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就圆满人生--打造孩子成长金字塔
内容
编辑推荐

顺心编著的《成就圆满人生--打造孩子成长金字塔》归纳了孩子0~18岁天才之道——学生生涯规划金字塔,向家长和老师展示了孩子成长为天才的奥秘。作者从儒释道等国学经典中提取智慧精华,以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为理论基础,创新出“理行知合一”的亲子互动关系,借鉴索罗金“爱的五个维度、美善真互相转换技术”和克里希那穆提学说,精辟地阐述了利他主义和超意识灵感对于培养孩子观察力、领悟力和专注力的不可替代性。由此,作者呼吁“让孩子奋力在起跑线上”,快乐地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轻松成就最好的自己。本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教育者的良知和成就圆满人生的正能量,是智慧家长和老师的必读书。

内容推荐

顺心编著的《成就圆满人生--打造孩子成长金字塔》以“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为基本出发点,从普通的生活中揭示了孩子0~18岁成长规律中的至上价值美、善、真,并且运用美善真的互相转换技术,以孩子成就圆满人生为目标,设计出一条“天才之道”。《成就圆满人生--打造孩子成长金字塔》按照“学生生涯规划金字塔”图谱的结构,从如何建设家长权威人手,系统阐述了家庭教育要围绕真善美的绝对价值展开,并且运用王阳明心学、克里希那穆提的精神智慧和索罗金的《爱之道与爱之力:道德转变的类型、因素与技术》来具体构建亲子互动关系,同时借鉴儒释道等国学智慧,在王阳明心学基础上,创新出“理行知合一”的亲子互动关系,为家长和老师打造孩子的“价值创造之路”提供了清晰的教育思路。同时,针对几十年来家教市场上一些不当的言论,通过对于学生生涯规划的系统研究,从历练孩子的观察力、领悟力和专注力入手,客观地提出了“让孩子奋力在起跑线上”的观点。

目录

第一章 致良知 

 第一节 让孩子奋力在起跑线上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良知良能 

 第四节 至上之爱  

第二章 家长权威  

 第一节 伦理权威 

 第二节 道德权威 

 第三节 知识权威  

第三章 亲子游乐园  

 第一节 第一个游乐园:襁褓、家庭——语言、音乐、色彩 

 第二节 第二个游乐园:家庭、社区——游戏、阅读、技能  

 第三节 第三个游乐园:家庭、社区、幼儿园——观察实践 

 第四节 第四个游乐园:家庭、社区、学校——观察创造  

 第五节 第五个游乐园:家庭、社区、学校、社会——专业建设  

 第六节 第六个游乐园:社会——成就圆满人生  

附录“学生生涯规划金字塔”说明书

试读章节

第一章致良知

各位家长,所谓开卷有益,但是我作为此书的作者,研究教育以及教育现象十几年,我在展开本书的内容之前,我首先要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你们准备好为了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领袖而战斗了吗?”

“为什么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领袖是一场战斗呢?”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唯一。这也是作为父母“神圣”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因为这个“唯一”,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是一头狮子、大象,还是一只绵羊、兔子,孩子别无选择;就因为这个“唯一”,除了父母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得起成就孩子未来的教育责任。很多家长持传统观念,认为孩子能够身体好、学习好,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家庭就可以了。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家庭——家族——村庄——城市——国家——国际——地球村——宇宙空间。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的生存世界已经从家庭走向未来更加广大的宇宙了。

就目前来说,至少我们的生活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地球村的范围。由于与生活连接的世界扩大,生活本身对我们自身的人生使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能力。借用《本性世界》封面上的四句话:自然界是残酷的,生物界是无情的,人类世界更是充满铁与血的,在生存的最根本的意义上,这个世界只承认力量。在这场孩子与自身命运的一生较量中,唯一有效的武器就是良知。而能保护和发展孩子“良知”的最重要的能动者就是父母。如果我们的家长下定决心要让孩子在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中获得圆满的人生,并且为此有了准备战斗的决心,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孩子成长的奥秘吧!

做个自然人,还是做个文明人,这是道家和儒家的一大分歧。从塑造社会人的角度来考量,似乎我们应该按照儒家标准去要求孩子做个文明人。但是有一个现象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孩子在0—8岁这个阶段几乎是自然成长的状态,也就是自然人。所以很多教育理论提出孩子成长要“道法自然”,甚至连“顺其自然”的教育思想也很有市场。果真如此的话,很多新的教育问题就很难解决了。比如每个孩子生来平等,都是天才,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孩子在成人之后,没有能够成为天才,反而成为了庸才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80/20人才规律似乎一直存在,没有改变过。那成为百分之二十的有成就的人士,他们的成功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我们的孩子要如何教育才能成为那百分之二十的有成就的人士呢?

我作为一名父亲,带着这样的疑问走上了研究家庭教育的道路。在研究孩子该如何教育之前,我首先研究了我自己,因为我也是从一个孩子成长为父亲的。

我在上小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书本,因为我家里没有书,父母都是农民、文盲。所以一开始上学的时候,我想是出于好奇又好玩的心理,我还是很喜欢读书这件事情的,写作业也比较认真,因为在我脑海里至今还经常会出现我一年级是怎么努力地在作业本上写下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的画面,每次听写的错别字,我是最多的,所以罚抄写字的画面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错一个字就抄50遍,甚至100遍。我至今不知道这有助于锻炼我的耐力还是透支我的学习力,在老师看来记忆和积累知识就是学习,但我可以明确的是过大的学科压力让我对生活本身了解得太少。我对小时候读书的事情只模糊地记得一些了,很多成长的细节已经记不清楚,总之我的成绩是一塌糊涂。也许是因为做作业慢,拖拖拉拉,还很贪玩,所以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慢慢地,学习成绩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经常被老师批评。

从记忆深处搜索出来的这些事上,可以看出我从小比较笨,不是思路非常清晰、灵活、记忆力强的那种孩子。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都是处在班级倒数几名的位置上。可是非常奇怪,我糟糕的人生就是因我糟糕的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的。之所以说是糟糕的,是因为我至今都无法回忆起我在学生时代的前面九年,做过哪些让老师高兴让父母宽心的事情,或者说那九年的学校生活对我的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力。要说对我的学习有最大帮助的那就是我的哥哥,我出什么状况一直由他保护着我,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了我一份安全感。

就在我初三那一年临近毕业考的最后一个月,班主任老师王玉文对我妈说:“你小儿子恐怕连初中都毕不了业了。”我母亲出于对我初中不能毕业这一事的担心,又在后面加了一句:“你就讨饭去吧。”我对这句话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只要我放学回到家没有开始做作业,母亲就重复地拿这句话来骂我,鞭策我。当时我的心灵被骂地麻木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工厂招聘对文凭的要求是初中毕业就可以了。如果我因为没有初中文凭而找不到工作,那对于我们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无论我母亲怎么骂我打我,我的内心就只有一个想法:考完这一次毕业考,我的人生就再也不用面对考试折磨了(我们班有几个同学特喜欢考试,快要考试了他们就兴奋,平时测验他们总能考90分以上)。母亲看着我真要心碎,没办法了就只能说,要是我不能顺利毕业,就让我去讨饭吧。我的内心却因为孕育着“再有一个月就可以脱离学习苦海”的想法,所以在我稀里糊涂的学习生活中还是透着些苦涩的快乐的。

这种“以苦为乐”的心态对于我现在研究教育贡献非常大,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只要抱着“因梦想而快乐”的心态,就会顽强执著地追寻梦想,可以“以苦为乐”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梦想,成就伟大。“让白日梦成就自己”,就是说明内心的愿望才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原动力。从内心的“梦中”(或志向)找到虚拟的成就感,由这种成就感激发的快乐提供了实现这种成就的决心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借用《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一书中的一句话:如何从人心的自然结构而一步步微妙地扩展到社会和政治的正当秩序中去,进而发现其中不同环节的内在关联乃至潜在的张力,是思想研究最该着力的方向。

尽管我当时的这种消极想法毫无成就感或志向可言,但是我的内心第一次有了“我定规则我就赢”的兴奋感。因为考完这一次毕业考,我即将脱离学校的考试和家长因劝学而对我的约束。当然,这里还要感谢我从一年级起就是同桌的女同学方海敏(属于遇到考试就兴奋的学生),是她在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每天晚上帮助我辅导功课。其实她在我的功课上地帮助很有限,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闲聊。但由于她进入了我的个人学习空问,这样的伙伴关系倒是给了我极大的心理安慰。我是一个从小对于隋感不敏感而缺少友爱的孩子,而且因我的弱小和无能,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她在最后临考的关键时刻给了我真正的友爱,这种无私、互助、快乐而纯粹的友爱给了我关于“朋友”真正的定义:朋友不在多少,在于相知(心心相印)。

奇迹发生了,我的良知突然被唤醒,竟然无比轻松地走进了考场,顺利完成了两天的毕业考试。后来老师告诉我,我上了升学分数线,要我填报志愿。在我印象中当时我们班三十多个同学,上分数线的应该不到十个。老师意外,我幸运,我的父母很高兴。

但是在新的学校,我还是没有摆脱班级倒数几名的命运,经常考试不及格。不过这一次我的目标是毕业,而学校的毕业率基本是在99%以上。而且我一毕业就会有一份国企的好工作等着我,因为我们是国家包分配的。就在毕业分配前的一年,那时我18岁,还是因为我的弱小和无能,一次失败的求爱表白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毕业的压力,但是情感危机让本就没有自信和友爱的我陷入更加抑郁的深渊。这一次,幸运之神再一次拉了我一把,而且把我彻底地推向光明。从来不会读书的我,为了摆脱心灵的抑郁魔咒,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看到书上讲述跟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是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创造伟大的事业,我又开始做起了“白日梦”,同时也沉浸在属于我的“白日梦”中。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可以补偿现实生活给我们造成的挫折感。这些遐思迩想的小场景通常投射在一个三维时空里:承认当前的困窘境遇,追溯过去寻求素材进行巧妙改造,从而勾画出一个锦绣未来的轮廓。白日梦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亟须之事物提供了一种无懈可击的修复方式。

在这个梦里我似乎战胜了颓废自卑的自己,我又找回了“我的世界我创造”的成就感。之后的我直到现在的独善其身,一路上一直有伟人圣人(宣扬真善美的书籍)相伴,它们一直和我的梦想并肩作战(我读书的过程就是从形传到心传直至进入神传的境界),为“中国梦”而战,而我唯一的武器就是从伟人、圣人的书上神传而来的“良知”。

当我成为一名父亲的时候,我对刚出生的孩子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跟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我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于是我开始研究,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一种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的教育途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振奋人心的口号蛊惑下,孩子从小就享受着我的能力范围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条件。

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我的良知开始责问我,怎么证明我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为我看不到我的孩子真正的对手是谁,而这条起跑线又在什么位置。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孩子明明是班级里最聪明伶俐的,但是考试成绩却屡屡落于人后。很多家长采取拔苗助长的早教策略,难道我也要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用错误的方法去争取赢在起跑线上吗?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每个孩子在某个方面都有特殊的天赋,根本无法拿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的优劣。也就是说,孩子与孩子之间没有可比性,在面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成长与创造面前,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我查阅了大量的教育书籍,都没能找到一条清晰地能够塑造天才的教育途径。于是我抛开那些令人眩晕的虚伪口号,甚至抛开被很多家长、老师和其他教育书籍不断反复强调的方法和技术。但是我坚信,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真理的话,那么一定会有这样一条途径。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就圆满人生--打造孩子成长金字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顺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3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3210898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