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她们说(中国当代女导演十人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导演水平高低,不在是男是女,而在情怀,26个国际奖项,10个中国女导演的知性追寻。

赵静用两年时间对话十位女导演,她们是: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郭小橹、姚树华、李虹、姜丽芬。

在《她们说》中,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她们的理智与情感,也有她们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有她们的梦想与冒险。她们靠自己单薄的身体和敏锐的心灵开辟出了独特的影像风景线。

内容推荐

在《她们说》中,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她们的理智与情感,也有她们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有她们的梦想与冒险。她们靠自己单薄的身体和敏锐的心灵开辟出了独特的影像风景线。

目录

姐姐妹妹CAMERA

1 宁瀛:实际上,真实只是第一步

2 徐静蕾:我常猜想我的另一种人生

3 李玉:真正的电影在内心,而不在外表

4 唐晓白:我也仍有生活事业难以平衡的煎熬

5 马俪文:一切都是未知

6 尹丽川:我的青春期特别长

7 郭小橹:小说像我的丈夫,电影像我的爱人

8 姚树华:把那一点点东西克服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9 李虹:我在行走中逐渐地豁然开朗

10 姜丽芬:电影是我无法实现的人生

女人是何等的强大

试读章节

赵静:您如果拍武戏的部分,会怎么拍?

宁瀛:功夫谁都能拍,但风格设置点会不一样。我来拍的话,可能会增强它的暴力写实的一面,现在中国功夫片的一招一式都太京剧范儿了,有些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法的意味。

赵静:《我们都是天上人》这个电影呢?

宁瀛:《我们都是天上人》是一个获奖小说,写的是中产阶级的情感戏,讲一个很成功的商人的老婆,发现自己的丈夫背叛了自己,她跟另外一个在商场上大起大落的男性之间产生了友谊。

赵静:他们俩是情人关系吗?

宁瀛:不能算情人吧!这个女人最后决定出走。

赵静:《无穷动》也是讲中产阶级女人的,但是视点和这个不太一样。

宁瀛:它是个获奖小说,视点相对很固定,作者是裴蓓,她也是制片人。这个电影和《无穷动》的价值观是背道相驰的,我写的那几个女的,她们会出走?根本不会,她们坐在家里骂老公,都能把老公给骂出车祸来了。这个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挑战,我得抛弃自己的价值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站在一起。

赵静:去拍一个和自己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电影,您是怎么办到的?

宁瀛:我处在转型初期,在做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用我的视角去看问题。我一定要有这个置换能力,只做我能做的那部分,我想做的,在这部戏里不能做到的内容,我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电影里去做。

像冯小刚、宁浩他们做得比较成功,也比较早,他们能够在选取剧本,或者是把握话语权方面做得更出色一些。

赵静:听说,您目前在做《A面B面》的最后剪辑,但另外两部电影的剪辑工作也得展开了,您是怎么办到一年内完成三部电影的?

宁瀛:商业片的拍摄,只用到了我5%的能量,一年拍三部,也才用到我的15%,我还有很多劲没用完呢。

以前有很多误区,一说艺术片,就觉得很简单,但艺术片没有资金支撑,没有明星阵容,没有场景,没有其他的排场撑门面的时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想法。比如,《无穷动》就是一个四合院里四个女人,就得靠想法去拼怎么拍得精彩。在艺术片里怎么去挖掘人性?很难,是很练功夫的一件事儿,我拍艺术片从不偷懒。现在拍这三部商业片,我指导演员、现场调度都显得愉快而简单的,很多事都由别人安排好了,整个过程会很轻松。所以就可以拍得更快。《我们都是天上人》只用了15天就拍完了,但也会有一些限制,比如,《A面B面》有很多长镜头,就得玩调度,还得省胶片,就非常考验导演功力。

赵静:您从小在艺术方面显示出了哪些天赋?

宁瀛:从小我没显示出任何事情的天赋来。

赵静:怎么选择了音乐?

宁瀛:这个比较复杂,将来还可以成为一段电影的故事。小时候,我的父母都忙着工作,我被送到托管班。我们的阿姨里有钱学森的老婆,她教所有的小孩弹钢琴,我却因为喜欢提琴的样子,特别想学提琴。我一直以为我能够以拉琴为生。我跟音乐好像一场没有完成的恋爱,后来找到了电影这个新情人,就把音乐给扔到精神病医院里了,很遗憾。

赵静:为什么会考电影学院?

宁瀛:我父母非常希望我考电影学院,但在之前我从来只听音乐会,不看电影,一看到中国电影那个虚假,我就坐不住。在电影院里,人被放得巨大,让我有一种很不雅的感受,比起音乐来,简直不能容忍。

我想借着考大学的机会离开北京,离开家庭,离开约束,出去看一看,当时就考了南京大学声乐系。但家里人还是希望我能在北京,就让我去参加电影学院的考试,他们说我如果考到录音系,将来做了录音师,如果台下正好需要一个拉提琴的,我就有机会去拉琴了。我觉得好像有点道理,就参加了考试。

没想到,很偶然地就考上了,但之后很长时间我也不喜欢电影。电影学院当时每个礼拜一个下午放外国电影,一个下午放中国电影,我一般看不了多长时间就都溜出来了。

我完全看不懂外国电影,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很多同学看((魂断蓝桥》一类的电影都很感动,我却没有太大感觉。从小家里一直不让我们看书,也成心不让我们搞文字,我的生活就很简单,一直也就是拉琴。我的发育比较晚,对男女之情也比较迟钝。

1978年考入电影学院录音系之后,我还每天琴不离手,经常躲到电影学院宿舍楼的水房里拉提琴。那时候我仍然梦想着有一天,以拉琴为生。

赵静:是因为在电影学院根本看不懂电影,就干脆去意大利留学了?

宁瀛:文化部当时有几个名额去意大利留学,大家起哄,就都去考了。家里很早让我学英语,所以我的英语一直比别人要好一些,我也主要是靠英语考上的。考上以后,我也没有太多概念,就出国了。所以,我不是一个特别早立志要做电影,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显出什么特别才华的人。后来出国没带,是有点被逼到电影院去了。

赵静:为什么会不带琴?

宁瀛:说起来这是一出喜闹剧。我当时出国是在1981年,那会儿出国的人特别少,说出国就好像你要去月亮上,再也不回来的感觉,也不知道要去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意大利是出小提琴的地方,我到那就可以有一把意大利提琴,我干嘛要带?

家里也不是特别管我,都让我自己准备行李。你要干嘛就干嘛,在那时候碰到一个出过国的朋友,我就问他,我应该准备一些什么行李呢?他说,你一定要带不要太沉,但肯定要用到的东西。我琢磨了半天,想到了两样,一个是字典,一个是手纸。以至于我到意大利几年了,用的还是中国带去的手纸,一直都没有用完,特别荒诞。到意大利之后,才突然发现没带提琴,才开始看电影。

赵静: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宁瀛:第一部电影是维斯康帝的《威尼斯之死》,一口气看了4遍。那部影片给我印象深刻,让我从和音乐的失恋中解脱出来,终于爱了上电影。我在意大利最早先学电影剪辑,后来又跟贝尔托鲁奇学做导演。教我们剪辑的老师是意大利著名剪辑师佩皮尼亚尼,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威尔斯的电影后期做过剪辑助理。后来他是早期贝尔托鲁奇所有影片的剪辑师,也是塔尼亚兄弟所有影片的剪辑师。

他教我们剪辑的时候常说,我教你们剪辑,并不是希望你们将来成为剪辑师,而是希望你们通过剪辑来学电影,他在整个教学中都一直很强调这点。他还说,通过学习剪辑,你可以做剪辑师,也可以做编剧,还可以做导演……

赵静:但相对剪辑,您更喜欢做导演?P9-11

序言

电影学院四年,每星期看两部最新国产电影是学生必需的修炼。

某周三的下午,教学楼前照例贴出告示,公告晚上要放的电影片名,其中一部《民警故事》,光片名就让我欢喜。那阵子我正痴迷默片,白天在课堂上对着电视机,恶补《卑贱的血统》、《十月》之类的沉默经典,晚上有警匪戏看,有了调剂,自然开心。

《民警故事》让我期待成龙式的飞车打斗。那时代电影学院还没有建自己的标准放映厅,看片要到北太平庄的洗印厂礼堂。晚六点前,又是几百个奇装异服的文艺青年,如河流般漫在街上,周围常有人诧异,下了自行车,担忧地问道:同学们,怎么又上街了?

街上的同学没时间理会多虑的行人,还要赶路,要在影院灯黑的刹那找到自己的座位。那天我为了配合看警匪片的心情,还特意买了可乐、花生米,准备仰面八叉半躺在座椅上享受观影快乐。电影开始了,银幕上出现了灰灰的冬日北京,在我熟悉的德胜门一带,几个警察狂奔而来,追逐一条狗。这狗身手不凡,上蹿下跳,穿过护城河,向胡同里逃逸而去。警察也身手了得,其速度可与狗比,长时间的追逐与奔忙原来只为一条狗命。

……

无缘认识所有的女性导演,也并非人人都有深交,无法了解她们的全部。01级的小师妹赵静有心写这本书,一字一句聆听她们的声音,也帮我开了见识。李玉导演、马俪文导演、姚树华导演……她们的电影帝国个个红颜美丽,看赵静的书,见字如面。

这本书何止有关电影,更有关这些花儿的风姿绰约。

一定还会有很多女性站在摄影机后面,用她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每一次在剧组看到她们喊camera的时候,我相信在电影的世界里,我们没有性别的差异,我们都是电影的孩子。

后记

我上电影学院的第二年,不小心摔断了腿。我的主任教员黄丹老师来医院看我,临走时握着我的手说:“不要急,好好养病吧,想成为一个好编剧,至少需要磨砺十年。”现在他的话尤在耳边,我却在扔掉双拐,重新站起来之后,把自己的职业编剧之梦也一起扔掉了。

我是水瓶座,天生发散性思维,想做点什么但总是毫无头绪。幸好毕业后去了新浪娱乐频道工作,这个多元的平台让我没有离开电影业,虽然创作的机会少了,但作为电影记者却有机会和忙碌在第一线的电影人经常交流。

这个行业也常让人沮丧,有一段时间心情沉到底谷,阴霾加身,觉得电影业毫无前途可言,看上去表面风光却盈利甚微,论创作一年也没有几部令人兴奋的作品。心情沉浮之间,却意外看到一些人为信念而坚守。有的目标单纯,只把拍电影当做生存手段;有的却淡泊名利,心高气傲地游走于经济社会之外……他们各有方法应对时代,我就想有人愿意拍下去,中国电影的前途总归会是好的。

在中国,有关导演的列传大多着眼于书写男性导演与其作品,但当下的中国电影,女性导演执导的影片也不容忽视,她们是中国当代电影史的一部分,却不被人注意。我想,为什么不出一本专门介绍中国女性导演的书呢?

初始很多人对我的想法表示怀疑,找到十位优秀且新锐的中国女导演太不容易。当我跨越一个个障碍,展开搜集素材,深入采访后,我的内心不断被激荡。我渐渐知晓个中细节,明白她们的困惑,也深刻感觉到她们也曾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困扰。透析做导演的难,所以我更加由衷地佩服这些个选择导演为职业的女性。一个女性有讲述的欲望,最终完成自己的影像,需要克服来自生理和家庭的双重制约,这是多么困难而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粗笨的机器背后,在剧组的男人堆里,在风餐露宿的拍摄途中,那些驾驭一切的女人,是何等的强大!

电影圈是个名利场,很少有人能在表面的缤纷之外保持自己的真实,很多人挣扎在自己的痛苦里,沉溺或迷失,但这些女人却坚持用影像讲述真实的自己,现实的痛苦有的可以解决,大多却不了了之,但她们通过电影将现实和痛苦呈现了出来。她们靠女性的本能,敏锐与真诚拍片,她们内在的强势和她们外表的美丽一样不容忽视。

在这本书中,十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她们靠自己单薄的身体和敏锐的心灵开辟出了独特的影像风景线。其中有她们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甚至是梦想与冒险。

完成这本书,对我来说也倍感艰辛,我必须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挤时间来做这件事,采访之后的逻辑整理和资料整合,对我来说也很不易。我要感谢贾樟柯导演为本书做序,他对工作的痴迷和韧性深深地影响了我。杜庆春和卫西谛两位老师不断为我提出建议,李崇、赞太和耿聪则付出心血帮我整理文稿,在此一并谢过。

我还要感谢更多的人:我的妈妈,我的良师益友陆小有、方励、术术、程青松、赵秋迪、刘婷、张晗、魏君子、吴赫、冯建爽、木卫二、刘璇、冯杏、朱珠,新浪的上级陈彤、窦婉茹和萧牧,以及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做导演困难都差不多,但看看这本书,进入到女导演的内心世界,看看她们做为一个女人,她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她们如何处理情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张婉婷(导演)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多的新一代女性导演,我们无缘看到她们每一位的电影,但有缘看到她们的自述和坚韧内心,看到她们对电影的理解和特殊的视角。她们值得我们期待。

十位女性导演,十篇敏感的为电影跳动的内心自述;掩卷之后,更期待的是:她们的名字出现在影院银幕。

——翟永明(诗人)

凝望、纪录、呈现,女性的目光与语言,开启曾密闭的幕帐,展示别样的景观。她们说,她们看,她们倾谈并守望。

这里有她们书写的时代与历史。

——戴锦华(学者)

中国男人很难平等对待女人,更别说女导演。能从事女导演工作的女人,其才华,其为人,其个人魅力,其执行能力均必须在同类工作男人之上。她们是女人族的佼佼者,是中国电影的灿烂珠宝。

——罗燕(制片人)

女性导演更为细腻,对女性角色的把握更为忠实一些。

——汤唯(演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她们说(中国当代女导演十人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1040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8
16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