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未编著的《东亚视阈汉语史论》共收录论文37篇(含代序)。从基本内容上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个大的板块是汉语史研究,其中音韵18篇,词汇7篇,语法2篇,语言理论及其他语言问题5篇;另一个大的板块是文学及历史文献研究,有些内容与汉语语言研究有关,计有5篇。本书中许多文章发表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有的为学者们所引用,有的被复印摘引,还有的被评述,具有较大影响力。
图书 | 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东亚汉语史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无未编著的《东亚视阈汉语史论》共收录论文37篇(含代序)。从基本内容上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个大的板块是汉语史研究,其中音韵18篇,词汇7篇,语法2篇,语言理论及其他语言问题5篇;另一个大的板块是文学及历史文献研究,有些内容与汉语语言研究有关,计有5篇。本书中许多文章发表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有的为学者们所引用,有的被复印摘引,还有的被评述,具有较大影响力。 目录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之检讨 《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 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 《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 《韵镜》与近代日本人姓名的命运预测 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 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形成问题 《词韵》音系声调 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依据 《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特点 《五音通韵》体例及音系拟订问题 《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 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以日本《日清会话辞典》为依据 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的日本明治时期汉语课本为依据 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差异——以比较学术史的眼光观察 音韵古籍保护与整理问题 《庄子》“V.O.以.0”句及其变式 《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 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 谈唐诗中的“何事” 《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 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 《满洲土语研究》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 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 东北方言后置成分“巴”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例 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语会话课本教学和方言史价值 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 李煜词的时空结构 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 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以《韩客诗存》为依据 中朝文人晚清另类“唱和”:《左海交游录》 《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 附录李无未简介与学术论著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东亚汉语史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无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512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5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2 |
CIP核字 | 2014128979 |
中图分类号 | H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