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任何想进入编程领域的人都有必要看的一本书!
作者Petzold采用的叙述方式奇特却又如此自然,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络,继而自底向上地将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知识娓娓道来。在Petzold的笔触下,导线、灯泡以及触发器等简单部件,通过精妙的组装,竟然构建出了一台电子计算机。Petzold在这本技术书籍里旁征博引,从美国当红的影评人到百年之前的布莱叶盲文,从史密斯·索尼亚的滑尺到冯·诺依曼的构想,从石破天惊的论文《思准之际》到图形化革命,看似信手拈来,然则处处别出心裁。
图书 |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任何想进入编程领域的人都有必要看的一本书! 作者Petzold采用的叙述方式奇特却又如此自然,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络,继而自底向上地将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知识娓娓道来。在Petzold的笔触下,导线、灯泡以及触发器等简单部件,通过精妙的组装,竟然构建出了一台电子计算机。Petzold在这本技术书籍里旁征博引,从美国当红的影评人到百年之前的布莱叶盲文,从史密斯·索尼亚的滑尺到冯·诺依曼的构想,从石破天惊的论文《思准之际》到图形化革命,看似信手拈来,然则处处别出心裁。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讲述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书。不过,你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原理”之类的字眼就武断地认为,它是晦涩而难懂的。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清晰的笔墨将看似繁杂的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你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和生硬。更重要的是,你会因此而获得对计算机工作原理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抽象层面上的,而是具有一定深度的,这种深度甚至不逊于“电气工程师”和“程序员”的理解。 不管你是计算机高手,还是对这个神奇的机器充满敬畏之心的菜鸟,都不妨翻阅一下本书,读一读大师的经典作品,必然会有收获。 目录 第1章 至亲密友 第2章 编码与组合 第3章 布莱叶盲文与二进制码 第4章 手电筒的剖析 第5章 绕过拐角的通信 第6章 电报机与继电器 第7章 我们的十个数字 第8章 十的替代品 第9章 二进制数 第10章 逻辑与开关 第11章 门 第12章 二进制加法器 第13章 如何实现减法 第14章 反馈与触发器 第15章 字节与十六进制 第16章 存储器组织 第17章 自动操作 第18章 从算盘到芯片 第19章 两种典型的微处理器 第20章 ASCII码和字符转换 第21章 总线 第22章 操作系统 第23章 定点数和浮点数 第24章 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 第25章 图形化革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佩措尔德 |
译者 | 左飞//薛佟佟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1106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3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P31 |
丛书名 | |
印张 | 2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52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3031 |
版权提供者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