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3卷)/中国书画经典系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贺友直,1922年出生,浙江镇海人。因母亲去世早,儿时被寄养在浙江农村姑妈家。1930年在沙江市江陵二小上学。1937年小学毕业。1938年到上海做学徒。1949年9月,为了谋生,开始画连环画。1952年参加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学习班,后到新美术出版社工作,任专职连环画创作员。1956年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继续任连环画创作员。1959年开始创作连环画《山乡巨变》,并于1963年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198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87年离开北京回到上海。1984年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举办连环画讲座。1988年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展览,2007年又一次到该地的国际连环画沙龙举办展览。连环画《火车上的战斗》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白光》、《十五贯》分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二等奖;《朝阳沟》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小二黑结婚》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共出版五六十部连环画作品及《贺友直画自己》、《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贺友直艺术》、《贺友直说画》、《杂碎集》等。

可以这样说,贺友直的连环画感染影响了几代人,有几代人是看着贺友直的连环画长大的。

《山乡巨变》、《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十五贯》……贺友直以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为母本创作的连环画,不仅准确地画出了原著的内容,并且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绘画出来—这是创造;不止于此,他还在正确理解原著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把文艺作品延伸出的内涵用画笔描绘出来,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贡献了。

贺友直是当之无愧的连环画大师。

今天的贺老住在上海的一栋老房子里。他的画室放了一张普通的办公桌,当我坐在他对面的时候,画室就差不多没空地儿了。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的画室只有几平方米。

此前贺老一直不肯接受我的采访。我知道李世南先生是贺老的好朋友,便把李先生“搬出来压他”,贺老这才同意接待我。随着与贺老聊天的深入,我感觉贺老越来越开心了,谈了很多心里话。

这次聊天访问,没有请贺老审阅,整理后即发表出来,尽量地保持着与贺老聊天时的原味。

张公者(以下简称张):您的连环画作品,像《山乡巨变》是中国连环画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影响感染了几代人。您是连环画界最重要的人物。很多年来您很少参加活动。我多次要求采访您也都被拒绝,您为何这么低调?

贺友直(以下简称贺):什么叫低调?什么叫高调呢?

张:在媒体上经常出现,出席各种会议、展览。很多“名家”是主动要求宣传,可您呢,是我主动要求“宣传”您,您却不愿意,我本来是要带浙江卫视一同来采访的,您坚决不同意电视台来。若不是李世南先生的原因,您还会拒绝我。我觉得这就是低调。

贺:不是低调。

张:那是什么?

贺:很实在的。

张:宣传自己(让大家更知道自己,有名有利)才是实在的事情呀。

贺:我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社会会承认你,你不必宣传了。现在不叫宣传,叫炒作。我讨厌这种东西。如果你真有学问,真有本领,用不着宣传,对吧?我觉得我自己水平很低,不是你们所认为的那种了不起的人物,我只有小学毕业,不要以为我进了中央美术学院就是个教授了,我只有小学文凭,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你来采访我,但我跟你讲什么东西呢?我讲不出很深奥的东西来,我有时看电视上人家采访做节目,讲什么人生的道理呀,我讲不出来。我这不是客套。

张:您谈艺的文章,语言平实,没有客套话,把自己创作的观念、思想以及您对人生的态度,很通俗自然地表达出来了。在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都极准确切中要害。

现在有很多“大师”。而我觉得您才是大师—连环画大师。

贺:我不敢说我是连环画的大师。我觉得成为一个大师是不容易的,要开一个时代之风,这样的人才能称大师。

张:我觉得您当之无愧。

贺: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画连环画的内行。

张:能够说自己内行的人都是极其自信的。

贺:我是一个内行。好多人的连环画是不错的,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外行。有人说:好多画油画的、画国画的、搞版画的跑到连环画里来,这不是个好现象。我觉得这是内行话。

张:“不是好现象”是指画不了连环画?

贺:不是画不了连环画,而是把连环画的特点给冲淡了。有些人在油画界很有成就,画得很好,但连环画他们画不好。连环画不只是要求技术性,而且还要求“表演性”—要画出文字当中没有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懂得画连环画。

张:连环画要把文字外的内容表现出来。

贺:画连环画要懂得制造情节,文字当中没有的情节,要制造细节(表现出来),各有各的特点。我觉得我是懂连环画的,我自己自夸我是懂连环画的。

张:《清明上河图》主要是用线勾勒,生动自然。您的连环画作品与之有“神会”的地方。

贺:《清明上河图》给了我什么东西呢?就是要画得真实自然,这是我的感受,尽可能地真实自然,去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你看里面的人物和房屋建筑,都是经过古代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鉴证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我相信《清明上河图》里面画的东西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我画的连环画也经得起外国人推敲。

张:怎么讲?

贺:法国人有一届国际沙龙把我邀请去了。他们有一次要演一场中国戏,不知道门或布景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结构,结果在我画的连环画里找到了参考。

张:经得起推敲是源于对生活的艺术再现?

贺:还不仅仅是再现,还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张:是生活中的道理还是艺术中的道理?

贺:生活中的道理,要经得起推敲,有些东西好像是违反常规的,这东西不应该放在这里的,那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出现在这个画面里?所以说要经得起推敲,要有道理。比如说一个钢筋锅出现在我的画里,钢筋锅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放在厨房里,放在这里就要经得起推敲,或许是出于某种情况随手一放的,那就要表现出这瞬间事情的变化才放在这里,要经得起推敲。

张:连环画的创作除去绘画本身之外,还需要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生发、引申。这是具有难度的。

贺:现在的电影也好,电视也好,关键看导演的修养。

张:那连环画画家本身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您怎么来当这个导演?

贺:我画连环画是内行还有一个原因,我每组(本)作品都要根据主题来确定基调,并不是画什么题材都是一种画风一种手法,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基调。

张:不同的文学作品确定不同的表现手法,这需要全面的修养。

贺:我再和你谈一个题外的问题。我的学习方法是提出问题,找到答案。出版社每交给我一个剧本的时候,我就考虑这个剧本是不是用新的手法来表现,那就提出问题了。什么叫新的手法?新的手法基于什么呢?必须基于这个作品的基调。

张:您说您只有小学毕业,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怎么能够那么准确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而且还要深化它,这样才能定准基调。

贺:这和学历没关系。

张:那您说自己小学毕业岂不成了您认为您自己没有学问的一个借口?

贺:我跟你很坦率地说我的修养。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待了七年。

张:您还带研究生—小学毕业生带研究生。

贺:我带了数名研究生。研究生在录取之前要进行一次口试,我是主考老师,我觉得每次口试都是难关,我觉得是他们在考我,而不是我在考他们,因为我提不出问题。我觉得提问题是最根本的,最能显示你的水平的,你的问题提得有高度、有深度,就说明你的修养有高度、有深度。我对那么多学生只提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考这个专业啊?下面的问题我提不出来了。

张:您说能提出问题才能反应一个人的深度、高度。您认为自己不能提出问题,我觉得您刚才就是提出了问题—高于问题的问题,岂不是更见深度?

贺:这个说不好,有些农民提出的问题也很可能有深度的。

张:那这就是一个人的思想、阅历、修养,和学历没有必然关系。

贺:所以我总结的经验就是:经常提出问题,然后找到答案。这个答案还必须是从各个方面来回答都说得通的。我说句外行话,一个问题提出来,(要)从哲学的角度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张:您这个观点就很哲学。

贺:不管是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从艺术创作科学来讲,提出的这个问题都能说得通,那么你这个问题就回答得准确。 P71-P82

目录

清音雅传——中国书画艺术“口述史”(康守永)

中国画的灵魂是民族性——程十髮访谈录

心友前贤 笔亲物象——陈佩秋访谈录

艺术·生命——吴冠中访谈录

书法、古典艺术的崇高存在——沈鹏访谈录

以书焕采——欧阳中石访谈录

走出误区——潘公凯访谈录

内容推荐

《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3卷)/中国书画经典系列丛书》编著者康守永,薛晓源。

《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3卷)/中国书画经典系列丛书》内容提要:对那些寿登耄耋的大家学人进行访谈,记录下他们非凡人生的“所闻、所历、所见、所感、所为、所创”,这既是一项文化“抢救”工程,也是一部当代书画口述史的撰写工程。本书选取《中国书画》“名家访谈” 栏目中的精品访谈汇成一帙,其中含《程十髮访谈录》、《陈佩秋访谈录》、《吴冠中访谈录》、《沈鹏访谈录》,《欧阳中石访谈录》、《潘公凯访谈录》,并配有其作品的精美插图和采访侧记。

编辑推荐

《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3卷)/中国书画经典系列丛书》编著者康守永,薛晓源。

听书画大家谈书画界逸事与书画大家的心灵对话在赏读精美的书画的同时了解书画大家的心路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放笔丹青(中国书画大家访谈录第3卷)/中国书画经典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守永//薛晓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49523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2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