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秋)/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秋天来了,葱郁的森林渐渐褪去颜色,树叶、杂草换上了红的、黄的外衣;鸟儿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故乡,飞往越冬地;野兽们都在忙着贮藏食物,准备过冬。森林里,狩猎的枪声此起彼伏;田垄边,喜获丰收的庄员们喜笑颜开,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第一场雪早旱地下下来了,森林里的居民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来一探究竟吧!

内容推荐

《森林报》是一幅欣赏大自然四季更替的新奇瑰丽画卷,开始一段浪漫清新的精神旅行,领悟生命轮回的意义。全书以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为序,有层次、有类别地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发生在森林里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存与毁灭……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充分发挥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告诉我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分析、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全书处处蕴含着诗情画意,洋溢着童心童趣,是一部让孩子回归自然、走进自然,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环保及生态意识的绝佳课外读物。

目录

NO.7 候鸟离乡月(秋季第一月)

 太阳颂歌——9月

 森林记事

森林通讯员发来的第四封电报→离别之歌→纯净晨曦→游泳旅行→

森林莽汉的决斗→最后一批浆果→离乡之旅→等待帮手→秋天的蘑菇→

森林通讯员发来的第五封电报

 都市快讯

野蛮的袭击→无法安宁的夜→森林通讯员发来的第六封电报→山鼠→

忘了采蘑菇→“魔法师”→躲的躲,藏的藏

 候鸟越冬之旅

俯视秋天里的大地→鸟儿们的去处→往东飞的鸟儿→编号-197357铝环旅行记→往西飞的鸟儿→

飞向更寒冷的北方的鸟儿→候鸟迁徙之谜

 林木之战(续完)

和平树

 农庄生活

阻止沟壑扩大→采集种子绝妙的点子

 农庄新闻

鉴别母鸡→鲤鱼迁居→把小偷关在瓶子里

 狩猎

被欺骗的琴鸡→好奇的雁→有六条腿的怪马→应战→猎兔开禁了

 四方连线:无线电通报

请注意!请注意!→收到!收到!这里是雅马尔半岛苔原→收

到!收到!这里是乌拉尔原始森林→收到!收到!这里是沙漠→收到!收到!这里是“世界

屋脊”帕米尔高原→收到!收到!这里是乌克兰草原→收到!收

到!这里是大海

 打靶场

第七期竞赛

 第六次“火眼金睛”挑战赛

谁到这里来过

 公告栏

NO.8 足储粮食月(秋季第二月)

 太阳颂歌——10月

 森林记事

准备过冬→准备过冬的草芽→悠闲准备过冬的树木→水老鼠储

菜过冬→松鼠的晒台→会动的储藏室→储藏在自己身上→贼遇

上了贼→夏天又回来了吗→受惊的塘底居民→一只小鸟→捉住一只松鼠→我的小鸭子→星鸦带给我们的谜题→小兔子的恐惧→

女妖的笤帚→有生命的纪念碑

 候鸟越冬之旅(续完)

其他原因→一只小杜鹃的身世→解不开的谜→给风打分数

 农庄生活

给鸡点上电灯→营养又美味的干草末→给苹果树打扮→百岁老

人都采得到的蘑菇→冬前播种→集体农庄的植树周

 都市快讯

动物园的安排→奇怪的飞机→看野鸭去吧→鳗鱼的临终旅行

 狩猎

一次成功的猎杀→地下的搏斗

 打靶场

第八期竞赛

 第七次“火眼金睛”挑战赛

这是谁干的事

 公告栏

NO.9 冬客临门月(秋季第三月)

 太阳颂歌——11月

 森林记事

奇怪的现象→森林从不寂寞→会飞的“花”→来自北方的客人→来自东方的客人→

睡觉的时候到了→最后的飞行→被貂追的松鼠→狡猾的兔子→隐身鸟→啄木鸟的打铁场→去问问熊→

绝对遵循规定的采伐计划

 农庄新闻

再聪明也斗不过人→吊在细丝上的房子→养兽场的新居民→温室里的植物→树莓如何盖雪被→

小劳动者们

 都市快讯

华西里岛区的乌鸦和寒鸦→树木侦察员

 狩猎

捕猎淡蓝色的灰鼠→带上斧头打猎→追踪貂迹→两种捕猎方式

 打靶场

第九期竞赛

 第八次“火眼金睛”挑战赛

谁干的事

 公告栏

答案及解释

 打靶场答案

第七期竞赛→第八期竞赛→第九期竞赛

“火眼金睛”挑战赛的答案及解释

第六次“火眼金睛”挑战赛→第七次“火眼金睛”挑战赛→第八次

“火眼金睛”挑战赛

试读章节

游泳旅行

枯败的草儿蔫头耷脑地铺满一地。

有“飞毛腿”之称的秧鸡早已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在海上长途飞行线上,矶凫和潜鸭是候鸟中过得最得意的。它们时不时就会潜到水里去捉鱼,基本上不怎么用翅膀飞。它们悠闲地往前游,游过一个个湖泊和水湾。

野鸭要想潜进水里,还得先微微抬起身子,然后猛冲下去。矶凫和潜鸭可不需要那么费劲,它们只要一低头,再用桨一般的脚蹼使劲一划,就钻到深水里去了。在水底,它们就像在家里一样自如。几乎没有一种猛禽能够在水下捕捉到它们。它们游泳的速度飞快,甚至能超过鱼。

不过,在空中它们可就逊色多了,只要是能飞的猛禽,都能轻而易举地抓到它们。所以,只要是在能游泳的地方,它们从不会冒险飞到空中去。游泳无疑是它们长途旅行的最佳选择。

森林莽汉的决斗

傍晚时分,森林里时不时会传出一阵短促嘶哑的吼叫声。森林莽汉——长着犄角的大公麋鹿——慢悠悠地走出了密林,它们那似乎从腹腔深处进发出来的怒吼,是对敌人明目张胆的挑衅。

莽汉们最终在一片空地上会合了。它们用蹄子刨着地,摇晃着粗重的犄角示威。它们的眼中充满怒火,迎头朝对方撞去。厮打中,犄角的分叉勾连在一起,发出碰撞和破裂的声响。莽汉们用尽全力把自己沉重的身躯压向对方,一心要扭断对方的脖子。

交战的双方厮打了一会儿,分不出胜负,又分开休息一会儿,接着再打。它们了有时俯身用犄角去顶对方,有时立起前脚,用犄角猛撞对方。

犄角相撞的“砰砰”声响彻森林。公麋鹿的犄角又宽又大,很像耕田用的犁头。或许别人把公麋鹿叫做犁角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决斗结束后,战败的一方要么保住性命仓皇逃窜,要么便被撞断了脖子,倒在地上汩汩流血。获胜的公麋鹿这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它踢死。

接着,撼天震地的吼叫声传遍森林。这是犁角兽胜利的“号角”。

此时此刻,在森林深处,一只没有犄角的母麇鹿正翘首以待今天的胜利者——未来这一带的主人。

成为主人的公麋鹿决不允许其他任何一只公麋鹿闯到自己的领地上来。哪怕是一只幼小的公麋鹿,只要它一踏入禁区,就会被驱逐出境。

决斗的胜利者继续嘶吼着,震耳欲聋的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最后一批浆果

沼泽地上的蔓越橘成熟了。蔓越橘扎根于泥土墩里,浆果就直接躺在泥土墩表面的青苔上。浆果格外抢眼,隔老远就可以看见它们一颗一颗地铺满一地。但只能看见果子,却看不见它们的蒂。走近以后,才能清楚地看见青苔上布满了纤细的茎,茎上还长着坚挺的小叶子。这便是一丛蔓越橘的全貌。

◎尼·巴甫洛娃

离乡之旅

每晚都有一批飞鸟踏上征程。它们不像春天回来的时候那样归心似箭,而是慢慢地飞,还常常停下来休息很久。它们终究还是舍不得离开故乡啊!

鸟儿们离开这里的顺序恰好和春天飞回来的顺序相反,那些羽毛缤纷艳丽的鸟儿最先飞走;春天时打头阵飞回来的燕雀、百灵、鸥鸟最后飞走。雌燕雀比雄燕雀先飞走。大部分鸟儿,都是年幼的先飞。健壮又能吃苦的鸟儿往往会尽可能久地在故乡停留。

鸟儿们的目的地大多是南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或者更南部的地中海、非洲。也有往东飞的,它们经过乌拉尔、西伯利亚,飞到印度去;有的甚至向东飞到美国去。它们纤弱的翅膀,要飞过数千千米的路程。

等待帮手

乔木、灌木和杂草,都在为传播种子而忙碌着。

槭树的翅果已经裂开,挂在枝头,只等秋风来把它们带走。

杂草也正盼着秋风。蓟草的长茎上绽放着干燥的头状花序,花里露出一串串华丽的、蚕丝般的灰色茸毛;长在沼泽地里的香蒲长着比草还高的茎,它的顶梢开着褐色的花;山柳菊顶着毛茸茸的小球,等待着秋风来把它吹散、带走。

还有一些草的果实上长着细毛——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很普通,有的像鸟儿的羽毛。

长在收过庄稼的田里以及路旁、沟旁的植物,它们期盼的不是秋风,而是动物和人。牛蒡是其中之一,它那带刺的干燥花盘里,装满了有棱角的种子;金盏花那三角形的黑果实,最喜欢戳行人的袜子;猪秧秧的小圆果实长着钩刺,只要一挨着行人的衣服就不肯放了,必须用毛绒刷才能把它除掉。

◎尼·巴甫洛娃

P8-11

序言

《森林报》是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全书别出心裁地采用报纸的形式,介绍了一年四季中大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状况。

1894年,比安基出生于俄国的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比安基从小喜欢到动物博物馆去看各种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和家人一起到郊外、乡村或海边游玩。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鸟儿飞行时的模样辨别它们,怎样根据地上的脚印识别野兽的种类。更重要的是,父亲教会了他怎样观察、记录大自然。比安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森林中度过的。他从事创作三十多年,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代表作有《森林报》《少年哥伦布》和《写在雪地上的书》。

比安基27岁时,已经记下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1927年,比安基创作的《森林报》出版。书中的文字风格多种多样,体裁丰富,有通讯、散文、小故事、小小说、游戏、竞赛题等。比安基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有条理地报道了森林中的新闻和趣事。他不但将各种动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且连静止的植物,也写得格外生动。例如书中的《林木之战》,比安基将白桦、白杨、云杉三个树种为争夺林中空地,而持续了多年的拉锯战写得曲折跌宕,让人读来惊心动魄。同时,比安基还在书中告诉孩子们观察、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森林报》出版后,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不但在苏联多次再版,还被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本书中所倡导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已经显得陈旧。比如,作者认为某些动物是害鸟、害兽、害虫,而如今的人们并不认为它们有害;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渲染打猎的乐趣,甚至向读者传授打鸟的技巧,这与今天的环保理念格格不入。当然,这不是作者本人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秋)/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维·比安基
译者 张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2688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