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天下四川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而且具有与中原古代文明判然有别的文明形态,相关的考古发现也正引起专家和读者的强烈关注。此书作为“西部文明之旅”丛书中间的一本,不仅全面概括了古蜀文化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且及时概括了最新的发掘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

相信读者通过此书,能对古蜀文明的辉煌历程有一个全面、真实而鲜活的了解。

内容推荐

拨开重重迷雾,拂去千年尘埃,考察三星堆文化的历史价值,展示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

目录

前言

1 金沙遗址——期待中的惊世发现/1

 城市童年/1

 古蜀都邑/4

 文明与废墟/7

 青铜时代的厚礼/10

2 三星堆——难以想象的古蜀文明之巅/13

 青铜之光照耀世界/13

 一个农民与一次伟大的发现/20

 “广汉玉器”/25

 辽阔之城/31

 震惊世界的两个“祭祀坑”/37

3 文明的恩赐——抚摸从沉睡中苏醒的千年古物/46

 象牙之重/46

 千里迢迢的海贝/50

 青铜面具与人头像/52

 一棵高大的青铜神树/58

 青铜大立人像/63

 金杖上的神秘图纹/67

 牙璋:记忆深处的中华礼器/72

 一件器物的出土和修复/76

4 解密——三星堆王国是怎样突然消亡的/84

 最后的战争/85

 无可逃避的洪水/89

 “祭祀坑”与开国大典/94

 一场宏大的结盟/99

 蜀王大墓/103

5 置疑——三星堆文明是外来文明吗/107

 “本土文明”说/108

 到哪里采集金矿、铜矿和玉料/113

 一支来自泰山的神秘部落/119

6 三星堆文明之源——暴露在成都平原上的史前城址群/127

 远古之城/128

 新津宝墩古城遗址/129

 都江堰芒城遗址/131

 郫县三道堰古城遗址/133

 温江鱼凫城遗址/135

 崇州双河村遗址/136

 崇州紫竹村遗址/137

 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138

 古蜀人为什么不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138

 古蜀先民的好酒之风/141

 古蜀人的防潮剂/145

 穿梭在森林和湖泊间的猎手们/146

 陶器上的指纹/148

 朴素的民居/150

 一所“大房子”/152

7 高潮——古蜀文明的最后辉煌/156

 十二桥建筑遗址——大片的宫殿区和居住区/156

建筑与技巧/158

龟壳上的占卜图纹/162

场洪水一场梦/166

 古蜀国国家祭坛——西周羊子山土台/168

神秘之台/168

先民们的仪式/173

 商业街巨型船棺独木棺墓葬/175

意想不到的蜀王家族墓地/175

寻找“中华第一棺”的主人/179

想象中的楼台亭榭/181

绝世漆器成都造/182

下葬时的情景/184

 新都战国木椁墓:躺在青铜冷兵器上的末代蜀王/187

安息在巨大的楠木棺椁里/187

粗心大意的盗墓贼/189

青铜兵器与战争/194

开明九世至十一世——墓主人身份考/197

8 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神话——文献中的蜀王传说/201

 炎黄子孙/202

 —个名叫蚕丛的酋长/205

 “人面鱼身”的柏灌、鱼凫/209

 桀伐岷山/211

 从天而降的蜀王杜宇/213

 治水专家鳖灵/217

 杜宇化鹃——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220

 开明十二氏/223

 秦蜀关系论/227

 五丁力士/231

 沉溺于女色的末代蜀王/233

 “金牛道”与秦国灭蜀/234

 “五”这个神秘数字/237

结语:走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道路/240

试读章节

古蜀都邑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青铜时代继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到2002年10月,发掘面积已接近20000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现已探明的遗址面积,也即这座古蜀国中心都邑的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其实在漫长的古蜀国历史上,像金沙遗址这样的“都城”或聚落还有很多,它们像亮丽的星辰一样照亮了古蜀国模糊的历史。现已探明的古蜀国旧城遗址已有新津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郫县三道堰古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遗址、崇州紫竹村遗址等,它们都是通过航拍、民间传说和考古学家们的发掘而显现出来的。只不过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是这些众多城址中时间较晚、规模最大的而已。

通过揭示和复原的金沙遗址已经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都邑”了,它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中心广场,环境和建筑也都布置得当,可以说当时的人已经懂得“城市”的意义和管理的方法了。

宫殿区和祭祀区,这是整个金沙遗址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相当于一座城市的中枢神经,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目前绝大部分贵重礼器皆出自这里。而且该区域还发现3个器物比较集中的“坑”,令人想起三星堆遗址已经发掘的祭祀坑和玉石器坑,我们无法弄清为何古蜀人要把国之重器沉埋坑中,无法知道让泥土掩盖这些器物璀璨的光辉目的何在。第一个坑为“象牙堆积坑”,弯曲而巨大的象牙像沙丁鱼一样被有序地排放着,体积和重量比我们今天见到的象牙更大、更重,保存完好的象牙尚有润泽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象牙坑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和铜器。第二个坑为“石璧、石璋半成品堆积坑”,层层叠叠的玉石器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坡度堆积,同时附近还发现有与作坊遗址相关的房址和制作石器留下的残渣等。第三个坑为“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堆积区”,精美的石料和动物的骨骼牙齿堆积在一起,有点像行为艺术,也像远古人类留给现代人的一盘棋。在这个区域中,应该还有神庙类的宏大建筑,它们和各种礼器一道构成了古蜀国别致而坚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可以想象,当时的蜀王或部族首领会经常来这儿主持仪式、发表演说,他头上戴着那条出土的饰有鸟、鱼和人头图案的金带,神色严峻地祭祀天地神灵,根据季节安排农业生产并疏通可能威胁城市安全的河道。

在这个中心区域以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具有普通人生活情调的集会广场、木(竹)骨泥墙式建筑、小型馒头窑、陶器生产区、长方形坚穴土坑墓等区域,它们和祭祀区、宫殿区一起构成了一座完整的聚落。从揭示的遗址可以看出,这些功能各异的社区单元有着一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布局关系,城市的影子从这样的关系中亲切地显现出来。木(竹)骨泥墙建筑是古蜀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民居式建筑,古蜀先民居住在这样的寓所中会感觉温暖。这种房屋的建筑方法为:先在地上挖出房屋的基槽,然后把竹子或木头按一定的距离竖立在基槽内形成墙体,竹与竹之间再用编织物连接,抹上泥后就成了墙面。为了使墙体坚固耐用,古蜀先民还采用烘烤的方法来加固墙面。

木(竹)骨泥墙式房屋建筑在成都平原多个古城遗址均有发现,而且当时的柱洞和竹木炭化后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此外在墓葬区内,古蜀先民的遗骸伴着为数不多的殉葬品长眠着,他们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得到了一小块安身之地。但是从墓葬内随葬品数量的多寡和墓穴形制看,当时的金沙先民已经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

对考古知识感兴趣的人都知道,金沙遗址的文化面貌跟三星堆遗址有着某种相似处,包括器物的造型、都邑布局、聚落观念等。这两座相距仅有38公里的古蜀国都邑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意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金沙遗址应当是三星堆文明忽然消失后在成都的一次重建。从三星堆遗址被废弃的原因看,它很可能毁于古蜀时期一次浩大的洪水,当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时,三星堆古城的首领带领着他的臣民迁徙到了成都平原腹心重建家园。另一种意见认为,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是当时成都平原相继兴起的两个权力中心,这两个同属于蜀文化范畴的中心聚落可能保持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连的关系。无论上述两种说法谁更符合历史真相,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成都平原在商周时期出现过两个文明程度很高的都邑。

金沙遗址这座3000多年前的成都城,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活动值得缅怀歌颂,但我们也应向祖先们表不敬畏了,因为正是他们的创造和想象,才使我们寻找到了成都城市文明的发展根脉。这种看起来已经枯萎的城市根脉其实还活着,它就那么安静地躺在我们身边,像一把锄头或一张犁,告诉我们前人曾经有过的经历。

P4-7

序言

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古蜀文化、历史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一批重要的遗址和墓葬相继被揭示出来。由于这些遗址和墓葬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它们分别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之一”、“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商业街蜀王船棺独木棺墓葬)之一”。连新近发现的成都西郊金沙遗址,也被誉为“2l世纪中国目前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些如此重要的考古发现同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一起,重现了古蜀文明中最灿烂辉煌的片断。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古蜀历史、文化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正如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所感叹的那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有关古蜀文化、历史的研究工作,也大多依赖于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因而显得很不客观、深入、全面。但这种尴尬的局面通过四川地区考古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已经得到根本性改观。现在,我们不仅弄清了三星堆文明的起源,而且基本梳理清楚了它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古蜀文明从诞生、发展、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都在考古学家们的辛勤努力下被一一重建起来。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而且具有与中原古代文明判然有别的文明形态,相关的考古发现也正引起专家和读者的强烈关注。此书作为“西部文明之旅”丛书中间的一本,不仅全面概括了古蜀文化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且及时概括了最新的发掘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

相信读者通过此书,能对古蜀文明的辉煌历程有一个全面、真实而鲜活的了解。

肖平

2010年2月20日于成都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天下四川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0845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2.7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8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