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色(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无奈、麻木、沉重、压抑,每一字都在诉说真实的生活!

坚韧、抗争、奉献、温情,爱又是多么的平凡和伟大!

展示了“希望中的绝望,绝望中的希望”!

展现同一片蓝天下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异与同;提示人性最深处的爱的坚韧,生的顽强……

《原色: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以城市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当代人生百态,表现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道德观的冲突与蜕变,揭示人性最深处的欲动。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女记者继《绝对隐私》之后,新推重磅力作!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延续她一贯的犀利、深刻、直达人心的采访风格,记述了17位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他们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或家庭,努力在都市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他们亲口讲述着各自的悲欢离合及对婚姻、金钱、子女等的看法,也讲述着他们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城市男女的情感与城市家庭的生活,为读者展示了当代活生生的众生相,揭示了城乡的差别、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冲突与蜕变,再现了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群体、不同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异与同,展示了人性最深处的欲动。

目录

活得有声有色有尊严

梦也不会做?

幸福的变与不变

一辈子最好的东西

时代的缺陷VS个人的美德

明天会更好,不信也得信

婚姻改变命运

剁不断,越剁越乱

婚姻里的海量

但愿

离禅最近?

女人的命运不能跌进同样的深谷

“无能”的母亲

谁说下一个女人会更好?

扎实的幸福

不敢离婚

不能释怀的过去

试读章节

奶奶逼我妈生孩子,不见孙子不罢休。我妈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剖腹产,最后两个是男孩。

我妈是山东人,跟姥姥改嫁到我们老家,姥姥又生了舅舅。亲姥爷死了,现在这个姥爷跑火车,跑到山东时找的姥姥,我妈说,一火车把娘儿俩都拐回来了。姥爷也是好人,远近闻名的本分,虽说不是亲的,对我妈也很好。

我妈是后爸家的孩子,嫁给我爸以后不怎么回娘家,舅舅有亲爹亲妈,她心里觉得没她的地方,把奶奶家当家。我妈长得好看,没本事,靠我爸养活,奶奶才欺负她。我爸对她好,好是好,搁不住他还是孝子,对奶奶不敢犯上。奶奶会闹,拿绳子上村口上吊,我爸我爷爷没有不怕的。奶奶说要孙子,我爸不敢不想办法让我妈生。我妈死了,我爸哭得口口声声说对不起她,心里明白我妈受了委屈。公平地说,我爸不容易,哪个男人夹在亲妈和媳妇之间也是难。我恨我奶奶,我们姊妹兄弟都恨她。我和我姐、我妹出来打工,我爸不高兴也没办法。我爸说,闺女,咱不缺钱,不用出去,爸养活你们让你们念完学,怎么不念了呢?不念以后不是找着人欺负?那时候爸老了。该没本事护着你们了。我姐说我爸,你现在有本事,怎么把我妈护到井里了?我妈死在家门口,叫我们怎么待在这地方?我姐说,我和我妹哭,我爸掉泪,结果我们还是走了。我姐说,爸,你有事儿叫我们,我们回来,要是那老婆子有好歹,你别叫,叫了也不回来,我们不认识她。俩弟弟留给她,不是想要孙子吗?

我妈在我家门口跳井死的。生完我大弟,精神就不好。有一回拿刀把胳膊切了一个大口子,自己绑上毛巾,抱着我大弟挨家问,谁收留这孩子,他妈快死了。人家给我爸送信儿,我爸和我爷爷给追回来,毛巾叫血染透了。先送老家的医院,然后我爸带她到北京积水潭,大夫给治了,说这条胳膊以后不能使,这人要看着,精神不正常。

后来我妈好一阵坏一阵,然后有了我小弟。怀我小弟,我妈吃老鼠药。生我妹和大弟,都是剖腹产,再生还要剖,我妈不愿意,说不要这孩子,太遭罪,岁数大了有危险。我爸同意。还是我奶奶,闹死闹活,说要不要这孩子她就不要命,我爸害怕,两头为难。结果,我妈趁人不注意吃药了。我姐发现的,我爸那时不在家,大伙儿帮忙给送到医院,洗胃,救活了。等我小弟生下来,好多天不睁眼,大一点儿了,傻乎乎的,不是弱智,但也差不多,我奶奶骂我妈,说是她害得。

因为这件事,我妈和我爸不好了。我妈可怜,我爸也没错,谁的孩子谁心疼,瞧孩子都比瞧老婆、老公更亲。我爸经常不回家,我妈带着我们,还受奶奶欺负,日子不好过。她慢慢地又犯病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妈把脑袋往案板上磕,磕出血来还磕。人都不像人,是个疯婆子。我妈原来可好看了,老家没一个女的比她好看。现在我和我姐都觉着,女人好看没用,有本事最重要,没本事光好看,比不好看的命还薄。你说我妈明白不明白?我觉得她明白,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真不想活,什么都拉不住她了。我爸和我爷爷带她到北京看病,住招待所,换班看着她。那天怎那么巧,我爸睡觉,爷爷出去买烟,这么个空当,我妈跑了。她自己回来的。她肯定是明白,要不明白怎能那么顺溜地坐车回老家?她回来还洗脸、换衣服,给俩弟弟买吃的、洗衣裳,到晚上,跳井了,我家门口不远的井。那井有水,浇地喂牲口,家家都有自来水。我爸、我爷爷还在北京着急呢,我妈被发现已经没救了。我姐不让我们看,一个人护着我们四个,谁也不许出屋,等人家给我爸打电话。

发送我妈是大场面,奶奶嫌我爸花钱多,说死就死了,也不是死一回,是压根儿不想活,用不着这样糟蹋钱,不如给孩子留着。我爸这回没听她的。我妈一死,奶奶不敢跟我爸过不去,她也害怕。我们都明白我爸,我妈活着的时候他不敢护着她,现在人死了,老家人说这种叫横死,不吉利,搞不好还会祸及后人。我爸心里愧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冲一冲,他怕影响我们。

我和我妹都是我姐带出来的,她俩现在一块儿卖飞机火车票,我妹小,我姐不让她自己出来找工作,说再带两年,北京乱,怕遇见坏人。我姐也没有对象,她不想找,我还谈过,她都没谈过。我们姊妹三个,我姐长得最像我妈,最好看,那么好看连恋爱都没谈过,有人看上,她也不应。我问过我姐,为什么不找,她说没意思,找男人没意思,不如靠自己,结婚生孩子,闹离婚单身带孩子,这样的事太多了,搞到最后都是女人最倒霉、最辛苦,不如根本不要。别人也劝她,说这样是没享受人生,她说你怎么知道跟个男人就是享受了?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结果是你一辈子的下场,你看看我妈!慢慢地就没人劝了。我觉得我们都受到了很深的伤害,我妈的遭遇成了我们的教训和心理的阴影。我们都是因为我妈,对男人、对婚姻缺少信任和安全感。

说我谈过,也没深谈,遇见两个人,一个交往了两个多月,一个半年。第一个是老乡,来北京打工,那时候我在美容院呢,他在卖纸的公司当业务员。他挺老实,没本事的人可不就剩下老实,没多少钱,对人厚道。我爸不愿意。我们姊妹来北京我爸不放心,每次顺路都看我们。他知道我们不回去。租的房子我们三个人住。有一次他送我到院子门口,正赶上我爸出来,撞上了。他走了,我爸跟着又回来,问怎么回事,我说了。我爸说不行,光人好不行,一点儿经济基础没有,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推销纸挣提成不叫正经工作,跟他受委屈不值。P6-9

序言

到2010年,我的记者生涯整整15年,以“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为主题的采访和写作,也整整进行了15年。

通常,在记者式的记录文字中,最不应该出现的是作者的观点和判断,这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行且每一名记者都要遵守的职业法则。具体到这本书的每一篇,作为采访者和记录者的“我”必须是隐蔽的,而作为受访者的“他”和“她”才是故事的主角,他们在平凡日子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命运里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疼痛和安慰、忧虑和欣喜、沮丧和梦想……是这本书的主体和灵魂。

那么,我呢?

这本书中唯一彻底属于我个人的位置,只有这篇短短的序言。

从2008年底开始,我把采访对象定位在大城市中的外地务工者和低收入市民,更进~步说,这是不太拥有话语权和不太懂得表达自己,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书写的一个相对沉默的人群。尽管沉默,他们的身影和他们提供的劳动与服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却无处不在,甚至已经深深地为我们这些都市土著所依赖。而在此之前,我想我和很多人一样,一面享受着他们的辛劳与付出,一面在内心里多多少少地与他们隔膜着——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这种主题式采访在最初都是困难的,因为他们的不善言辞、对记者本能的戒备、对自己生活的无暇梳理和回味,都使我们的交谈瞬间转变成尴尬的对视。然后,他们会客气而体贴地道歉,担心我的工作无法继续,时间被白白地耽误,甚至,他们会自责,为浪费了一个他们认为与自己不太相同的人的“关注”。每当这时,我会解释,会告诉他们,我是多么荣幸,因为他们给了我机会去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貌似琐碎实际丰富多彩的个人传奇。在这个忙碌喧嚣的都市中,在无数个背影交错着与我擦肩而过的每时每刻,他们坐下来,慢悠悠地给我讲讲他们的日子,带我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与我分享他们历经风雨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他们给了我一种新的、认识身边的世界的眼光,对我来说,这是多大的福分!而他们所流露出的对于我们之间的“不同”的理解,也让我感到不安——我们是真的不同吗?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所谓的不同?如果我们一直这样不同下去,我们同处的这个社会的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这本书中每一位受访者的故事都不是一次采访完成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反复交谈,要通过很多次接触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建立一种可以逐渐走向内心的信任,然后,我们必须互相提醒要沿着一个个关键词去展开回忆、联想和对这一切的概括,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有关家庭、情感、生存的脉络,之后通过我的写作来实现这个个人故事的社会化呈现,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其中埋藏的有关人生与命运、个体与社会相互纠缠的内在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书中每一位“他”和“她”与我一起完成的作品。

我的每一位受访者都有名字,但是,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和责任编辑张迎辉讨论的结果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部隐去,除了不想因为这样一本书给贡献了个人故事的受访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源于我的个人认识。我总以为,当他们不再是有着一个特定名字的某某时,当他们作为更加宽泛指称的“他”和“她”时,他们代表了所属的那个一度不为很多人所了解的群体,他们经历的故事、他们的昨天和今天,仍然在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姿态重复上演。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根植于这个群体的鲜活样本。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语言。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受访者叙述时的口语、方言、俚语,甚至一些无伤大雅的骂人的话,我希望能通过这样趋近于原汁原味的记录,保留一部分属于当下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的语言特点。  最后,仍然是感谢。感谢所有接受过我采访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感谢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和我一起度过了少女时代并见证了我成长的张迎辉女士,她和很多年前一样,总是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什么叫做敬业和认真,同时我要固执地再说一次,我是多么喜欢她给这本书起的名字《原色——“他”和“她”的故事》,虽然最终我们不得不妥协到放弃了这个让我心动的副标题;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吴超莹女士和董建勇先生,他们的鼎力支持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信心;感谢著名画家关玉良先生允许他的作品作为本书的插图;感谢我的家人和我可爱的女儿,他们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支撑和好好写下每一个字的理由。

安顿

于2010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色(当代中国人情感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8071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