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
内容
编辑推荐

郭严隶所著的《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是一部非虚构风格的长篇纪实散文,通过映秀的春天、映秀的身世、映秀的彩虹、映秀的纪念、映秀的传说、映秀的明月等等,讲述了援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抢时间、赶进度,终于取得的骄人成绩,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清晰真实的记录。

内容推荐

郭严隶所著的《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是迄今为止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唯一以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散文。《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讲述了援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抢时间、赶进度,终于取得的骄人成绩,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清晰真实的记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映秀的春天

 映秀的身世

 映秀的彩虹

 映秀的微笑

 映秀的阳光

第二部分

 映秀的钥匙

 映秀的儿子

 映秀的泪滴

 映秀的明月

 映秀的喜慰

 映秀的歉赧

 映秀的长歌

 映秀的神话

 映秀的沉默

第三部分

 映秀的语言

 映秀的格言

 映秀的时尚

 映秀的牧歌

 映秀的世界

 映秀的远方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映秀的春天

映秀有两个春天,一个在迎春的枝头,一个在人们的心坎儿。公元2011年1月31日,两个春天同时降临,使这块土地成为吉祥福地。我有幸与春天一起来到这个地方,看到美丽温暖的人间景象。我的幸运更在于,是与映秀春天的使者同行。不是手提花篮、裙袂翩翩的丰隽神女,是一些精敏干练、沉默寡言的男子。他们是东莞援建映秀工作小组的人们。

我们是从都江堰出发。清早来下榻处接我的陈志标、王霁宇、周运华,是援建工作小组最后的留守者。当然不止他们,还有援建工作小组组长陈林佐,挂职映秀镇副镇长傅晓炜等人,他们的车已经在去映秀的路上了。天空阴霾,冷雨淅沥,到处一片湿漉泥泞,是最担心出现的天气。这使我们喜悦的心都暗暗遮了阴影,我们是要赶去参加映秀的坝坝宴,这是露天举办的盛会,冷雨和阴霾会大煞风景。

坝坝宴,四川民间一种传统的庆贺方式,举凡有家国喜事,便要设之以飨,当其时,大大的圆桌摆放在院坝里,洁白的桌布,芬芳的鲜花,深碗大盘层层叠叠,里面的美味佳肴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四围而坐,欢声笑语,频频举杯。更有削肩蜂腰、健硕靓丽的青年男女在一旁旋裙甩袖,载歌载舞,烘托出格外的热烈欢腾气氛。场面以桌席的多少而论,桌席愈多则场面愈大。

今天,映秀就用这样的方式迎接自己生命的春天。

看看映秀什么样吧,那里的天气常常是不同的。陈志标说,很了解映秀的口吻。他在那个地方待了已两年有半,可以使用这样的口吻了。

翻过山去就知道了。周运华的声音。他指的是迎面而来的龙门山脉峰峦。它们横亘在映秀与都江堰之间。

虽然个个一脸男人的冷毅,可我能看见他们说这些话时内心里火焰一样燃着的祈愿。

都江堰到映秀,十五公里的路程,感觉基本就是由三条穿山隧道组成,分别名以紫坪埔,龙子洞,和龙溪。以后一条为长而黑暗,多折转。汽车自第二条隧道冲出,我们眼前一片白雪飞扬。这里的雪花似乎格外大,像儿童画里的样子。山、桥、树都笼在了白纱里,一片恬淡素净。如果是平时,乍然面对这样的景象,我必忍不住发出欢呼,并且吟哦“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之类诗句以遣兴。可是此刻,欣悦是有的,更添的却是忧,雨成了雪,人们在院坝里会更加坐不住。

陈志标说,会有应对措施的。他这是从几年援建经验出发,曾经的援建战役中,没有困难难倒过他们。我还知道他这是在打气,给身旁的人,更是给自己。

车里随之出现的沉默气氛跟外面漫天飞雪的热闹恰成对照,使我更加真切地进入同行者们的心情。春秋几度了,灾后重建,辛苦不同寻常!终于盼来了这庆祝胜利的一天,多么希望天公能够作美,给一片阳光灿烂。

第三个隧道抛在身后,眼前的山川就是映秀了。雪花儿愈加显得纷纷扬扬,万物都在覆裹之中,天地间别样的清远洁净。

我们的车停下来,道路旁美丽的姑娘要献羌红和哈达。今天两样圣物是合在一起的,鲜艳夺目的羌红裹在洁白的哈达外面,互为映衬,独有一股喜气。车里人探出头去熟络地打招呼,完全自己人的样子。说我们就不用了。姑娘不答应,执意要送。我留了意,想听到有你们的辛劳才有我们的今天之类的话,却是落空。姑娘不说这些,只是笑着,坚持着自己的心愿。这是没有人能违拗的一种执着,男子们下车来了。我看见了姑娘往他们脖颈上围哈达时的眼神,那是血浓于水的妹妹才会有的,在她,他们是一奶同胞的哥哥,是至亲。一瞬间,我明白为什么不能听见感激的话了,不是大恩不言谢,也不是谢字不足以表达。她是觉得不需要说,说了会显得生分。妹妹对哥哥的感戴和爱难道是用话语表达的吗?她只要这一个轻柔的动作就够了,她只要这样笑笑地,亲亲地,爽澈清亮地看着他们就够了。

我一时看得发呆,姑娘是民族装扮,羌族衣裙在白雪纷飞中尤其显得鲜灿照眼,她是那么美丽,使我知道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是多么好的装饰品。她不是唯一的,这一整天里,我看到的映秀女子个个笑靥如花,宛如仙子,令我惊叹一方水土的神奇。映秀的女儿,你们一直都是这么生动吗?

我是最先得到献礼的人,这是同行者的心意。相映生辉的羌红、哈达在我的颈项上了,我知道它们的分量。我端直站姿,庄谨诚挚地,朝面前的姑娘深深弯下腰去,这却是献给一方土地,和所有为它付出了爱的人们的致意。映秀,祝贺你!

今天映秀街上没有停车的地方,人们得一起在镇外改乘中巴。我们在镇子人口处的镇政府临时板房办公室里等待。尽管每张办公桌旁边都放着红光四射的取暖器,到处洋溢着一团喜气,可是板房里还是冷得人要打抖,我想拿出笔来记点儿什么,根本做不到,手指是僵的,不听使唤。我想起人们说的援建工作小组刚来的那个冬天,个个手脚都冻伤了的话,一时感同身受。转头瞅瞅站在一旁泰然自若的陈志标和王霁宇,问他们冷不冷?都一笑,说已经习惯了。是呀,这已经是他们在映秀度过的第三个冬天,该当是习惯了。那开始的时候呢?第一个冬天什么感受?东莞的冬天气温很少掉到十摄氏度下,这我知道。他们都是从小在那块土地长大的。陈志标略略回忆了下,说,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得戴上棉帽子。白天不觉得,因为要到处跑,搞户籍调查、给百姓送御寒衣物等等。我脑中跳出“暖冬行动”几个字,那是他们在第一个冬天里作的一篇漂亮文章,会意地笑了,一心想着给别人送温暖的人自己就会感觉不到寒冷,是这样吧?

镇政府工作人员也都是节日装扮,个个笑逐颜开的样子,说他们就要搬到新办公楼去了,年后就搬。我们新的办公楼可漂亮呢!他们说。我点头以祝。我见过那栋楼房,确实漂亮。P3-6

序言

带着感动写作

奉献、崇高、大义、大爱,这一类字眼儿在书写时,会有格外的快乐和力量似电波从指尖传递到心灵,这是我写《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它是跟这些词语有关的,或者说,正是它们袭人馨香的凝聚和传递。像是站在旷野上,仔细而久久地思考之后,深沉地选定一个方向,然后脚步坚执地朝前走去。写这本书,是我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抉择。

有人说,应时应制、歌功颂德的文章常常费力不讨好,难成真正的文学作品。

有人说,关于汶川地震的文作已经太多了,我的进入已经晚了……从经济收益角度,长篇小说上已经写出了名堂的人,把珍贵的力气花在这个方面是划不着的……

一度,这些都成为我的阻碍。而最终的越过这些,我甚至觉得完全是靠了天意。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艰辛备至的时候,这种感觉愈发变得鲜明。这里所说的天意,是自己的一种扪悟,我觉得自己是承秉了上天的选择而拿起笔来做这件事的。就像书中所写的东莞援建工作小组及援建工程管理处的人们接受挑选而出征映秀。他们接受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东莞大地万千民众的挑选,用政治的话说,是党和人民的嘱托和期冀,而文学的表达,这其实恰也是天意,民意不就是上天意志的源头?

我甚至是固执的,喜欢应时应景,歌功颂德,犹如布谷不倦地喜欢为春天和播种而歌。为什么不呢?美好是那么耀眼地存在着,它们从优秀的生命中似音乐和光芒一般传透出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使时代与时光同飞,日新月异而光芒万丈。定格它们,予以恰宜的放大,用以引领人心感召世界,正是文学艺术的责任和美丽所在。

批判是必要的,赞扬更应该成为崇尚,那些舍生忘死,慷慨以酬,以自己之苦换取他人之甘的人们;那些点燃自己的生命,成为高擎的火炬,照亮时空,传承民族优秀美德的人们,要把他们热血的澎湃心灵的律动谱写成豪迈的时代之歌。

这便是我将目光投向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由,承担了这一艰巨而神圣使命的人们,他们历尽艰辛,洒血流汗,在特大地震之后百孔千疮的悲惨土地上,以感天撼地的情怀和意志、付出和牺牲,重铸了人心和城市,演绎了大美和大爱,他们是时代的光荣,民族的骄傲。

而笔致集中于映秀镇的灾后重建,是觉得它堪为整个汶川灾区灾后重建的缩影。说透了它,便可以为这个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人类行为留下可以追溯的文字记忆。

映秀重建的成败关乎整个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成败;只有映秀重建好,汶川重建才算完成,整个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才算完成。这类话语是正确的,但不是吸引我的根本原因,我的到来,正如书中所说,是因为映秀作为震中的特性,这块土地是整个汶川灾区受灾程度最重,最揪人心,唯一被彻底摧毁、原址重建的一座城镇。也就是说’,它的重新站立是最艰难奇崛的。最美在最难中,此为艺术的规律,也是自然和生活的法则。

我是为追寻美而来。

是怀着为不幸的映秀大地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而来。

是顺应内心的召唤而来。

这的确是一次艰辛备至的创作,难在我进入的时候,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需要在时光之河中逆流而上,去了解事情最初的情状。采访固然多艰,建设者们大部分都返乡了,我要东南西北地去一个一个寻找。更为不易的是查阅资料。网上的文章尽管铺天盖地,输进一个相关句子,一点鼠标,哗地就出来一大串,但你会痛苦地发现,现今大数量的媒体文章浮躁如飞沙,看了半天,不知所云,常常是累牍涣漫的一大篇,一字一句地从头读到尾,竞连基本事实都难以弄清楚,更别说章法之道了。为了得来一小自然段的内容,往往要苦苦地阅览资料一整天,甚至几天。

曾经暗自思量,或许恰是这个缘故,我被选择,来完成这次写作?历史需要一份朴素、坚实、简洁、清晰的记录,能够轻快容易地顺着时光之河去到下游。

朴素、坚实、简洁、清晰,就是秩序。

文字的秩序来自心灵的秩序,也就是理性。这其实是一个静字,却是修养的功夫了,要抑功利之心,去浮躁之气,明朗彻悟,而后方得。

使我能够坚持的,是笔下人物们感人至深的事迹。也就是说,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之情而进行劳动。进入了这个特殊的事件,就是进入了援建工作者们的心灵。越进入得深,越感受到美,也就越体味到难。灾区重建,所有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劳动者都是令人钦敬的,但尤为不易的是援建人员。他们放弃经济领先地区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远离故土和亲人,来到这千山万水之外大劫之后的土地,不眠不休,殊死拼搏,从一片散发着令人窒息气味的巨大废墟,到秀丽宜人的温情城镇,他们毫不保留地付出了一切,在沉重阴霾的岁月里,洒落过各种意味的泪水之后,于阳光灿烂的时刻,微笑着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另一份支撑之力来自内我,就是那种秉承上天选择的感觉,这其实可以看作通常所说的使命感。使命感所营造的庄严内心情境,可以使人获得执持和超越的力量。

自心里愿意以天意当之,其实只是对自己的一份要求,不可以马虎、懈怠,不可以辜负。

感动的美丽在于,总关乎人间温暖,促其生发的事物中必定蕴含着高尚品格、坚毅精神、大爱情怀等等优美元素,这样的情愫如白云盈谷般洋溢于胸,发乎于衷的文字就会似祥云洒落的春雨,播送滋润和清凉。也犹如月亮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呈现另外一种韵致的照耀和希望。

一部作品,其形式和内容是互相选择的,我的这个观点,在本书的写作中,再一次得到印证。走笔时刻本是云自飘游水自流,情绪饱满到自己溢出来,成一行行文字,不暇思及体裁、技巧之类。文稿初成后,左右上下一番打量,于笺页上角标注了“纪实散文”字样。

这便是由它秩序和感情两个特征所决定。它们使它与报道类文章,和那些快书区别开来。快书,是我给当下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图书们下的定义,它们有着时髦的快节奏,后现代主义风格,不能兼具典雅、从容和抒情。

后来有朋友告诉,说我做了一件前无古人之事,这是我们国家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散文。这是我没有进行过考证的。若此说属实,那么不足为奇,这样的题材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实在有些难度,倒不一定是对文字功夫的要求,是定力和耐心,这两样若是差了,不能行的。

其实也有考手艺的意思,写这样的文章,文字须尽去浮华,吹尽黄沙始见金,方能与内文大气的特质相配。这层意思,前面已有过表述。

是否这次写作,是做了一件本不可为之事呢?映秀重建,于速度于质量,都是创造了奇迹,也就是为了本不可为。描述它的书赶巧具备了相同的属性。

很少有写作,似这一次,文学显出神圣的意义。

上天赋予你写作的能力,就是为了让你来完成这样的历史性描述,写出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这样一群铸造历史的人。当创作过程中举步维艰时候,我曾把这样的话语一笔一画写在纸上,以为激励。

天下事,总是得与失相当,援建映秀工作也是一样,东莞付出了感情、人力、财力,收获了道德。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道德程度,文化也罢,经济也罢,包括政治,一切的发展在归根结底处,都是为了道德境界的出现,那是民众素质普遍提高,爱礼仁义、繁荣昌盛的社会图画。

道德是幸福的源头,它们与美同在。一个幸福的地方,必定是善良的地方。

近代东莞,奋发图强,一代人冶炼生命,铸造了光芒四射的东莞精神。莞人将它带到映秀,似火把般高举着,展开艰苦卓绝的援建工作,终使发扬光大,成为援建精神。这朵精神之树的奇葩势必反哺故土,带来东莞整个社会的又一次全面升级,趋近理想,走向幸福。

此为对莞地的祝贺。 

而我的收获,在乎这些于文字跋涉中凝练的思想,它们是无形的黄金。

这样的写作益于培青云之志,养浩然之气,此亦为笔者收获之一。

从远古发起,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之上下求索、呼号奔走的理想社会模式,因为悲慨壮丽的援建行为,将会在这个伟大时代里呈现,如果那是东莞,必然会是映秀。

所有人都该当为此满怀感恩。

是的,应该感恩的,不光是映秀、汶川、阿坝、四川,也包括东莞,广东,感恩党,感恩民族,感恩祖国。汶川特大地震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执政能力,考验了坚如磐石的民族意志,考验了强大的国家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_川、广东,华夏版图上所有区地,都要同唱一首献给祖国母亲感恩祝福的歌。

许多有关文作里,都引用了恩格斯的这句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一般都是用来指灾区城镇修建的规模、质量等,也就是经济方面的体现,其实,最大的喜悦是道德上的进步。重铸了民族精神,重建了道德长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光辉前进。

这是人性的一次闪光,y-宙天地意境的一次升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应该是整个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一次深情而雄浑的宏大合唱。

就不必再探讨关于真正文学作品的定义了,重要的不是所说的话,而是其中有没有感情。情之切者,必思之深,饱满的感情,深沉的思想,洒落纸上,自成天然文章。

带着感动写作,就是满怀感情的歌吟,就是大爱的奔流。

2011.8.16于成都

后记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有契机,一本书的写作也是一样。《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得来,说起来,是跟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有关的。我听说了有这么一个地方,是所尊敬的雷达老师任村长,就询问有关情况,进而知道了东莞文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签约作家的事。

一个地级市面向全国招收签约作家,有几分气魄呀!好奇心下,去找来有关东莞的书翻读,读得兴致勃勃,这东莞由一个小小农业县在短短十几年里,一跃而为可比天津、大连等都市的现代化城市,被广泛地誉为创造奇迹的地方,颇有神话况味。素来对神奇事物怀揣兴趣,不由生了探秘之心。最好的探秘之法是身临其境去看一看。而最好的身临其境之法无疑是成为它的签约作家。

就是这样,我走进东莞援建映秀这件壮丽的事。

有了这一场倾情写作。

人们说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唯一以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长篇纪实散文。如果它对东莞乃至全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小小一点儿益处,那么,首先应该感谢的是雷达老师,感谢他付出心血,成就了中国作家第一村。

尤其功不可没的,是东莞市文联主席兼文学院院长林岳先生,地级市文联面向全国招聘签约作家,而且勉力坚持,已历三届,这充分展示了莞人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宝贵精神。这件事对东莞文学事业的促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谨此,向林岳先生致以一个写作者由衷的敬意!

不仅宏观上统筹策划,林岳主席还在签约作家创作过程中给予具体入微的帮助,比如本书的采访,开始就是林主席亲自打电话给东莞援建工作小组组长陈林佐,帮助联系接洽,使得采访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有效进行,为创作的及时完成提供了保证。

另外要道谢的,是东莞文联副主席兼文学院副院长曾小春先生,这本书从最初的联系采访到文稿初成后的审看修校,曾院长都付出了巨大心血和辛勤劳动。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力作迭出,跟他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还有东莞市长助理陈林佐等东莞援建工作小组的成员们,以及东莞城建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朱利民等援建工程管理处的成员们,他们对采访工作给予倾力支持,积极配合,这是本书顺利完成最关键的保证,在此,予以衷心感谢!

最后要真诚致谢的,是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兼东莞援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冷晓明,冷市长十分重视本书的创作,在采访、出版等诸多方面均给予了重要支持和帮助,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东莞援建映秀工作的一项内容,是援建工作的一个收获性成果。

当然,归根结底要诚挚以谢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是在他们的正确领导下,才有了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援建映秀工作小组、援建工程管理处等部门令人敬羡的成绩。东莞的辉煌,是现代中国的骄傲,首先照亮了社会经济,必然随之使文化事业发出光芒。东莞此时的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市,相信这个理想也同样会迅速实现。

以虔诚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写作,是我对所有关爱和支持的回报。

2011年9月19日于东莞文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严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4119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9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