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
内容
编辑推荐

余世维博士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同时是享誉全国的职场竞争力培训专家,他在《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中传递的家庭教育理念借鉴了职场案例,生动活泼、不教条。《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更多地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述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以及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最好、最有成效,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内容推荐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竞争力的力作。

优秀的家庭教育既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更是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因素。余世维认为,职场中很多员工没有前途,根源在于他们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想要孩子学习好、会做人,以后有“彪悍的竞争力”,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磨炼,家庭培养无疑更为关键。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做到最好?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中,余世维给出了答案。余世维融合西方家教大国的优秀家教思想,以及自己成功培育两个优秀女儿的心得,系统讲授了如何培养孩子十个方面的竞争力,既能让父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他们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目录

前言 家教决定一生的高度

第一章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来培养

 我的家庭受教生涯

 幼年生活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老师教IQ,父母养EQ

 

第二章 教养:“受人欢迎”的孩子更有优势

 “有教之养”养出贵族之气

 不能熟不拘礼,尊重从家庭开始

 不论得失,不要让孩子失礼

 公德为孩子的言行加分

 纠正孩子的小家子气行为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秩序和伦理是大国家教最显著的标志

 

第三章 自律精神: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小时候没规矩,长大后不成器

 整洁的家养出有秩序的孩子

 培养孩子定时定位的习惯

 教会孩子今日事今日毕

 让孩子自由发挥不等于让他任性随便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培养出有自律精神的公民,社会成本可以明显减少

 

第四章 学习力: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引导孩子读有意义的书

 教会孩子做读书札记

 引导孩子平均地汲取知识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更好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安排好孩子一生的读书计划

 

第五章 动手能力:做事的经验为孩子赢得更多机会

 “从做中学”是执行力的最佳培养方式

 养成做家务的传统

 鼓励孩子有想法就去实施

 不轻易帮助孩子,不让他“不劳而获”

 多动手,克服畏难情绪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爱孩子就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

 

第六章 协调能力:平衡健全的个性为孩子的未来加分

 父母刚柔并济,孩子性格不易偏激

 协调好学习和生活,孩子身心才健康

 引导孩子文理并重

 家庭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人际关系

 让孩子管理金钱,做到合理消费支出

 生活应该奢俭有度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审视中国父母的平衡能力

 

第七章 自信独立:在家庭中成长为新的个体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父母

 自信培养规划:事前要准备,事中要纠偏,事后要检讨

 能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有独立的资本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从小开始,鼓励孩子讲话

 

第八章 观察力:抓住细节才能发现成功的秘密

 孩子能注意到小区哪里不合规范吗

 细心是成功者的一种根性

 生活的细节在书本之外

 教会孩子心思细腻

 要求孩子对生活做更好的改善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关注细节,生活更加精致美好

 

第九章 合作力:先“合”亲友,后“合”社会

 孩子的团队意识要先从家中养成

 有同理心,才能照顾别人的感受

 先帮助别人,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帮助自己

 教育孩子不要区别对待朋友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从小开始,引导孩子喜欢“人”这种动物

 

第十章 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孩子有未来

 会玩的孩子头脑更灵活

 放手让孩子在家里玩

 鼓励孩子尝试右脑型艺文活动

 不要批评孩子的创意

 答案不要给得太快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家教成功,整个社会都有活力

 

第十一章 决策力:放手让孩子出谋划策

 孩子的决策力从细微处开始培养

 孩子眼界开阔,作决定就会更全面

 适当时让孩子“当家”,培养战略战术思维

 引导孩子目光放长远,以赢得更大成功

 多想五步,培养孩子的预见力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家教成功,民族才能富强崛起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上海,一岁的时候跟父母到了台湾。其实我们家在我曾祖父时代,就在上海做生意。如果不是打仗,我想我会在上海长大。大学毕业后,我游学欧美,学成后先后担任过不少大型企业的高管。

我今天取得的成就,要归功于我的父母,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

我的母亲非常大气,她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有魄力,心胸要宽广。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官,他引导我多看书。我从小就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书,书中那些我接触不到的生活和世界开启了我的心智,使我能够在原本有限的生活和世界中去体谅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接受多元化的思想。

习惯指导着一个人的生活,也常常主导着一个人的命运。我的大部分好习惯都来源于父母的教导,我至今深深地记得母亲告诉过我的一件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战败,按照规定,所有日本的战俘和侨民,最多只能带10千克的东西离开中国。我外祖父的邻居都是日本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相反几乎要把整个家都留下。日本人把家收拾好,就拿着房子的钥.匙来看我外祖父,并留下了钥匙。

等日本人走后,外祖父带着我母亲去看隔壁日本人留下的房子。他们打开院门一看,发现院子全部扫过了,簸箕与扫把统统立在墙边,屋子的地板也擦过了,拖鞋统统排在一条线上,杯子、碗、调羹洗干净后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床棉被、每一件衣服也全都一件一件地挂得很整齐,甚至连破掉的纱门、纱窗也都换过了——他们是这样收拾好之后才把钥匙交给中国人的。

外祖父牵着我妈妈的手说:“这个民族很可怕啊!这种民族将来要强大!”我的母亲记住了这句话,从我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求我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有一次搬完家后,我对保姆说要把房间打扫干净,保姆却回答:“先生,我们都要走了,还打扫它干吗?”我跟她说:“阿姨啊,一个人要离开一个地方,就要干干净净地离开,新来的人才好开开心心地住进来。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离开,代表我们的教养和习惯,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的风格。”

可以说,外祖父家中的好传统经由母亲传给了我,再经由我和太太传给了我的两个女儿。岁月可以流逝,优秀的传统却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香火传承的意义!简单的生命特征传续下来不代表永恒,美好和价值才是我们追求传承的意义。

干净整洁只是父母传给我的一个习惯,严谨、同理心、遵守规则、学会自律等都是他们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因为这些习惯,我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欢,使我初出社会就很容易地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和尊重。同样,我的女儿也因为我和太太的培养,得到了同学和朋友的认可,甚至因为讲秩序的好习惯得到了同龄人难以得到的实习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交际规则:如果别人对你的印象很好,那么其他的事情他就会顺其自然地接受你了。人类是很奇怪的关系动物,尤其是中国人,如果我肯定你这个人,那么你身上其他的缺点,我都可以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我们的孩子一定要遵循普世价值观去培养,把他们培养成有涵养、有文化的公民。其实,在我们的孩子因为更好的教养和习惯被他人垂青的时候,他就已经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核心竞争力了。

除了各种习惯,父母对我身心的爱护使我感念至今。父母对我的教育是独立的,从来不干涉我的想法和事情。父母从来不会管我做了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出国读书这些事情完全由我自己决定,他们只是提供参考意见和各种帮助。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培养我独立的思维和习惯。我成家之后,对我的女儿也采取了同样的养育方式。她们成长得很好,完全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们经常说,做父母太操心了,其实,放眼世界,中国家长操心最多。现在,很多家长都过度呵护孩子,有操不完的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能力差、依赖性强,长大之后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在这本书中,我更多的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讲家长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社会需求什么,家长就培养孩子什么。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家教是不可被替代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我的想法和建议都是针对父母在家教上可以做的改善,父母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我也不会提出无理的呼吁和希望。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冷漠地打败别人,而是希望他们可以带着温情去生活,乐观地争取自己在这个社会和自我人生中有价值的位置。

我以自己和他人的受教经验以及教养子女的心得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不要以孩子的未来前途为重点去规划他们的生活,去努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作为一个人,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不要用最后的结果去置换孩子一生幸福的能力!P3-5

序言

鸿海集团的老板郭台铭和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他去日本考察,日本三菱公司的老总说:“郭老板,你们中国人很聪敏,但是想要变成一个科技大国其实非常困难。”郭老板心中当然不悦,马上问道:“何以见得?”那个日本企业家就说:“中国的孩子都是一胎化,一胎化长大的孩子通常不会感恩,也缺少团队精神,而科技是团队努力的表现,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就任何科技的。”郭老板说起这件事时义愤填膺,恨不得“一个耳光打上去”。

我听到这件事后,也是一晚上睡不着觉。日本人的自大和傲慢让我气愤,然而冷静下来,感觉日本人说得有几分道理。我们自己平时也有这个体会,我们买一个微波炉,买一个等离子电视,有日货和中国制造两种,绝大多数人都会买日货,日货已经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人做科技、做品质的确是十分优秀的。

我在日本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日本人的方方面面也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因此,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总是井井有条。而这种严谨的生活表现就是来源于小时候家教的培养,好的家教,让日本孩子有很强的竞争力,也让日本这个国家崛起。

我在世界各地、在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做过管理方面的演讲。每次演讲之前我都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各种调查研究,进行分析,会与这个行业的老板们进行沟通。在企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我们不太满意的员工和干部。我们不满意他们的工作表现,不满意他们的行为态度。做了半辈子的管理咨询,我发现,员工的竞争力、员工的素质是与家教直接相关的,家教决定他们一生的高度。

台湾有一个公司叫橙果设计,是台湾商界的新秀,他们给大品牌作设计,设计出很多很有创意的作品。它的创始人叫蒋友柏,是蒋介石的曾孙,蒋经国的孙子,系出名门。他经营公司有这样一个原则:不用30岁以下的人。他招聘员工不要30岁以下的,甚至30岁以下的客户都不谈。他说:“30岁以下的人没救了,他们有想法但不表示他们会做事,会做事也不表示会做正确的事情。”后来,记者问他:“蒋先生,您这是不是一种刻板印象?”他说:“绝对不是,我实际操作以后发现就是这样。”

蒋友柏讲得可能有点激烈,或者有点极端。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板、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30岁以下的人是有点不太好用的。我们国内现在90后的人都开始出来工作了,优秀的当然有,但是总体来说,和五六十年代的人比起来,是比较不好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说到底就是他们所受的家教不是非常成功。

这就是我做“家教与竞争力”这个课题的原因。在中国,没有人培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实在是一个悲剧。家长没有教好,老师再怎么挽救都很困难;如果老师也没有教好,那到了单位、到了社会就更困难了。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教育好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家庭,就教育好一个社会。

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一丁点成就,那这成就要归功于我的父母。我父母没有受过不得了的教育,但是作为儿子,我回想起自己至今走过的路,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在我小的时候,他们纠正了我的很多想法,对我人生的行为做了很多规范,这对我后来的事业和生活帮助非常大。

母亲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我的母亲是皇族爱新觉罗的后裔,是个很大气的人,她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有魄力,心胸要宽广。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官,和很多父亲一样,他虽然很少管我,却引导我多看书。我从小就看了许多的书,各种各样的书,所以我喜欢接受多元化的思想。他们让我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使我打了很好的基础,尽管小时候受过一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苦是值得的,也是应当的。

我父母这样教育我,我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自然也不敢马虎。我太太是一位极有学识和通情达理的人,我们的家教理念相当契合。我想,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的家教理念不合,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爸爸这边管教,妈妈那边纵容,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两个女儿相当争气,生活上乖巧懂事,学业上也小有成就,让我和太太很欣慰。大女儿结婚后,还经常对我和太太说:“等我有了小孩,还要请爸妈来教导。”女儿认可我们的教导,我们当然高兴。

我的教育是在美国和英国完成的,我的工作是在日本和德国开始的。世界上有名的国家,我大概都到过。在这些国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国家教的重要性。因为我有优秀的父母,也成家了,成了别人的先生,成了孩子的父亲,也是公司的老板,这30年来围绕地球20圈,所以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的真实感悟,是我自己亲眼所见的,或者我亲身经历的,或者是我在生活中所体会的。所以,形成《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这本书,希望能给中国的父母们一些建议。

当然,这本书里的意见和方法一只能算是我个人的浅见,并不能算是极为全面权威,所以,还请读者们谅解和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世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19336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