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行的国际主义
内容
编辑推荐

身为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作者批判伪经济学的流行的国际主义,努力尝试用一种新方法、新的写作形式来与读者交流经济思想,为非经济学家写一些清晰有力,甚至妙趣横生的文章,大胆地探索经济学家以前很少涉及的领域。

内容推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在全球市场上展开激烈角逐。以增强“竞争力”为幌子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学说甚嚣尘上,被克鲁格曼谑称为“流行的国际主义”。尤其是此次金融危机期间,流行的国际主义再度主导了发达国家的舆论,其政府也出于政治需要,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政策。

克鲁格曼以缜密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趣味横生地批驳了“流行的国际主义”。他认为,在世界经济这个复杂网络中,国与国之间贸易的目的在于从需求上补弱增强,而非弱肉强食。每个国家都能找到符合出口条件的产品,一国贸易的兴盛与他国生活水平的降低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打压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兴起毫无道理可言。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更是无稽之谈。

目录

绪论

Ⅰ、零和世界?

 1.竞争力:危险的偏执

 2.证明我的观点

 3.贸易、工作和工资

 4.第三世界的增长损害了第一世界的繁荣吗?

 5.国际贸易冲突的幻象

Ⅱ、好的和坏的经济理论

 6.美国竞争力的神话和现实

 7.经济外交往来—— 评劳拉·德·安德烈亚·泰森的《鹿死谁手?》

 8.大学生应该懂得哪些贸易知识?

Ⅲ、新兴世界

 9.挑战传统认识

 10.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令人不安的真相

 11.亚洲奇迹的神话

Ⅳ、技术和社会

 12.技术的报复

 13.世纪经济的本地化

试读章节

1993年6月,欧共体各成员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聚会。会上,雅克·德洛尔就欧洲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发表了一个特殊的演讲。研究欧洲形势的经济学家非常想知道,作为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会说些什么。对于欧洲的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欧洲人精心设计的福利国家征收重税、管制经济,使得雇主不愿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失业救济却相对比较慷慨,使工人不愿接受低薪工作,而美国正是靠这些低薪工作才保持了较低的失业率。尽管德国的重新统一给欧洲造成了重创,但欧洲仍尽力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由此造成的金融困难进一步恶化了这个结构性问题。

尽管这种判断很有说服力,却会在政治上引起骚乱,因此,人人翘首以待,想看看德洛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他敢告诉欧洲的领导人,他们追求经济公平的努力无意中产生了失业这个副产品吗?他会承认只有以衰退为代价才能维持欧洲货币体系,并直面这种做法对欧洲货币联盟造成的后果吗?

你猜德洛尔说了些什么?他没有讨论福利国家或欧洲货币体系的问题,而是解释说,欧洲失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与美日相比欧洲缺乏竞争力,因此,解决的途径就是大规模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开发高技术。

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逃避,但并不奇怪。毕竟,关于竞争力的华而不实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每个国家也“像一个大公司一样,在全球市场上参与竞争”。——克林顿语)已在全世界一些舆论领袖的演讲中司空见惯。那些自以为对这个问题已经深思熟虑的人想当然地认为,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都是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问题;美日之间犹如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一样,也是竞争对手。他们没有发觉,任何人都可以严正质疑这一看法。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本新的畅销书警告美国人:在2l世纪的“比赛”中失利,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许多鼓吹竞争力的团体、“地理经济学家”和管理贸易理论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华盛顿涌现,其中许多人分析美国问题的套路与德洛尔分析欧洲问题如出一辙。他们现在却成了克林顿政府的高官,负责制定美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因此,德洛尔使用的是一种不仅方便,而且是他自己和大西洋两岸的广大听众都感到舒服的语言。

不幸的是,根据他的分析来解决困扰欧洲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美国类似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一国的经济财富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取胜,这种看法不过是个假说,并不一定正确。

P3-4

序言

12月的某一天,当我在小石城听约翰·斯卡利演讲的时候,我顿悟了。

我的顿悟和演讲者所希望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斯卡利当时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谈论数字化未来时旁征博引的演讲而闻名,这些演讲不仅使他获得了“技术幻想主义者”的称号,也使他有望成为新当选总统克林顿最受欢迎的商界领导人。因此,在克林顿的领导班子即将上任前,他们在小石城举行了一次经济峰会。会上,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致开幕词,然后由斯卡利介绍全球经济的新情况。他将世界描述成这样一种情形:同企业一样,各个国家也激烈地争夺全球市场。他的演讲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甚至连克林顿也颔首赞同。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自认为对国际贸易有所研究。我觉得斯卡利的话有点不知所云(史蒂文·列维在关于Macintosh计算机的《疯狂的伟大》一书中也暗示,计算机界的许多人士赞同这种技术前景,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最让人担忧的是,并非只有斯卡利持这种误解。虽然在那次会议上一些了解情况、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也做了演讲,但大部分演讲,尤其是最能迎合听众和政府的演讲,不是他们做的。也就是说,小石城的说教是拙劣地模仿国际经济学,它虽然听起来引人人胜,而且似乎精辟,却远远脱离了事实。

事情显得有点奇怪。这里仿佛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宣称会议聚集了世界闻名的人类心理学权威,站在讲台上做重要发言的是约翰·布雷萧,他正在告诉我如何与我的内心世界沟通。

当我思索这种现象时才发现,伪经济学在小石城流行绝非偶然。设想你是一个聪明的美国人,没有学过经济学,想了解时事,亦即你是那类收看“麦克尼尔一莱勒新闻时间”(McNeil-Lehrer Newshour),阅读《大西洋月刊》或《纽约书评》的人,你想专门研究国际上发生的经济事件。你会读哪些书呢?本书第5章列出了最近出版的7本书,第一本是莱斯特·瑟罗影响深远的《世纪之争》。这些书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它们对世界的看法大致与斯卡利一样,把国际贸易看成国家间“非赢即输”(瑟罗语)的竞争;第二,书中很少或没有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最基本的内容(例如,瑟罗的书在索引中根本没有“比较优势”这个词条)。

换言之,在公共演讲中,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国际经济冥思苦想、孜孜以求、历尽千辛万苦——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大卫·休谟的《贸易平衡论》——才学到的所有知识竞被斥之门外,代之以圆滑的、华而不实的说法。它们迎合了那些不做艰苦、细致的思考,又想表现得深思熟虑的人。这种华而不实的说法在公开的讨论中逐渐占了上风,一个不读教科书而想了解世界贸易的人,可能从来不会意识到还有比这更好的观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行的国际主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张兆杰//张曦//钟凯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9804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40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Paul Krugm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