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帝的名字
内容
编辑推荐

从秦始皇到溥仪,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为保障皇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皇帝名号制度。皇帝的名号,往大了说,是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合法履行皇权职能的标志;往小点说,它能反映出这位皇帝当政时的具体社会状况,也能部分反映出皇帝本人的性情与好恶。李文君编写的《皇帝的名字》一书的内容,由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八篇文章组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皇帝的名,包括小名、绰号、表字、别号、改名五篇;第二部分属于皇帝的号,包括年号、陵号、生日节名三篇。

内容推荐

皇帝也是普通人,皇帝也有粗鄙的小名,皇帝也有生猛的绰号,皇帝也有风雅的别号。

皇帝不是普通人,皇帝的统治有专门的年号,皇帝的坟墓有专用的陵号,皇帝的生日有专称的节名。

《皇帝的名字》是一种另类的皇帝史话,作者李文君以史料为依据,用讲故事的形式,写了历代皇帝的小名、绰号、表字、别号、年号、陵号、生日节名等等。全书材料扎实可信,文字形象生动。书后附有图表六幅,详细罗列了关于皇帝名字的信息,并一一注明出处。读罢《皇帝的名字》,在关注了形形色色的皇帝之余,也会让您在姓名学方面有全新的收获。

目录

作者的话

皇帝的小名

皇帝的绰号

皇帝的表字

皇帝的别号

皇帝的改名

皇帝的年号

皇帝的陵号

皇帝的生日节名

附录 图表

试读章节

小名,也叫小字、乳名、奶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取的名字。比起大名(学名、官名)来,小名是非正式的名字,具有顺口、随意、粗鄙、记事性强等特点,随意里透露出亲昵,粗鄙中洋溢着真爱,寄予着长辈对孩子无限的期望。宋人方勺在《泊宅编》卷四记载了个有趣的小名——“十狗”,可以说明小名有欠雅驯、记事性强的特点:“状头(状元)时彦,母怀之弥月,梦数人皂衣,肩舆一金紫人,径入房中。明日,犬生九子皆黑,晚遂生彦,故小名‘十狗’。《同年录》见之。”状元时彦,因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九个“黑狗哥哥”,所以小名叫“十狗”。宋人俞成在(《萤雪丛说》卷上谈到小名时说:“尝观《进士同年录》,江南人习尚机巧,故其小名多是好字,足见自高之心;江北人大体任真,故其小名,多非佳字,足见自贬之意。”地域不同,小名用字各异,但对孩子充满爱意的初衷却是一样的。

中国人对小名很是关注,早在唐代,陆龟蒙就辑有《小名录》二卷,记载自秦至南北朝间知名人物的小名,开创了专书辑录小名的先河;此后,宋人陈思辑有《小字录》一卷,记载从汉到北宋的各类人物的小字214个,各条分列出处,只记本事,不加评论;明人沈弘正又补《小字录》之遗,编成《小字录补遗》一卷。上述三书,收集各类知名人物的小名,从秦汉到宋元,一脉相承。受此启发,宋朝大诗人黄庭坚的外甥洪遂(少蓬、驹父)编有《侍儿小名录》三卷,专录女子小名,开女子小名专录之滥觞。继之,宋代有晋阳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一卷,汝阴王锤(性之)著((补侍儿小名录》一卷,晋阳温豫(彦几)撰《续补侍儿小名录》一卷,此三书呢于裙裾之乐,满足文人的幻想,用名浮于实的猎艳笔法,将与女子名讳相关的故事收集在一起,杂出不伦,勒为一篇,离小名之本旨已远,当时就被人诟病(宋·周焊:《清波杂志》卷九,明·钱希言:《戏瑕》卷一)。这几部侍儿小名录,后被清人张廷华(虫天子)收入《香艳丛书》中,由此也可推知其内容。宋人王徘,也曾收集古人小名小字八百来件,分为五卷,准备编一本“小名录”,后来因种种原因未果(宋·王株:《野客丛书》卷三○)。清初有长洲人尤桐编撰的《宫闱小名录》一书,题为小名,却多记两汉至明代的女子名讳,只有一小部分女子记录了小字。全书共四卷,第一卷记后妃,公主外戚附之;第二卷记列女,凡妾妓有节行者皆附之;第三卷记妾婢,杂类附之;第四卷记外国(少数民族),寇盗附之;最后还附有莆阳余怀补辑的《宫闱小名后录》。清代另有李调元辑《乐府侍儿小名录》一卷,赵庆桢《青楼小名录》一卷,史梦兰《青衣小名录》二卷,这些“小名录”,对“侍儿”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小名”的兴趣,离陆龟蒙收录小名的初衷已越来越远了。

与常人一样,一些看似威严的皇帝也有着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名。汉唐以来,一些皇帝为了方便百姓避自己的名讳,大名多有点怪,爱用生僻的字眼,如汉元帝刘爽(shi),唐僖宗李儇(xuan),宋孝宗赵奋(shen),明孝宗朱祜樘(cheng)等,可他们的小名却与常人一样粗鄙,一样通俗。

从皇帝自身来看,相对而言,开国皇帝的小名最为知名。不少开国皇帝出自草莽,民间的习俗给他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史书记录下他们粗鄙的小名。继任皇帝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像祖辈那样草根味十足的小名,显然不适合已经贵族化的他们。与开国皇帝相比,继任皇帝的小名少了些许质朴,多出几分文化气息,离小名平直的本意越来越远,反而不那么活泼可爱了。

从朝代来看,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生逢战乱的皇帝最爱起小名,社会相对稳定的宋、明、清等朝皇帝的小名最少。战乱年代,给孩子起个有寄托的小名,让他们顺利成长,是人之常情,皇家也不能免俗。至于现在几乎看不到的宋明清几代皇帝的小名,或者是他们本没有小名,抑或是后世避讳制度渐严,文网已密,说话者不敢言传,行文者不敢记录亦未可知。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唐太宗的名字“世民”,是在他四岁时才取的。当时,有一位岐州的善于相面的老先生见到李世民,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听了此话,李渊很高兴,因此采用“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起名“世民”(《旧唐书·太宗纪上》)。由此可推知,在没有取名字的四岁之前,家人一定会用小名称呼李世民。《新唐书·李建成传》也记载:李建成小字“毗沙门”,李元吉小字“三胡”;《旧唐书·李建成传》还提到高祖李渊呼叫着太宗李世民的小名对裴寂等旧臣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亲兄弟三人,建成、元吉的小名都被记录下来,唐太宗的小名却因他当了皇帝,需为尊者讳,故而略去不书。

再说两个宋代的例子,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卷二记载:宋仁宗的舅舅李用和,与姐姐李宸妃离别时,年方七岁,李宸妃给了弟弟一个缂丝肇囊,作为日后姐弟相认的信物。李宸妃入宫受封为妃后,派手下的院子去寻找失散的弟弟,院子发现李用和的线索后,又“复问其姓氏、小字、世系甚悉”,又解其肇囊送给李宸妃仔细观看,最后终于姐弟相认。同书还记载:宋真宗杨淑妃的弟弟叫杨景宗,从少年起就不安生,喜欢四处流浪,结果触犯了王法,脸上被刺了字,发配到军营当差。一次真宗回宫,杨淑妃与众妃嫔在宫门口迎候。大内宫墙外是一圈御沟,沿御沟站着一排担任警戒任务的士兵,坐在车中的杨淑妃向车窗外望去,猛然发现士兵中有一个人像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杨淑妃让人“问其姓氏骨肉,景宗具以实对,太后(杨淑妃)泣于车中。(杨)景宗惟知其女兄在掖庭,疑其是也,遂呼太后(杨淑妃)小字及行第”,最终姐弟相认。显然,在当时,小字是个人最隐秘的信息,除了家人故老,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唯其私密如此,在这两出姐弟相认的戏里,小名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普通人的小名尚且如此私密,皇帝的小名,自然没有人敢冒着“大不敬”的罪名说出去,记录下来。

下面就以时代为序,选取几位最为典型,也最为知名的皇帝的小名,做一番简要的叙述,愉悦读者的同时,也顺便阐述一下小名的相关知识。

P1-4

序言

从秦始皇到溥仪,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为保障皇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皇帝名号制度。名不正则言不顺,皇帝的名号,往大了说,是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合法履行皇权职能的标志;往小点说,它能反映出这位皇帝当政时的具体社会状况,也能部分反映出皇帝本人的性情与好恶。

皇帝的名号,顾名思义,有“名”与“号”两部分内容。名这一部分,包括姓名、表字、小名、别号等,普通人也有,并无独特之处;号这一部分,包括庙号、谥号、尊号、年号、陵号、生日节名等,除部分高官有谥号外,其余都是只有皇帝才配享有的,是皇帝的专利,是远离大众的,笼罩着神圣感。皇帝的名,既有与普通人相通之处,也有反映皇帝高贵身份的地方;皇帝的号,则有一套专门的制度来规范,已被纳入国家的礼仪范畴之中。如果说皇帝的名属于皇帝自己,还能部分反映皇帝个人性情的话,皇帝的号,则完全属于国家,反映更多的是国家利益对皇帝个人的评判。

本书内容,由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八篇文章组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皇帝的名,包括小名、绰号、表字、别号、改名五篇;第二部分属于皇帝的号,包括年号、陵号、生日节名三篇。从结构上看,名的部分多,号的部分少,头重脚轻,并不平衡,称“皇帝的名号”,有“名不符实”之嫌,不如称“皇帝的名字”来得贴切,所以本书就以《皇帝的名字》作为书名。

本书没有写到的“庙号”、“谥号”、“尊号”等,是皇帝的名号中最重要的部分,之所以没有涉猎,一是鄙人才疏学浅,驾驭这么大的题目,一时不知从何着手,有力不从心之感;二是谈到皇帝制度时,这些都属于无法回避的部分,为释疑答惑,前贤屡有谈及,笔者再哕唆一番,除了堆砌材料外,也未必能超越前人,露怯不如藏拙,还是不写的好。

本书的内容,分为“名”与“号”两部分,本书的行文方式,也因内容的差异,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小名、绰号、别号等篇,涉及的礼仪制度少,内容又新鲜有趣,行文风格比较轻松;表字、年号、陵号、生日节名等篇,要交代的背景提示多,饶是精心编排,内容还是略显沉郁。好在沉郁让人深思,也不是全无是处。究竟如何,还请各位看官自己评判。

本书引用到的素材,都在史料后随文附注,一一说明出处。正史之外,所引材料多出自私家笔记,很是分散,随文交代来源之余,书尾没有再列举参考文献目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书末尾附有《历代皇帝小名一览表》、《历代皇帝绰号一览表》、《历代皇帝表字一览表》、《历代皇帝别号一览表》、《历代皇帝改名一览表》、《历代皇帝陵号一览表》等六张表格。不厌其烦地附上这些表,是为了补充正文的不足。正文的容量,毕竟有限,采用表格,无疑是扩大信息量的最佳方式。拿小名一篇来说,正文写到的小名只有十一个,表中所列小名却达到一百余个。将众多皇帝的小名、绰号、别号等都集中在几张表里,是为了便于您查找所需的信息。

写到这里,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段话。晚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卷一说:“凡人自撰一书,其心思才力,必有专注独到之处,他人见之,未必遽识著书人苦心孤诣,必自作一序,详述授受源流,标明宗旨。”我撰写这本小册子,说专注独到之处固然挨不上,说苦心孤诣更是抬举了自己,但无论如何,“详述源流、标明宗旨”还是必要的。絮絮叨叨一大堆,也不知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没有?序言,虽然有人不断地在写,却是很少有人去读。也罢!就此打住,您还是直接看正文吧。

2011年3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帝的名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文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4368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