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浒一直被误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水浒》究竟是怎样一部书?自其成书四百多年来,广及江湖,高至庙堂,历朝历代都解读者众,迄今依然错杂纷陈。

《水浒》究竟是一本好书还是坏书?

水泊梁山是农民起义还是强盗结群?

李逵、武松等人是古之侠客,还是杀人狂魔?

本书对《水浒》中存在的诸多疑问进行一一剖析和评说,由点到面,横扩纵连,扩张到了历史、社会、人生、艺术。

内容推荐

《水浒》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古典小说?一百单八将“聚义”水泊梁山,是农民起义还是土匪强盗结群杀人放火;由“聚义厅”到“忠义堂”,“义”的涵蕴何在?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人杀人甚多,对他们该如何评价?宋江历来毁誉纷呈,原因何在?潘金莲俨若“四大淫妇”头号代表,对她以及相关女性应该怎么看?毛泽东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撇开特定的政治影射,到底有没有一定道理?本书对《水浒》中存在的诸多疑问进行一一剖析和评说,由点到面,横扩纵连,扩张到了历史、社会、人生、艺术。

目录

天罡地煞出泉台

水浒寨中屯节侠

知己相逢义断金

真是魁奇伟丈夫

未同豪气岂相求

英雄聚会本无期

帮闲得志一高俅

剥民官府过于贼

奉天法网有时开

忠心报答赵官家

钢刀响处人头滚

淫妇偏思并蒂莲

快活林中重快活

敢笑黄巢不丈夫

李逵猛恶无人敌

替天行道动天兵

事情言语贵参详

不亲女色丈夫身

劣行发时似山倒

利害场中忍便抛

试读章节

第二仗三打祝家庄,表面诱因在时迁偷鸡,深层动因却在“祝家庄那厮要给俺山寨敌对”,“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宋江领兵攻打祝家庄,一再失利后,终于靠孙立等人作为内应,取得成功。破庄之时混战中,除了杀死祝家父子、教师栾延玉以及庄丁等众人,还有不少庄客也跟着遭殃。李逵尤其“杀得手顺”,把已守中立的“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又“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宋江进而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多亏石秀谏阻说:“这钟离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济大恩,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宋江采纳后,除“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还“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正因此,梁山人马凯旋时,“当有村坊乡民扶老携幼,香花灯烛,于路拜谢”。这就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梁山好汉虽有杀人放火、殃及无辜的强盗行径,但并不是悉皆赞成,正确的意见也能占上风;二、更重要的是,铲除祝家庄的土豪劣绅恶势力,大则冲撞了一下“赵官家”统治体系的社会基础,小则为“村中除害”,因而可以得到“村坊乡民”一定程度的拥护。

第三仗打高唐州,直接原因固然在于救柴进,所引发的政治意义却重大了,第一次与当时那个国家机器较上劲了。高唐州的“新任知府高廉,兼管本州兵马,是东京高太尉的叔伯兄弟,依仗他哥哥势力,在这里无所不为。带将一个妻舅殷天锡来,人尽称他做殷直阁。那厮年纪却小,又依仗他姐夫高廉的权势,在此间横行害人”。柴进家里有宋太祖钦赐的“丹书铁券”,尚且惨遭殷天锡、高廉之流欺侮迫害,寻常百姓更何待言?正因此,宋江率领梁山人马攻掠高唐州,就是践行“酷吏赃官都杀尽”愿望的军事行动,远非一般强盗土匪可以作为。三军阵前把高廉杀死以后,梁山人马攻进高唐州,除“把高廉一家老小良贱三四十口,处斩于市”外,先就传令“休得伤害百姓”,做到了“出榜安民,秋毫无犯”。回师路上,“所过州县,秋毫无犯”。两个“秋毫无犯”表明,他们反抗、攻击统治集团邪恶势力的军事行动日趋规范,不分良莠、殃及无辜的滥杀行为有所遏制。

高唐州一仗声闻于朝廷,立即引起了北宋王朝统治集团的极大恐慌。高俅申言:梁山泊贼寇“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道君皇帝随即就降旨,“委高太尉选将调兵,前去剿捕,务要扫清水泊,杀绝种类”。于是发生了第四仗呼延灼率领官军征剿梁山,第八仗关胜率领官军征剿梁山,其间还套入了第五仗“三山聚义打青州”,第六仗晁盖出征曾头市,第七仗“宋江兵打北京城”,第九仗“水火二将”率领官军征剿梁山。这六仗当中,三仗是北宋王朝中央派遣的官军“前去剿捕”,三仗是梁山人马主动出击,攻城掠地。值得注意的计有三个点。其一,继打高唐州之后,梁山声势影响业已持续壮大了,早已不是蓼儿洼里的一群草寇了。其二,三次反“剿捕”都以梁山获胜告终,其间劝降关胜等人,都灌注了宋江切盼“招安”的一片“诚心”,反复表明他们不是要“革命”,要“起义”。这样的“诚心”当然能够得到呼延灼、关胜之类“朝廷军官”认可,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朝廷军官”暂时入伙,权且栖身,逐渐就改变了梁山头领的人员结构和思想倾向。其三,三次攻城掠地过程中,宋江一入青州便急忙传令“休教残害百姓”,吴用一人北京也“急传号令下去,教休杀害良民”。尽管北京一仗的实际后果乃是“民间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各部军马总折却三万有余”,合计“城中将及损伤一半”,毕竟较之打下祝家庄之初宋江与吴用有过的打算,他们是在注意不要“残害百姓”、‘杀害良民”了。

那以后直至接受“招安”,梁山人马还曾与官军打过四仗。其中两仗为梁山出兵,打下曾头市,活捉史文恭,替晁天王报仇,以及宋江、卢俊义分别领兵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以确定由谁坐头把交椅。两仗都写得颇为儿戏,了无新意,不足道。引人瞩目的是另外两仗,先后由当朝权奸枢密使童贯和殿帅府太尉高俅出任元帅,统领十万官军“前去剿捕梁山泊贼寇”。这样的规格、规模,任随在哪朝哪代,除了皇帝“御驾亲征”,都是最高、最大的了。面对“剿捕”,“梁山泊贼寇”不得不应战,并且取得了“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的显赫战绩。令人慨叹的是,早已打出“替天行道”旗号的宋江者流,并不乘胜追杀童贯,更不敢得罪兵败被俘的高俅,反而奴颜婢膝地恳求高俅“保奏招安”。至此情势大转折,《水浒》头号“奸佞”高俅变成宋江者流的头号“恩公”,从而演出了终被“招安”、举山投降的历史活剧。

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十三仗,八仗为兴兵出击,攻略横行,五仗为反“剿捕”,抗御制胜。无论是攻是抗,都是对于北宋王朝统治体系的武装叛乱,或者叫做对于北宋王朝统治体系的武装反抗。但自始至终,这种武装叛乱或武装反抗,都没有以推翻和替代北宋王朝统治体系作为目标,因而既不是“革命”,也不是“起义”。而另一方面,这种武装叛乱或武装反抗,以其对于北宋王朝统治体系所造成的局部破坏和暂时震恐,又超过了小股土匪强盗的“落草”占山为寇,更远逾单个或者几个土匪强盗的“剪径”抢劫行为。因此,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在聚众造反,是是非非都以“造反”为统领。

既然是聚众造反,那就需要进一步拷问,所“聚”之“众”为何属性?直白一点说,是不是“农民”,从而属于“农民造反”?P7-9

序言

“三国热”甫退,“水浒热”渐生。

“热”一“热”是好事。一部古典小说,流传四百多年,迄今依然有不少人品读、不少人评说,不仅证明了它确实具备艺术生命力,而且显示出它还蕴蓄着与后来者相贯通的人文信息。且不论是否都要“古为今用”,起码可以“古为今鉴”,那就颇有历时性的普泛价值了。

不少人品读,不少人评说,不求“舆论一律”,尤其难能可贵。

《水浒》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古典小说?一百单八将“聚义”水泊梁山,是农民起义、农民革命,还是土匪强盗结群杀人放火,抑或别的什么?由“聚义厅”到“忠义堂”,“义”的涵蕴何在?林冲等确是“逼上梁山”,但更多的人却是“避上梁山”、“赚上梁山”、“伙上梁山”,五花八门如何疏解?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人杀人甚多,对他们该如何评价?宋江作为梁山领导集团的“核心”,头上拥有的传统文化道德美誉之多无人能及,但对他的评价历来毁誉纷呈,原因何在?潘金莲俨若“四大淫妇”头号代表,对她以及相关女性应该怎么看?毛泽东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撇开特定的政治影射,到底有没有一定道理?诸如此类的问题众说纷纭,真正实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才能让《水浒》更加贴近世道人心。

我今“另眼看《水浒》”,就是凑“热闹”,主动参与其间。我希图表达的,都只是个人所得所悟,不管与他人为同为异。我厌恶“定于一尊”,当然就不会妄图一己之见“定于一尊”。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向有“文备众体”之说,说的是主体叙述之间,还掺入了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水浒》里的诗,数量之多和品质之高比不过《红楼梦》,但行文中的若干夹评诗,乃至为个别人物代拟的一二“言志诗”,还是颇耐人寻味的。我从其间选取出一些诗句,一句诗作为一个标题,一个标题统领一个章节,共计二十个章节展开随笔似的评说。这一点,在结构形式上,当是我这本书的一个特点。

在思想内容上,我这本书也有特点。所有二十章评说,重在《水浒》里的人和事,但又绝不受其拘囿。每一章都由点到面,横扩纵连,信马由缰,不拘一格。合起来,是评说《水浒》而又不止是评说《水浒》,扩张到了历史、社会、人生、艺术。但无论怎样扩张,关注的焦点始终在于:中华民族“侠文化”,中华国家“国民性”。“另眼”的“另”,多在于斯。  2009年3月15日于重庆淡水轩

后记

断断续续地写了四个月,我这一本书终于可以宣告完成了。从头到尾检--寻一遍,还算好,时断时续并未导致各章之间出现大的乖违或柢牾。自己找原因,大概在于另眼看过来又看过去,我个人的确业已认定《水浒》是一部“侠义小说”。

我的立论诚然有点标新立异。但着眼于“侠”以看《水浒》,我并不是第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近代文论选》所收录的近代文论,就有两篇言之甚明。一篇为王无生的《中国历代小说史论》,断言“设为悲歌慷慨之士,穷而为寇为盗,有侠烈之行,忘一身之危,而急人之急,以愧在上位而虐下民者,若《七侠五义》、《水浒传》皆其伦也”。另一篇为未具名的《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指认施耐庵有“尚侠之思想”,因而“慨汉人之不振,致胡马之蹂躏,刀光剑气,提倡侠风”。这两篇文章,二十多年以前即读过,依稀留下印象。本书写到最后一章时,又翻出来重读一遍,对我坚定自信心多少有所帮助。尽管两篇文章都没有展开论述,毕竟表明了有人发之于前,可证我道不孤。

写作这本书,我所依据的《水浒》文本,是重庆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之一的《水浒传》。其校点者熊宪光,是我结交近半世纪的同窗挚友,古代文学功力深厚。他“以明万历末年百二十回本为底本,参考‘容与堂本’及上世纪20年代汪原放和胡适先生主持校点的‘亚东本’,进行点校并分段”,为我提供了一个精善文本。本书中所有(《水浒》引文,均出自这一文本。其他文本或者有小异,不在我的注视之列,悉不讨论。

2009年5月中旬,我应重庆图书馆之邀,以《<水浒>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去开过一次讲座。我当时讲的自然就是本书宣示的看法。既在意料中也在意料外,当场反响非常之好,令我欣慰。与听众互动,多数发言者接受我的看法,或者表示受到启发,只有一位仍坚持用“农民起义”看待《水浒》。我当即明确表态,欢迎保留不同的看法,对我的看法尽可以批评,但只要没有足令我信服的理性阐释,我也要保留个人的看法。

现在我要说,在重庆图书馆表的那个态,在时下,在今后,依然还是我的态度。我并不企求而今而后读《水浒》的人全都认同我的看法——那既办不到,更毫无必要。多一些分歧和碰撞,反而正常,并且有益。我甚至确信,只有在有分歧和有碰撞的环境中,我这一本书才能充分显现出价值。

2009年7月15日于重庆淡水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浒一直被误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53772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2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1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