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大实话,睿思如疾风聚雨,风靡京沪粤,最受欢迎的国学课,一点即悟,广养人生事业,活得精彩,王蒙、刘再复等力荐。同名讲座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轮番热播。

儒道禅墨法兵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些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用“国学六法”来讲授中国人为人做事的内核力量。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国学从未如此平易近人知晓中国人的根与脉修身成事,咱们国学有力量!

内容推荐

儒道禅墨法兵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些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用“国学六法”来讲授中国人为人做事的内核力量。

目录

第一法 以儒做人

 孔子的启示:爱满天下

 孟子的智慧: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圣人做不成,至少做君子

 自强不息的《易经》智慧

 死生亦大矣:世俗的生死观

第二法 以道养生

 老子的修炼:破解道的奥秘

 庄子的逍遥:至美的人生境界

第三法 以禅清心

 见性成佛,人间情味

 境界无边,禅修五心

第四法 以墨尽责

 非攻:真抓实干的反战斗士

 兼爱:爱有差等,不讳言利

 只为穷人说话

 侠与烈士化身

第五法 以法为基

 商鞅:身死族灭的专制主义者

 韩非:玩火的法家集大成者

 人治与法治之争

第六法 以兵入市

 孙子谈兵:教你如何赢

 孙子之智:兵法中的商道

附录一: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

附录二: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景观

试读章节

孔子的启示:爱满天下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第一把手,也是中华文化的首席代表。古代社会,历朝皇帝都加封孔子,其中元代皇帝元成宗给了孔子最高的政治荣誉,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位蒙古族皇帝在圣旨中引用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意思是说,孔子以前的圣人,如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如果没有孔子,他们的真精神就流传不下来;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如果没有孔子,就没有了效法的榜样。因此有人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都收在孔子手中;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都是从孔子手中放出来的。”数千年来,孔子作为不朽的文化人被传诵、被崇拜,地位基本上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即便在“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也还不能不承认孔子是个大教育家。那么,孔子的魅力何在?孔子为什么拥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我的体会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

孔子从小的遭遇,对我们做人就很有启发。孔子的出身低贱,血统却很高贵,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孔子的先祖本是商朝的王族,商朝的王族姓子,孔子的先祖自然也姓子。孔子自己填履历时就说,“丘,殷人也”(《礼记·檀弓上》)。我孔丘的祖宗是商朝贵族。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商朝的王族包括孔子的先祖都被移民,被安排到宋国定居,也就是在河南商丘附近。今人说起孔子都知道他是姓孔的山东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而不姓子,为什么是山东人而不是河南人呢?这涉及孔家的一次惨痛遭遇。孔子往上数六辈的祖宗名字叫孔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在今天“名字”是一个词,古代的“名字”是两个词,古人在名之外通常还要有个字。从功能的角度讲,依照古代礼仪,一般情况下对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要称呼对方的字。

这位孔父嘉担任宋国的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他的夫人是个大美女,回头率非常高。有一次,孔父嘉的夫人在路上撞见了太宰华父督,太宰相当于今天的总理、首相,华父督这个首相是个大色狼,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立刻就垂涎三尺,动了邪念。《左传》描绘华父督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目逆而送之,日:‘美而艳。’”。就是说华父督目不转睛地盯着孔父嘉夫人的背影看,嘴里连声赞叹:“真是个靓女啊!”为了霸占孔父嘉的夫人,华父督竟然设计害死了孔父嘉。他的后代惧怕华父督的迫害,全家逃到了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并取孔父嘉的第一个字“孔”字做姓。孔子姓孔,是山东人,就是这样来的。孔父嘉死后,家道逐渐没落,贵族等级从王族一直降到了最末一级,也就是士。到了孔子父亲这一代,混得就更惨了。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一个乡镇级的小官。叔梁纥尽管官不大,但是很有本事。他身高十尺,如果用汉代的尺来算,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换算一下,孔子老爸身高就是2131米。叔梁纥不光个子高,还是个大力士,一次战斗中居然用双手就托起了城门。叔梁纥生育能力很强,但是生育品种有点儿问题。第一房太太姓施,给他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女孩,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女儿不能列入家谱排行。叔梁纥不死心,娶了第二房太太,这位太太倒是给他生了个男孩,名叫孟皮,孟皮生下来就是瘸子,今天分析大概是小儿麻痹症之类。《论语》里说到孔子曾经为孟皮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选对象,选的是学生南宫适,理由是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说南宫适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总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了,也能逃避迫害。这样的人很稳妥,把侄女交给他很踏实,很放心。看来孔子这位道德先生,考虑儿女大事还是很实际的。

话说回来,叔梁纥很上火,好容易盼来个男孩儿,还是个残疾。他还不死心,心想我一定再要一个健康的男孩。于是又娶了第三房太太,就是孔子的亲生母亲颜征在。第一房太太是正室,第二房和第三房就都是妾,也就是姨太太的级别了。叔梁纥娶颜征在的时候,已经七八十岁了,也有说法是六十六岁,而颜征在才十七八岁。我由此想到几年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八十二岁时娶了位二十八岁的年轻太太,有人说三道四,其实那完全是人家的私事,羡慕可以,嫉妒不好,说些难听的就更不应该。孔子的老爸可比杨振宁厉害多了,人家是七八十岁取了个十八的。叔梁纥娶了颜征在自然很高兴,但是颜征在却有点不高兴。她不是不满意自己嫁了个老头子,而是担心叔梁纥还有没有生育能力。古代社会,女性出嫁的最高追求就是生儿育女,所谓母以子贵,生了孩子,特别是生了男孩子,在夫家才算有了稳固的地位。,于是颜征在就天天到家乡附近的尼丘山的山洞里祈祷,希望神灵保佑自己尽快怀孕,生下个一男半女。这就引出了关于孔子出生的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叫做“龙生虎养鹰打扇”。说是孔子的母亲祈祷神灵保佑,一天夜间梦见了两条龙,醒来就怀了孔子。因此叫“龙生”。一朝怀胎,十月分娩,谁知孔子生了下来,父母非但不高兴,反而吓坏了。原来孔子生下来十分丑陋:眼睛突出,鼻孔朝天,嘴巴阔大,两个招风耳,头形像月亮上的环形山,周围隆起,中间凹下,今天分析大概是软骨症。叔梁纥看到孔子这样一副尊容,以为他是怪物,居然把他扔到了野地里。但是孔子被扔到野地里,立刻就有老虎跑过来保护他,谁也不敢伤害他,这就叫“虎养”。天热了,孔子身上冒汗,老鹰在天上看见了,就飞下来用自己的翅膀当扇子,给孔子扇风乘凉,这就是所谓的“鹰打扇”。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当然是荒诞的神话。我们的老祖宗经常为圣人的出生编造这类神话,好增加圣人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圣人一出生就得和一般人不一样,比如孟子出生,据说就有五色祥云降临到他家的胡同里,说是邻居都看见了。老子的诞生更离奇了,据说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待了八十一年才生出来,并且是从母亲的肋骨下面生出来的,八十一年了,生下来头发就白了,还有长长的胡子,因此才叫老子。

不光是我们的圣人,全世界的圣人出生都有不寻常的故事。例如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据说是他的母亲睡梦中感觉到有一头白象从右侧肋骨下进到肚子里,于是就怀上了佛祖。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则是圣母玛利亚童贞而生,就是说圣母玛利亚是处女怀孕,生下了上帝的儿子耶稣。这些神话自然都是在告诉我们,圣人从出生开始就和凡人大不一样。

“龙生虎养鹰打扇”是假的,但孔子长得很丑大概是事实。关于孔子的画像,唐代画圣吴道子画得最权威。吴道子画笔下的孔子两眼外凸,露出两颗门牙,中间还带着缝。今天,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孔子也成了电影电视剧的热门题材,甚至发彩票都发到孔子头上了。有人拍了部电影《孔子》,扮演孔子的是周润发。还有人拍了部电视剧《孔子》,扮演孔子的是赵文碹。周润发和赵文碹都是大帅哥,和孔子的反差太大了。不过艺术作品嘛,美化美化圣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孔子不仅长得丑,按照《史记》的说法,他好像还是个私生子,《史记》的说法叫“野合生”。“野合生”这个说法很不好听,它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在野地里怀的孩子;一个意思是没正式办理结婚手续生的孩子,有点私生子的意思。因此“文化大革命”搞“批林批孔”,说孔子是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少女颜征在生下来的。从古代到今天,都有很多儒家的卫道士拼命替孔子解释,坚决否认孔子是私生子。其实这些解释大可不必。

孔子家祖上曾经阔过,不过孔子命不好,没赶上。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已经垂垂老矣,孔子刚刚三岁,他就去世了,孔子的母亲又不是正室,属于妾这个级别,于是孔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尝遍了人间的辛酸悲苦。孔子后来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说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干了很多粗活。

孔子出身低微,相貌丑陋,再加上私生子的身份,恐怕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很多人如果从小像孔子这样,长大了很可能自暴自弃。但孔子不这样,相反,他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圣人,中华文化的“通天教主”。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这个学习不是看图识字做算术题,古人学这些知识是从六岁开始,十五岁开始学就太晚了。一般地讲,一个人十五岁左右就开始琢磨怎么活着才有意思,也就是开始思考怎么做人了。孔子正是从十五岁开始就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思考做人的道理了。那么,孔子思考出了什么道理?他要求我们怎样做人?总的要求就是一个字——“仁”,仁义的“仁”。“仁”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范畴,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也是以儒做人的根本原则,因此儒学又被称为孔门仁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孔子每次对“仁”的解释都不一样,更准确地说,孔子每次都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解释“仁”。就事论事,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孔子教学的特点,他从来不抽象地讨论问题,对仁的解释也是这样。例如,脾气暴躁、遇事莽撞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他就说温和沉稳就是仁。谨小慎微、遇事犹疑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他就说勇敢果断就是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这样始终紧紧地围绕着人们的日常表现,灵活机动,随事点拨,针对性非常强。但是它也有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那就是爱。

P2-7

序言

《名家论坛》是我台二○○二年推出的日播讲坛类栏目,是国内较早创办的同类栏目之一,以播出财经、管理、文化、养生和教育类内容为主。

栏目邀请国内外的学界、业界精英登坛演讲。各位主讲人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敏锐的思维、深入浅出的表达形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名家论坛》成为思想者的殿堂、管理者的精神家园、老百姓生活的助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追求精品,打造名家品牌,一直是栏目努力的目标。《名家论坛》能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的盛宴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正是媒体的责任和荣幸。

《名家论坛》不仅是一档电视栏目,而且有配套系列丛书和光盘同期出版发行,网络精华版在人民网一人民电视频道同步推出,方便各界人士的选择,满足媒介使用者消费多元化的需求。

电视有精致的解读,出版有书籍的芬芳,光盘有观看的便利,网络有表达的互动。消费者的需求,是栏目不断进取的动力,也希望广大热心观众、读者、网友更多地关注《名家论坛》,与栏目共同进步和成长。

回首《名家论坛》八年来的成长历程,栏目团队执著地求索,不断地创新;没有相当的信心和定力,离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难以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感谢《名家论坛》的各位主讲人,感谢合作伙伴江苏文艺出版社。

栏目定位语说得好:有思想,才更久远!期望《名家论坛》做得更好!

是为序。

山东教育电视台台长 刘锦瑜

二○一○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赵士林的《国学六法》,是对于儒道禅墨法兵的新发现,是对这些先秦思想家的学问境界的生活化还原,也是对古今中外文理大千图景的大勾勒,还是书卷践行史论的新的化合与创意。抚之读之思之,如入光明境,其乐何如!

——王蒙

《国学六法》不摆国学的酸气腐气姿态,而将学问与生命紧密连结,把全部思索与论述用于努力做好一个人和努力做好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经士林兄一番学术性重构,不仅传统经典又见新的活水,而且中国读者还可以找到身心存放的正、净之处。学子得道,能不乐乎?

——刘再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六法--每天都能用到的中国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士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0305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