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件大事就是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在沉睡的那个慧命,完成这件大事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生命教育”。

本书从身心灵的不同层面解析生命的真相,探讨了三大议题:身体与疾病、治疗与修行、谋生与生存,进而提醒人们回归正知正见,过如实觉知的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从身心灵的不同层面解析生命的真相,并详尽探讨了身体与疾病、治疗与修行、谋生与生存三大议题。作者敏锐地洞察到当前人们在追求灵性生活的潮流中所进入的误区,在对待身体、修行和谋生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犀利的笔锋进行剖析和解悟,提醒人们回归正知正见,过如实觉知的智慧生活。

目录

身体与疾病

一、身体的“故事”3

二、疾病与修行12

三、别在“病”上纠缠了21

四、色身之道31

治疗与修行

五、现代治疗家的故事41

六、“原生家庭”问题53

七、术数和觉者的治疗本质60

八、小心对能量上瘾68

九、灵媒的真相84

十、幻象的动力92

谋生与生存

十一、没有外在的工作103

十二、金钱即道109

十三、别把自己当做谋生的工具117

十四、从压力中解脱122

十五、回到“生存”129

试读章节

“身体”对于你到底是什么?

如果中午你睡了一觉,没有任何梦的一觉。醒来时你问自己,在那过去的一小时里我去了哪里?世界在何方?它就像死一样地发生在上一小时里。没有觉知,没有梦,我们完全死了。而当你从那完全无梦的状态中醒来时,你觉得你重新“出生”了。每一个片刻、每一天,你都出生在你那不变的身体里——直到你再也不知道你出现在哪里。

你的“活着”和身体有什么关系?唯有当和身体相关的“疾病”、你才意识到你的“身“死亡”等概念进入你的意识时,体”存在。是不是这样?绝大多数时候,你都忘了你的身体。当你想不起你的身体的时候,你的“身体”在哪里?它存在吗?身体对于你到底是什么?

无论死去还是活着,身体都是我们的“尸体”。所不同的是,活着时它是一条河流在流动的尸体;死了后它是一具河流静止的尸体。在没有死去之前,我们只是“活”在这一具尸体里——无论活着还是死去,身体对我们完全没有不同。从没有身体存在过,只有意识存在过。“身体”只不过是意识里的一个概念——它实质等同于“凳子”、。“床”和“大地”唯一的不同是,心不那样认为。

人们常常追问我们有没有灵魂。当你问我有没有“灵魂”时,我问你有没有对自己活着或不愿消失的执著?..我们究竟活多久才会满意?生命存在一百年和存在五十年的区别在哪里?为了不肯让自己死去,你做过多少努力?而你终生的苦都来源于那里。

身体从来都不是问题,心的健康才是问题

身体从来都不是问题。它不可能是你苦恼的根源,你苦恼的根源只能是你对身体的判断或执著。没有你投给身体的故事,身体完全健康。在身体上用功,试图让自己活得很久;或试图通过身体达到不生不灭的空境;或企图让身体“听”你的而使自己无烦恼..这都是徒劳的努力!因为身体从来不是你问题的根源,它不会思想,不会说话,不会自作主张。你的身体是你的问题吗?你能活一百年会怎样?不死吗?你不生病会怎样?不烦恼吗?在五十岁的时候死去和一百岁时死去一样,身体不是你的烦恼,其他的问题还会是你的烦恼,结果都一样。

仅仅身体好,并不是我们“心”的意义所在,而且身体只能是“心”的结果。如果有一颗完全健康的心,不可能有一具不健康的身体。当修行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身体上时,那就本末倒置了。如果祈祷身体永生,那就是颠倒梦想。身体是空无之海上的最后一根枕木,试图紧紧抱着它不让自己坠入空无之中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

觉者从不执著于自己的身体好,也不执著于它的不好。觉者的心一刻也不停地向前走,它不在任何一处停留。身体好或不好,怎能留住觉者欢畅如水的心的流动?觉者如果身体好,他会觉得很好;觉者如果身体不好,他也会觉得很好。当我们的心不准备向它投射任何问题时,它不再是我们的问题——它永远是好的。

当然觉者并不会虐待他的身体,因为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上善若水的心怎能对任何一样事物施以虐待呢?它投给身体的,和投给任何一种存在的一样,是完全的善。觉者不是一个虐待身体的人,当然也不会把身体视为他的国王,而让自己成为身体自欺的奴隶。

如果你的心没觉悟,整个世界都是一口棺材

身体是“心”踏进这个空无世界的第一块垫脚石,也是它离开这个世界时,脚从上面抽走的最后一块垫脚石。身体只是“心”踩着的石头——在这个世界中你所看到的每一样事物,都是心踩着涉河的垫脚石。

如果要涉过河,你想赖在河中的一块石头上不走吗?你想在每一块垫脚石上永远驻留吗?如果你停下来不走,你会痛苦。因为心的本性是流动,而你试图不流动——你在违背心的本性,所以你痛苦,即使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没有觉悟的心是你活着时的唯一问题,而身体的存在和你看到的万有存在完全一样。一切你所看到的存在,都是心投射的“荧幕”。心是唯一的投射者。如果你在某一样存在上痛苦,肯定不是那个荧幕的缘故,你的心是唯一的原因。当心没问题,整个存在就完全没问题。

如果你的心没觉悟,整个世界都是一口棺材。你只是被活封在那口棺材里还没死去的人,所以才那样痛苦或窒息般地活着,所以有时你会看到这个世界存在的某种“黑暗”。没觉悟的心是它自己的棺材,它自己躺在自己里面求生。心把它自己的痛苦强加在它所见的每一样存在上,并指控是那存在让它痛苦的。心欺骗自己,让自己忘记自己创造痛苦的过程,并让自己相信自己的谎言是真的!痛苦中的心指着金钱、指着婚姻、指着性、指着身体、指着工作、指着孩子发火,它说:“这都是你造成的,这都是你造成的!”而真是这样吗?

身体完全没有责任,“心”才是一切苦的根源

身体被心指控为让它持续痛苦的原因。心愤怒时指着身体说:“你这个坏蛋,你出生时我才出生,你死了时我也不能活,你生病时我受苦,你这个坏蛋!”身体是心受苦的因吗?心创造了它自己苦的因,也在接受它自己的果。在那个从它自己到自己的过程中,身体只是一座桥、一块垫脚石,身体完全没有责任。

在整个一生的病痛旅程之中,身体是你的受害者,而不是你是身体的受害者。但心的狡猾确实了得,它硬生生地把这一切倒置过来,并让你信以为真——让你千生万世千真万确地信它为真!

什么才是这世界的发源?什么才是你苦的根源?心!去了解心吧。不要在其他细枝末节上用功,不要本末倒置地用功。对身体用功,和对工作、金钱、婚姻、科技等用功一样,那仍是本末倒置。为什么本末倒置的用功对你是“正常”的?

因为你在颠倒梦想之中。在颠倒梦想里,颠倒是它的正常。自欺的心被自己催眠,它看不见它所未见的。

身体是一座庙,但神不在那里

身体是一座庙,你可以把你的庙修缮得很好,但是别忘了把你的神请回来。如果庙里没有神,庙修得再好有什么用呢?如果在庙上用工夫超过对神像用工夫,如果对神像用工夫而超过对神用工夫,这努力最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修缮自己身体庙宇的人,那些修缮自己身体神像的人,你可以去努力,但别忘了那庙宇里、那神像中的“神”!你的心永远都是你的重点,你的心是你世界的起源。在你的世界中,你的心就是你的造物主。

回到你世界的源头,去了解你的造物主吧。试图通过改变外部存在——包括身体——而让“心”感觉愉悦、舒服或安全,是幻象般的、短暂的、不可靠的、最终无效的;在那外在努力是本末倒置的;认为外在实而驱驰于外在,是颠倒梦想的。所谓觉悟,就是从这一切幻象中醒来,然后活在心本来样子的世界。

没有苦,苦根本就是幻象,也根本不存在一个“去苦”的实际努力。轮回、因果、前世,那都是梦中人的说法。只要你还有一天执著于这些概念,认同这些概念,研究这些概念,你的解脱就是无望的。那说明你还在梦中,你根本不可能觉醒。如果梦醒来了,什么还存在呢?

当你醒在完全的无梦中,一切概念消失了,一切法消失了,一切故事消失了..哪有神?哪有庙?哪里还有佛或者教?有的只是完全的如实存在。存在就是佛,处处是佛。无言就是教,它自身的存在就是教。

你得越过身体,越过一切

迷惑于语言和迷惑于身体是一样的,因此要真正进入实质,你得越过身体,你也得越过语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说法,哪怕它是佛陀所说,也不论你认为它有多正确!你必须舍弃它,心必须越过一切。认同就是心在那儿扎根,相信就是进入迷惑,心停在哪儿就死在哪儿..所以,从这一切一切里解脱吧。

这“一切”是绝对的,它不遗漏任何。概念是心的第一个枷锁,心的第一个笼子,心的第一口棺材,所以要想出离或解脱,第一步先从概念中出离或解脱。相信让你迷在丛林,执著让你被丛林里某一根树枝挂住。所以,解脱意味着对任何概念名相的不再相信、不再执著、不再痴迷,意味着“心”从一切中完全脱离。没有一个念头被头脑留下,所有的出现都回归它的本来。

认识到“什么也没有”的时刻,你看到了佛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认识到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刻,你就是佛!

修修补补你的船,敲敲打打你的船——心还要为船而烦恼吗?

身体是佛修行的出发点,也是佛很早就丢弃的一艘船。修修补补你的船,敲敲打打你的船——心还要为船而烦恼吗?弃船的时刻即是登岸的时刻,只要你一日还带着船,就一日不能到达彼岸。

弃你的船并不意味着你要有意砸碎你的船,而意味着船不再是你的问题。还在对船用工夫的人,到达彼岸是无望的,除非他认识到船就是岸——而不再依赖船。世人发明了很多修船的方法,但是他们却不能发明弃船的方法;因为弃不需要方法,只需要心的觉悟。

当人们深入修船或欣赏船时,弃船就被忘记了。而当弃船被忘记了时,彼岸在何方?那些想找寻解脱或无苦的人,去觉察这一切吧。成道只能借着觉悟,而不可能借着任何实际的方法。方法只是手指指向月亮,但最后看见月亮还得靠“眼睛”——那心。在任何手指上用功没用,那挥动手指留下的看不见的痕迹才是重点。你见过飞鸟留下的路吗?沿着那走,你才能见到佛陀的家。

从“身体”出发,去见佛吧。但不要留在你认为的那里——佛总是在你的认为之外。出离了自己的认为,佛才与你相会。

P3-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念行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3152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7
15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