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本书是其讲述人生感悟的专著。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在“大师知行录”板块中,首先从南怀瑾先生数百万字的著述中提炼出关于人生的醒世金言,然后围绕这句话的主旨,结合其亲身经历举证一案例,或者由他讲述的故事,以此印证他在醒世金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在“大师智慧活学活用”板块中,则结合现实情况,将其人生智慧的要义加以阐述,并力图探讨一些可以用之于实践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进编者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目录

前言

南怀瑾人生感悟一:

“曲”者生存,难得糊涂,念好千变万化处世经

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

首先要适应现实

难得糊涂易处世

善于应变,做时代的弄潮儿

做人做事要方圆有度

隐藏锋芒,低调处世

进退有度,走好下坡路

处世不要太较真

留有余地天地宽

南怀瑾人生感悟二:

但在流传不在多,事业和工作的真谛在于付出

付出是真正的成功与富有

以超脱出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少说空话多做事

适度谨慎之后,需要果断

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用刨新头脑做事

做事要走正道

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做事要把握大关键

南怀瑾人生感悟三:

儆人是第一等学问,先做好人再做圣人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选出人生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

不要对人要求过高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与人友道相处才对

做人要如水一样

礼仪之道绝非小事

不要迁怒于人

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南怀瑾人生感悟四:

行李须趁早,不留“子欲养而集不待”的遗憾

孝是回过来还报的爱

孝之以“顺”,更要孝之以“敬"

仅仅养活父母不算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出远门前要先安顿好父母

视众生如父母,大孝于天下

南怀瑾人生感悟五:

亲妇蜜却淡妇水,交朋友一定要有分寸

交朋友要讲分寸.

道不同,不相为谋

选择益友,远离损友

对朋友的规劝要适可而止

知己难求,得必珍惜

“久而敬之”使友情“全始全终"

南怀瑾人生感悟六:

掌习元处不在,吃饭穿农也修纤

吃饭穿衣是修行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所有的学问,都是死人的古董

别被学问困住手脚

勤劳而精进,不力学没有用

终身学习,“不知老之将至”

南怀瑾人生感悟七:

养生也养心,做足修身养性的真功夫

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凡事都要有限度

不要急躁,学会耐心等待

现在就是价值,要活在当下

笑:恬愉乐观可百岁

静坐修道,长生不老

要想健康,腹中常空

生物钟:遵循“人体的四季”

南怀瑾人生感悟八:

简单衍生快乐,从复杂中挣脱就是从痛苦中解脱

简单生活,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清“空”的境界,归“零”的艺术

从自我的“心狱”中释放出来

忘却也是一种幸福

放下就是快乐,真放下才能真解脱

扩展欲望,必定会遭受无限的苦果

有缺陷才是圆满,不求全方能常乐

何必寻愁觅恨怨东风

清福:一日清闲一日福

化高明为平凡,归绚烂于平淡

人生只是以人生为目的

南怀瑾人生感悟九:

失意不志形,身处逆境依然笑看满山花开

得意失意难定论

失意不忘形

得意时,莫骄狂

经历痛苦,才会成长

忍耐一切不如意

南怀理人生感悟十:

寻找自己的“立足点”,虽身心交瘁却不迷失方向

在“立”字上用足工夫

保持个人的风格

认清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本相

不跟着时代转,不跟着别人学

内在的心境,永远保持不受外界的影响

一个人必须有远见

取舍之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南怀瑾人生感悟十一:

信仰使身心安佳,真正的虔诚在于心灵的恭敬

信仰如暗夜灯塔

真正的信仰在于心灵的恭敬

人要有所敬畏

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真理合一,殊途同归

试读章节

南怀瑾认为,处世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比如说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就是“曲则全”的妙处。

南怀瑾有个朋友叫侯承业,心直口快,常因直言批评别人而得罪人。有一次,当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时,南怀瑾便请他进来,写了两句话送给他:“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然后他接着说:“你同富士(指侯承业的妻子王富士)最大的不同点是,富士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去帮助别人,就是她批评或指责了别人,别人还是心存感谢。而你呢,虽然最后目标是一样,也做了好事,但出发点不同,你是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你一定要做好,你是不服气,所以你做起来很辛苦。你可称是儒家所谓的‘中流砥柱’,而富士是道家所谓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势,知其力,用其势。”

侯承业认为南怀瑾这几句话,指出了他一生最大的毛病,是非常中肯的。因此,他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批评。 大师智慧活学活用 在上面这个故事里,南怀瑾先生实际上是用了“婉转批评”的“曲线”法则。他选择在办公室无人的时候与侯承业面谈,并在谈话中,将他与其妻在批评别人时的不同出发点及方式进行比较,含蓄地指出了他因直言而得罪他人的缺点,听上去没有一句批评之语,却句句中肯,句句入耳,因此侯承业才能够愉陕地接受。南怀瑾先生只稍稍转了弯,就一下子达到了批评的目的,真可谓“以曲求全”、“以曲求直”。

几何学上说:空间上最短的距离是直线距离。不过,在人世间处世,最短的距离却不是直线的距离,而是曲线的距离。因为“曲”,则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曲”,许多事更容易达成。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如果把他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处世要讲艺术,即要讲求婉转的美。

“曲全、枉直、洼盈、敝新。”老子数语点破处世精髓,深得南怀瑾先生推崇。不错,人世间很多事情,思路一转,变直为曲后,便可化腐朽为神奇。以言谈为例,善于言辞之人,讲话婉转而圆满,既可达到目的,又能皆大欢喜。

“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比如:柔和、变通、圆融、灵活、弹性、应变、适应、隐藏、低调、退让、适度妥协、忍辱……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实际上是为了不折断正直。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

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

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的海阔天空,是为了让生命锻炼得更坚强。

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

人世之旅,坎坷多多,难免直面矮檐,遭遇逼仄。弯曲,就是在生命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效仿雪松柔韧的品格,适时适度地低一下头,躬一下腰,抖落多余的沉重,以求走出屋檐而步人华堂,避开逼仄而迈向辽阔。唯有如此,人生之旅方可伸缩自如,游刃有余,步履稳健,一路好走。

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智慧。

南怀瑾所谓“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以及“先合作,然后引之大道”,简而言之就是“先适应,后改变”、“先生存、后发展”。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抗日战争时期,南怀瑾曾到过四川。在此期间,他为了找碗饭吃,来到一家叫做《金岷日报》的报社。当时,柜台上坐着一个老头子,南怀瑾便上去请安,问能不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差使。老头子把他打量了一下,问他是哪里人,不是日本人吧。那时候的人都很怕日本的特务或汉奸。他连忙说:“我是浙江人,逃难逃到这里,想找一份差使,好有碗饭吃;随便什么事都行,倒茶扫地也干。”  这时,坐在里面的老板听见了,伸出头来看看,就叫他进去。南怀瑾还是那句话:流浪到大后方来,举目无亲,没有饭吃。老板就说:那好啊,你就来上班,我们缺一个工友,扫地的。他当天就在那家报馆上了班——扫地。

这个老板姓许,在一边看了一会儿,便把南怀瑾叫过去,对他说,看样子你不是干这种事的人。然后,许老板又问他会不会写文章。他不敢说大话,只说自己在私塾里念过“子日诗云”等等。许老板马上出了一个题目,叫他写一篇文章。南怀瑾大笔一挥,许老板看了非常满意,就让他当了报纸的副刊编辑。

报社也就那么几个人,所谓编辑,除了经常写些文章外,什么杂事都要干。不过,对于南怀瑾来说,吃点苦算不了什么,总算有一个立足的地方,有一碗饭吃。P3-5

序言

在红尘中滚打的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疲累之中。处世的艰难、人际的复杂、快乐的难得、挫折的频繁、自我的迷失、信仰的缺乏,使得“活着真累”这句话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于是,想要生活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便成为他们心中的梦想。

然而,想要生活得好一点,就必须要懂得多一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位“老者”为我们指点人生路上的陷阱与弯道;还需要一位“行者”,立足现实状况,为我们点拨为人处世的技巧与方法;更需要一位“智者”,穿透时空迷雾,为我们指引未来人生的方向。南怀瑾先生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一位“老者”、“行者”与“智者”。通过他的指点,你一定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身处的社会,同时还能够练就高明的手段和目艮光。这样,你就会多几分机智与通达,少几许愚钝和迷惘。

他是一位“老者”。

南怀瑾先生出生于20世纪早期。他经历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目睹了台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变;几年旅美生活,更让他得以沐浴欧风美雨;定居香港,还让他亲睹了“东方之珠”回归祖国怀抱的过程。这样一位饱经沧桑、历经世事百年变迁的老人,无论如何,是完全有资格给“迷路”的世人指点迷津的。

他是一位“行者”。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行路者”。人们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然而,南怀瑾先生行的路何止万里?他从十七岁起,就远离家乡,去过杭州、四川、西藏。解放前夕前往台湾,后又旅居美国,回国后定居香港。在“行路”的过程中,他频繁地更换人生角色:做过习武者,当过军官,做过半个和尚,还做过商人、教授、学者、“和平密使”、董事长——其阅历之丰富,阅人之无数,足以为世人指点为人处世之道。

南怀瑾先生又是一位“践行者”。他将“以超凡脱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作为他的人生理念。他不止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亲自上台讲学:为了造福一方人民,他筹资与政府合建金温铁路;为了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他从娃娃抓起,积极倡导儿童读经运动——这样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的人生智慧就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

李白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如今,世人“行路”之困惑比李白更甚。那么,你不妨坐下来,倾听南怀瑾先生这个“行者”的指点。

他是一位“智者”。

关于人生的哲学,中国的古圣先哲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许多了。可惜的是,这些原创性的智慧,由于时代背景及语言方面的隔阂,绝大多数中国人已没有耐心、没有能力从中吸取。所幸的是,南怀瑾先生用他的解释性智慧,为我们打开了这些文化瑰宝的大门。他就像一个布道者,把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释迦牟尼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一一讲来,并且妙趣横生。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样的轻松阅读中,领略生活艺术,知晓生存之道。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在“大师知行录”板块中,首先从南怀瑾先生数百万字的著述中提炼出关于人生的醒世金言,然后围绕这句话的主旨,结合其亲身经历举证一案例,或者由他讲述的故事,以此印证他在醒世金言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在“大师智慧活学活用”板块中,则结合现实情况,将其人生智慧的要义加以阐述,并力图探讨一些可以用之于实践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进编者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理不在烦,简明为真;法不在多,一句就行。如果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本书,有一言一句之得,或打开一个心结,或解决一个难题,或发现一个目标,或找到一条道路,对编者而言,就是无限的欣慰了。

南怀瑾先生的睿智思想可能不是一本书能概括全面的,我们只能是尽全力把他最经典的国学思想和人生感悟传达给每位读者,本书的出版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是李军、徐腾、涂玉香、陈海燕、王金花、沈超、李欢欢、高艳花、马懂、张玉霞、张凯、李韦均、胡俊、赵河俊、申生刚、王玉如、赵文华、王金枝、唐秀红、梁海、陈兵礼、张莹、崔铉福、高秀英、崔金明、黄姬英、李敏、崔光明、赵连花、王春华、刘文东、孟宪忠、王淑华、孙文江、王桂英等,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深表谢意!希望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大师的思想和智慧,更希望本书能成为每位读者朋友真正的良师益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志远//蕾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4844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