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壮国长歌/人物人性人文散文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拥有泉交河,是益阳人的一种福气。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子,离城区三公里。远近的山峦,浓黛淡烟,荒草野树,蜂飞蝶舞。有一条小河,蜿蜒从村前流过。小河碧波潋滟,晶莹如镜。静谧的村子被小河一绕,就多出了一份含蓄,多出了一份灵动。胡林翼的老屋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去拜谒的时候,是暮春时节。一个破旧的院落,一棵古丹枫,枝繁叶茂,树冠覆盖数亩,大概有五、六百年的树龄了。我的眼前,浮现180多年前的暮春,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孕妇在这树下歇息,迷迷糊糊中,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五色鸟衔着一棵灵芝草,飞向丛林,飞向丹枫,飞向她的怀里。梦醒了,孩子出生了。这是嘉庆十七年(1812)六月六日发生的事情。

这孩子就是胡林翼。他的父亲胡达源此时正在岳麓书院读书“迎考”,回家听夫人说起梦境之事,很兴奋。当晚他在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我这儿子是五色鸟转世,吉祥啊!他想了想,觉得“林翼”能代表梦境所托之意,润芝即灵芝的谐音。后来,胡达源做了贵州督学,再任翰林院侍读,对胡林翼的读书学习倾注了很多心血。胡林翼的祖父胡昷韶博学多才,为县学生,在乡间开了个私塾教书。他很疼爱孙子,常对族中人说:“此子俊伟,必昌吾宗,当善视之。”他教胡林翼读书写字,背诵《论语》,背诵四书五经。从出生到道光十五年(1835),是胡林翼的读书时期。他拜的老师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学问家,是经世致用的代表人物,如胡星堂、胡墨希、贺熙龄、蔡用锡、陶澍、林则徐等。

胡林翼就这样走上了读书做官的道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充当帝师王佐。他们治学是为了实现入仕升官的目的,他们所研习的都是官方钦定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即使是归隐山林、老死乡野的乡儒乡贤,其著书立说也大抵离不了对四书五经的阐述和诠释。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可以归为传统儒学的范畴。这样的好处是,学而优则仕,通过科举,朝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官吏。在这片土地上,只要你是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不论年长还是年幼,不论富贵还是贫穷,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留着机会。胡林翼没有丝毫的犹豫,一路过关斩将,一路跌跌撞撞,他要去赶考,要去做官,要去“治国平天下”。

其实,中华民族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开始了近代文化的进程,而我们仍滞留在帝制时代。比如西方已经开始了科学研究,我们满朝上下还在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比如西方已经在十八世纪中叶就开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和军事,仍保留唐宋以来的模样;比如西方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养成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深刻的民族观念,而我们则死守忠君思想和家族观念。所以西方的国家虽小,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疆域辽阔,却像一盘散沙,毫无力量。此时,在僻远的乡村,只有胡林翼在刻苦攻读,还有多少胡林翼们头悬梁、锥刺股?皇宫里是风和日丽的壮丽景象,是歌舞升平的盛世童话。嘉庆把皇位传给了道光,大家在忙着选妃选秀,忙着跑官要官,忙着争权夺利。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图景?

一天,贺熙龄在给胡林翼讲《论语》,胡林翼闪着一双清澈的眼睛,说:“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其时,胡林翼只有13岁,好像饱经沧桑,好像什么都明白,贺熙龄大为诧异,在日记里记下了这幕情景。贺熙龄说,胡林翼的早慧,将注定他一生的成就。

胡林翼兴高采烈去京城,一脸的喜色,他沿着我现在正在寻访的这条泥泞小路,没有回头。当年的小鸟就是这般婉转?当年的绿树就是这样婆娑?后来,胡林翼先后两次回过故乡,都是走的这条泥路。第一次是道光二十年(1840)冬天。父亲胡达源死了,胡林翼是为父亲回籍丁忧守制的10他的心情就像冬天里灰蒙蒙的天空,没有一点光亮。他的父亲是病死的,死在翰林院侍读的岗位上。父亲的死,与他有很大的关系。老人家望子成龙,对胡林翼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胡林翼也的确让他骄傲。在胡林翼8岁的时候,两江总督陶澍视察四川东部取道益阳时见胡林翼彬彬有礼,举止气度不凡,认定他将来必定能成大器,便把小女儿陶静娟许配给他。胡林翼19岁时与陶静娟完婚,25岁便从故乡赴京参加会试,中第74名进士,朝考人选第9名,改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编修,次年为国史馆编修。再后来,道光皇帝亲自点名让胡林翼做了江南会试副考官。

按理,胡林翼会有很好的前程。可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主考官文庆违反纪律,让一个不相干的人批阅试卷,被人举报。皇帝本来心情就不好,刚刚将禁烟的林则徐革职,派了个投降派琦善主政广东,琦善解除警戒,坚持和议,引来很多文武大臣的弹劾。皇帝很烦躁,很恼火,责怪文庆添乱,一怒之下,下令文庆谪戍新疆,胡林翼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胡达源闻讯大病一场,不久就逝世了。

胡林翼匆匆赶回家,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父亲。他甚至觉得,父亲因他而死,他恨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父亲的再生。注视父亲的遗像,他几乎流干了眼泪。今后何去何从?这乡间院落不是他的终老之所,他不愿意在这里耗费他的青春年华。这也不是父亲期待的。这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这时候的胡林翼,没有了繁重的公务,行走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渐渐回归于心灵的清纯和空灵。如果说在这之前他有些功名得意,浮夸奢靡,现在他开始了一种自省,一种心理调整,一种自我解剖。这年冬天,大雪纷飞,胡林翼给他的老师林则徐写了一封信,声援林则徐的壮举,倾诉自己心中的忧郁和彷徨。鸦片战争胜负未定,还在如火如荼,只是林则徐被罢官赋闲,一个战士被迫离开战场。

雪还在下,胡林翼的心里如风雪纵横。这个国家到底要向何处去呀?在历史天平的倾斜与升降中,胡林翼深深感到必须承担起国运的重负和时代的使命。他的心中永远保持着祖国这片疆土的神圣。他一边守制,一边研究孙子、岳飞和戚继光的兵法,他认为今后这些兵法一定用得上。

他在等待,等待宝剑出鞘的日子。这一等就是四年。

胡林翼第二次回故乡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秋天。这一次,他在故居住了三天。这次胡林翼回乡的心境与上次是不同的。天气寒了,白霜已降,他马上就要去贵州做官了,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是边陲,是要塞。这一去山高路远,可能是生死漂泊,也可能是建功立业、生死未卜。胡林翼是回老屋看看母亲,是回乡拜祭父亲亡灵的。

记得半年之前,陶澍曾在两江总督府为胡林翼举办了一场告别宴会。那时胡林翼从湖南老家到南京的岳父家闲住。他在寻找新的机会。在寻找的过程中,他有过困惑,有过寂寞,有过心灰意冷,有过秦淮河畔青楼红袖的沉醉。这天,陶澍请来南京城的大小官员,摆了几十桌酒席。他一身官服,一脸庄严,一语双关:“贤婿呀,我向你敬杯酒,你知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吗?”

大厅里寂静无声。胡林翼脸红了。陶澍接着说:“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每个时代都有浮华,但我们绝不应忘记祖先儒墨的情怀。也许终生怀才不遇,也许一生困顿,但我们怎能因此丧失人的尊严和骄傲?今天我专门为你饯行,你去京城吧,去为国家效力!一切从头开始!”

陶澍的话唤醒了深藏在胡林翼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他感到汗颜,感到震撼。胡林翼就这样告别南京,告别如梦的繁华。他在林则徐等人的帮助下,花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按陕西捐输例,捐了个内阁中书,并升知府分发贵州补用。就这样,去贵州赴任之前,他取道回了老家。

舜华山下,深山幽谷,有几株芳草在迎风起舞。白发母亲递给胡林翼一炷香。胡林翼迈向父亲的坟头,三叩九拜,深深地说:“林翼为官,绝不以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他发誓要干干净净做官。P007-010

书评(媒体评论)

冯伟林倾情地解读这些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为了怀旧,不是要作空头讲章,而显在仰慕这些杰出人物,为自己树立人生的标杆。与此同时,作者也是在点醒我们:有一种精神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用新的人生去传承光大,去身体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生报国作为人生的基本信念,既是历史文化的深刻记忆,也是我们今天仍要秉持的道德操守。作者在这样的认知中抚今追昔,用意深长。

——李师东

目录

胡林翼:犹听江东战鼓声

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

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

黄兴:投笔方为大丈夫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陶澍:何时重来蜀民福

郭嵩焘:挈舟出海浪翻天

蔡锷:偷窥骑马上峰巅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王安石:答马谏议书

陆游:只有香如故

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

王船山:阅尽兴亡,冷泪花前滴

郑板桥:一枝一叶总闰情

魏徵: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源:欲师夷技收夷用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序言

家国情怀的生命礼赞

李师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鲜活真切的人生经验,往往会被抽象化,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只有当有心人力图还原、激活这一常识的人生内涵和文化意味时,我们才会恍然觉着,一个简明、朴素的语词,不仅拥有过丰厚的生命要义和精神密码,而且还在遥遥地指向我们的今天,并向我们发出新的昭示。我读冯伟林的文化散文集《壮国长歌》,就有如上的感触。

这本书承续了冯伟林一以贯之的“书生报国”之情结。不言而喻,“书生报国”中的“书生”,指的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无论顺境逆境,也无论在朝在野,都秉承着书生报国的基本信念。在他们看来,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体现在家国天下之中。书生报国,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精神支撑。该书所评说的先辈前贤,如魏徵、范伸淹、王安石、朱熹、陆游、岳飞、郑板桥等人,无疑是传统读书人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书生报国、心怀天下的理想抱负和人生努力。

冯伟林倾情地解读这些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为了怀旧,不是要作空头讲章,而是在仰慕这些杰出人物,为自己树立人生的标杆。与此同时,作者也是在点醒我们:有一种精神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用新的人生去传承光大,去身体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生报国作为人生的基本信念,既是历史文化的深刻记忆,也是我们今天仍要秉持的道德操守。作者在这样的认知中抚今追昔,用意深长。

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冯伟林孜孜以求地追寻着这些前贤的人生轨迹,探寻着个体的生命活动与书生报国的宏愿如何在相互交织,相向而行。而这也正是本书的着力之点和精到之处。透过作者的描述,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上,这些优秀的读书人不畏艰辛,不辱使命,成就了伟业,留下了英名。顺着作者的思路,我们不断被作者激荡的思绪所感染所触动,对这些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风采认知更深。我们都知道陆游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力主收复中原,直到临终前,还在叮嘱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同时我们也知道,青年时代的陆游不得不与妻子唐琬分手,“沈园遗恨”伴随了他的一生。在金戈铁马、梦里河山之外,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陆游的这一份儿女情长呢?还是作者回答得好:陆游爱着这片土地,因为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唐琬;正因为陆游生死不渝地爱着唐琬,他更爱这个国家和民族。儿女之情与家国之爱,就这样刻骨铭心地交结在一起,使我们对陆游心灵世界的认识又进了一层。在本书中,这样独到的领悟和深入的发现,时时可见。这不但加深了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更是深化了我们对家国情怀的体认。

更让我们侧目的是,冯伟林用大量的笔墨深情款款、豪气激荡地写到了周敦颐、王夫之、陶澍、左宗棠、魏源、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等著名湘籍人士。如果说作者对魏徵、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评议是在展示书生报国的多彩人生,阐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作者对这些影响过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影响过近代中国社会进程的湘籍名人的品评和激赏,分明是要与他们建立起在地缘之上的心灵联系,获得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同样是满怀书生报国的志向和抱负,这些湘籍名人更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书生意气和英雄情怀。作者倾心仰慕这些英雄豪杰,真挚热爱生活过这些杰出人物的土地。正是出于这种仰慕和热爱,一腔书生报国的浩然之气,才彰显得如此的真切和着实。

家国天下,以身相许。书生意气,壮士豪情。《壮国长歌》以其充沛饱满的激情、深入独到的见地,凸显了书生报国这一生命主题的文化价值,展示了新儒生文化散文的现实魅力。回过头来,当我们再度审视“书生报国”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味起这部书带给我们的丰富启示。

内容推荐

这本《壮国长歌》由冯伟林。家国天下,以身相许。书生意气,壮士豪情。《壮国长歌》以其充沛饱满的激情、深入独到的见地,凸显了书生报国这一生命主题的文化价值,展示了新儒生文化散文的现实魅力。回过头来,当我们再度审视“书生报国”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味起这部书带给我们的丰富启示。

编辑推荐

这本《壮国长歌》由冯伟林著,主要内容:

毛泽东说过:“愚于近人独眼曾文正(曾国藩)。”然而曾国藩却说:“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曾国藩虽是自谦,但也有一定道理。他们两人相比,论学术造诣,胡不及曾,但天分强一些;论埋头苦干,胡不及曾。但比曾会变通;论坚忍不拔的能力,胡不及曾,但比曾圆滑;论工作态度,胡不及曾,但胡更重技巧。曾国藩经常累得头晕气得吐血,还有几次要跳河自杀,胡林翼却每每事半功倍,举重若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壮国长歌/人物人性人文散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伟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7799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