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京城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替着。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宋羽编著的《南京城事》为散文集,以人文的视角与南京对话,一层层剥蚀历史的迷踪,透过触手可及的山水景致和人文遗迹,探求城市内在的精神与气质。

内容推荐

《南京城事》由宋羽编著。

《南京城事》以人文的视角与南京对话,一层层剥蚀历史的迷踪,透过触手可及的山水景致和人文遗迹,探求城市内在的精神与气质,同时收录了100个年轻的南京人不了解的者典故,奉献了200张作者亲自拍摄的精品私房照片,描绘了数十条资深导游未曾走过的城市旅行线路,为您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六朝古都。

目录

【古韵】

 石城沧桑:潮打空城寂寞回/2

鬼脸城怀古/2

台城柳:啼笑因缘/5

巍峨中华门/7

神策门的战火/11

 虎踞龙盘:六朝如梦鸟空啼/14

吴宫一梦/14

夕阳斜照野草花/17

长乐莫愁/20

玄武荷色新/23

胭脂井畔后庭花/26

 南唐往事:春花秋月何时了/29

诗情皇陵/29

人生长恨水长东/31

 大明风云:凤去台空江自流/35

一座宫殿的涅槃/35

不朽的神祗/38

阳山天骨/41

横刀立马徐王爷/44

龙江的海洋盛典/47

 秦淮风月:烟笼寒水月笼沙/51

月色沉香,画舫依旧/51

晋时桃叶今宵渡/54

江南贡院,东方的西西弗神话/57

夜泊秦淮几多梦/60

 逝者如斯:大江东去浪淘尽/64

万里长江第一矾/64

依楼天冥云如幕/66

狮山阅江/68

 暮鼓晨钟:多少楼台烟雨中/71

栖霞古刹醉红尘/71

烟云步尘香/74

此恩绵绵无绝期/77

灵谷桂子/79

 凡尘别境:庭院深深深几许/82

清凉山的文脉/82

传奇巨富沈万三/85

淮水儒林/87

九十九间半,乐隐红尘间/89

【遗风】

 钟山风雨起苍黄/94

光复南京的枪声/94

拜谒中山陵/97

总统府风云/103

小红山美龄宫/107

人生处处有青山/111

 民国历史影像/114

行走“民国风情子午线”/114

百年长江路/123

邂逅梅园新村/125

浮华落尽颐和路/128

 故人故里门33

张恨水的丹凤街/133

傅厚岗4号:悲鸿情缘/136

爱满行知路/137

《大地》上的东方情结/140

小粉桥1号:南京的辛德勒/143

 墨韵书香:源头活水来/146

南京大学:三江清如许/146

东南大学:图腾六朝松/148

南京师范大学:诗画随园/151

 离别的站台/155

中山码头的汽笛声/155

浦口老站:未曾落幕的戏台/157

追忆南京西站的繁华/161

 光影老胶片/164

大华电影院:流光容易把人抛/164

老影院的花样年华/166

【民趣】

 新街口:追忆似水流年门70

永远的“中山”情结/170

中央商场:新街口的起点/173

仰视与俯视之间/175

 一个年代,一种情怀/179

声色1912 /179

1865:铁血雄心的谢幕/184

 金陵民俗门89

云中谁寄锦书来/189

秦淮夜阑珊/193

天落雨花/196

水做的昆曲/198

 南京人速写/201

“大萝卜”的魅力/201

花开花谢,宠辱不惊/203

老城门的消暑时光/206

 饮食金陵/209

春江水暖鸭先知/209

随园里的南京食单/213

秦淮八绝/216

素年禅斋/217

此情可待成追忆——回味京苏大菜/219

 游走城市的脉络/223

古城秋声/223

南京赏花地图/226

地铁:城市时空的脉搏/231

试读章节

虎踞龙盘:六朝如梦鸟空啼

·吴宫一梦

可曾见过,有一只破茧而出的蝶,穿过历史的迷雾,寻觅台城幽径中的暗香?可曾见过,有一只翩翩起舞的蝶,飞过庄周的梦境,传递覆舟山下的相思?可曾见过,有一只孤独寂寞的蝶,唤醒禅寂的光阴,逶迤出某个飞琼烂漫的春天?

寻找南京的六朝遗迹,仿佛总隔着一层缥缈的云雾,你能读到太多太多的传说,却难触摸到历史真实的存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土丘。”如今,走在南京四牌楼地区的老居民区内,谁能想象得出这一幢幢旧住宅楼就坐落在六朝皇宫的故土之上呢?浓荫密布的阡陌小巷里,安详的老人看着孩童玩耍,稚嫩的手掌中捏着的那一抔泥土早已不是当年残垣断壁的遗迹了。

在南京图书馆,有一个名叫“湮没的皇宫”的现代化展厅,所展示的就是以东吴宫殿为雏形的六朝皇宫模型。

229年,那是三国群雄逐鹿的历史。那一年秋天,孙权将东吴的首都从镇江迁回建业,不久下令改造位于今天南京进香河西岸的孙策府邸,作为日后的皇宫使用,并取名为“太初宫”。据考古专家考证,完工后的太初宫东起珠江路大石桥,以进香河为宫城护城河,西接中山路,南跨北门桥水道,北至唱经楼,占地约9万平方米。在太初宫东面和北面,又建了皇家花园、皇宫卫队营地和储藏皇家物资的仓城;皇宫的西面,约在今天广州路南京大学校园一带是当时太子的花园,名叫“西苑”。东吴后主孙皓即位后,大兴土木,建成了更为宏伟的昭明殿,垒土为山,山上建楼阁,用珠玉装饰飞檐翘壁,遍植奇花异草,并且下令开凿城北渠,将玄武湖的水引入皇宫。太初宫、昭明殿和西苑城共同构成了东吴的皇宫,也成了东晋和南朝四代皇宫的雏形。

六朝松,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一处著名景观,相传这棵1500岁高龄的桧柏是南朝时期梁武帝亲手种下的。昔日的皇家宫阙,今朝已是国内著名的学府,东南大学历届学子在毕业离校前总会在这棵古柏前合影留念。苍翠婆娑的树影将校园衬托得分外静谧和安详,不知道它是否还记得1500年前的金戈铁马。

仰望东南大学校园内那棵浴火重生的古树,让人生发无穷喟叹。因年代久远,桧柏已显出垂垂老态,树干内部的躯体已经死去,仅靠树皮传输养分;几根钢杆从它的枝丫间穿过,支撑着这个老者的身体。令人惊讶的是,古树的树冠仍然枝叶葱翠,显示出一股神奇的生命力,也许,它的身上流淌着的仍然是南朝的千年文脉。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其实,韦庄所感怀的台城已并非现在玄武湖北岸的那一段城墙了,原先作为六朝皇宫宫城的台城被隋文帝杨坚一声令下放火焚为了灰烬。那一年,繁华的南京城被攻陷的同时,杨坚萌生了一个险恶的计划,他要将南京从华夏版图中彻底抹去。也许是出于嫉妒,他嫉妒这座江南古城在310年间接连出了44个皇帝;也许是出于恐惧,他恐惧那紫气东来、虎踞龙盘的传说,他要用刀剑和烈火铲除千年龙脉。

对于南京来说,这是一次灭顶之灾。杨坚焚毁的不仅是前朝的宫殿,还包括所有的官衙、园囿,以及商铺、作坊、住宅。宽阔的道路全部挖断,蜿蜒的河道全部填平,房屋宅基全部犁翻,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农田,昔日商贾云集的建康城一夜之间回到了史前的荒古岁月。

随着南朝陈代的终结,文化艺术辉煌灿烂的六朝时代结束了,魏晋遗风在大一统的隋王朝的变革中消失殆尽。而南京,也在杨坚的政治打压下越发变得隐忍而坚韧。在诗人韦庄看来,经历了300余年的6个朝代恰如南柯一梦,唯有玄武湖畔十里杨柳,如烟云一般将远古的人和事娓娓道来。

无情的战火终究烧不尽南京的王气,300年后,南唐王朝在这片废墟上重建了华丽的诗篇,700年后,朱元璋在这个锦绣之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版图。

随着近些年旧城改造工程的开展,南京老街巷里不时发掘出六朝宫城的遗迹,杨公井、长白街、大行宫、常府街、游府西街……在现代机器的挖掘下,那些残垣断壁从尘封的地下露出了沧桑的面容,仿佛形容枯槁的老人,茫然地面对沧海桑田的变迁。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吴宫的风云犹如一串断了线的珍珠,散落在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  既然历经了时光枯荣,又怎能免于一身淤伤?南京,以其独有的大度与包容冰释了前尘的恩怨,只在讳莫如深的眼神里隐约透露出一道陈旧不愈的伤痕。

不留无谓的纠缠,亦不留浅薄的回忆,让世人叹惋的是昔日宫阙脱俗的背影。

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南朝物华,都付与了夕照苍烟。金陵的梦,像流水中的落花一样轻盈,在岁月失散的深处,有情有义地醒着。

P14-16

序言

王谢燕啁啾

是谁撑一把纸伞,漫步在多情的烟雨中,寻觅昔日遗失在秦淮的旧梦?是谁抚一张古琴,端坐在台城上静静地眺望,独自等待玄武湖畔的柳绿?是谁乘一叶扁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磨洗江水中前朝往事的年华?是谁折一枝桃红,收藏了绝代的暗香,低吟浅唱胭脂井旁俊逸风流的诗篇?

滚滚江水从遥远的三江源澎湃而出,一日千里盘旋于此,奔流不息的长江孕育了江南的亭台水榭,更催生了一座号称“六朝古都”的城市。

南京,自古就有着虎踞龙盘的威名,更有着十朝都会的繁华。

当金粉散尽,当柳暗花明,这座江南的古城,彰显的是深厚的底蕴;当王谢燕去,当朱雀草凋,这座江南的古都,正在宣纸上挥毫出流苏一般的水墨诗意。

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充沛的雨量,带给了这座江南古城水一般的明净秀丽,亚热带季风的吹拂更让这里尽览四季的风光。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茂盛的植被,密布的江流河网,起伏的山川丘陵,四时的变幻里更有数不尽的曼妙与多情。春光明媚时,鸡鸣寺的樱花如潮水般盛开,弥漫成悠远钟声里的浮云;夏日炎炎时,参天的法桐仿佛巨大的华盖,将城市的街道笼罩成祥和的绿荫;秋高气爽时,登临栖霞,去寻找红叶的脉络,看层林尽染的山涧处那一抹红尘的余音;冬雪缥缈时,数三两枝蜡梅,品读紫金山麓窸窣的历史遗迹。

襟江带河,钟灵毓秀,携着紫气东来的传说——南京,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会受到千古帝王的瞩目。

帝王爱的是王气,帝王惧的也是王气。战国时的楚威王在梦中见到国都东南有王气袭来,惊恐万分,为防止有人在此称王,便铸造了一对铜人埋在钟山和幕府山下,以镇王气,从此此地得名“金陵”。楚威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破坏风水的始作俑者。到秦朝时,始皇帝冬巡会稽,途经栖霞,听说金陵有帝王之气,便下令断山挖河,从此诞生了一条秦淮河。楚王与秦王之举仿佛成了南京命运的一个谶语,随后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很不争气,几十年的短暂寿命一次次验证着这个宿命般的传说。

尽管金陵被始皇帝改名为“秣陵”,但依然被历代帝王们钟爱着。紫金山纵横南北,恰似巨龙潜伏,石头山临江陡峭,则如猛虎盘踞——虎踞龙盘的宝地也因此成了历朝历代刀光剑影的逐鹿之所。

在那个三国争雄的年代,吴王孙权在南京建都称帝,号令三江水军叱咤江天,让辛弃疾油然而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

不久两晋更迭,宋齐梁陈亦如过眼云烟、黄粱一梦。310年的繁华岁月,在陈叔宝《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黯然无声了。隋文帝为了防止有人借南朝故都起事,干脆一把大火烧毁了六朝宫殿,一切归于沉寂。

400年后,这片土地上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南唐,虽如流星般短暂,却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灿烂的笔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限伤感的人和事,吟诵出无尽的风流与旧梦。

年华未老,物是人非,一切太匆匆。

风云激变。千年后,一个名叫朱元璋的布衣在紫金山下称帝,开创了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他修整和扩建了六朝古城,终于建成了长达34公里的世界第一石城。

看那数丈高的石城,哪一块城砖不曾目睹过一阵阵渐去渐远的战马的嘶鸣呢?

近代的风云际会也在这里交织。1840年,下关江面上的英军舰船将南京推向了时代的浪尖,一纸《南京条约》让这座风华正茂的古城承载了太多的负担。10年后,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大兴土木,建造王府。1866年天京陷落后,清军大肆劫掠,放火焚毁了王府,在今天的总统府、瞻园、朝天宫等历史遗迹中,尚能从幸免于难的建筑上窥见当年一座座宫殿的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中华民国”,两千年的帝制伴随着南京城内五色旗的升起悄然终结,一代先行者孙中山在这里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博爱的呼声从长江两岸传遍华夏大地。

1912年,南京人永远记住了这个时代的符号。

一起被南京人铭记的,还有孙中山先生。时至今日,南京城内还有很多以这位民主先驱的名字命名的地方——中山门、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陵、中山植物园、逸仙桥、逸仙小学……孙中山曾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人们缅怀这位先行者的思想和功绩,在中山陵392级台阶上,每天都有前来瞻仰的人,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成了他追求民主的一生最质朴的写照。

民国风情开始在南京绽放,礼帽、文明棍、一件件新款旗袍在街市间穿梭,中西合璧的建筑悄悄拔地而起。在南京老城区,几乎隔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一幢大楼或者小屋的外墙上挂着“南京近代重要建筑”的大理石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铁道部、最高法院依然器宇轩昂,梅园新村、江苏路、颐和路上的一座座老公馆则在绿树成荫的遮蔽中打着盹儿,淡然地泯却了昔日的恩怨与纠葛。

一直将生命延续至今的是那一株株繁茂的法桐,它们大多已近百岁之龄,斑驳的枝干上布满了岁月的年轮,唯有年年初春树叶新绿时,一根根筋络清晰可见。它们通向时光的隧道,要带你回到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

南京就像一本大书,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这本书里的旧事,是数点不完的,仿佛烟雨绵绵的春日,细数屋檐上滴落的雨珠,一串串,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往事如雨,滋润着昔日的花开——多情的江南,多情的雨,多情的花……

雨花,这是南京独有的美丽,因此南京的土地上诞生了一种叫作雨花的奇石。抚摸南京的历史,仿佛在抚摩一块雨花石,天然的纹样、自然的手迹,一切仿佛命运的造化。你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种质朴、温润与祥和,能感觉到石头周身带着佛性的美丽。

南京,如同一块碎裂的雨花石,斑斓的纹样在江水中闪烁,断裂处的棱角渐渐变得圆润,在穿越了无数个时空的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得有些凄美。历经了六朝的风云,见证了大明帝国的争锋,消沉了近代枪炮的轰鸣,岁月的磨洗,让天生丽质的宝石越发显露出质朴的光泽。隐忍、坚韧,这是这座故都在历史的淘洗后积淀下的性格。美丽的雨花石,便是这座古城在一次又一次的荣光与伤痛后炼化而成的舍利。

如今,整个中华大地,以“京”命名的城市只有这一北一南,南方的京城与北方的京城遥遥对望。铁索沉江,折戟沉沙,总觉得——南京,负不起这样的沉重。

也许,它本就不该做一个都城。

定都南京的朝代,气数总是太过短暂,六朝古都,区区三百一十年尔尔。若加上近代定都于此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也不过徒增了三十个春秋。

可是,气数短暂又如何?中华大地上,能有几座城市如此受到帝王的钟爱呢?

朝朝暮暮,岁岁年年,不断有胜利者以天子的姿态临幸于此。每一次天子垂青后,荣光散尽,留下的总有不为人知的伤痕。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世事如梦,梦醒无痕,谁人解得其中的沧桑?

关于南京,苏童在《一个城市的灵魂》中写道:“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替着……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质,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千百年来,它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争端、太多的起落与沉浮,甚至劫难。然而,永恒的是绝代的风华,阴霾过后,吐露出的依旧是明净与秀美,犹如怀抱砂石的蚌,用自己的隐忍和坚韧在肉体的伤口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凝结出绝美的玉珠。

南京,以诗意的政治模式,演绎了一段俗世性情的人文剧目。寻访南京的历史遗踪,摩挲这座故都遗留下的残片,一如俯拾江水边的碎石。惊涛骇浪过后,粗粝的石头变得细腻而光洁,更为坚硬的性情凝结在了内心深处——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掷地有声。

金陵帝王州,亦是六朝佳丽地。桃叶渡畔,王献之轻舟迎娶佳人,留下了一段魏晋遗风的往事。还有那香闺深处秦淮八艳的传说,在飘摇的烟雨里长袖漫卷,舞尽一个女子的才情与风骨,舞尽一个朝代的婉转与缠绵。

江南的金陵该是怎样让人眷恋?南北朝时,陈伯之北逃,丘迟为了劝他回梁,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陈伯之读完这短短十六个字,顿时心中满生思乡之情,立即回到了故乡。

一抹烟雨无痕。几枝桃李缤纷,南京的美是流水的呜咽,是涟漪的缠绵。流水,是南京脉络,更是江南柔情的脉络和诗的脉络,烟花长夜,一水碧波,水中映着城市的街灯,那一片流彩的天空,装点的是今人的繁华,却照不明古人的旧梦。明月遥挂,波光隐隐,流淌在水中的人和故事依然清晰可见。

自古就有“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经济的富庶带来了城市的繁华,也营造了繁荣的文化。李白曾在南京写下这样的诗句:“六代更霸主,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在夫子庙前,竖立着一座“天下文枢”牌坊,牌坊的抱柱上刻有乾隆皇帝的一副对联: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之极;大哉夫子,会诗书易礼春秋集其成。

这样的殊荣,南京受之无愧。国学大师朱侯在比较了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四大古都后,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的文化脉络不是高居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根植于民间的市井传奇,与儒学正统相伴的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风花雪月、画舫轻舟。

刘斯奋先生历时10余载,创作了描摹明末金陵士人的小说《白门柳》,书成后刘先生赋词一首:“钟阜斜阳,秦淮别浦,薰风醉杀花无数。一从鼙鼓渡江来,漫天翻作惊红舞。秃管争晨,孤灯夺暮,华年心力甘分付。妍媸异代未招魂,琵琶一曲凭谁诉。”渐渐远去的诵读之声,仿佛秦淮水上烟柳,满目浸染凄迷之色。

江南的书香墨韵,得到了无数才子佳人的青睐,就算是帝王也甘愿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那一声“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叹惋,让多少后人扼腕?卧己之榻,惶惶然不敢安睡,是否非得如此,才明白“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奈呢?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清凉的季节,明月失去了色彩,寂寥的城头,山水遗忘了历史。金陵的月色,沐浴着江南的烟雨,湿润的光芒里,是诗性的沉默和包容。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暮烟轻笼,几许微风载着世事远去,明净无尘的书案上,一壶清茶,一卷诗书,一炉袅袅的熏香。临池翰墨,烟云舒卷,岁月的漂洗流转,借着这一方灵性的水,洗涤一怀至真至性的风骨。

南京是一盘禅寂的棋,你听得见棋子的脉搏,却参不明落子刹那间的玄机。

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演绎了多少家国情仇;一抔抔浑厚凝重的尘土,掩埋了多少风流往事;一首首跌宕起伏的诗词,镌刻了多少前朝旧梦。紫气东来,虎踞龙盘,秦淮烟雨,六朝遗风,南唐诗画,明清繁华,民国风情……所有的身影恰如过眼烟云,它们已经远离了红尘,但并没有彻底消失,总在遥不可及的天边召唤着怀旧的人们。

古老的明城墙上,一株荒草在远古的风中喃喃自语。

南京,终究洗尽了铅华,平静而朴实地立在华夏东方。今日的南京仍然以其惯有的大气、包容、质朴,书写着江淮大地的传奇。享有“中华第一商圈”美誉的新街口在炫目的霓虹中见证了日复一日的繁华,洪武路金融街、正洪路商业步行街、太平南路黄金珠宝一条街、王府美食街、石鼓路酒吧街、冶山民俗文化街、朝天宫古玩字画一条街、莫愁路古玩一条街、长江路文化一条街、仓巷明清一条街、淮海路民国文化一条街等各种特色街区将流行与时尚编织成了文化的简牍。

古老的鼓楼旁边,紫峰大厦以世界第七高的雄姿俯瞰城市的繁华,谱写着紫气东来的新景。不断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遍布了城市的地下和空中,仿佛时光的隧道,穿越了古往今来。高铁南京南站以“亚洲第一铁路站”的姿态成为京沪铁路线上重要的动脉,南来北往的通衙古城正彰显出勃勃的生机。

夫子庙、狮子桥、甘家大院的传统美食声名远扬,老字号绿柳居、马祥兴擅做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等金陵大菜,至于南京老百姓最为热衷的鸭肫干、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更是遍布了街头巷尾。

传统的民间艺术也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精致的云锦工艺名震海内外,鲜艳的色泽描绘出了令人惊叹的锦绣辉煌。

随着2014年脚步的临近,第二届青奥会的圣火即将在南京点燃,风华正茂的千年古城再一次迎来全世界的瞩目。

旧事遗韵在烟水中散去,十里秦淮,千年后仍然是生动婉约的辞章。

朱雀桥边,乌衣巷口,日斜燕飞,王谢的神韵已在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中不经意地铺陈开去了。难怪半个世纪前,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波德莱尔有一部散文诗集叫作《巴黎的忧郁》,而在世界的东方,同样有一座略显忧郁的城市,那就是南京。忧郁,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梦境,让人感动,也让人怜惜,更让人崇敬。此刻,我正走近南京,走近这个古色古香的忧郁的梦——我不愿惊扰了她,且让我踮起脚尖,轻轻地——轻轻地走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京城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2533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1
CIP核字 201231101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