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纲、欧涛主编的《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力图使教材内容紧紧扣住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使教材在内容丰富、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基础之上,突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与结构的设计上努力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课程内容如何对应岗位能力需求,各课程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技能要素、素质要素等,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图书 | 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艺术设计类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小纲、欧涛主编的《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力图使教材内容紧紧扣住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使教材在内容丰富、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基础之上,突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与结构的设计上努力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课程内容如何对应岗位能力需求,各课程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技能要素、素质要素等,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内容推荐 线描写生是最基本的造型艺术训练方法之一。张小纲、欧涛主编的《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借助线条的起伏变化深入细致地描绘生活和自然景象;作为设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民居线描写生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线描写生的构图法则、景物的透视关系以及线条的变化规律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通过大量优秀线描作品呈现,结合写生示范与点评,通俗易懂,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线描写生的兴趣,通过线描写生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情感体验。 目录 序 言 一、线描写生的概念 二、线描写生 (一)线描 (二)构图 三、单体景物的描绘 (一)树木 (二)古建筑 (三)石块与砖墙 (四)小青瓦 (五)木结构房子 四、构图形式 (一)垂直构图 (二)水平构图 (三)三角形构图 (四)倾斜构图 (五)对称构图 (六) “S”形构图 五、线描写生绘图步骤 (一)作画步骤 (二)视点选择 (三)细部刻画 (四)配景的目的 (五)线描写生画面配景 (六)配景要点 (七)前景安排 (八)气氛渲染 六、慢速写生绘图步骤 七、快速写生绘图步骤 八、记忆默写 九、临绘借鉴 十、透视规律 (一)基本概念 十一、工具材料 十二、线描写生作品赏析 1.欧涛作品 2.王玮璐作品 3.黄治作品 4.沈竹作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艺术设计类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欧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902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7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1.5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4 |
宽 | 209 |
高 | 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