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法评论(第30卷2012)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兴良主编的《刑事法评论(第30卷)(2012)》在“理论前沿”栏目收入了两篇文章,是对刑法刑事责任目的和风险刑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在“犯罪论体系研究”栏目中收入四篇文章,都是对犯罪构成要件的研讨。“刑法学人”一栏收录了陈兴良老师为《马克昌教授追思文集》所写随笔。“域外传译”和“域外视野”中分别收入两篇文章,德日刑法总则的相关理论介绍。在“被害人研究”栏目发表两篇论文,对被害人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专题研究”中收入12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古今中外的特点,是对前沿性刑事法理论集约化的呈现。对当前刑事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主编絮影 陈兴良

理论前沿

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的之反思与重构/杜宇

一、责任目的之功能

二、以往的责任目的

三、恢复性正义

四、报应、预防与恢复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性展开/南连伟

引言

一、沿承与内涵: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二、曲解与狂妄:风险刑法理论的社会学批判

三、静态与动态: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

四、异化与痼疾:民主立法的现代反思

五、结语:躁动的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研究

论刑法的规范构造——从古典犯罪论体系到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考察/李世阳

一、法规范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

三、刑法的规范构造与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四、刑法的规范构造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五、结论

从四要件到三阶层/王政勋

一、隐喻:剥鸡蛋和切西瓜

二、逻辑:四要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三、困境:四要件理论无法完善

四、出路: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实现——从定型化思维的叛离/王复春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次叛离:个别化理论

三、主流:定型化思考

四、第二次叛离:客观归责方案及其变异

五、理论比较与问题述评

六、余论

犯罪构造中的主观构成要件——及对客观归属学说的

批判/[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文蔡桂生译

一、归属对象和归属理由

二、以之为目标的客观可能性

三、行为不法

四、风险升高

刑法学人

老眼空四海——马克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域外传译

客观之结果归责——结果归责理论的发展、基本路线与未决之问题/[德]沃尔夫冈·弗里希文蔡圣伟译

一、导论

二、归责理论的发展

三、归责理论的基本路线与核心问题

四、总结、未决之问题及展望

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源自边缘国家法律思想的传播/马克西姆·兰格文施鹏鹏周婧译

引言

一、自边缘传播

二、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法典浪潮

三、分析

四、结论

域外视野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马寅翔

一、引言

二、罗克辛与雅各布斯的实质责任论

三、责任主义与刑罚目的的关系

四、实质责任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启示

五、余论

德国刑法教义学上客观处罚条件的起源——立法、司法和学说的全面回顾/王钰

引言

一、刑法分则中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及判例发展史

二、学说中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历史

小结

被害人研究

被害人的谱系学研究——从被害人的历史地位变迁的角度/申柳华

一、前国家和国家初期的被害人——被害人及其宗族作为刑罚的执行者

二、国家兴起与被害人权利的萎缩——从犯罪起诉者到犯罪的旁观者

三、民主法治国家与被害人权利的兴起

被歧视的被害人: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杨杰辉

一、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体现及危害

二、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原因

三、减少和消除强奸案被害入被歧视的措施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

专题研究

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姜涛

一、刑法解释的立场考察

二、刑法解释的政策考量

三、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向度

终身刑:死刑废止语境下一种话语的厘定与建构/李立丰

一、死刑与替代刑

二、终身刑与死刑的废止

三、终身刑与刑罚根据

四、终身刑与刑罚体系、刑罚执行

五、结论

量刑根据:以责任主义为中心的展开/张苏

一、责任主义之下量刑要素的体系与展开

二、对立法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三、对司法解释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回到问题的原点——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再梳理/褚福民

一、美国法中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梳理

二、我国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考察

三、中美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比较

四、结语

论刑事判决书的说理/马卫军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判决书说理的意义

三、如何说理

四、说理的载体——判决书的结构改变

五、结语

揭开上诉率的面纱——以刑事案件为对象的SPSS实证分析/陈晨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描述

二、“八个猜想”的提出

三、初步的结论

四、结语

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王燕飞

一、我国“犯罪学教程”出版概况及其特点

二、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整体状态

三、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新陈代谢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法评论(第30卷201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兴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08373
开本 16开
页数 5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71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4.04
丛书名
印张 3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