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乡村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发展现代林业就必须对林业建设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改革,这已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而林权制度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基于此,本书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从制度变迁视角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进行回顾梳理;第二部分,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第三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第四部分,平原林发展及其负外部性问题探索;第五部分,浙江丽水林权改革调研分析。

内容推荐

本书从制度变迁视角出发,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回顾与评价,分析国有林区”三危”局面的演变过程,解析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以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从林产品生产绩效和林地分配平等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对平原林的发展及其负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实证分析林业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制度变迁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

(一)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

(二)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1984-1991年)

(三)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阶段(1992-1997年)

(四)林业建设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规律探析

(一)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植树造林发展为综合性的林业建设政策

(二)由早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发展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产业政策

(三)由“林业三定”为主到明晰产权为主的林权改革政策

(四)由以国内为主发展为国际国内并重的林业建设政策

 三、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未来发展展望

(一)继续以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

(二)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三)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五)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

(六)积极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历程

(一)国有林权概貌

(二)我国不同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下的林权制度改革

 二、国有林区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一)危机条件下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

(二)问题:国有林区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动因分析

(三)对国有林区改革的总体评价

(四)进一步做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三、国有林区现状——“三危”困境及演变

(一)国有林区危困局面的演变

(二)国有林区“三危”问题的现状

(三)国有林区“三危”问题激发国有林区改革

 四、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困境成因解析

(一)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垄断”优势的形成及丧失

(二)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丧失“垄断”优势

(三)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是“不具备垄断条件下的垄断

(四)森工企业在“不具备垄断条件”下强行维持“垄断”体制的后果

 五、伊春国有林区改革试点评价

(一)伊春进行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

(二)伊春国有林改革的主要做法

(三)改革的成效

(四)原因剖析:在实现产权激励的基础上保证了公平合理

(五)伊春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六、国有森工企业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国有森工企业发展及改革历程

(二)国有森工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七、国外国有森林管理经验

(一)从困境到“钱”景——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家史

(二)产权改革的灵活方式——国有商品人工林资产拍卖制度或承包制度

(三)林业分权与中央集权——探索中的比较

(四)森工企业改革方向之一——高度集中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

(五)国有林产权改革的极端方向——私有化

(六)国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重要出路——加强林业分类经营

(七)对我国的启示

 八、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二)建立投融资金融体系

(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三危问题”

(四)进行配套改革

(五)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一、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迁历程

(二)制度变迁的特点、趋势以及规律性分析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产品生产绩效视角

(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的文献回顾

(三)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关系理论模型

(四)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实证研究

(五)林权改革研究结果和改革建议

 三、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地分配平等性视角

(一)2003年以来的集体林权改革——公平是其重点之一

(二)方法与模型

(三)福建三明、南平两地调查数据

(四)林地分配的平等性调查结果和影响困素分析

(五)对林地分配平等性的基本评估结论

 四、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第一次林改的“分”:1979-1991年的林业“三定”改革时期

(二)第二次林改的“合”:1992-1998年的荒山使用权拍卖与林业股份合作制试验

(三)再分:2003年至今再次实行“均山制”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平原林的发展及负外部性问题探索

 一、平原林业概貌

 二、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粮食安全问题

(一)“林木争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

(二)“林木胁地”降低粮食产量

 三、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生态安全问题

(一)平原地区种植耗水量大的林木使水资源贫乏加剧

(二)树种单一,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并且造成二次污染

 四、平原林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是在负外部性存在时较高的经济利益驱动

(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空间模糊,对“林转农”缺乏有效限制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强制手段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

(二)经济手段

(三)信息手段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林业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制度变迁

 一、宏观背景——浙南模式简析

 二、林改历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林改

(一)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中后期的林业“三定”时期

(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股份合作时期

(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家庭手工作坊”和公司制经营模式

 三、丽水经济发展呈现较为典型的“浙南模式”

(一)“浙南模式”特征之一——民间资本活跃

(二)“浙南模式”特征之二——产业链条实现平均利润

(三)“浙南模式”特征之三——当地政府积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四、过剩金融资本寻求低风险投资载体

(一)当地金融资本过剩

(二)当地政府的配套改革

 五、小结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乡村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铁军//孔祥智//郑风田//崔海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58736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6.2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