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游于艺/格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画家武艺是个备受画界关注的人物,其作品曾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电视画廊、深圳华韵文化艺术公司、深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及德国、英国、台湾、香港、日本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游于艺》是记述武艺近年间关于绘画、学术、教学、生活、游历的散文随笔集。

内容推荐

《游于艺》是记述武艺近年间关于绘画、学术、教学、生活、游历的散文随笔集。作者思维严谨,言语简略直接,通过不同的手法,从画笔到文笔传递着丰富的感悟,展现出自由的品性。

目录

与记忆有关

浅谈水墨人物画

创作遐想

大山子组画

我的父亲母亲

西行散记

一段记忆

蜀道小记

随笔

杂谈

布拉格之夏

试读章节

与记忆有关

小的时候,最想画的是火车,课本上都让我画满了。放学后,我常去长春火车站,是从西边的货场进去,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盯着来来往往、吐着白烟的火车,那种场面真是壮观,让人心跳!过去的长春火车站是日本人模仿东京火车站建的,十几年前已经拆除建新的了。去年秋天去东京,在老的东京车站前留影,回来看照片时总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后来开始学画素描、色彩,画火车的事就被淡忘了。在高中时也常去火车站,那是到候车室去画速写,对窗外来往的火车视而不见了。

考上美院后,慢慢觉得什么可以画,什么不可以画,火车已被划到不是画的范畴了。

过了二十多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又想画火车了,我的老师卢沉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曾画过一幅《机车大夫》,这是很经典的作品,遗憾的是那么些年我与老师从来都未就火车这一话题聊一聊……

去年我去德国的爱莎芬堡,我的第一张画是画当地的火车站,画面中站台上的时钟定格在清晨7点45分。

在欧洲,我对各地火车站的热情胜于博物馆,只是那些国度早已没有了蒸汽机车的影子。我也买了不少老式机车的模型,但最好看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上游0540”号蒸汽机车的模型。在国内,有蒸汽机车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更环保、便捷的机车。据说火车提速之后,现在国内最快的是动车组,直达快车需九小时到达的,动车组只需六个多小时。

听母亲讲,我的大舅小时候常常画骑马打仗的图画,教科书上也都画满了张飞、李逵,还有日本鬼子。画得好像他身在其中,轰轰烈烈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哪伙赢了,哪伙被打败。

我记不清我画铁道游击队抢粮食的那张是否嘴里念叨着什么,只是当时觉着那趟火车开得不快,是在拐弯处,车体有些倾斜,游击队员们有的在放哨,有的从车上向下扔粮包,有的正在向上爬,车下的人在忙着把粮包装上手推车,整个现场紧张而忙碌,好像没有太大的声音,只有车轮与铁轨的连接处摩擦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此时,天快亮了……

我的儿子现在喜欢画火山爆发一类的画,边画边大声叨咕,画到火山冒出的烟时,他会兴奋得用笔去砸那张纸,以至于把桌子弄得“咣咣”直响。他爱看我画的人背着枪,自己也常常背一个玩具枪,然后递给我一支,“爸爸,跟我玩打仗!”在“战斗中”他是士兵,我变成了连长。

记忆虽属于过去,但好像也有现在和未来的影子,与记忆有关的同时也充满了想象,这个空间使我感受到表达的愉悦。

2010年

浅谈水墨人物画

水墨人物画的教学与创作在国内美术学院一直是被重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也已有了多次研讨和争鸣。下面仅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简要地谈一谈。

关于素描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位置

中央美术学院在建校初期,由于徐悲鸿、蒋兆和的介入,使水墨人物画教学从一开始就带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这种风范可以说经过许多人的努力一直延续至今。

记得我在美术学院读书时,有一次教师把蒋兆和同叶浅予两位先生的水墨写生挂在一起,蒋兆和的作品对人物的神态及形体刻画得很深入,且又朴素、自然。叶浅予的写生则是单纯地用线勾出了人物脸部的轮廓及五官,然后用淡胭脂平染了一遍,显得极为本色。这两幅画给我的印象很深,但作为学院派的经典作品来讲,我更偏爱前者。

读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不能同他的素描、油画及雕塑割裂开来,正是由于他所具备的坚实的素描功底,才得以在绘画领域内广为涉猎。当然,前提是他具备了一流艺术家的品质和才能。

我想,前些年关于水墨人物教学中是否要学素描问题的争论显然是徒劳的。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画,但作为学院来讲,应该有严格的规范,应该把教学作为一个研究过程,以学者的姿态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同时更为核心的是从认识、修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

P001-00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游于艺/格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1917
开本 32开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201420352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182
13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