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居
内容
编辑推荐

《植物与生命》、《正进法师的禅房》、《食素进化论》、《慈悲喜舍》、《孤独者与海为伴》、《好旅行需要运气》、《3:40起床的晨型人》、《静室茶烟》、《佛祖没那么严肃》、《抄经笔记》……于壮壮创作的《禅居》以一种平淡洒脱的叙事方式,讲述着生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境界的嬗变,生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感悟。

内容推荐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人正寻求一种简便可行的方式,去减少这种压力。“生活禅与禅生活”,正带着这种修行的禅机悄然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于壮壮创作的《禅居》以一种平淡洒脱的叙事方式,讲述着生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境界的嬗变,生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感悟。图文的结合,更增添了阅读的轻松和愉悦。

目录

海的呼吸

幽山美地

绿色的细节

植物与生命

正进法师的禅房

食素进化论

慈悲喜舍

孤独者与海为伴

好旅行需要运气

3:40起床的晨型人

静室茶烟

佛祖没那么严肃

抄经笔记

水瓢与葫芦,皆是法身

琴道与禅

佛珠之美

竹针麻线即佛法

木鱼是鱼吗

一钵干家饭

忧伤的码头

山上最小的寺庙

僧人的生活

岛上安居录

试读章节

站在生活的此岸看修行的彼岸,让人感到那是远离娑婆凡尘的琉璃净土,心虽向往之,却又遥不可及。难道此岸与彼岸竟是遥隔重洋?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其实,生活就是修行,处处充满禅机。正所谓:生活如祥,常过常新,茶饮可以解渴,也可以清心;素食可以充饥,也可以养生;经书可以细心研读,也可以开启灵慧;佛珠可以装饰收藏,也可以计数功德;古琴可以悦己,也可以娱人;葫芦可以是水瓢,也可以是法身……

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也许是因为生活有太多的牵挂,往往舍不得放不下;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遮蔽,常常是看不明说不清。但人生百年,历经岁月淬炼后,一旦进入观照境界,明心见性,则一通百通,饿了吃饭困了睡,砍柴担水皆功夫,无处不是清净地,无人不是自在身。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由此可见,修行就是生活,时时清净平常。离开生活谈禅修,不啻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修禅即修心,心有所悟,禅机唾手可得,修行渐臻佳境。不必醍醐灌顶,无关当头棒喝;何用正襟危坐的姿态,无需繁文缛节的规矩。平常人平常心,只要摒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解脱“贪、嗔、痴”的烦恼,就会有“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彻悟和“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洒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是,生命也需要一个又一个境界的嬗变来成就,生活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感悟来度化。当寂寞研磨成种高贵和奢侈,内心在现实的逼仄中激荡起一片潮音,人们便想寻觅一方清净之地,让精神得到皈依,让心灵得到安顿。生活禅,禅生活。从此岸到彼岸,精神需要诗意地过渡,行为需要孤独地缓冲。

岛居禅修可以说也是修行的一条津梁。观音岛居,岛是普陀,居于莲花洋;岛也可以是世界五大洲的海天孤绝处;岛还可以是慈悲忏悔心,居于菩提无量海。人人皆具慧根佛性,无需拘泥于一瓢水饮,天下之水总归大海,世间有情统归无常。只要心中有禅,人人都是未来佛,事事皆是菩提行。

沪上十壮壮小姐、海上赵海半先生,可谓生活中的智者,已先行在此岸与彼岸之间,他们或徜徉于丛林精含,或品茗于禅茶净室,或醉心于占琴檀香。伴山有月,飞鸟归林,于言谈动静、颦笑指顾『日J见精神,悟禅意,为我们问津引路,求索常生活修行的禅道。他们曾栖居于普陀山岛上一隅,以文宁、光影的形式,真实记录岛届普陀,生活细微处的自在丰盛。读者若想体验生活禅与禅生活的意趣,就请梯山航海,渡过莲洋,产鞋葛杖,背上行囊,进入这本集结了作者炊喜心得的天地,前往普陀洛迦,岛居生活,享受这尘世之外的时光,共生从此岸到达彼岸的逍遥愉悦。

是为序。

天气晴好时,从普陀山上远眺莲花洋,远处孤单单的海上,有一尊卧在洋面的佛,那就是洛迦山。那是真正的形似,而不是像许多其他所谓奇迹一样的牵强附会,他的头、颈、腹、足,形态清晰分明,任谁都可以一眼分辨,而他与近海处佛围普陀山的比邻而望,近在咫尺,更完全是奇迹了。

据普陀山的居民说,远眺海上卧佛,最美的是日出和日落的时分。真的,我曾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普陀西天山顶的位置远眺洛迦,那时海天一色,神圣的霞光洒在卧佛的脸上、身上,现出庄严而慈悲的表情。

据佛经中记载,观音居住的地方就叫“普陀洛迦”,梵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小白花”,在明代以前,两山都是被连在~起称呼的,因而如今才有“不到洛迦山,不算朝完普陀”之说。从短姑码头出发去洛迦山的轮船大约要航行半小时,这在古代,却是需要近乎一整天的艰难路程。莲花洋的风浪向来比较大,据称_占代舟山的莲花洋如遇大风天会十分凶险,波翻盈尺,惊涛骇浪,行船会非常颠簸,也就是人们说的“须经过24个莲花浪才能到达彼岸”,更有传言说会有“洪波巨浪,荡浴日星,水分五彩色”等奇观,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卜里,花瓣尖尖像狼牙。”

 我们的航船当然没有经历这样的考验,半小时的航行虽有些颠簸,但顺利地登岛上岸,其实洛迦山的面积仪有0.36平方公里,最高峰处海拔也不过97米,就那样孤零零地悬在海上,四周林立险峻的礁石,并没有明媚的阳光沙滩和海岸风光,却十分寂静、美丽。P85-90

序言

站在生活的此岸看修行的彼岸,让人感到那是远离娑婆凡尘的琉璃净土,心虽向往之,却又遥不可及。难道此岸与彼岸竟是遥隔重洋?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其实,生活就是修行,处处充满禅机。正所谓:生活如祥,常过常新,茶饮可以解渴,也可以清心;素食可以充饥,也可以养生;经书可以细心研读,也可以开启灵慧;佛珠可以装饰收藏,也可以计数功德;古琴可以悦己,也可以娱人;葫芦可以是水瓢,也可以是法身……

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也许是因为生活有太多的牵挂,往往舍不得放不下;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遮蔽,常常是看不明说不清。但人生百年,历经岁月淬炼后,一旦进入观照境界,明心见性,则一通百通,饿了吃饭困了睡,砍柴担水皆功夫,无处不是清净地,无人不足自在身。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由此可见,修行就是生活,时时清净平常。离开生活谈禅修,不啻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修禅即修心,心有所悟,禅机唾手可得,修行渐臻佳境。不必醍醐灌顶,无关当头棒喝;何用正襟危坐的姿态,无需繁文缛节的规矩。平常人平常心,只要摒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解脱“贪、嗔、痴”的烦恼,就会有“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彻悟和“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洒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是,生命也需要一个又一个境界的嬗变来成就,生活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感悟来度化。当寂寞研磨成一种高贵和奢侈,内心在现实的逼仄中激荡起一片潮音,人们便想寻觅一方清净之地,让精神得到皈依,让心灵得到安顿。生活禅,禅生活。从此岸到彼岸,精神需要诗意地过渡,行为需要孤独地缓冲。

岛居禅修可以说也是修行的一条津梁。观音岛居,岛是普陀,居于莲花洋;岛也可以足世界五大洲的海天孤绝处;岛还可以是慈悲忏悔心,居于菩提无晕海。人人皆具慧根佛性,无需拘泥于一瓢水饮,天下之水总归大海,世间台情统归无常。只要心中有禅,人人都是未来佛,事事皆足菩提行。

沪上于壮壮小姐、海上赵海平先生,可谓生活中的智荷,已先行在此岸与彼岸之,他们或徜徉于丛林精舍,或品茗于禅茶净室,或醉心丁古琴檀香。伴山有月,飞鸟归林,于言谈动静、颦笑指顾问见精神,悟禅意,为我们问津引路,求索日常生活修仃的禅道。他们曾栖居于普陀山岛上一隅,以文字、光影的形式,真实记录岛居普陀,生活细微处的自在丰盛。读者若想体验生活禅与禅生活的意趣,就请梯山航海,渡过莲洋,芒鞋葛杖,背上行囊,进入这本集结了作者欢喜心得的天地,前往普陀洛迦,岛居生活,享受这尘世之外的时光,共生从此岸到达彼岸的逍遥愉悦。

是为序。

周开龙

壬辰春日于自在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壮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07694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4226360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2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