谁做了错事,自己打几双草鞋挂在石先生的摊子上,任由过路客取用。所以,石先生的摊子一年四季都挂着草鞋。石先生长年木着张脸,眯着眼看过往行人。有人问卦,他就用三枚自己才分得清阴阳的铜钱,给人预测吉凶祸福,掐掐算算很是灵验。其实,石先生是个吃了五谷杂粮也得灾星的凡人,只不过是每天看大路上人来了,人去了;镇上人家兴了败,败了兴;生生死死,起起落落……久了,多了,惯了,淡了,世事便在心里通透明白。石先生身后这棵白果树也有些年头,传说是神农氏随手丢弃的几粒种子,长成树,挤着了,索性长在一起,中间枝繁叶茂,树巅却像几只利爪,伸向蓝天去抓云朵朵。树根空了一个洞,冬天可以挤进来七八个叫花子,也有过路客钻进去躲雨。里面有一条碗口粗的老麻蛇,每年端阳节前后都会现身。最近几年不见了,人们猜想它已经老死,进去寻蛇皮绷胡琴。谁知,却在冉家大烟馆的椽角上见到它。它躲在椽角上吸烟,上了烟瘾,再也不回树洞了。有一回它在屋梁上打哈欠,吹一口阳尘撒在冉家大爷额头上。冉家大爷一抬头,看到一张血红大嘴,吓得直挺挺倒在地上。醒来,那畜生早已不见了踪影。

众人吵闹着来到石先生的摊子上,他正埋头喝一罐老鹰茶,被人问得呼急,只好把白胡子从茶缸里捞出来:“少则几百年,多则几千年。”众人并不罢休,非要追根溯源。石先生拼命朝后扬脑壳:“我们是巴国的子民,五千年前被人称着咸鸟,专门给‘巫咸国’运盐销盐。后来,制造大木桶隔断江水,取得食盐。又在阳溪、云阳、彭溪、朐忍、忠县等地开凿盐井。湘鄂陕的崇山峻岭中,早早就有数千里的运盐通道。巴人将食盐运往汉中、两湖、四川……别看这路像鸡肠子,随便踢着一块石头,你都得叫老祖宗!”众人惊叹,老先生学问太高了,连五千年前的事都晓得!石先生眯着眼,又把白胡子搅在茶缸里。众人见他连茶母子都喝了,纷纷上去抢茶缸,要给他续水。

续了水,茶味淡了,石先生尝一口,将茶缸推到一边去,继续他的龙门阵: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之后,商业贸易活跃,私盐泛滥,川盐大量销入民间。到了清咸丰时期,清政府实行川盐济楚,四川盐商发泡粑似一样。日本鬼子一来,国民政府再来一次川盐济楚,挑二们蚂蚁搬家似的来来往往,这数百里山野哪里还有清静?耳濡目染,麻雀儿的调调都带荤!正说着,头顶上黄豆雀儿一泡屎拉下来,咚!砸在他的茶缸里。

石先生不是日白。梅子镇虽然深藏在大巴山的旮旯里,但它是湘鄂出川西去的必经之路,一年四季,锅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四川、湖南、湖北的盐贩子、宽货客、鸦片客、挑二……一浪紧接一浪,放开嗓子大声吼:“上挑桐油下挑盐,上挑桐油到四川,下挑巴盐到湖南……”P1-3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古盐道血脉一样在川鄂湘的崇山峻岭中蜿蜒伸展,由若干条小路汇聚成几条大道,俗称“盐大路”。这些古盐道在当年的深山之中繁华之极,沿途驿站“锅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穿心街”、“巴岩店”、“腰店子”、“野鸡窝”……风情各异,险象环生,善恶交织。挑二们祖祖辈辈挑盐,在漫长凶险的山路里艰难跋涉,有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不屈,又有“死了卵朝天,不死又过年”的旷达乐观。

雨燕编著的《盐大路》是一部属于“盐大路”的江湖传奇……人性善与恶、命运因与果的交织,催生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耐人寻味的故事。作家不仅限于重构盐大路美丽神奇的风貌,更在于寻回一个地域千年凝聚不散的人文精神。

编辑推荐

雨燕编著的《盐大路》以四十年代川鄂湘古盐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梅子古镇为背景,讲述了小镇人们一边在盐大路上流血流汗,一边在小镇创业的艰辛历程。十六岁的“小混混”闷兜,被母亲杨青苹(咸菜店老板娘)赶上盐大路,历经了一路的美丑善恶,被湖南“宽货客”康怀远以死相救之后,终于参透了盐大路的世态人情,发奋图强,买下简家盐行,酿造了“十里香”,几年后捐出“怀远商行”,与福缘坛主礼生谭善果子一起剿灭了齐岳山上横行多年的土匪。“盐带捎”吕大树是盐大路上一条硬汉,他纵横盐大路二十多年,数次历险都化险为夷,却在家业兴旺时溘然离世;身世坎坷的美丽女子花喜鹊,受尽凌辱之后奋起抗争,做出惊天之举之后销声匿迹;莫老君和唐幺妹是一对活宝,又身怀绝技,将古镇搞得诡异神秘,但他们最终还是向往夫唱妇随的凡俗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盐大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雨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4620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4151296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