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她传奇--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
内容
编辑推荐

费雯·丽、波伏娃、玛丽莲·梦露、卡米尔·克洛岱尔、张爱玲、王小慧、卡米拉、普拉斯、杰奎琳、张曼玉、莎乐美、弗里达·卡洛、邓肯、胡因梦……《她传奇》收录了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的故事。

这是一次美丽与哀愁的灵性传递。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的故事,包括《费雯·丽:爱情凄美到消殒的绝代佳人》、《波伏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人》、《玛丽莲·梦露:一个美艳女人的失落》、《卡米尔·克洛岱尔:把爱情发育成疾病的“爱情烈士”》、《张爱玲:因爱神伤的凄美女子》、《王小慧:让自己发光的女人》、《卡米拉:为王子种下爱情之毒的睿智女人》、《普拉斯:用诗歌与死亡接吻的女诗人》、《杰奎琳:不可超越的第一夫人》、《张曼玉:风华绝代的狐美女人》等。

目录

序一:美丽与哀愁的灵性传递

序二:绚烂生命的灵魂之痛

费雯·丽:爱情凄美到消殒的绝代佳人

波伏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人

玛丽莲·梦露:一个美艳女人的失落

卡米尔·克洛岱尔:把爱情发育成疾病的“爱情烈士”

张爱玲:因爱神伤的凄美女子

王小慧:让自己发光的女人

卡米拉:为王子种下爱情之毒的睿智女人

普拉斯:用诗歌与死亡接吻的女诗人

杰奎琳:不可超越的第一夫人

张曼玉:风华绝代的狐美女人

莎乐美:令极品男人情伤的自由女神

弗里达·卡洛:被命运谋杀了的女画家

邓肯:颠覆世俗的现代舞女神

胡因梦:不可思议的生命传奇

跋:这只是我的一种想法而已

试读章节

谈论费雯·丽,当然不能不谈及奥立弗·劳伦斯。最初知道他俩的故事,是那种粗略的知道,道听途说式的那么一种知道。是那样的一对神仙情侣,他们在一起二十年,热恋,然后结婚。是劳伦斯主动离开费雯·丽的。是在费雯·丽得了癫狂症与肺病之后,劳伦斯与另外一个女演员结了婚。费雯·丽却怎么也无法把劳伦斯忘掉,到死都没有。费雯·丽死去的时候,床头柜上放着的竟然是劳伦斯的照片。这个情景一想就容易让人流眼泪,为这个绝色女人的痴情。这样的结局当然让我在情感上绝然地袒护着费雯·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费雯·丽是受伤者,因为费雯·丽是女人。在情感领域之中,被称为第二性的女人看起来更容易变成受伤者。她们一开始是鲜花,二十来岁的时候。那样的时候,再英俊的男人也是用来陪衬这鲜花的绿叶。艳丽之后,她们突然就凋谢了,凋谢得势不可挡。而男人照样以很鲜活的绿叶的样子继续去和另外一些正在盛开的鲜花相互陪衬。最要命的是女人天生就容易把爱情当作第一事业。爱情果真随着青春一起凋零的时候,它在女人的身体里发育得已经足够构成对于女人一生致命的伤害。这样的例子在平凡的女人之中时常出现。出现了也就出现了罢,女人平凡了,也就只能构成平凡的小事例,仅仅能构成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费雯·丽是高贵的女人,是天使一样的女人,费雯·丽的卓越足够构成事例的特殊性。其实,像费雯·丽这样的女人,无论她的一生成为怎样的结局,都可以构成特殊性。她如果很幸福,我们就会拿她举例,拿她当成绝美的女人容易获取幸福的样板了。当然了,费雯·丽真实的结局更容易让我们慨叹。因为男人与女人的情事中,悲剧太多,喜剧太少。我们拿费雯·丽来慨叹婚姻带给女人的不安,拿费雯·丽来慨叹男人对于女人的伤害。费雯·丽的悲情鼓励了我们慨叹时的理直气壮。

后来,我看了比较详尽的费雯·丽的资料,还看了比较详尽的劳伦斯的资料,我对这两个大明星同时产生了同情。这当然不是说,我对费雯·丽所受伤害的同情度有所减弱,而是说,我试着开始减弱曾经对于劳伦斯的那种所谓的“恨”了。当然了,劳伦斯如果能在费雯·丽得了那么严重的精神疾病之后,在费雯·丽最需要他的时候,能给她一个丈夫、一个男人的安慰与爱,那么,劳伦斯不仅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丈夫。一个艺术家比之一个普通男人,成为一个伟大的丈夫就更容易些,只要他做得和普通男人一样有些耐心,他得到的认可就会比普通男人多得多。艺术家的名望特别容易帮助他成为一个好丈夫。但是,把这样的期待赋予劳伦斯,我们自己都觉得有些苛刻了。劳伦斯来到世上,天生就是为了当一个艺术家的。他也需要被别人宠爱。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起过劳伦斯和费雯·丽在一起的好,我说他们“比好还好”。就是说,他们在一起看起来真是好到让我找不到词表达了。费雯·丽与劳伦斯一见钟情。当时,他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婚姻。在一篇介绍费雯·丽与劳伦斯恋情的文字中,提到了费雯·丽的前夫。作者说18岁的费雯·丽“莫名其妙地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对她所钟情的戏剧艺术十分冷淡的、一位名叫赫伯特·利霍尔曼的律师”。

还提到费雯·丽很快就当上了妈妈,那时她刚刚20岁。当然了,特别多的没有好结局的婚姻都可以被回味成“莫名其妙”。我们总得为一件背运的事情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叫赫伯特的男人很不错,他一直宠着费雯·丽。他很尽丈夫的职责,希望妻子相夫教子,希望小家庭生活安逸,过相依为命的日子。这其实是很好的一种日子,格外多的人愿意选择这样的日子,是平凡的人特别本分特别安全的一种日子。这种日子却仅仅符合20岁的费雯·丽的生活欲求。费雯·丽是因为爱情和他走到一起的,还生儿育女。很快地,费雯·丽那颗崇尚艺术的梦想壮大了起来。演艺事业果真是她所无比热爱的,她的身体根本阻挡不了她对于梦想的无比热爱,她的血液被驱赶着,畅快而且躁动地流淌,全是奔往她的演艺梦想之境的。一个安宁下来的家是留不住费雯·丽的身体的,即使身体被假装留在了家里,她的心也早不在场了。费雯·丽的梦想极大地挖掘出她原本就呆在身体里面的艺术天分。她本来就是个美丽至极的女人,是块等待着挖掘和开垦的艺术矿藏。演员生活和非演员生活是有着不一样的生活节奏的,对一些东西的认识也很不相同。他们开始了生活和见解上的摩擦。有一次,霍尔曼已经计划和妻子作一次乘游艇航海的旅行,一切准备就绪。费雯·丽却为一个不起眼的电影中的小角色而推掉了这个旅行计划。一个认为两人世界重要,一个认为演电影重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角色。谁又有错呢?理念不同罢了,选择不同罢了。所以,费雯·丽与霍尔曼的分手根本就不能令人惊奇。分手后的霍尔曼也算得上是豁达的,他和费雯·丽的友谊保持得不错。霍尔曼算得上是一个优雅的男人。只是他娶错了费雯·丽。费雯·丽终究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种厉害的艺术家之一。这一点霍尔曼在认识费雯·丽的时候没有估计到。像费雯·丽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大约是无法和平常的霍尔曼把情事走到底的。费雯·丽和劳伦斯才真匹配。费雯·丽这么认为。我们也这么认为。而匹配,原本就是一种和谐和圆满。人本能地走向和谐和圆满。

依我的理解,费雯·丽在认识劳伦斯之前,无论她嫁给了谁都会显得“莫名其妙”。再说了,一个不到20岁的女人的确还没有机会知道她所需要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儿,尽管这么大的女人的情爱之花早就绽放了。所以,十几岁的女人与男人相遇,其结果很容易被弄成“莫名其妙”。P12-14

序言

首先声明,这本书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再次审读的。动机是不放心,出于职业习惯,我对美术出版社出这种社科类、文字多的书有不怎么放心的毛病。没承想,读着,认真读着,忽然有了为这本书,为这本书的作者写点什么的冲动,尽管我与作者至今未曾谋面,也未有过任何意义上的神交。

言为心声。镜子造出来是照自己用的。

高伟为自己制造了十四面镜子,原来是用来照别人的,虽然她试图不断地转动着调整方位去照亮她的叙述对象,没承想更多地还是照出了自己,照出了她对她的叙述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悟,以及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对自己的确认与超越,当然包括她对自身角色的解读与寻找。

英国的人类学家认为:在男权文化体系里,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的集团”,其文化和现实圈与男性主宰集团的文化和现实圈部分重合,却又未被其完全包容。溢出重合区的月牙状领域,处在主宰集团的边缘地带以外,学术上称为“野地”。

高伟的这本书和她自己,完全溶为了一体,成为这片野地上一丛倔强的花,这丛花呈现出自由意识的酣畅呼吸。在这丛花的指引下,我们得以打开那些藏有“顶级女人”的神秘山洞,窥见那红颜艳照后的苍凉莞尔。

正是这丛花的越位,使得我们欣赏名人传记有成为一种心理阅读的可能。风流韵事其实只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只是附着了全息扫描仪之后,老套的爱情故事常新,似曾相识的旧脸孔抹上了崭新的戏剧性油彩。

读完全书,我觉得文本以外,高伟式的东方想象远未结束。

已经完全告别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也已经完全迥别于男性的语言逻辑。不是传记,不是解读,也不是报告,更不是故事,而是用一个女性的心灵去体悟,用一个中年女性个人经验去触摸的一部思想笔记。

更重视对自然的、生命的、两性的关注,其中有对细微与伟大的体察、对琐碎与简约的判断、对平淡与激情的分析。女人欣赏女人,女人书写女人。把男人放在客体的位置,且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指点评判。不管怎么说都是时代的进步,也帮许多憋闷了许久的同类狠狠地出了一口才情的恶气。

这是一次美丽与哀愁的灵性传递。

音乐家常说,灵魂在上,技巧在下。

而高伟的叙述则是灵魂在上,叙事方式也在上。因为在这里,形式与内容得到了较为完美的锲合,得到了几乎和谐的共振。因为在这里,语言与思想相结合的魔力,足够让许多心灵频谱相近的读者,掉入她设下的“美丽陷阱”。

相对男性,女性有着独特的孕育生命的体验,有将爱视为第一生命的天然禀赋,有更加敏感和多情的第六种感觉。我从龙应台的许多作品中可以体察得到,原以为只有海峡对岸的天空才能培养出那样的细腻,没承想在高伟这里,我也得到了同样的体察。

面对恐惧,人类都要躲避。男人躲到美酒中,女人躲到爱情里。

如果是讲述十四个男人的故事,我相信, “爱情”或“性”这两个词,仅仅是鸡精一类的调味品。偏偏这是讲述十四个女人的故事,于是“爱情”或“性”,就成为了盐。

一个女人既然拥有女人的血肉之躯,还会有自己的情色特征。女人给了女人一双女人的眼睛。女性视觉更注重的是体验。高伟这样的女诗人注重的是自身的切肤体验,最起码也是一种心理体验。我还以为,想象性心理体验是她的叙述强项。

“面对梦露,男人们觉得她身上既有天使的味道,又有荡妇的味道。男人们觉得这种味道好极了。而天下的女人没有不愿意让自己长成梦露那种模样的,对于精神上有着严格追求的女人也愿意。当然了,这样的女人同时还愿意保留自己精神上的质量。”

这种书,只有作为女人的高伟能够写得出来。

纵使是同等才华,男性高伟要写的,恐怕是另外一部关于女人的书.

才女是用来发挥自己天才的女人。高伟这样说。  .

其实她自身的“与众不同”,也是自个儿不小心发出的声音。

是优雅,是诗韵,是灵性,是气质,是智情,是才艺。

天才与女人的关系是血腥的。高伟还这样说。她以成都女诗人翟永明为例。她认为翟永明是度过了普拉斯死亡诗域的女人,而度过了这种诗域的女人,她的生命有可能走向更大的辽阔。

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动念,抑或为我们设下了一种担心:高伟,你自己有没有度过你认为的普拉斯死亡诗域?因为你在叙述别人爱情故事的疆域上,表现得那么纵横捭阖、信心满满,人们便有理由期待,你在另外一片领土上的挥洒自如、潇洒倜傥。

再次审读变成了一次精神旅游,是我始料未及的结果。

我想在这里向时间致敬!感谢时间为我们在高伟之前,安排了那么多美丽杰出的女人,又在合适的时间安排了另一个合适的女子出场,她愿意,她们也愿意在一起倾心交谈,诉说衷肠。这个女子在她们的人生中,醉着自己的爱情,疼着自己的爱情。再用文字粘贴下来,让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如诗、如歌、如梦的工场,如伤、如痛、如鲜活的绝望。让我们随着她们的人生在高伟的文字面前荡气回肠了许多天,惊心动魄了好多回。

(七个小时看完书稿,两个小时写完感受,时为2010年4月20日深夜。忽然记起,今天的节气为——谷雨。浙浙沥沥的春雨飘洒在我家窗棂上,声音是古琴,雨痕是工笔图案,老伴的鼾声是山中流泉。)

后记

前几年,我读了大量“世界级”名女人的人生。不,不是人生,是传记。比如,这本书里被我写出来的十四个名动世界的女人,死去的,活着的。我现在也在读另外一些女人的传记,还有另外一些男人们的,也是名动世界的。必要的时候,我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写出他们。

我对这些女人的人生有兴趣。我只能读她们的传记,读落在纸上的她们的东西。我上哪里去找她们的人生?我又上哪里去确信那些把她们写弄出来的文字?一个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是内在的,存活在人生里面的想法是瞬息百变的,是互相悖论的。这样的人生是说不出来的,至少,说出来的是有选择的,不完整的。我连自己的人生也说不明白,也说不准确,何况别人的人生?传记大都是别人写出来的。我读的这十四个名女人的传记,只有莎乐美、胡因梦和邓肯的是她们自己写的。其余的都是别人写出来的,然后就是印刷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被假定成了她们真实的人生到处传颂。这些文字被到处装做成一个结论的前提被列举,当然是为了这个结论的获得和权威性。我也做了不少这样类似于胡说八道的结论。还能怎么样呢?除了不说话,除了不写字。

人生有嘴要说话,无非是各说各的。

当然,她们的传记人生里面还是有一些真实性的存在,一些大抵的脉络,一些有那么回事儿的人际关系的纠结,一些有那么回事儿的事件的曾经发生。它们离真实的人生到底有多么近,或者有多么远,上帝是知道的。人类太弱小,没有资格知道。

说一说真实的东西。这本书只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就是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想法、每一个结论,都是我在写下那个字的当下,那个时段的想法。它们是真实的。它们表达了我写字时那一刻的价值观、爱情观。现在回头看来,有一些结论对于现在的我,已经不合适了。这多么正常。我的阅历还在前行,我的价值观还在修正中,还会有更多的结论和想法正在逃离我的生命。

这本书是我在假定这十四位名动世界的女人的生命如传记般真实的前提下,被我写出来的文字。假如读者对其中的某些地方有认同,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有着同等的感触和价值观。最多说明我们是同类。同类是什么?就是以相似频率摆动的乌翅能在同一片蓝天上一起飞翔。能一起飞多远呢?这其实得看两只乌翅的频率相似的程度。如此而已。假如读者不同意我文字里面的东西,那太是读者的自由了,完全可以放下这本书,寻找你们需要的文字。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很大,总能找到的。

我得说,写下这本书,我仿佛在别人的人生里面清洗了一下,非常彻底地得到了清洗。或者说,是蜕变。这些高贵的女人,她们的人生,哪怕是纸上的人生,该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比所有虚拟的故事更生动。她们的情爱,高过天堂下至地狱的情爱,该是多么地动荡又迷人啊。像过山车,比所有公园里面的过山车都更过瘾。说到爱情,所有爱情的迷醉都是同一种迷醉,所有爱情的疼痛都是同一种疼痛。我在她们的人生中,醉着自己的爱情,疼着自己的爱情。

有一些时候,我在她们的爱情里面像个提溜着手术刀的医生一样,剜去这个瘤子,化验那个细胞。人,最擅长的是仿佛看清楚别人的巫山,而自己的巫山,自己又是多么地稀里糊涂啊。我一直以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之一。

无论如何,写完了这些文字的我和那个没写出这个文字的我绝不是同一个我。我敢说我进步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一面积攒着命,一面积攒着文字。这本书让我平时对于自己的积攒得到了一次充分的释放。无论如何,我像走过了十四个迷宫一样用心地走过了这十四个名女人的人生,哪怕是我心中拟定出来的她们的人生。我在她们的人生和我自己的文字里面惊心动魄了好多回。无论如何,这些惊心动魄是真实的,哪怕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真实。

谢谢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她们,正在有着她们。她们才是这个世界上的玫瑰呢。没有这样的玫瑰,这个世界该是多么地乏味和无趣。正是因为她们曾经的或者正在的存在,这个粗鄙如难看的作文一样的世界才变得有精美的诗歌可以让我们朗读。

谢谢对这本书有过帮助的我的朋友们。特别是王泽群老师,是他先发现了我写着的几篇文稿。那个时候,我还根本没有把它们结集的打算,只是涂鸦似地写着玩。是王泽群老师的鼓励和善意的好话,让我把后来的一些名女人的传记一个个读完,把一大堆心理学、哲学书籍一本本读完,然后把这些文字弄成这本书的样子。还有连谏和王也鸣,我灵魂的挚友,她们是我一生不可或缺的朋友。连谏曾经像是用糖果善待小朋友那样,唤起了我对这些文字的好奇心,使我把它们一篇一篇地写了出来。我每写完一篇文章,第一个发给的必定是王也鸣。这么长的每一篇文字,王也鸣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最多是第二天,用邮件发来她对于这些文字的看法。还有杂文家阮直先生,确切地说,我的这本书的另一个版本,或者说它的第一本书,是由阮直先生制作出来的。他看了我的这些文字,竟然一篇一篇地把它们打印出来,然后一篇一篇地排版整理好,把它们装订成手工制作的“书籍”,还把这本“书籍”给他的朋友阅读。我至今没有看过这本“书”,可是,我知道这是一本多么善良的书籍啊,它让我温暖。我的同事李会展对这本书也付出了心血。为了让书里面的照片更清晰,更符合于纸上印刷,李会展是一张一张地用扫描机扫描出来的。

对于他们,我心存感恩。

书评(媒体评论)

不是传记,不是解读,也不是报告,更不是故事,而是用一个女性的心灵去体悟,用一个中年女性个人经验去触摸的一部思想笔记。

这是一次美丽与哀愁的灵性传递。

——作家、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她传奇--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002383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8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