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沙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仲景——“医圣”在长沙》、《三国孙吴简牍——“中国第五次文史资料大发现”》、《欧阳询——“翰墨之冠”》、《“诗圣”杜甫与长沙》、《铜官窑——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马楚国的辉煌》、《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王习加编写的《长沙史话》是一本力图较好地反映长沙历史发展脉络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王习加编写的《长沙史话》以各方遗存为依据、历史沿革为次第、文化名城为统揽,对长沙上下古今、名山胜水、人物遗迹、战火烽烟等进行了广泛搜集、概括与梳理,用“山水洲城文化名城”“商周古邑楚汉名城”“湖湘首邑潇湘洙泗”“荆衡胜地战略要冲”“革命圣地时代先声”“伟人故里雷锋家乡”等六大篇章,串起了长沙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珍珠项链”,是一本力图较好地反映长沙历史发展脉络的通俗读物。

目录

让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的血脉——《长沙史话》序

绪言

一 山水洲城文化名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1.地理环境

 2.建置沿革

 3.文化古迹

 4.山水名胜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当代风貌

二 商周古邑楚汉名城——两千四百多年建城史

 1.炭河里——3000年前的神奇方国

 2.屈子怀沙

 3.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长沙国王陵

 4.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5.贾谊——“长沙有幸留才子”

 6.张仲景——“医圣”在长沙

 7.三国孙吴简牍——“中国第五次文史资料大发现”

三 湖湘首邑潇湘洙泗——湖湘文化体系逐步成型

 1.欧阳询——“翰墨之冠”

 2.“诗圣”杜甫与长沙

 3.铜官窑——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

 4.马楚国的辉煌

 5.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四 荆衡胜地战略要冲——政治军事地位不断提升

 1.辛弃疾创“飞虎军”

 2.李芾抗元

 3.平定吴三桂的长沙决战

 4.太平军长沙之战

 5.湘军与“湘运之兴”

 6.长沙开埠

五 革命圣地时代先声——中国近代革命的圣城

 1.维新运动——全国最具朝气的省城

 2.华兴会——“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

 3.武昌起义长沙首应

 4.新民学会与《湘江评论》

 5.毛泽东长沙建党

 6.《湖南省宪法》——开中国制宪先河

 7.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

 8.长沙会战——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

 9.程、陈起义——长沙和平解放

六 伟人故里雷锋家乡——近现代历史名人撷英

 1.谭嗣同——“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2.黄兴——辛亥革命“孙黄并称”

 3.刘少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4.胡耀邦——从“红小鬼”到总书记

 5.魅力朱镕基

 6.大爱雷锋

后记

试读章节

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湘江、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米,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10米。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米,长沙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盆地内台地由崩塌的砂岩与黏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长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洌,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等闻名遐迩。

长沙城西的岳麓山沟壑溪谷连绵,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形成“白鹤” “青枫”等众多名泉。碧虚峰海拔300.8米,为岳麓山最高峰。浏阳市东部大围山,群峰逶迤,盘绕150余公里。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宁乡县西端的沩山,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余米。望城区内的黑麇峰,海拔591米。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流经长沙市境约74公里。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形成橘子洲、傅家洲、香炉洲、月亮岛等片片绿洲。长沙地区流人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发源于浏阳石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沩山的沩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

长沙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美称。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长沙年平均气温为17·2摄氏度。东西山势高耸,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毫米,年平均雨日152天。长沙地区年日照时数达1677小时。

受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土壤形成红土和河流冲积土两大类,土质肥沃,适于耕种。粮食生产是长沙农业的优势。浏阳金橘、北山梅、春华李、沩山毛尖、高桥银峰、东山辣椒等经济作物闻名遐迩。长沙畜牧业兴旺,“宁乡流沙河猪”“长沙大围子猪”“浏阳黑山羊”均为全国闻名的牲畜品种。长沙河网纵横,渔业发达,盛产鳖(甲鱼)和鲢、鳙、鲤、鲩(草)等淡水鱼。长沙谷塘鲤和宁乡灰汤鸭,明清时就被列为贡品。

长沙区位优势明显。它据中华腹地,北控荆楚,南领桂粤,东接浙赣,西引川黔,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沙自古交通发达,湘江连通洞庭湖及资、沅、澧等大小几百条河道,秦代在湘江与漓江开凿灵渠而把长江和珠江勾连起来。《梁书》载,“江湘委输,万船连轴”,六朝时长沙已能制造装载万斛粮食的大型船只。

今天的长沙,交通运输更加通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106、107、319国道等穿境而过;京广铁路贯穿南北,湘黔、浙赣铁路连接东西两线,还有客货两运的石长铁路;京广高铁、沪昆高铁这两条我国南北和东西向最长的高铁“大动脉”在长沙十字交汇,使长沙成为中部最重要的全国性高铁黄金枢纽城市。水路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湖南的大宗商品可顺畅地通江达海。航空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110余条航线,直达国内外72个城市。2013年,长沙机场成为全国第12个旅客吞吐量达1600万人次的枢纽机场,名列中部地区第一,吞吐量进入全球机场百强阵容。P7-9

序言

让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的血脉——《长沙史话》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城市的内核、灵魂、实力、形象的彰显,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承、支撑和呈现。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的厚重与悠远珍藏在巍巍麓山之中,流淌在滔滔湘水之中,更体现在殷商青铜的鼎盛、楚汉屈贾的情怀、三国孙吴的繁华、盛唐人文的荟萃、宋代儒学的弦歌、红色故土的盛名之中。毫不夸张地说,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野栖到穴居、从渔猎到农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和跨越,都能在长沙这座古城中找到印迹。任凭时代更迭、岁月变换,文化的因子始终浸润着这片山水、升华着这方热土,铸就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

历史文化之于长沙,是名片、是瑰宝、是财富,也是启迪后人的镜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长沙这座城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精彩大蝶变,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大跨越,不断书写着华丽转身的“春天的故事”,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由位居“全国中游”迈入“全国十强”,城市格局由“五一路时代”进入“沿湘江时代”,文明之城、幸福之城的品牌在神州大地闪耀光彩。这些,皆与历史文化的熏陶、陶冶、反哺息息相关。在长沙迈向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的新征途上,文化的力量定会倍加强劲,文化的作用必将更加凸显。因为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缺少文化的城市充其量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是徒有其表的躯壳,文化铸魂也日益成为长沙规划建设管理的价值追求。我们不仅要让文化记录城市的沧桑巨变,而且要让文化成为植根于城市深处的可感、可触、可传承、可光大的浓郁乡愁,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心存油然而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长沙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亲和力和竞争力的新时期,《长沙史话》的编辑出版实乃应时而生。该书以各方遗存为依据、历史沿革为次第、文化名城为统揽,对长沙上下古今、名山胜水、人物遗迹、战火烽烟等进行了广泛搜集、概括与梳理,用“山水洲城文化名城”“商周古邑楚汉名城”“湖湘首邑潇湘洙泗”“荆衡胜地战略要冲”“革命圣地时代先声”“伟人故里雷锋家乡”等六大篇章,串起了长沙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珍珠项链”。全书立意高远,资料翔实,熔古铸今,择要而书,使得源远流长的长沙文明脉络清晰如画、纷繁浩瀚的文化家底尽收眼底,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和豪迈。这对于长沙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传播,激发全市人民心系故土、热爱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情怀是大有裨益的。

对历史文化的求索和传承,是一条没有休止符的长河。在追逐文明、追求文化的道路上,长沙人民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在谱写中国梦长沙篇章的进程中,我们要更加自觉而坚定地把文化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使之愈加光彩照人、璀璨夺目!

是为序。

后记

《长沙史话》是由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一本地方普及性通俗史志读物,旨在让世人对长沙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历史上的“长沙”是一个动态的范畴。远古时期,三苗族就在长沙建国。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秦置长沙郡,郡界约为今湘、资两水流域及相邻的湖北、江西、两广部分地域。汉设长沙国,辖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五郡。唐代,长沙为湖南道治所。清代以后,长沙为湖南省省会。

虽然长沙地域随时代变迁不断变化,但长沙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始终未变。因此,我们在编纂中不是简单地叙说长沙的历史故事,而是着力于反映长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对各个历史时期取材时作了必要的取舍。同时,考虑到《长沙史话》是一本当代城市史话,本书所列历史事件和人物仅限于今天的长沙区域范围。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乡,知史爱民。为了让长沙人民更好地了解长沙历史,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决定在全市开展《长沙史话》“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这是对本书编纂人员的极大支持和鼓舞,也使我们更感责任重大。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必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习加

2014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沙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习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66620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2014242150
中图分类号 K296.41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