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批评意识/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阅读行为(这是一切真正的批评思维的归宿)意味着两个意识的结合,即读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意识的结合。

这两个意识的结合恰恰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当代批评的特征。有些人赋予这当代批评一种功能,而任何时代,其中包括布瓦洛的时代、圣伯夫的时代和布吕纳介的时代,批评都还没有实现这种功能,即使实现过,也是短暂地或偶然地。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著作。

本书分三部分,《上编》顺次研究了16位批评家各自追寻批评之源始对象“我思”(即“意识”)的方式;《下编》则从理论上阐明批评意识的各种概念,提出作者自己的方法论。上下编相辅相成,实际上总结了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和原则。

目录

上编

 一 引言

 二 斯达尔夫人

 三 波德莱尔

 四 普鲁斯特

 五 《新法兰西评论》的批评家们

 六 夏尔·杜波斯

 七 马塞尔·雷蒙

 八 阿尔贝·贝甘

 九 让·鲁塞和加埃唐·皮贡

 十 乔治·布兰

 十一 加斯东·巴什拉尔

 十二 让-彼埃尔·里夏尔

 十三 莫里斯·布朗休

 十四 让·斯塔罗宾斯基

 十五 萨特

 十六 罗朗·巴尔特

下编

 十七 批评意识现象学

 十八 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

试读章节

认同的和观照的批评,杜波斯、里维埃、雷蒙的那种批评,是自发地将批评家的反射的思想和他所研究的小说家或诗人的被反射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而在这种批评的对立面,人们看到另一种批评,例如莫里斯·布朗休的批评,让·斯塔罗宾斯基的批评有时也一样,这种批评表现为意识到使批评主体和批评对象相分离的那种距离。而这种意识所以可能,仅仅是因为无论在斯塔罗宾斯基还是在布朗休那里,批评思维为了更好地反映批评对象而尽其可能地与之区别开来。批评的智慧接受甚至加剧存在于思想和所思之间的那种不可避免的分离,从而试图达到一种清醒的程度,如果它接近对象甚至与之混同,它将永远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然而有时批评行为的这种外化被推到这样远的程度,以至于反射的主体消失了,只有被反射的客体继续存在。批评于是变成一面无个性的镜子,其中有对象——仅仅是对象——在其布置、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语言的次序中呈露出起。这似乎是结构主义批评声称采取的观点,假设这里还有一种观点存在,精神不再表现为对作品的意识,而同意只充任其检验者。由于这种放弃,一切主观的生命都从作品本身之中退出来。它不再是一种具有对象的思想,而是一组只在其相互关系中存在的对象。简而言之,在这种面貌之下,批评不能有任何功能,除了一种:感知到构成作品的客观现实。批评变成一种言语的笔录,一大堆符号的登记。这就是为什么,一种这样的批评只有当它处理其主观部分近乎消失而其客观部分几乎构成被表达者之全部的作品时,才是轻松自如的。罗伯一格里耶的作品是这种有意地排他的客观的文学的好例,而施之于它的批评可以称作客观化的批评,因为它只想突出对象的定在。最大的客观性,最小的主观性,或者用罗朗·巴尔特的著名说法,写作的零度,这就是结构主义声称将自己关在其中的那个几乎没有精神的环境。然而应如何理解这个“零度”呢?这难道不是精神借以将其对内在地理解作品之参与减少为零的那种行为吗?而这作品恰恰是在网中形成并构成一种结构,从而表现为多样的语言功能。总之,在结构主义的批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再赋予意识任何积极意义的那种意志。对它来说,什么都不存在了,除了一种纯粹语言性的外在现实,例如话语,而且在话语中,存在的还不是它所取的形式,也不是它所特有的物质或精神的隐在的实体。因此,巴尔特的批评有否定的一面,将这一点揭示出来是很重要的。如同马拉梅的诗,通过其省略比通过其表露更易看出其特征。每时每刻,看起来占有优势的乃是一种不在场,一种存在的剥夺,巴尔特说。“在《窥视者》中,不再有任何故事性。故事趋向于零。”稍远一些,还是在这篇文章中,巴尔特谈到故事的零状态。例子不胜枚举。巴尔特赞扬罗伯一格里耶尤其着力于表达一种否定性,他说。“目光的细微纯粹是否定性的,它一无所建,或更确切地说,它建立的恰恰是对象的有人性的无。”有人性的无乃是一种不在场,通过取消一切能够给对象定性并赋予它最不足道的主观面貌的情感符号显示出来,而其专门的意图则是拯救客观的完整性。一句话,写作的零度,这乃是将主体性化为乌有,而这靠的是一种尽可能排除情感甚至想象的语言。令人惊奇的是,人们注意到,巴尔特为将文学活动引向无,引向零所进行的努力竞推动他接受一种和加斯东、巴什拉尔的态度无异的态度,巴什拉尔曾经决心要对科学家的思想进行精神分析,就想驱除语言中的所有形象,因为这些形象透露出主体性的活动。人们已经看到,在巴什拉尔那里这种达到一种纯客观主义的意志如何演化为它的反面,而受到排斥威胁的主观主义又是如何在他的批评中进行了漂亮的报复。实际上,最为确实的乃是一种运动,在巴什拉尔那里,物质的想象借助这种运动终于从梦幻和自我感觉那一侧搅动了精神。相反,在巴尔特那里,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这种类型的运动。在他的文章中,不可能发现精神的一种行为的最微小的启动,而精神恰恰是通过这种行为脱离对象,以便在它的中心位置和它的内存事实中把握自身。

事实上,在巴尔特那里,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我思。精神是通过不在场而存场的。它是被省略者,被否定者,被回避者。巴尔特和布朗休的某些文章奇怪地相像,其源在此。对他们来说,精神只能否定地以空的形式呈现于精神。在言语的普遍的结构化中,显露出一种非结构,一种非言语。因此,言语乃是未言之语,结构乃是未结之构,位置乃是一地中心之凹,而在这个地方中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没有位置,尤其是自我本身。在一切都需要一种形式的地方,其精神世界却滑进了非定形。巴尔特这样写道:“作家从定义上说就是令自己的结构和世界的结构消失在言语的结构中的唯一的人。”P257-259

序言

二十世纪是战争、革命此起彼伏的时代,也是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时代的激变给予人们思想意识以巨大震荡,思想意识的震荡又促进了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的千变万化。任何一个世纪没有涌现过如此变化多端的文学流派,任何一个世纪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层出不穷的文学理论。

现在,二十世纪快要走完它的历程,而对于本世纪如此庞杂的文论派别,我们却所知无多。论者往往以此归咎于解放后文化上的“闭关锁国”。但平心而论,解放以前,这个领域也很少有人问津;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上,解放后可说是盛况空前。受冷落的主要是西方现代文论,这确是一个缺陷。它既令人闭目塞聪,难以知己知彼,又造成逆反心理,使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理论二者之间产生“新”、“旧”颠倒的看法。更何况马克思主义不应固步自封,它必须全面了解、接触全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或加以改造,或与之斗争,才能使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解放后数十年间,我国文艺理论之很少进展,原因之一或在于此。

诚然,与上升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富于思想性的论著不同,当代的西方文论流派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宣扬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泛性论等等。而且,诸如从新批评以降的当代许多西方文学理论流派,大都是俄苏本世纪初形式主义的苗裔,一般是偏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不过,它们也未始不能给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滋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如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和卢纳察尔斯基等,都是渊博的通才,是文学艺术的行家里手。只是因为他们以批评活动为思想斗争的手段,往往使美学的批评服从于社会的批评。他们的许多论文虽然闪耀着艺术分析的光辉,却主要侧重于思想分析。因此,西方的一些偏重形式的论著,也不无借鉴作用。当然,这必须经过扬弃,加以消化;而不应囫囵吞枣,全盘接受。

近十年来,我国出版界已开始注意当代外国文论,陆续译介了许多著作。只是选题不够全面系统,译文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给我国文艺界、理论界和教育界提供一份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资料,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精选本世纪以来苏、美、英、法、德、意各国有代表性、有影响、有学术价值的各流派的论著——包括当代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文艺社会学,形式主义、新批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现象学、闸释学、接受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的重要论著,翻译出版。总数定为三十种,力求以这有限的数量,反映出本世纪欧美各国文论发展的基本轮廓,在译文上也力求完善,以信达雅为努力目标。

编辑这样一套比较系统的当代欧美文论丛书,在我国似属首创。我们经验不足,知识有限,虽然得到有关专家和出版社同志多方协助,选题的挂一漏万和译文的差错失当仍在所难免,望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以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本丛书系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计划项目,得到中国社科基金会资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批评意识/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比利时)乔治·布莱
译者 郭宏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796246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9.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5
16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