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内容
编辑推荐

胡乔木传编写组专家,以二十多年的研究,用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在本书中全面、细致评述了胡乔木与毛泽东从1941年到1981年40年问的关系,胡乔木与邓小平1975年到1982年历史转折时期特殊的交往。

程中原编著的《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呈现了胡乔木作为“党内第一支笔”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历史转折关头所起的特殊的重要作用,详实记录了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一批历史文献如两个“历史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大政治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等的起草过程,披露了其中不同意见的权衡与博弈,还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内容推荐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

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初胡乔木传编写组成立起即担任该组副组长。他是《胡乔木传》的主要执笔者,并负责组织编辑了胡乔木的各种专题文集16本。在程中原编著的《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中,他集中叙述了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的交往历程、革命情谊,把胡乔木参与起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过程,极为具体、生动、深刻地展现了出来。本书对胡乔木的传记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目录

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

胡乔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论的简要回顾

胡乔木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胡乔木与《解放日报》

胡乔木与《人民日报》

胡乔木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胡乔木与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

胡乔木与八大党章的修改和关于修改党章报告的起草

胡乔木与《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的起草

胡乔木论八大的基本精神

胡乔木与1957年《莫斯科宣言》

胡乔木与1960年《莫斯科声明》

胡乔木参与起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胡乔木参与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

胡乔木主持国务院政治研究室

胡乔木与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形成

胡乔木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胡乔木修改《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

胡乔木与十二大党章的起草

胡乔木与十二大政治报告的起草

胡乔木对十二大精神的宣传

胡乔木负责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

胡乔木对1982年宪法修改的六大贡献

胡乔木与中共党史研究和编撰

胡乔木与文献编纂

胡乔木: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

胡乔木: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的推进者

胡乔木与文学艺术

胡乔木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论述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50年代:红墙亲风雨

毛泽东对胡乔木这个人才是很欣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委以重任,在政府内,胡乔木是新闻总署署长;在党内,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这两大舆论工具,交给胡乔木掌管。不仅如此,他还有意把一向不露面的胡乔木推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舞台,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内有这样一个人物。

有两件事不同寻常,引人瞩目。1950年1月20日,新华社发表长篇电讯:“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本日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无耻造谣。”斯大林问毛泽东,胡乔木何许人也,并指摘事情如此重大,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斯大林有所不知,这篇谈话是身在莫斯科的毛泽东亲笔写就,用密码电报发回北京“刘少奇并告乔木”:“用乔木名义写了一个谈话稿,请加斟酌发表”。过了一年半,195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以增出一张四个版的办法一次登出长达四五万字的长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叙述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的历史。作者署名:“胡乔木”。从此人们(包括斯大林)知道中国共产党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笔杆子,胡乔木也以中共党史专家闻名。这部简明党史原是为纪念七一写的学习资料,经刘少奇多次修改,并建议可用胡乔木名义发表。毛泽东审阅后完全同意。在文题下面写上:“胡乔木”,交《人民日报》发表。

胡乔木50年代在毛泽东指导下领导新中国的新闻工作,用活生生的现实材料,教育和鼓舞中国人民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人民日报》改版。从1956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换了一副面孔,摆脱了苏联《真理报》那种教条习气,办得生动活泼,把坚持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结合得比较好。

50年代前后,胡乔木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协助毛泽东起草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主要有:

1949年,胡乔木是《共同纲领》这个临时宪法的主要起草人。

1954年,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胡乔木同毛泽东一起住在杭州西湖边的刘庄,搞了几个月。

1956年初,胡乔木根据中共中央、周恩来和知识分子问题十人小组的意见执笔写成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

1956年中,胡乔木协助毛泽东、刘少奇起草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等文件。

1956年底,胡乔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毛泽东的意见,执笔写成《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以《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的名义发表)。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接着召开的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胡乔木为代表团成员。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通过的《莫斯科宣言》,是胡乔木提议、又是奉毛泽东之命由胡乔木作了重大修改的。改过的稿子比原来苏共提出的草案有很大改进。苏方主动提出,宣言草案由中苏两党共同提出较好。

胡乔木善于理解、长于阐发毛泽东的思想观点,但他是有独立见解的,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有时也会同毛泽东发生争论。毛泽东常能从善如流,但对胡乔木也有微辞:乔木固执。

1959年庐山会议,胡乔木是以纠正“左”倾错误为主旨的《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草稿)》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胡乔木不赞成把彭德怀、张闻天等打成“反党集团”,然而无法改变毛泽东作出的决断,还是应毛泽东的要求起草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

1961年,毛泽东亲自带领三个调查组进行调查研究。胡乔木受命两度到湖南调查,到了毛泽东的老家韶山,如实地写报告向毛泽东反映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严重问题。毛泽东采纳他和其他同志的意见,把办公共食堂这一条实际上取消了,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长期在毛主席身边,胡乔木当然了解毛主席的性格、脾气。武昌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要公布的1959年的粮棉钢煤四大指标数字水分较大,陈云主张暂时不说,看一看,要胡乔木转告毛主席。他不敢去说。庐山会议后期,刘少奇同胡乔木谈,要建议另外写一个反对“左”的文件。胡乔木估量当时的气候,也不敢去说。到三年困难时期,“左”倾的毛病暴露无遗。毛主席怪胡乔木:为什么不跟我说!副主席的话你有什么权力不报告!胡乔木不报告自有其良苦的用心。他受到这样严厉的批评,既感内疚,又觉委屈,加上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本来就弱,结果神经衰弱症越来越重,只得长期休养。

20世纪60年代前期:鱼雁传诗情

毛泽东得知胡乔木病情相当重,给他写信,要他长期休养,为他设计休养方式:“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从事游山玩水,专看闲书,不看正书,也不管时事,如此可能好得快些。作一、二、三年休养打算,不要只作几个月打算。”

经过三年多的疗养,胡乔木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1964年秋在杭州重新弄笔。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经过三年经济调整,元气逐渐恢复。10月14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下台。两天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胡乔木尝试填词。由于毛泽东诗词的发表和出版,用旧体诗词反映时政,歌颂光明,鞭挞黑暗,成为时尚。胡乔木在1964年10月中旬起的十来天里写了13首词,寄请毛泽东阅正。毛泽东接读胡乔木的新作,“终日把玩推敲”,悉心进行修改,并亲自批送《诗刊》发表。胡遂即致函毛泽东,表示“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非常感激”,说毛泽东对有些词句的修改“实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11月,胡乔木又续作三首。以后,毛泽东与胡乔木在京杭两地又多次通过书信或电话交换意见,反复推敲。胡乔木的《词十六首》于1964年岁末最终由毛泽东定稿,1965年元旦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第一期上同时登出,在全国政治界和文化知识界引起极大的注意和兴趣。

胡乔木旧体诗词的创作热情益发高涨起来。从1964年11月到1965年1月,他又写成“词二十七首”寄奉毛泽东以及陈毅、郭沫若等。经毛泽东两次批改,在《人民日报》(1965年9月29日)和《红旗》杂志(10月1日出版)登了出来。这回的标题是《诗词二十六首》。如果说1965年元旦发表的《词十六首》以现代中国史诗的雄浑和时事讽刺诗的辛辣博得赞誉,那么,《诗词二十六首》以动人心弦的时代颂歌和发人深思的人生探究吸引读者。

《词十六首》和《诗词二十六首》发表的这种规格,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固然主要是因为毛泽东对胡乔木诗词的激赏,但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胡乔木的真情与厚爱。正如在毛泽东的许多文章中含有胡乔木的理l生思考,在胡乔木的这些诗词中,也包含着毛泽东的才隋和胸襟。在作文和作诗这两件事上,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关系真可说是珠联璧合。P4-6

后记

胡乔木于1992年12月去世后,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以邓力群同志为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要求在胡乔木生前已经编辑出版的《胡乔木文集》(三卷)和已经基本编写完成的《回忆毛泽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邓力群同志要我当他的助手,同编写组同志一起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

二十年来,我们编辑出版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胡乔木谈新闻出版》《胡乔木谈语言文字》《胡乔木谈文学艺术》《胡乔木书信集》《胡乔木诗词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6本专题文集,同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对胡乔木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胡乔木传》的写作。

胡乔木被誉为“中共第一支笔”。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80年代,胡乔木先后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得力助手,同时又是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成长为一个大理论家的。这就决定了他的学问是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的许多文章,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严谨的学术性的统一。

对于胡乔木生平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

一、从三个方面全面把握胡乔木的一生。

一是写了《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194l一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一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等。总述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核心助手的胡乔木的政治活动,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

二是写了《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胡乔木》,总述作为理论家、学问家的胡乔木。

三是写了《胡乔木的诗词情缘》,综述了胡乔木诗词创作的成就及他同作家的关系。

这几篇文章把胡乔木的生平、思想、业绩分别以革命家、学问家、诗人三条线贯串起来,由此对人物有了全面、丰满的总体把握。

二、从十个方面具体评述胡乔木的生平业绩。这十个方面是:起草两个历史决议;起草两部宪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起草两次代表大会文件(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指导两份报纸(《解放日报》《人民日报》);起草四个农村文件(转战陕北途中起草《土地改革中各阶级划分成分及其待遇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起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60年代初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十一届三中全会起草《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草案)》);筹建和领导两个机构(国务院政研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撰写和指导撰写两部党史(执笔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指导、修改、写题记:《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主编两部巨著(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编辑两部文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指导编辑两部全集(《鲁迅全集》,主持新版注释;《郭沫若全集》,决策编辑出版)。

三、从五个方面展现胡乔木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他是中共党史研究和编纂的开拓者,党的文献工作的奠基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中国文字改革事业的领导者;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推进者;国际国内重大现实问题的评论家。

二十年来,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本书30篇文章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全书论述的关于胡乔木的内容大致为三部分:一是作为毛泽东助手期间的主要业绩;二是作为邓小平助手期间的主要业绩;三是作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贡献,包含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活动和贡献。期望它能对胡乔木的传记做些补充。

书中存在不足、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学者指正。

作者

2014年11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中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5599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3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2014280898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