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芦茨湾的呼唤
内容
编辑推荐

《芦茨湾的呼唤》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以报告文学为形式,真实再现了陈柱平、钟伟良两位英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读本,认真学习宣传两位英雄乡长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两位英雄乡长的崇高精神,努力完成两位英雄的遗愿,把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方位辰示了当代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生动展现出两位乡长从普通乡村青年成长为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本书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以报告文学为形式,真实再现了陈柱平、钟伟良两位英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目录

第一章 危难时刻,尽显英雄本色/1

 “莫拉克”台风来袭/2

 紧张的双休日/6

 绝不能留下死角/8

 警报不除不离岗/13

 那个暴雨突至的夜晚/16

第二章 金子发光,是因为经受了锤炼/23

 破天荒的下乡干部/24

 “铁脚板”和“活电脑”/27

 工作从村委会主任做起/28

 第一个指标该给谁?/30

 不谋而合的推荐意见/32

 畲乡走出的好青年/34

 “破格”选拔村支书/36

 不辜负组织的信任/39

第三章 牵挂乡民,就像牵挂自己的亲人/43

 原来他就是乡长/44

 乡长借钱发工资/47

 一对“大学生”儿女/50

 都有编外结对户/52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55

 他比儿子还着急/58

第四章 修路修水利,修出百姓的好生活/62

 借钱修路/64

 毛山坪的欢乐/7l

 小流域整治/75

 彩坞水库不会忘记/78

 供水不再难/80

第五章 直面问题,把工作做进心坎里去/84

 “软榔头”敲开“硬钉子”/85

 库区移民的换地风波/88

 一场没有发生的闹事/90

 过细的换届工作/93

 再也喝不到的喜酒/96

 他也是做思想工作的高手/99

第六章 引民致富,才是乡村干部的真本事/102

 高节竹的记忆/103

 土鸡、山羊养起来/107

 专业合作社建起来/110

 香榧、特色茶种起来广lll

 环境整治与旅游活乡/114

 山沟沟崛起新工业/117

第七章 真诚为人,点滴小事彰显真性情/121

 温情尽在细节中/122

 真心换真情/126

 低调的乡领导/132

 热情的帅哥/135

 心酸的住房梦/138

 坚强的父母/141

第八章 英魂虽逝,崇高精神永存人间/145

 感天动地的追悼会/146

 事迹传遍华夏/149

 网友们感动着/154

 永不废止的承诺/159

 工程还在继续/161

第九章 英雄乡长,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164

 基层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165

 乡镇干部究竟应该怎么当/166

 基层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168

尾声 好干部一直就在我们身边/172

后记/175

试读章节

一条蜿蜒在青山之中的道路,弯弯曲曲地通过新合乡新四村境内,一排三层小楼静静地矗立在道路北侧的高坡上。这排小楼尽管因为地势而不失庄严,但在周围崭新的民宅楼群映衬下,已显得有些陈旧。

这排没有围墙的路边小楼,便是新合乡政府的办公地。小楼正中的大门上,整整齐齐地悬挂着镇党委、镇政府、镇人大主席团和镇纪委的牌子,然而走进大门,却怎么也找不到镇几套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一问一间排列过去的,是民政、土管、计生、工办等直接为群众办事的窗口科室,以及直接接受群众投诉的纪检窗口。而乡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都集中在比较简陋的大楼左侧。

中午12时30分,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红亮刚刚吃完中饭没多久,正利用饭后难得的一点空闲时光,抓紧处理着案头的文件。突然,桌上的电话铃声大作,朱红亮一边翻看着文件,一边熟练地抄起话筒。

“红亮,‘莫拉克’台风马上就要来了!县里的抗台紧急会议刚刚开完,我们等下就要把防台工作全部布置落实到位,你抓紧通知一下其他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等我一回到乡里,我们马上就召开碰头会!”电话里传来了乡长陈柱平沉稳中透着急切的声音。

“好的。”朱红亮非常干脆地应了一声。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尽管还是一片晴朗,但他的心却下意识地紧了一紧。

“莫拉克”,终于逼近了!

其实早在一周前,乡里就已经开始密切关注今年的第八号台风“莫拉克”的动向,并且早早地做好了随时迎战的思想准备。

每年的台风季节,都是新合乡乡村两级干部最揪心的日子,水库要检查,危房要排查,道路要巡查,人员要转移……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一件也马虎不得啊。

今年的台风“莫拉克”威力也不可小觑。8月5日20时30分,气象台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8月6日,气象台对中部沿海地区发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当天14时整,台风眼形成,并持续增强;8月7日上午,气象台改发黄色预警,12时18分升为第二高级别的橙色预警信号……

情势越来越紧急。浙江省、杭州市迅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防台工作。省长吕祖善在会上要求,全省各县市区要牢牢按照不死人、少伤人的原则,扎实做好防台和防雨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设施的安全。

省长的要求通过同步视频,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了浙江全省各地。8月7日上午,正在桐庐县城参加全县危旧房救助推进工作会议的陈柱平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即参加抗台紧急会议。会上他不仅聆听了省市领导对防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而且也获悉了“莫拉克”台风的最新动向。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是中午12点多。得抓紧时间赶回乡里,尽快把抗台的任务分片分人落实到位!陈柱平匆匆忙忙地吃了个快餐,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新合乡。

路上,他掏出手机联系上了乡党委书记方义成:“方书记,县抗台紧急会议要求我们迅速落实各项抗台措施,我正在回乡的路上,我们是不是赶紧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好的,等你一到乡里,我们马上开会。”

与方书记通完电话,陈柱平又马上联系了朱红亮,让他立即通知乡干部准备开会……

下午2时刚过,陈柱平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乡里。此时,乡党委书记方义成、副书记朱红亮等乡领导班子成员已全部到齐。

班子会议在二楼的小会议室内迅速召开,会议由方义成书记主持,乡长陈柱平首先向班子成员简要转达了县抗台紧急会议的精神,大家的思想很快得到统一,任务也明确到了人。

乡党委书记方义成负总责,乡长陈柱平重点检查全乡最大的田青舍水库大坝安全,并具体负责协调全乡的抗台工作。

按照平时的驻村联系分工,全乡5个村,每个村由一名乡班子成员牵头,带领2至3名驻村干部包干负责:

乡党委副书记朱红亮,负责新合村;

乡人武部部长华宏,负责新民村;

副乡长吴权威,负责引坑村;

副乡长柴文英,负责新四村;

副乡长钟伟良,负责松山村。

异常高效快捷的班子会议一结束,抗击“莫拉克”战前动员会随即在三楼会议室召开。P003-004

序言

2009年8月13日晚,我市桐庐县新合乡乡长陈柱平、副乡长钟伟良在抗击“莫拉克”台风和“8·13”特大洪灾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两位英雄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

长期以来,陈柱平、钟伟良同志奋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奔波在田头地角,服务在群众身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和高尚情操。他们不愧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不愧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陈柱平、钟伟良同志是我们的好同事、好战友,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杭州的光荣和骄傲,是杭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一个缩影。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陈柱平、钟伟良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作为陈柱平、钟伟良两位英雄的家乡,杭州市更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先进、当先锋、促发展”活动,把两位英雄的先进事迹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和生动教材,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两位英雄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心系百姓、服务山村的精神,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精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杭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性、锤炼本领、转变作风、造福人民,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英雄的遗愿转化为杭州市和桐庐县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

《芦茨湾的呼唤》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以报告文学为形式,真实再现了陈柱平、钟伟良两位英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读本,认真学习宣传两位英雄乡长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两位英雄乡长的崇高精神,努力完成两位英雄的遗愿,把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是为序。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中共杭州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国平

2009年12月21日

后记

2009年10月1日上午,伟大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即将开始。我坐在电视机前,双眼紧紧地盯着荧屏,心中有一种难耐的激动。

来了!威武的三军仪仗队员高擎着鲜艳的军旗,踏着大步雄赳赳地走来;

来了!敬爱的胡锦涛总书记神采奕奕地登上检阅车,从受阅方阵前缓缓经过;

来了1151架飞机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划出漂亮的弧线,从蓝天潇洒掠过;

来了130个全国产的装备方阵带着豪迈的气势,从天安门城楼前隆隆地驶过;

我的心潮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澎湃起来。祖国如此强盛,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怎不感到无上的光荣与自豪!

然而,就在心情激昂的一刹那,我分明感到自己的心,又被什么轻轻地揪了一下。是的,此情此景,让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想到了他们——陈柱平和钟伟良,在一个半月前的那次特大洪水中,为了履行神圣的职责而英勇献身的两位桐庐抗洪英雄。

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果他们还生龙活虎地工作在那片挚爱着的土地上,那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心情激动地守在电视机前,为新中国的60华诞欢呼,为祖国的日益强盛骄傲。

在2009年的这个秋季里,两位因抗洪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透彻的洗礼。

我和几位作家诗人是在9月的上旬,即陈柱平和钟伟良不幸遇难后还不到一个月的一天,接到了杭州市文联布置的创作任务。市文联领导向我们传达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尽快赶赴桐庐采访,以文学的形式进一步宣传两位抗洪英雄的先进事迹。此前我已在许多电视和报纸上了解到了这两位桐庐县新合乡的好干部、好乡长的一些情况。

9月11日,我和作家楚良、诗人张德强、李郁葱一起赶赴桐庐。一路上,我就一直在寻思,到底该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两位乡长的事迹?遇难的经过、平时的工作情况,这些肯定都要写,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几乎都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报道,此时再写这些内容,还能再次感动读者吗?还能再度唤起共鸣吗?

来到桐庐县委宣传部后,我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了,因为桐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玉凤满含深情的介绍,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再次聆听了吴部长对两位好乡长生平事迹的详细介绍后,分明听到了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干部,这才是真正的基层好干部!

我蓦然想起了几天前,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结束的时候,中共西湖区的区委书记郑荣胜在西湖分会场对全体与会干部说的一番话。他说,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的基层好干部,让百姓真正了解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好干部就在我们的身边!

创作的灵感就在那一刻进发。那一晚,我一口气写到了凌晨3点半,,写出了一篇题为《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好干部》的报告文学。在这篇报告文学中,我用“草根乡长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干部是怎样工作的”和“基层干部是怎样做人的”作为小标题,详实地介绍了两位好乡长的成长、工作和为人事迹,其实也是回答了社会上许多人对干部任用选拔、干部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的种种疑问。

《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好干部》在9月14日的《杭州日报》刊登之后,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专门作出批示,认为两位好乡长的事迹既感人又厚重,要求在此基础上创作影视剧,进一步深入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和市委组织部部长于跃敏、市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等领导也纷纷作出指示,要求深入抓好英雄事迹的宣传工作。随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迅速落实领导批示精神,陈一辉主席专门召集胡惠芬、王连生、嵇亦工、楚良等商讨剧本的创作,成立了剧本创作组,并决定由楚良老师和我一起担纲执笔。中共西湖区委郑荣胜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吴国良主任对这次创作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特批我一个月的创作假,使我得以安心完成创作。

10月4日清晨,中秋佳节刚刚过完的第二天,我和楚良老师就奉命再次出发去了桐庐。在桐庐县委宣传部部长吴玉凤、县文联主席董利荣等的周密安排下,在县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童红坚的全程陪同下,我们踏着两位好乡长的成长和奋斗足迹,从新合乡到合村乡、从横村镇到江南镇、从莪山乡到芦茨乡,开始了更加深入细致地采访。

这是一次深受教育的过程,一次灵魂再受洗礼的过程。在两位乡长的身上,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那一点一滴看似平常的小事,却都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感人,那么深刻地印记在当地百姓的心中……在松山村,村支书郭土金详细讲述着陈柱平如何为堤坝下的一点泥沙而发火;在新四村,村民周荣军含泪回忆着为他修缮危房的那位干部;在莪山乡:村民姚银生动情地讲述着钟伟良为村民修路的往事,村民徐晓良深情地回想起钟伟良动员他种植高节竹的情景;在江南镇,土管员徐立对陈柱平数度赶到杭州上门做拆迁户思想工作仍那么记忆犹新;在引坑村,村民钟宜云至今还对大雪天中背出自己老父亲的钟伟良深感歉疚……

那几个日日夜夜,我和楚良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深夜,整理完一天的采访笔记后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当地百姓动情的叙述。虽然身体已是十分疲惫,但却久久无法人眠,躺在寂静的黑夜之中,想到两位好乡长如此深受群众的爱戴,想到他们办公室门口的指示牌上还标着“在岗”的字样,想到两位英雄的妻子用坚强掩盖着的伤痛,想到钟伟良父母苍老而无助的脸庞,热泪忽然间无声溢出,濡湿了枕头。一个声音在心底再次深深唤起:好乡长、好干部,我要用我的笔,让大家深深地记住你们。

这个国庆长假终于过去了。回到杭州,我和楚良老师就关进了文艺之家,开始了剧本的创作。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无形地推动着,我在感动和学习中写下一段段场景。在楚良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创作进行得很顺利。10月15日下午,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的剧本初稿终于创作完成。

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影片的摄制班子以异乎寻常的高效率迅速组成,曾执导过《迟桂花》、《鸦片战争》等影片的著名导演盛林和《中国制造》等影视剧的资深制片人冯曦应邀参与影片的创作。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以及市文联多次专门召集桐庐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和剧本创作人员对剧本进行研讨论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洪永跃,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汪小玫亲自听取汇报,并从剧本的名称到情节的设置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随后,陈一辉、胡惠芬、陈涛、王连生、嵇亦工、孙昌建等文联作协的领导和专家一起对剧本的结构、脉络、语言、主题曲等又进行了逐一梳理,文联主席陈一辉不仅对隋节设置提出了非常精妙的意见,还为这个剧本贡献了一个非常富有艺术气息的名字《芦茨湾的呼唤》,使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曾创作过《大宋提刑官》等影视剧本的市文联创研部主任王连生老师,又专门集中时间对剧本做了非常专业的修改与完善。

10月30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在看到《关于用电影、报告文学形式宣传抗洪英雄陈柱平、钟伟良的情况报告》后,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这给全体组创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11月5日,由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杭州市文联和中共桐庐县委共同摄制的高清数字电影《芦茨湾的呼唤》在风光秀美的芦茨湾正式开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洪永跃,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汪小玫,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一辉,桐庐县委书记戚啸虎等领导参加开机仪式。在影片的摄制过程中,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曹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洪永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新平等领导还亲临现场慰问剧组人员。经过短短17天的紧张拍摄,于11月22日顺利封镜,创下了一部影片从剧本创作到摄制完成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的记录。随即,11月27日叶明副书记又率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影片再一次的审阅。

似乎,我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我却并未感到一丝的轻松,太多太多两位乡长的事迹,始终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知道,一部影片无法将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迹全部容纳其间,但是如果我不把这些事迹告诉更多的人,那么我会有愧于那些放弃休息时间陪同我们采访的桐庐县的干部,我会有愧于那些用情向我细细诉说的乡村干部和村民群众,我会有愧于一位写作者内心应有的责任感,我会有愧于已经长眠于青山脚下的两位烈士的英灵,以及他们坚强的家人。

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联的鼓励和安排下,我又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在这本书里,我没有去刻意塑造两位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我只想用最平实的文字告诉大家,有这样两位踏踏实实、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他们曾在我们的身边。

一个月的写作终于暂告一段落了。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同时完成一个电影剧本和一部16万字的报告文学创作任务(剧本是和前辈合作,并经过了专家完善而成的),而且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基本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很多人问我?创作很辛苦吧?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效率?我想,是两位英雄乡长给了我力量吧。

因此,我首先要再次缅怀已经牺牲的两位好乡长,你们的事迹不光记录在这本书里,也永远印记在我的心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芦茨湾的呼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真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41983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2
出版地 浙江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