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步青/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包括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陈省身,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赵忠尧、黄昆、王淦昌,气象学家竺可桢,农学家金善宝,桥梁专家茅以升,心理学家陈立。

本书为苏步青卷,对他的生平、思想、学术、科研成果(特别是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作出了生动、翔实、客观的综合评述。让普通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在科研、生活中的故事,弘扬科学精神,引导青年一代投身科学事业。

内容推荐

本书为“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之一,从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出发,对苏步青的生平、思想、学术、科研成果(特别是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作出生动、翔实、客观的综合评述。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完整统一。通过对苏步青生平、思想演变、科技成就、学术交往,尤其是创新成果,进行真实、生动的叙述,以及苏步青的社会环境、生活背景、文化信仰、学术观点、师习传承和历史影响等方面的描述,见微知著,以反映浙江近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揭示浙江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本书将努力体现浙江的地域特色,展示浙江的人文背景,管窥浙江的本土风情。通过全方位地揭示苏步青对浙江、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贡献,用以振奋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浙江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提升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反映与提炼浙江人民的创新精神,为弘扬创新文化、为加强文化大省建设服务。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故乡与身世/4

生在穷乡僻壤/4

牛背上的野孩子/7

进入平阳“最高学府”/8

调皮又贪玩/9

第二章 有个性的学生/12

从“背榜”到第一名/12

卧牛山谣/13

锋芒初露/15

牢记恩师教导/17

第三章 赴日本留学/21

向房东大娘学日语/21

分针绕一圈就交卷/22

特别的毕业证书/23

报考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25

当上日本国大学讲师/26

难得的深造机会/30

第四章 微分几何学派/33

苏步青与陈建功/33

培养陈景润的老师/37

微分几何学的“浙江大学学派”/40

第五章 科学讨论班/42

30岁当上系主任/42

一熊全治感激老师责骂/43

讨论班走向成熟/44

学生为原子弹研究立奇功/47

第六章 湄潭桐油灯下/50

西迁路上/50

与竺可桢的一段情/52

苦难亦欢歌/56

烟熏火燎的桐油灯/60

一位湄潭老人的回忆/63

告慰苏老/66

第七章 《微分几何学》出版/69

出书之前的故事/69

非下苦工夫不可/70

深受学生欢迎的教科书/71

介入“于子三运动”/73

离开浙江大学前两年/76

第八章 早期科学研究成果/78

“数训班”学生的后劲/78

“社会主义需要数学”/8l

继承数学大师的卓越传统/84

提携后进,不遗余力/85

科研成就的简要总结/87

获得党和政府高度评价/91

第九章 国际学术交流/95

首次欧洲之旅/95

随科学院代表团访日/99

出席日本数学会广岛年会/102

苏步青与茅诚司夫妇/105

应泰国国会邀请访泰/108

担任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109

第十章 科研在灾难中复苏/116

“头。还能够思索”/116

10万多字读书笔记/120

促成这项研究的是学生/123

逆境中出成果/128

重上神圣讲坛/131

第十一章 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134

参加重要的会议/134

“让他们考研究生”/135

开创计算几何学/137

第十二章 数与诗的交融/145

数学家中的诗人/145

诗作走向海外/148

佳作琳琅满目/150

第十三章 主管全校工作/154

副校长抓科研/154

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之后/158

荣任复旦大学校长/16l

大学的文化底蕴/163

校长拣“纸团”/166

第十四章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70

五十年民盟渊源/170

发言情真意切/174

参会趣闻/176

第十五章 心系故乡/181

梦里家山几十春/181

父亲爱吃家乡的芋艿头/183

“耄年来尝鹿城秋”/185

温州大学名誉校长/187

雁山鳌水送温馨/191

第十六章 浙江大学——我初恋情人/194

全国院系调整离开浙江大学/194

总要回到浙江大学看看/196

“平生最是难忘处”/198

两学生成为中科院院士/200

仍关心留在浙江大学的教师/203

第十七章 科学家普及数学/206

为中学教师举办讲习班/206

学生们乐于听讲课/208

精神风貌令人高山仰止/210

关爱后学希冀未来/212

孩子们的科学偶像/213

“上海科普第一村”/216

第十八章 主编《数学年刊》十九年/218

一本有影响的国际性数学杂志/218

主编海纳百川/221

参与《辞海》编撰和领导/224

第十九章 爱情与家庭/228

松本米子小姐/228

爱永远留在心底里/231

“父亲有自己的原则”/239

第二十章 业余生活/243

全国健康老人之一/243

写诗·书法·精神疗法/246

出版《苏步青文选》/250

衡山宾馆的一天/251

好友束星北先生/255

第二十一章 教育家/257

“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257

关于高等教育的思想/262

严师出高徒/265

关心研究生抓根本/268

老教育家治学的高尚风范/274

第二十二章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278

用百万港币设立奖励基金/278

以苏步青命名的国际数学奖/282

成功运用数学的一批精英/283

关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291

试读章节

第七章 《微分几何学》出版

出书之前的故事

1947年春节前夕,家里一贫如洗的苏步青正愁着怎样过年。一位温州同乡看到他的苦难处境,便关切地对他说,你能不能把讲义拿出来,我帮你介绍到正中书局出版。苏步青没有马上答应。

过去,苏步青的单篇论文在日本、法国等国著名杂志上都发表过,但对出书他一直没有思想准备。不过,出版书能拿到一笔稿费,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倒是个实实在在的解困措施。想想自己已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但是并没有多少收入。财政困难后,每年研究院照常寄来论文要苏步青审阅,但每次只寄给他12张邮票,连寄论文回院都不够。再看看家里没有一个佣人,烧饭、洗衣自己操办,连拖地板也得自己干。同乡见苏步青举棋不定,忙说先叫正中书局预支400元,过个年,其他的叫他们从优支付。苏步青也没别的主意,就这么定下了。茶过两巡,便把同乡送走。

第三天,老同乡又上门来,一见面二话没说,就掏出一包纸币,整整400元。看到家里经济拮据,能有一笔现款救急,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苏步青如数收下。至于整理书稿,哪有心思,总得留到明年再办哕!

过了两天,夫人拿了这笔钱上街买年货。一打听,货币又贬值了,原来可以买一斗米的钱,现在只能买两升。问问菜肉价格,更是令人大吃一惊。夫人回来一说,苏步青大为光火。一个堂堂的大学教授,竟为全家的生活发愁。苏步青从未有过如此激动,他低着头,在屋里来回走动,有气无处发泄。

正巧那温州老同乡撞上门来了。“书局局长问书稿能不能早点儿送去,好抓紧时间出版。”他一进门就大声嚷道。苏步青一听火气更大,瞪着眼睛大吼:“我还你钱,不写了,不写了!”老乡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这是干吗?我这好心没得好报!”夫人知道都是自己说漏了,惹得先生大怒,想圆圆场,便把情况如实讲出来。苏步青正在气头上,不待夫人说完,忙上前阻拦,还说跟他讲没有什么用。几分钟沉默之后,老乡打破僵局,他大概悟出预支稿酬太少:“给你再加上200元,明天送来,你看行吗?”为生活所迫,苏步青思考再三,只得答应。已经预支了酬款,就必须着手整理书稿了。

非下苦工夫不可

苏步青把从1931年以来16年间的讲稿找出来,对比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最初的讲稿内容,只抵上最后一年讲稿的一半,可见每年删减和补充的内容是很多的。学生们听苏步青讲课,都反映微分几何学内容好懂。其实,为了讲课他花费了不少心血。每一节课,他在课前都要准备3个课时,总要用一些新的材料(包括方法)替代老的,还把自己研究的新成果写进去。苏步青感到,提高教材写作质量,是保证学生学好的关键,非下苦工夫不可。

提起微分几何学,苏步青可是个权威了。在1931年,当时中国还没有人研究微分几何学。苏步青到浙江大学数学系执教后,一边教学,一边查阅英、美、德、法等国的研究成果,写出几十篇论文,并在国外一些著名杂志上发表,引起国际数学家们的关注。1975年,美国数学代表团访华,在他们的访问总结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苏步青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消失了。”这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这个学派曾经存在的事实。同时,在教学中,苏步青还注意教学法的研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正由于这本教材具有许多优点,1947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看了苏步青的讲稿后,称赞他的工作很有意义,并为《微分几何学》一书写了英文介绍,其中谈到:这是一本少有的微分几何学教材,它对培养数学人才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微分几何学》终于在1948年由正中书局出版,这是苏步青在旧中国出版的唯一一本书。这本书有400多页。第一次出版时,它反映了当时微分几何学的最新成就,直到今天,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籍华裔科学家项武义教授有一次对忻元龙教授说,他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微分几何的教材是苏先生40年前出版的《微分几何学》,受益匪浅。当时台湾出版的教科书如果作者在内地的话,只是将作者的姓名匿去,但大家私下都知道,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苏步青。忻元龙将这段故事告诉了苏先生,并向有关方面反映,才有1988年重版的后事。

苏步青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系著者1931年至1947年在国立浙江大学所授之讲义而成,其间曾修改增补五六次之多,记号务求简易,行文务求浅近。参考英、美、德、法、意、日等国几何学者名著不下10种,所收习题较难者加上星号,并附原著者姓名及年份,俾读者可获查考之径路。

深受学生欢迎的教科书

微分几何学在数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尤以近年来相对论、电机学等方面需要绝对微分学殊殷,该学之运算与夫空间概念之推广殆有不可分离之势。故本书内特添一节(25),作为导引。兹当国内高等数学参考书缺乏之际,本书如能有助于教学研究,亦著者之荣也。自愧学识浅薄,虽经16年问之删补,而错误之处仍应不免,尚祈海内学者教而正之。苏步青如是说。

项武义回忆说:苏步青老师是中国数学界人人敬重的前辈。我在少年时有幸拜读苏老所著的《微分几何学》,自此他一直是我心仪敬仰的前辈学者。但真正得以拜见苏老,则是1973年我第一次回国访问,在复旦大学的一个座谈会上,从而彼此相识相知,这二三十年来我每次回国工作访问总是会去拜见苏老,而数学和中国的数学教育则是我们的共同爱好和执著,因此,我们每次相见都谈得热切而且投合。

记得1980年我回国工作访问期间,苏老正好在莫干山休养,我还上莫干山和他老人家在林深竹茂、重翠清幽之中,畅谈中国的中学数学教改事业。其中他谈起把Blaschke的《圆与球》译成中文,用来给中学数学教师们讲解Steiner所给的等周问题的一个初等证明。他认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对于基础数学的精要,有进一层的理解与认识,而等周问题则是人类理性文明中,既精要又美妙的一个古典几何问题,理当是一个理想的进修课题。20多年前苏老的意兴与神采,至今犹如昨日。

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的金福临教授,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随苏步青教授调到复旦大学,1980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数学系副系主任,1980年至1983年兼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曾任《数学年刊》副主编。金先生师从苏步青教授,重视基础课的学习与研究,开设数学分析、变分学、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等课程。1947年6月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出版序中称:“吴俊传、金福临、杨忠道三学士协助本书校对,对三君特申谢意。”20世纪60年代初金福临教授参加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材的编写工作,1980年与陈传璋教授等合作编写《数学分析》,该教材获1987年国家教委优秀材料一等奖。

在1985年理科数学、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几何、拓扑编审组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改写旧版《微分几何学》的建议,理由是:旧著内容比较丰富,把当时认为是新的一些成果也收进书里;尤其是第三章线汇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同类教材中所未收进的。会议认为,这部教材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精神,对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会起到启发和提高的作用,因而决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把这本书作为参考材料再次出版。在出版前,对该书做了一些改写:将原来的文言文改为现代用语;将过去用坐标法表达的方式,都换成向量分析法;而且对部分记号也改为现在常用的形式,但是对原著的内容丝毫未予更动。这项工作基本上是由苏步青的学生姜国英博士一个人做的,只是后来由于他的健康原因,第36节以后的部分,不得不由80多岁的苏步青自己来完成。1988年9月,《微分几何学(新一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历经40多年检验,重新以优质内容和崭新风貌展现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卓著业绩,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科书。

P69-73

序言

在2003年举行的第5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理事会年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喜讯——国际数学界首次设立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苏步青奖”。该奖的设立,旨在奖励数学研究领域中对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等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苏步青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他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七十余载,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1928年至1931年,苏步青研究空间曲线、曲面的仿射和射影微分几何理论,连续发表多篇论文。1935年7月25日于上海成立的中国数学会,决定出版《中国数学学报》和《数学杂志》两种刊物,苏步青担任具有学术性、用外文发表论文的《中国数学学报》总编辑。

中国人对现代几何学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等方面的成就十分可观。1949年以前取得成就最多的是苏步青,总共发表论文103篇。他早期研究集中在射影微分几何领域,以《仿射空间曲面论》为题,连续发表十余篇论文。他引进了仿射锥曲面和仿射旋转曲面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一批重要成果。苏步青还用构图方法建立了一般射影曲面的基本定理。30年代后期,他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的研究,推广了黎曼几何学中重要的雅可比方程。1947年他发表了N维空间SN中射影运动的开玲方程,并阐明了射影运动群的性质。接着又研究了道格拉斯空间中的K展空间微小变换和仿射运动。

到了20世纪50年代,苏步青继续以前的工作,在K展空间几何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他讨论了广义射影运动,论证了“平面公理”和空间为射影平坦的等价性,研究了K展空间的仿射结构和射影结构,并得到一些性质。从1955年起,苏步青主要致力于射影极小曲面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新的五维直线象空间中的拉普拉斯序列。他早期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也是中国数学界之第一;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开展的计算几何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三机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苏步青先生命名设立的“苏步青奖”,真是当之无愧。

1998年10月22日,何梁何利基金会1998年度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苏步青院士获年度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苏步青获知得奖消息后,立即决定将这笔款项全部用来设立奖励基金,一半充实“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扩大奖励优秀的中学教师范围,使该奖项获益者从上海地区、华东地区走向全国;一半用来奖励复旦大学数学系的优秀教师和毕业生,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奉献。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苏步青文选》,精致的封面显示出科学的庄严,粗实的黑体字透视出汗水的沉淀,360页整洁的正文弥漫着油墨的清香,30万个思维的符号,浓缩了苏步青先生60多个春秋奋斗的结晶,也折射出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科学的颠沛、民族的兴衰。《苏步青文选》精选了苏步青几十年科研、治学、育人生涯中所积累的丰富科学及文史资料,成为本书的重要资料来源。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该书出版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振兴中华民族。”90岁高龄、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苏步青教授,精神矍铄地专程到杭州,参加了《苏步青文选》的出版首发式。苏步青在会上深情地说:“这本《文选》主要收录了我几十年来关于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的论述。其中一部分是为青年人写的,我经常用自身的经历告诉青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得出的结论,也是我几十年经历的一个总结,我希望这本书能对青年们继续有所帮助。”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在祝词中说:“苏老是我们浙江人,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浙江出了这样一位科学家,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浙江人的骄傲。苏老在学问、道德、文章三个方面都足以为人楷模。他几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在中国老一辈优秀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年轻一代如何在党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在《苏步青数学论文全集》首发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孙莱祥教授说:“在庆贺苏步青院士百岁华诞之际,我们举行《苏步青数学论文全集》首发式,这是对苏老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从此,我国乃至世界的数学界宝库,又增添了一部经典著作。通过《全集》出版,我们要学习苏老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把数学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苏步青教授因病于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噩耗传来,人们顿时沉浸在悲痛之中。

3月24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参加了苏步青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前往送别的还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全国政协、民盟中央、上海市等有关负责同志和各界人士。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在黑底白字“沉痛悼念苏步青同志”的横幅下,悬挂着苏步青教授的遗像。苏步青教授安卧在鲜花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苏步青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路甬祥等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他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苏步青教授的故乡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与生前工作过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领导,也分别向他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步青/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增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13804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1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