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经国传(最新插图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肖如平先后两次赴台湾、一次赴美国搜集资料。期间,查阅了《蒋经国先生全集》、蒋经国档案、蒋介石档案以及《蒋介石日记》等资料。历时近三年时间的资料搜集,逐步对蒋介石和蒋经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蒋经国传》。本书是大陆蒋经国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本书,读者就可以知道蒋经国的魅力究竟何在。

内容推荐

蒋经国的魅力,究竟何在?翻开肖如平编写的这本《蒋经国传》,你就会知道答案。

《蒋经国传》是大陆蒋经国研究的最新成果的首版发行。该书引《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四百余处。

《蒋经国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一 古镇溪口/001

 二 经儿可怜/002

 三 经儿可教/006

第二章 在苏联的岁月

 一 赴苏留学/010

 二 打倒蒋介石/012

 三 险遭枪毙/015

 四 “劳动改造”/020

 五 异国婚姻/023

 六 回国之路/024

 七 种瓜得豆/028

第三章 洗心革面

 一 蒋介石不愿相见/030

 二 杭州认继母/031

 三 溪口拜亲娘/034

 四 洗心革面/036

 五 造福乡邻/039

第四章 初试身手

 一 保安副处长/043

 二 军训总队长/045

 三 新兵督练处长/047

 四 代理行署专员/050

第五章 扬名新赣南

 一 严禁烟赌娼/055

 二 打击腐恶势力/062

 三 三年建设计划/067

 四 屡遭日机追杀/073

 五 蒋介石赣南之行/076

 六 生死之恋/079

第六章 崛起于三青团

 一 三青团的成立/083

 二 筹建江西支团/086

 三 中央干校教育长/090

第七章 涉足军界

 一 “十万青年十万军”/098

 二 掌控青年军/101

第八章 与苏谈判交涉

 一 莫斯科谈判/108

 二 东北交涉/117

第九章 上海打虎

 一 法币贬值/125

 二 发行金圆券/127

 三 临危受命/129

 四 上海一片“打虎”声/133

 五 青年服务总队/137

 六 扬子公司案/139

 七 有市无货/141

 八 孤军奋战/143

第十章 大撤退

 一 另起炉灶/149

 二 准备迁台/152

 三 抢运国库黄金/154

 四 溪口总管/158

 五 出生入死/165

第十一章 改造国民党

 一 反省/169

 二 初拟改造方案/172

 三 改造委员会/175

 四 整肃与组训/180

 五 中央常务委员/183

第十二章 重建政工制度

 一 大陆时期的政工/186

 二 重建政工/189

 三 政工干校/195

第十三章 掌控情治系统

 一 整合情治机构/199

 二 智斗毛人凤/202

 三 白色恐怖/205

 四 孙立人兵变/208

第十四章 反共“救国团”

 一 反共抗俄/215

 二 青年导师/218

 三 打落牙齿和血吞/222

第十五章 退辅会

 一 退辅会主任/226

 二 战士授田/233

 三 修筑中横公路/235

第十六章 接班之路

 一 陈诚被弃/239

 二 蒋纬国被贬/247

 三 执掌兵权/251

 四 蒋介石指定“接班”/257

第十七章 外交困局

 一 五度访美/263

 二 退出联合国/272

 三 尼克松访华/280

第十八章 励精图治

 一 革新保台/284

 二 十大建设/291

 三 苦撑“外交”/300

第十九章 继位

 一 蒋介石逝世/304

 二 出任党魁/308

 三 当选“总统”/312

第二十章 “党外势力”的崛起

 一 中坜事件/320

 二 美丽岛事件/324

 三 组党运动/327

第二十一章 向历史交代

 一 “总统”不传蒋家人/336

 二 吹响革新号角/341

 三 从戒严到解严/346

 四 开放党禁/350

 五 从“三不政策”到开放探亲/355

第二十二章 逝世

 一 油尽灯枯/363

 二 吐血而逝/368

 三 李登辉上台/372

试读章节

一 赴苏留学

1923年1月,孙中山和越飞发表联合声明后,孙中山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这一决定,不仅使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苏俄在东方找到了一个革命的盟友。然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的逝世,顿使苏俄在中国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朋友。为了让广州国民政府继续执行联俄政策,苏共领导人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孙中山为旗帜,招徕大批中国先进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培养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成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莫斯科中山大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当时,苏联驻广州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被称之为广州国民政府的“保姆”。国民党中央的许多重大决策都要经过他,莫斯科中大在中国的招生就是他一手操办的。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孙中山劳动大学,帮助中国国民革命培养干部,建议国民党选派学生去莫斯科中大学习。这个提议很快获得一致通过,并成立了由谭延闽、古应芬、汪精卫组成的招生委员会。

选派工作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进行,消息一传开,不少青年踊跃报考,考中大一时成为革命的时髦象征。考试在广东大学举行,考题仅是写一篇题为《什么是国民革命?》的文章。由于广东是当时革命的中心,因此报名者多达1030人。经严格挑选,最终录取310名学生。其中,广州180名、上海50名、京津地区50名,鲍罗廷又特别推荐30名。鲍罗廷推荐的大都是国民党要人的子女,如蒋介石之子蒋经国、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弟弟张发明、邓演达弟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等。蒋介石对蒋经国留学苏联的态度是肯定的,他在10月1日的日记中对蒋经国留学苏联表示完全赞同并寄予很大希望。

1925年10月25日,蒋经国与第一期赴苏留学生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到达海参崴后,改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旅途中,蒋经国并没有感到孤单,他说:“船上一共有90位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起开会、聊天、读书、用餐,大家都觉得很愉快。”也就是在此次旅途中,蒋经国细看了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这是他所看的第一部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经过25天的长途跋涉,蒋经国等人终于在11月底抵达莫斯科。

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址位于莫斯科河西岸的瓦尔洪卡大街16号,是一座三层建筑。这座古建筑是十月革命前一个俄国贵族的官邸,屋顶浮雕华美,室内吊灯堂皇,每一间房屋都高大敞亮,一个大厅已改成礼堂,整座宅院已改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校部内有各种学习、办公设施,以及花园、篮球场、排球场、溜冰场。宿舍室内卫生、暖气、床褥等设备齐全,生活很舒适。毯子、枕头、被单,都是一式的,由学校发给,每星期更换二次。学校还给每位学生一套西装、一件外套、一双皮鞋、毛巾、浴衣、手帕、衬衫,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学校的伙食、学生的着装、日用品、生活补贴均远远高于当时苏俄的一般标准。 “八点钟早餐。每个学生有一本饭票,每月发一本。每日饭票分早午晚饭三张。每人可用饭票到发饭处领饭。饭菜并无优劣之分,完全一律。今天早餐是面包、白脱油、香肠炒蛋。”而苏联学生的早餐则是“一个黑面包,二个洋芋艿”,蒋经国在日记中说:“我看了非常自愧。我是外国人,不花一个钱,在他们的国内吃得这样好,而他们自己的大学生,却这样吃苦。”

中山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中国革命培养、训练干部,因此它不同于普通的大学,而更近似于干部培训班。莫斯科中大学制二年,中国学生来到这里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习俄语。第一学年,俄语学习时间特别长,每天为四课时。其他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第二学年的课程为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经济地理等。中山大学还有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军事训练,该课程每周一天,主要内容为步兵操典、射击、武器维修等。学习的方法是教授先授课(用俄文讲,有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提问、教授解答、自由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授作总结。

蒋经国在学习上十分刻苦,不仅重视俄文的学习,对西方革命有关的科目与政治学、经济学也下了一番苦功。由于蒋经国的刻苦努力,他进步很快。并相继在学生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中国的展望》和《中国北伐一定成功》是他认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入校刚刚两个月,当时年仅15岁的蒋经国就引起了学校苏共党支部的重视,批准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被转为预备党员。1926年下半年,蒋经国被邀请参加莫斯科一个群众大会。他在大会上以《中国北伐的目的及其最后的成功》为题,用俄文向大约3000人发表演说。这是他首次作公开演说,并获得成功。此后,他多次被推荐为中山大学的代表,参加各种集会,发表演说, “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暴动,支持当时正向上海挺进的国民革命军,并取得胜利。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和工业中心落到了国民革命军手中。消息传到莫斯科后,中山大学苏共党组织立即召开会议,高喊“上海是我们的了”,并决议向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上海工人发电报,以示祝贺。散会后,中山大学的学生们冲出校门,上街游行。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居民也纷纷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来。蒋经国后来回忆说:“群众集会的激动场面,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P10-12

后记

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后,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制定了几项研究计划,其中一项就是与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系列民国人物传记。作为中心后学,我非常荣幸地承担了《蒋经国传》的写作。

接此任务后,很长时间内心忐忑不安。幸运的是,中心和恒励集团给了我大力支持,使我能先后两次赴台湾、一次赴美国搜集资料。期间,查阅了《蒋经国先生全集》、蒋经国档案、蒋介石档案以及《蒋介石日记》等资料。历时近三年时间的资料搜集,逐步对蒋介石和蒋经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为我撰写《蒋经国传》奠定了基础。

书稿得以完成,要感谢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恒励集团张克夫董事长和张涌江总裁的鼎力相助。感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力研究员、政治大学刘维开教授、中国文化大学陈立文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员、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赣南师范学院蒋经国研究所方世藻教授、浙江大学方新德教授以及中心的其他同仁,他们在我搜集资料和写作时曾予以各种便利与帮助。

撰写初稿时,我曾数月躲进西溪湿地附近的学校宿舍,家人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妻子李红梅不仅为本书做了前期的校对工作,还提供了三青团和青年军的部分资料。

在蒋经国研究领域,不少前辈学者已取得显著成就。可以说,拙著是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也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肯定有不少错误,读者高明,还望不吝赐教。

肖如平

2011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不记得有多少个黄昏,独坐庭阶,思亲之情,久而愈切,漫漫长夜,不能入睡;不记得有多少次梦中惊醒,仿佛父亲招手慰语,音容一如健在之时;不记得有多少遍瞻仰父亲房中遗物,笔砚书籍,棉衣布被,捧奉抚摸,一股温暖直入心田,而悲怆不能稍抑。

——蒋经国

我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我哥哥则是为工作而生活。

——蒋纬国

他有权为欲所为,即使依他事实上所掌握的权力,他也有能力为欲所为,但

他没有这么做,这不是一个没有眼光、没有气度的人所能做到的。以中国的现代史来看,哪一个人不争权夺利,一旦等到爬上最高地位时,哪一个人不刻意镇压反侧?但蒋经国却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朱高正(反对国民党最激进的“立法委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经国传(最新插图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如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99387
开本 16开
页数 4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