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不起的盖茨比(双语版)(精)/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通过原是军人的大富豪盖茨比与初恋姑娘黛西的重逢,以及后来发生的悲剧,描绘“爵士时代”社会的种种腐败,反映美国传统信念的沦丧以及“美国梦”的破灭。该书堪称美国现代社会缩影的经典代表,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推荐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充斥着纸醉金迷的气息。盖茨比在年轻时因为贫寒而失去了梦中的女神戴西,但在他心中,始终高悬着那一盏明亮的绿灯。后来贩酒发家后,他也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可惜,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而他心目中美好的戴西其实不过是轻佻浮华的物质女郎。他为了追求戴西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被残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理想,而葬送掉了自己的生命。盖茨比是了不起的,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爵士年代”的哀伤恋歌,却只有叙述者尼克一个人得已倾听。盖茨比的悲剧是“美国梦”破灭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最出色的当代美国小说之一。

目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The Great Gatsby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试读章节

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过我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铭记在心。

“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

他没再多说,不过我们之间的交谈从来是既含蓄又非常达意的,我明白,他的意思远不止此。此后,我习惯于不妄加评判,这一习惯让许多古怪的人向我敞开心扉,也让不少牢骚满腹的人把我当成了发泄对象,让我饱受其苦。我这种品质表现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时,就会被心态不正常的人揪住死不放手,结果,我在大学里无端戴了顶政客的帽子,因为我掌握了某些或行为放荡或隐姓埋名的人们心底的忧伤。大多数人的秘密心事是找上门来吐露给我的。我一旦发现某种明确无误的迹象,意识到有人打算战战兢兢向我坦白隐私,我便往往假寐,或装出抱有成见,不耐其烦的样子。因为年轻人坦白隐私时,至少使用的说法通常是些陈词滥调,讲述总是吞吞吐吐。不公开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胸怀。我父亲傲然这样暗示,我也傲然如此重复: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假如忘记了这一点,我惟恐会失去某些东西。

不过,虽然我以自己的这种容忍自诩,可我得承认,它有个限度。行为的基础或许是坚硬的岩石,或许是湿软的沼地,但是,超过某个限度后,我便不关心它到底扎根在什么上面了。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时有一种感觉,仿佛想要全世界的人都身穿清一色制服,道德上永远像士兵立正一样规范;我不再想享受特权,去恣意窥探人们的心灵。只有以其姓氏为本书命名的盖茨比对我是个例外——这个盖茨比代表着一切让我嗤之以鼻的事物。如果说个性是一系列显著的表现,那他也有某些突出的东西,某种对生活前景的高度灵敏,仿佛可以将他与那些可记录万里外地震强度的精密仪器相提并论。这种灵敏与那种优柔寡断的敏感毫无共同之处,后者在“富于创造性气质”的幌子下变得堂而皇之,而前者是一种永远怀有希望的非凡天赋,那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敏捷,我在其他人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而且将来也不大可能再发现这种品质了。不错,结果证明盖茨比是对的;对于人们一时的悲哀和短暂的欢乐,我暂时失去了兴趣,吸引了我的是吞噬盖茨比的那种东西,是在他梦想幻灭后尾随而来的污泥浊水般的尘埃。

在中西部这座城市里,我家一连三代人都显赫而富裕。我们卡拉韦家算得上是个世袭宗族,据说我们是巴克鲁奇公爵的后裔,不过我们这一家系的真正开创者是我祖父的兄弟,他五十一岁来到此地,雇了个人替他参加内战,自己搞起了五金批发生意。我父亲至今还从事这个行当。

我从没见过这位叔伯祖父,不过人们说我长得像他——这么说的根据主要是挂在父亲办公室的那幅斑驳褪色的油画。我一九一五年毕业于纽黑文,时间恰好是父亲从那里毕业后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不久之后,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场战争仿佛是古代条顿人民族大迁徙的翻版。我在反攻中大得其乐,回国后反倒不能安于平静。那时,中西部不再是个繁荣兴旺的世界中心,倒像宇宙的边缘一样破败——于是,我决定去东部学习证券生意。我认识的人都在搞证券生意,所以我觉得这个行当可以多维持一个单身汉的生计。我的叔叔婶婶姑姑舅舅们全都在谈论这事,仿佛他们是在为我选一所预科学校。最后,他们表情既庄重又犹豫地作了决定:“行,那就这么定了。”父亲答应资助我一年。由于各种原因耽搁行程,到了一九二二年春天,我来到东部。我当时以为此行一去便不复返了。

现实的问题是在城里找个住处,不过,当时正值温暖季节,加上我刚刚离开的乡村是个草坪辽阔、绿树浓阴的地方,所以,听到办公室一位年轻人的建议,请我在利于上下班往返的近郊与他合租一所房子,我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找到了房子,那是一所饱经日晒雨淋的木板平房,每月租金八十美元。但在最后一刻,公司调他去了华盛顿,我只好独自一人住到乡下去了。我养了条狗——至少它跟我相伴了几天,然后它便跑走一去不返了——买了辆二手道奇牌汽车,雇了个芬兰裔女佣为我整理床铺,做早饭。她用电炉做饭时嘴里自言自语,用芬兰语喃喃地念叨些至理名言。

起初一两天有些寂寞。后来,一天早上,有个来得比我还晚的人在路上叫住我。

“到西卵怎么走?”他一副无奈的样子问道。

我给他指清楚了路。再次上路后,我不觉得孤独了。我成了个向导,是个指路人,俨然是个长住户。他无意间已经将荣誉居民权颁授给了我。

于是,随着阳光日渐和煦,树叶像高速电影里的镜头一样爆出一片碧绿,那种熟悉的信念又在我心中复苏:生命在夏季又重新开始了。

首先,我需要大量阅读,我也需要从清新的空气中获取大量有益健康的东西。我买到十几本有关银行、信贷和证券投资的书籍,这些红皮烫金的书摆在我的书架上,仿佛造币厂新印出的钞票,准备将金光灿烂的秘密揭示给我,这种秘密只有迈达斯迈达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爱财国王,酒神狄俄尼索斯赐给他一种力量,使他能够点石成金。——译注、摩根摩根(1837—1913):美国金融家、慈善家;不仅是美国钢铁巨头,而且有著称于世的艺术品收藏,还在纽约市创建了摩根图书馆。——译注和米西奈斯米西奈斯(公元前73?—8):古罗马政治家、富翁,贺拉斯和维吉尔的文学赞助人。后其名字在英文中成为文艺赞助人的同义词。——译注才掌握。我也渴望阅读许多其他书籍。上大学时,我就颇善写作。有一年,我曾为《耶鲁新闻》撰写过一系列内容严肃文字流畅的社论。现在,我要将这些能力全都运用起来,再次作个“杂家”,这是各种专家中最浅薄的一种。这并不仅仅是个警句——毕竟,仅通过一扇窗户观察人生会更加成功。

我居然在美国北部一个最为奇特的社区中租到一所房子,这事纯属偶然。这一社区在纽约正东面一座狭长喧闹的岛上。除了其他自然景观外,那里有两个非同寻常的地貌。在市区外二十英里处,有一对轮廓为卵形的岛屿,中间被一个静水湾分隔,它们的末端伸向西半球最为风平浪静的咸水水域——长岛大海湾。它们并非完美的卵形,而是像哥伦布故事中的鸡蛋,它们面向大海的一面都被撞击成扁平状,但是,它们的地貌实在太相像了,空中飞过的海鸥肯定从来分辨不出哪个是哪个。在没长翅膀的人看来,除了形状和大小外,更有趣的现象便是它们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差异。

P3-7

序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到处呈现一派轻松欢快的气氛,人们认为再也用不着打仗,该纵情享乐了。年轻一代更是觉得进入了一个欢乐绚丽的新时代,他们丢开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信奉享乐主义,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和新奇的爵士乐之中。菲茨杰拉德曾非常概括地把这个时代称之为“爵士乐时代”、“产生奇迹的时代”、“艺术丰收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这个时代的确获得了丰收,出现了不少重要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沃尔夫、刘易斯、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人,包括所有被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作家。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就是活跃在这个时代的一位小说家,成名作《人间天堂》发表后,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后来作品中最重要的两部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反映了“爵士乐时代”的生活。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是青年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姑娘戴西之间的爱情故事。战争期间出身贫寒的年轻军人盖茨比爱上了戴西,对她一往情深但却没有钱娶她。战后盖茨比得知戴西已经嫁给了富豪子弟汤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为了重新赢得戴西的爱情,盖茨比发奋赚钱,短短几年里,便通过走私等非法买卖发了财。于是他专门在戴西家附近购置豪宅,大宴宾客,挥金如土,为的是引起戴西的注意。后来经戴西表兄的安排,盖茨比与戴西重温旧梦。戴西的丈夫汤姆发现这段隐情后,妒火中烧,对盖茨比恨得要命。戴西面临在盖茨比和汤姆之间作出选择,但却态度暧昧,最终不肯放弃汤姆。她在心绪烦乱的状态下疯狂开车,偏偏轧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为保护戴西,承担了开车责任,但戴西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而汤姆阴险地嫁祸于人,致使其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在盖茨比的葬礼上,过去的朋友和座上客都没露面,汤姆和戴西竟心安理得地外出旅游去了,甚至连一束花都没有送。通过盖茨比不幸的爱情故事,作者谴责了汤姆和戴西这类上流社会人物,对盖茨比抱以深切同情,尼克对盖茨比说过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对那些人的看法:“他们是一帮混账,加在一起都抵不上你。”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而戴西作为这个梦想的化身,却是一个徒有一副美丽躯壳的俗物,她轻浮自私、趋炎附势。盖茨比天真地以为自己的钱能买来她的爱,而她虽然待价而沽,却认为盖茨比持有的币种不对。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

整个故事通过一个名叫尼克·卡拉韦的年轻人之口叙述出来,这种叙事方式使小说中异乎寻常的主角盖茨比变得真实可信。尼克的叙述是以他了解到所有的事件为顺序的,这样,故事的时间顺序就显得比较复杂,读者为了理清脉络,自然会参与到叙述当中,整理那些事件和细节的先后顺序,特别是有关盖茨比的细节。作者在小说里用了很多比喻,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很奇特,增强了叙事效果。从结构上看,故事的叙述者尼克是中心人物,他和主人公盖茨比之间既有相通,也有差异。盖茨比热情冲动,充满浪漫的幻想;尼克冷静客观,富于理智的判断。尼克既在故事内,又在故事外,体现了小说的声音,也体现了作者的声音。这种既融合又保持距离的二重视点表现方法,使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呈现出多种层次,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理解、体会和解释空间,这是小说的一大特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患了精神病,疯疯癫癫,为所欲为,花钱如流水,弄得家里入不敷出。更糟糕的是她处处要和丈夫争个高下,不惜花费时间专门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来攻击丈夫。菲茨杰拉德虽仍对妻子一往情深,但终究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开始酗酒。这种精神苦闷反映在了一九三四年出版的另一部小说《夜色温柔》之中。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年轻有为的精神分析医生迪克的婚姻、爱情和沉沦的故事。在瑞士进行精神病理研究的美国医生迪克·戴弗参与了对富翁的女儿尼科尔·沃伦的治疗。尼科尔患有精神病,是因父女乱伦所致。治疗过程中,尼科尔爱上了迪克,两人遂结为夫妇。迪克为治好尼科尔的病,尽心尽力,悉心照料,给了她一个医生所能给予的最细致入微的观察治疗和一个丈夫所能给予的最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甚至牺牲了自己重要的专业研究。但是,尼科尔病愈后却移情别恋,抛弃了迪克。迪克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工作,独自回到美国,流落在一个小镇子上行医为生,断绝了与过去婚姻生活的一切联系,消失在默默无闻之中。

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夜色温柔》也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冷漠自私、虚伪势利、堕落腐化。迪克也和盖茨比一样,为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虽曾迷恋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却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良知,终于成了上流社会游戏场上的牺牲品。在沃伦一家眼里,迪克只不过是他们花钱雇来治病的医生,既然病人已经治好,医生也就该卷铺盖走人了。这就是富人们的逻辑,小说对上流社会的这种不道德观念,作了十分深刻的揭露,体现了作者对病态的上流社会的鄙视。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能明显看到作者的影子,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悲剧性的生活基调和主人公悲观的思想感情,很难辨别出哪一部分是作者的真实生活,哪一部分是小说里的创造。海明威曾写信给菲茨杰拉德,劝他忘掉个人的悲剧:“你不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我也不是,我们不过是作家,我们该做的事是写作。”但是对于菲茨杰拉德来说,这是他自己的艺术观使然,他的作品中艺术和现实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在故事中作者有时直述情感,给人一种听知己说心里话的感觉。也许正是作者这种不失赤子之心的特点,才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迷人的魅力。

作者自己曾形象地说:“法国是一片土地,英国是一个民族,但是美国……是一颗赤子之心。”这一信念不但渗透在他笔下的盖茨比、迪克等人物性格中,也体现在他的创作手法上,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一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活,他人物的梦想就是他自己的梦,就是美国梦。这个梦想的破灭对那些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来说,不啻是一场灭顶之灾,因此他的人物常常遭到毁灭的结局。也正因此,这位爵士乐时代的优秀史家才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个色彩绚丽而又令人黯然神伤的故事。

我们怀着对菲茨杰拉德深深的景仰,把他作品的中文译作和英文原著同时呈献给读者,译作中包含着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疏漏乃至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通过原著,体味中文译文无法传达的神韵,获得完整的艺术体验。

贾文浩

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2010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双语版)(精)/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
译者 贾文浩//贾文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2987
开本 32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3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