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常识(民国以来影响最大的国学启蒙读本)(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曹伯韩编著的《国学常识》引用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冯友兰、胡适之诸先生的言论较多,间亦附以鄙见,不过取舍赞否之间,既非人云亦云,亦不标新立异,唯一的主旨是在使读者能从各大家意见观其会通,而不宥于冬烘学究旧套。

本书虽不注重琐碎的常识,但一般国学常识书中之比较重要的事项,仍尽可能容纳(例如“建安七子”、“竞陵八友”……的姓名),故于毕业会考或大学入学考试前参考,仍甚适宜。

本书参考坊间出版之同类书籍与期刊,尽可能地集合各方特点,提要钩玄,于短小篇幅之中,具有多数书刊的缩影。读者手此一编,即无异于与各种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史著作相接触。

内容推荐

曹伯韩编著的《国学常识》分十三章,一百四十二节,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第一章概说,对国学作一轮廊的说明,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概况,特加指出。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考证学与考古学所获的成果,略加介绍,使读者稍微知道一点治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六两章为史学部分,因历史可以指示一切学术的背景,经史又素来是国学的重心,所以置于其他学术之前。而经书为古代史料,又系过去国学的总源泉,所以更列于普通史学之前。第七、八、九章为哲学部分,先诸子,次佛学,再次理学,系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容易看出演变的迹象。第十至十二章为文学部分,因诗歌是最早发生的纯文艺,故首说诗、骚、赋、词、散曲等属于诗歌一类的作品,而后说到散文与骈文。至于小说、戏曲及民问俗文学,因其发展最晚,且至最近方才被人重视,所以放在末了。最后第十三章,略述自然科学及艺术,以表示我们对于这些学术的重视。

目录

编例

第一章 概说

 一所谓国学

 二国学在清代

 三国学的分科

 四国学的派别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所谓小学

 一三六书

 一四字形的演变

 一五字义的演变

 一六训诂学

 一七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方言学

 一九字音的变迁

 二○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双声叠韵

 二二反切

 二三四声

 二四声韵学

 二五字母

 二六韵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金石之学

 二九殷墟发掘

 三○甲骨之学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版本之学

 三七校雠之学

 三八章 句之学

 三九目录之学

 四○图书分类法

 四一辑佚及辨伪

 四二类书及丛书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易经》

 四六《书经》

 四七《诗经》

 四八三礼

 四九《春秋》

 五○《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经之传授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清代的经学

 五六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所谓正史

 五八正史的内容

 五九编年史

 六○纪事本末

 六一别史

 六二政书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学术史

 六五史评

 六六地理

 六七历史哲学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别墨及名家

 七五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学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

 八○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小乘诸宗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佛学与儒学

 八七因明学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学

 九○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张载及二程

 九三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浙东学派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王阳明之学

 九八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一○○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一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二最早的诗总集

 一○三楚辞

 一○四赋

 一○五乐府

 一○六五言诗

 一○七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八唐诗

 一○九李白、杜甫

 一一○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词

 一一二重要词人

 一一三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六朝文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文艺论评

 一二四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戏曲的摇篮期

 一二六戏曲的成长期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说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说

 一二九清代的小说

 一三○宝卷、弹词、鼓词

 一三一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一三二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一三四天文学和历法

 一三五数学

 一三六物理学及化学

 一三七医学

 一三八应用技术

 一三九科学与迷信

 一四○艺术

 一四一绘画及书法篆刻

 一四二音乐

本书参考书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常识(民国以来影响最大的国学启蒙读本)(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伯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601111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4277891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