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美的英文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散文代表作,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本书收录的另一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是她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该书自1902年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曾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美国《世纪》杂志则予以了它“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高度评价。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人类意志力最伟大的代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演讲者海伦·凯勒的两部重要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散文代表作,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在这部著作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现今所拥有的一切,关爱社会,关爱他人。而海伦·凯勒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生活的故事》,则是她的处女作。在作品中,海伦·凯勒以真实、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病残,如何冲破黑暗、获得光明的人生经历。该书自1902年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曾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美国《世纪》杂志则予以了它“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高度评价。

全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排,不仅原味呈现了名著风采,醇美的译文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和了解到这位伟大女性传奇而卓越的一生,帮助我们从中汲取她的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不论你是因遭遇挫折而正失意沮丧,还是因前途艰辛而欲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论你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你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生活的故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海伦·凯勒名言录

海伦·凯勒著作一览

试读章节

我们都读过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面,主人公面临着死亡,只剩一段有限的时间能活在世上,有时候是一年,有时候只有一天。我们常常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难逃死劫的主人公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度过所剩不多的时日。当然,我说的主人公是有人身自由的人,不是那种被判有罪,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囚犯。

读这样的故事会激发人的思考:要是我们自己面临类似的情形时将会做些什么。哪些事件,哪些经历,哪些联想将会在生命的尽头涌现?回顾已逝的岁月,我们会为哪些事情感到幸福,又会为哪些事情觉得遗憾?

有时候我想,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应该会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规则,抱着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才会真正看重生活的价值。我们会对每一天的生活感到亲切、热心,并且会对生活有一种敏锐的欣赏力,而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欣赏力常常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失去。当然也有一些人抱着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信条“吃,喝,及时行乐”,不过大部分人则会被死亡来临的必然性所折磨。

故事里面本来注定死亡的主人公常常会在最后的关头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而得救,而他的价值观念也往往因为与死神邂逅而改变。他更懂得欣赏生活的意义和生活中永恒的精神价值。常常会看到一些正在经受死亡威胁或者曾经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注入醇美的心愿。

但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生命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死神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但是那一天仿佛遥遥无期。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死亡是一件永远不会出现在我们头脑中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去思考它。日子一天天地来了又去,延伸到了无穷之处,于是我们整天关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琐碎无聊当中消磨时光,从不会意识到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多么的倦怠和麻木。

对我们所具有的感官能力和其他天赋,我想我们同样是倦怠和麻木的。唯有失聪者才知道拥有听力是多么幸福;只有目盲者知道能看见阳.光是多么庆幸。那些在成年以后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的人最能体会这一点,但是那些从未遭受视听障碍的人却几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种珍贵的天赋。他们的眼睛粗枝大叶地扫过身边的世界,耳朵则模模糊糊地接受周围的声音,从不会集中起来,带上哪怕是一点点欣赏的意味。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生病了才想起健康的好,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我常想,要是能让一个人在即将成年时失明失聪几天就好了,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教他如何欣赏声响。

我会不时地问问那些看得见的朋友,想发现那些他们看得见的东西。最近,有一个好友来访,她刚从树林散步归来,我问她看到什么没有。她回答说:“没什么特别的。”在很久以前我就相信了有视力的人看见的很少,要不是我对朋友这种熟视无睹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我可能会纳闷呢。

我心里直犯嘀咕,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从林间穿越居然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啊?像我这种看不见的人光靠触摸还发现了无数有趣的事物呢。我感觉出了树叶精巧的对称性,欣喜地抚摸光滑细腻的白桦树,或者是粗糙坚硬的松树皮。春天里我沿着树枝触摸,希望能找到春回大地后抽出的第一支新芽,这是大自然从寒冬的睡梦中苏醒的信号。我触摸到柔软的花瓣时有说不出的欣喜,还发现它们一圈圈地卷绕着,真不简单,大自然向我展示了它的奇迹。偶尔,要是我比较走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搭在小树上时会摸到一只欢快歌唱的鸟儿。我还喜欢把手伸到小溪里面,感受溪水从指间流过的那份清凉。对我而言,松树叶堆积成的天然地毯或者一片柔柔的青草地都比豪华的波斯地毯来得更惬意一些。春夏秋冬的轮回是一场激动人心、永不落幕的戏剧,这场戏剧中所有的表演都在我的指尖凸现。

有时候我在内心热切地渴望着能把所有的东西看个究竟,我靠触摸就感觉到了如此多的乐趣,能看见的话肯定有很多事物在我面前展现它们的美妙之处吧。但是那些双眼明澈的人却似乎什么都看不见,他们把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忽视拥有的而追求没有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然而,我们所拥有的视觉天赋若只用来满足生存的便利而不用来缔造更加丰富充实的生活,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如果我是某大学的校长,我要设一门《怎样使用你的眼睛》的必修课。教授们将教学生如何从审视身边那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当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唤醒他们沉睡呆滞的天赋。

也许,我可以通过想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最想看到什么,来对我前面所说的作一个最好的说明。

P13-17

序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88年的人生岁月中,海伦·凯勒仅在生命的头19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一场突发的急病夺去了孩提时的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后她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海伦·凯勒跌入了黑暗和孤寂之中。然而,这样一位在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方面都有严重障碍的重度残障者,却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美国费城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曾先后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不仅如此,面对命运对她的不公待遇,海伦·凯勒回报给世界的却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她终生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陪伴下奔赴世界各地,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盲聋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在海伦·凯勒80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64年,林登·B.约翰逊总统授予海伦·凯勒“总统自由奖章”,这是美国市民的最高荣誉奖。

除此之外,海伦·凯勒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本书中收录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现今所拥有的一切,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另一篇《我生活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是她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在文中,海伦·凯勒以真实、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病残,如何冲破黑暗、获得光明的人生经历。该书自1902年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曾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美国《世纪》杂志则予以了它“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高度评价。海伦·凯勒也因此赢得了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海伦·凯勒在87年的无光、无声岁月中,将别人眼中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中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唇上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幸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凭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着追求,海伦·凯勒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奋勇抗争,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笑。本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排,不仅原味呈现了名著风采,醇美的译文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和了解到这位伟大女性传奇而卓越的一生,帮助我们从中汲取她的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不论你是因遭遇挫折而正失意沮丧,还是因前途艰辛而欲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论你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你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这即是海伦·凯勒,也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书评(媒体评论)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美)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美的英文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伦·凯勒
译者 胡玉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7223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3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