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们来到巴格达(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
内容
试读章节

克罗斯比上尉步出银行,脸上洋溢着快乐。他发现支票上的存款比他预期的还要多一些。

克罗斯比上尉给人的感觉总是喜气洋洋。他五短身材,非常结实,红彤彤的脸上蓄着颇有军人气派的利落小胡子,衣着打扮略显张扬,走起路来也大摇大摆。他喜欢听各种有趣的故事,在周围的人当中很有人缘,是一个可以给人带来好心情的家伙。普普通通,和和气气,尚未成婚,看不出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东方,像克罗斯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现在克罗斯比上尉正在银行街上走着。这条街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这座城市中的大部分银行都集中在此。银行里面很冷,光线很暗,四处弥漫着发霉的气味,柜台里面噼里啪啦的打字声不绝于耳。

而外面的银行街,阳光充足,尘土飞扬,充斥着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电动车的鸣笛声、商贩的叫喊声,还有一群人的争吵声——这群人看上去好像恨不得杀了对方,但其实都是很好的朋友。男人和小孩举着托盘在街上穿来穿去,出售甜品、橘子、香蕉、毛巾、梳子、刮胡刀,以及其他各类商品。除此之外,还有此起彼伏的清喉咙和吐痰声,赶着驴、马的人发出低沉忧郁的“驾,驾”声,在满大街的电动车和行人中间穿行。

这时的巴格达,是上午十一点。

克罗斯比上尉拦住了一个抱着一捆报纸的小男孩,买了一份报纸,然后走过银行街的转角,来到拉希德街。这是巴格达的一条主要街道,全程四英里长,与底格里斯河正好平行。

克罗斯比上尉扫了一眼报纸上的标题,然后把报纸夹在胳膊下,走了大约两百码,来到一条小巷,走进了一座大院。在大院深处,克罗斯比上尉推开了一扇挂有黄铜名牌的门,进入一间办公室。

一个衣着整洁的年轻伊拉克职员离开自己的打字机,起身向他微笑,表示欢迎。

“早上好,克罗斯比上尉,有什么可以效劳的?”

“达金先生在吗?好的,我有事找他。”

他打开里面的门,登上一条很陡的楼梯,然后经过一条肮脏的走廊,终于来到一扇门前。他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请进”。

这个房间的屋顶很高,所以显得有点儿空荡。一个煤油炉上端放着一盆水,一张坐垫很低的长椅前摆着一个小茶几,还有一张破旧的大桌子。屋子里开着灯,窗帘拉得很严,没有一丝阳光漏进来。破旧的桌子后面,坐着一个同样“破旧”的人,他有一张写满疲倦的、优柔寡断的脸。从这张脸上可以看出,此人并没有在世上干出一番事业,并且也接受了这一现实,不再抱有渴望。

这两个人——乐观自信的克罗斯比和忧郁疲劳的达金——互相看着对方。

达金说:“你好啊,克罗斯比,刚从基尔库克回来?”

克罗斯比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门关好。这扇门看起来很破旧,油漆也涂得一塌糊涂,但有一点出人意料的好——这扇门严丝合缝,不管是侧面还是底部,都没有一丝缝隙。

这是一扇隔音门。

门一关上,这两个人的神情瞬间有了些许不同。克罗斯比上尉变得不那么有干劲和自信了,达金先生的肩膀不像之前那样下垂,脸上的优柔寡断也消失了。如果有人在这间屋子里,听听他们的谈话,会惊奇地发现,达金先生居然是一个领导。

“有消息吗,先生?”克罗斯比上尉问。

“有。”达金叹了口气。他面前有一份电报,刚刚他一直在忙着破译。此时他又译出两个字母,说:“会在巴格达举行。”

他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电报,看着它燃烧。电报变成灰烬之后,他温柔地吹了一下,灰烬飞起来,散落在地。

“是的,”他说,“他们已经决定就在巴格达了。时间是下个月二十号,我们要‘绝对保密’。”

“他们已经在市集讨论三天了。”克罗斯比冷冷地说。

高个子男人露出疲惫的笑容。

“最高机密!在东方,从来都没有最高机密,对吧,克罗斯比?”P1-3

目录

正文

序言

纵观世界侦探文学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如果说有谁已经超脱了这一类型文学的类型化束缚,恐怕我们只能想起两个名字——一个是虚构的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另一个便是真实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她个人独特的魅力创造着侦探文学史上无数的传奇:她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一生撰写了八十余部侦探小说;她开创了侦探小说史上最著名的“黄金时代”;她让阅读从贵族走入家庭,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她的作品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畅销全球一百五十余个国家,作品销量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她的《罗杰疑案》、《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她是侦探小说女王,因在侦探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而被册封为爵士;她是侦探小说的符号和象征。她本身就是传奇。沏一杯红茶,配一张躺椅,在暖暖的阳光下读阿加莎的小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惬意的享受,也是一种态度。

午夜文库成立之初就试图引进阿加莎的作品,但几次都与版权擦肩而过。随着午夜文库的专业化和影响力日益增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版权继承人和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主动要求将版权独家授予新星出版社,并将阿加莎系列侦探小说并入午夜文库。这是对我们长期以来执著于侦探小说出版的褒奖,是对我们的信任与鼓励,更是一种压力和责任。

新版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由专业的侦探小说翻译家以最权威的、英文版本为底本,全新翻译,并加入双语作品年表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家族独家授权的照片、手稿等资料,力求全景展现“侦探女王”的风采与魅力。使读者不仅欣赏到作家的巧妙构思、离奇桥段和睿智语言,而且能体味到浓郁的英伦风情。

阿加莎作品的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庞大,我们将努力使之臻于完美。或存在疏漏之处,欢迎方家指正。

新星出版社

午夜文库编辑部

内容推荐

阿加莎·克里斯蒂编著的《他们来到巴格达(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介绍了,伦敦姑娘维多利亚年轻、漂亮、生机勃勃,就是做事有那么一点冲动。午后的一场公园邂逅就让她决定追随刚认识的“情人”前往巴格达,即便她兜里只有几英镑,即便她连情人的姓氏都没问。

巴格达,这个神秘的东方城市迅速将维多利亚卷入旋涡,还搞不清状况的英国小姐只能依靠心中对情人的爱获取力量,试图理出头绪。局势瞬息万变,危险不断升级,维多利亚却渐渐乐在其中,并决定反客为主。只是,仅凭爱和勇气,她逃得出这座处处暗藏玄机的古城吗?

编辑推荐

阿加莎·克里斯蒂编著的《他们来到巴格达(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是一部间谍题材的小说。二战后的国际局势仍然动荡。当时盛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到,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对战争根源的看法也是出于西方立场的。年轻的英国姑娘维多利亚邂逅进步青年爱德华,一见钟情。她在失业后决定追随爱德华到巴格达去。然而她不幸被卷进一场间谍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们来到巴格达(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陆烨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7016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4293562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