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伯驾而言,他在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可以借用人们对他的一句评语来表达,即他“用手术刀把中国开放给基督福音”。本书通过对伯驾在华活动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揭示其对早期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以及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影响及作用,为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19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提供一个范例。
图书 |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华活动研究(1834-1857)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伯驾而言,他在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可以借用人们对他的一句评语来表达,即他“用手术刀把中国开放给基督福音”。本书通过对伯驾在华活动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揭示其对早期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以及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影响及作用,为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19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提供一个范例。 内容推荐 对伯驾而言,他在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可以借用人们对他的一句评语来表达,即他“用手术刀把中国开放给基督福音”。 在19世纪中美早期外交关系中,美国来华传教士曾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虽名义是翻译或秘书,但由于早期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对中国颟顸无知,对华外交事务几乎全部倚重他们,实际上无异公使或领事。这类传教士中,伯驾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伯驾本来因“修约的光荣一定轮不到他的身上”,乃把建议由美国占领台湾看作“一个成大功,立大业的机会”,希望藉此为他尚显平淡无奇的外交生涯增添一份辉煌的成果,却不料仍与修约一样无果而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伯驾奉派来华 一、伯驾来华的历史背景 (一)19世纪美国对华贸易的发展 (二)美国海外传教事业的兴起 二、伯驾来华 (一)伯驾早期宗教教育 (二)伯驾海外传教目标的确定 (三)伯驾来华 第二章 传教士:伯驾在华的宣教活动 一、伯驾在华的传教形势 二、伯驾之前美国在华的传教事业 三、伯驾在华的传教活动 (一)伯驾的中文学习 (二)伯驾的传教方式及传教活动 第三章 医生:伯驾在华的医疗事业及其影响 一、伯驾以前来华传教士与西方医学的传华 二、伯驾从事医药传教的缘起与准备 三、伯驾在华的医疗事业 (一)开设广州眼科医局 (二)发起成立“中国医药传教会” 四、伯驾在华医疗事业的影响 第四章 翻译家:伯驾译介西方国际法及其影响 一、近代西方国际法的产生及其传人中国的历史 二、伯驾译介西方国际法的缘起 三、西方国际法被首次译成中文 四、西方国际法首次传人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 外交官:伯驾在华的外交活动(上) 一、美国传教士卷人对华外交的原因 二、伯驾与《望厦条约》 (一)伯驾与顾盛使团的派遣 (二)顾盛使团的中文翻译及谈判策略的策划者 (三)伯驾与条款的制订 第六章 外交官:伯驾在华的外交活动(下) 一、伯驾的修约活动 (一)修约缘起与第一次修约的失败 (二)伯驾的修约及其结果 二、伯驾的侵台政策 (一)美国对台湾的早期认识及谋取台湾的设想 (二)伯驾的侵台政策 结语 附录 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 征引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华活动研究(1834-185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谭树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610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79.9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