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编著的《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精)》内容介绍: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本书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哲理深邃,寓意深远,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李默编著的《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精)》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多助益。《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精)》共分三篇,分别为“舍的境界:成大器者的通悟”、“得的智慧:就大业者的本领”和“舍与得:人生必修的经营课”,内容经典,哲理深邃,寓意深远,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为读者提供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让你能够更美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第一章有一种智慧叫舍弃
舍,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佛家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丧失与收获、追求与放弃,本就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得失。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永远拥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一个青年非常羡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询问他成功的诀窍。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而是转身从厨房拿来了一个大西瓜。青年有些迷惑不饵,不知道富翁要做什么,他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只见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块。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富翁一边说一边把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当然选择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青年,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当青年还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块的时候,富翁已经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块。接着,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块,还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后又大口吃了起来。其实,那块最小的和最后那一块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一块分量大得多。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得到人生的大收获。该放就放,当松则松,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洒脱。生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圆,正因有了残缺,我们才会有梦。放手也需要一种勇气,洒脱地将目光放在前方,才有可能远眺极致的风景。
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豪气,放弃是真正意义上的潇洒,放弃是更深层次的进取!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你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你放弃了烦恼,你便与快乐结缘;你放弃了利益,你便步入超然的境地。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应放弃。
放弃,是一种境界,是通往幸福的一条必由之路。
“舍”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
一老一少两个和尚一起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
老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
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可是在路上,老和尚一直被小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应该沾女色,你怎么能背个妇人过河?
老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小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会像你一样。”
小和尚听了,顿时哑口无言。
故事里的小和尚确实很可笑,喋喋不休地指责同伴。背的人还没说什么,看的人却这般过不去,实在是因为他的心胸有些狭窄。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辈常常自生烦恼,“空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游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件,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仔细咀嚼这段话其中的味道,我辈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沙子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P2-3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合0j07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人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檠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可见,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的艺术。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钢琴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琴艺方面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位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大师微微一笑:“那为何不放下呢,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年轻人—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苦练琴艺,终于成了一名钢琴家。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在追求和面对很多东西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大部分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很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歧视,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紧密相连的。舍,并不是全部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舍与得失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土地贪得无厌的帕霍姆,最终在“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少土地”的贪婪中吐血而死。他的仆人发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逝去。佛教导我们要舍得,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得远。人生充满变数,所以人生必然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不管是多么幸运的人,都不会拥有真正完美快乐的人生。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很久以前,苏格拉底的几个学生向老师请教人生的真谛。充满智慧的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树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神秘莫测地说。学生们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你们是否都完成了自己的选择?”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回答。“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最后,却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恰巧相反,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个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了,这是游戏规则。”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与得的智慧,你才会快乐,才会让自己无怨无悔。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舍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对于想要成就大业者来说,看破了得与失的玄机,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是由此而来。我们都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但先要问:你想要秋天的硕果,可否在春时播种?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步入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
泰戈尔说过:当鸟巢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啊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本书围绕“舍与得”这个似乎人人熟悉、却又难以参悟透彻的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思想上有所启迪,对人生的经营有多助益。全书共分三篇,分别为“舍的境界:成大器者的通悟”、“得的智慧:就大业者的本领”和“舍与得:人生必修的经营课”,内容经典,哲理深邃,寓意深远,将舍与得的智慧娓娓道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为读者提供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一种正确的哲学态度、一种走向幸福与成功的方法,让你能够更美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业,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已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天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