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经国自述(向历史交代)
内容
编辑推荐

曾景忠、杨天石选编的《蒋经国自述(向历史交代)》各篇分别记载了:自蒋经国幼年起其父蒋介石对他读书学习的指导;他在苏联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政治遭遇;一九四五年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过程中,与斯大林面谈的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在赣南的工作;赴大西北考察游览的见闻观感: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国政府外交特派员在东北与苏联红军办理交涉的情况:一九四八年在上海实施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的情况;一九四九年一月蒋介石辞去总统职务后,他随其父撤离大陆到台湾的经过;一九七五年其父蒋介石逝世前后他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书中所收录的,自然不是蒋经国日记、回忆录的完整版本。他的日记当年发表时是否即对有的关键问题有所回避,或语焉不详,此处不予考析。但此书所辑各篇大致能反映蒋经国一生历史的许多重要片段。这些资料可供了解研究蒋经国的生平、思想、性格、作风和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参考。

内容推荐

近来各界研究蒋氏和民国史的相关书籍纷纷出版,蒋家热席卷大陆,相关传记和著作更是屡屡盘踞畅销书排行榜,可见民国史回溯热持续延烧。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 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25年10月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经国回国并逐渐成长为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1949年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飞往台湾。到台湾后,他掌控了国民党赖以制造白色恐怖的情治系统,但同时也拥有爱民亲民的形象;晚年,他力求使国民党从官僚独裁与黑金政治的泥潭中摆脱出来,推动“政治革新”,竭尽余力“向历史交代”……他最大的功绩就在台湾,将台湾地区用三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了华人地区的模范,实现了“三民主义”的成果,完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根本性转型,也为后来大陆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蓝本,经国先生的功绩为后人所铭记。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曾景忠、杨天石选编的《蒋经国自述(向历史交代)》内容述及:经国先生在苏联孙逸仙大学读书之过程;经国先生在赣州主持干部训练之理念与坚持,要求训练从严,抱着虚心学习的精神磨炼成为钢铁汉;做事讲求方法,做任何事情应拿出良心,多到民间去服务;并举例,伟大的西北,地大物博,惟独缺水,希望多种树木,开发交通,发展农业,完成经济建设,并鼓励青年回到古老的故乡伟大的西北去。经国先生之宏观、远见与独特之领导风格,于青壮年时期,已在工作上展露无遗。另一方面,《蒋经国自述(向历史交代)》还特别记载了有关先祖蒋公“忍让为国、急流勇退”的经过,并摘记隐退宣言,读之令人感慨万千。综览该自述,深感内容平实近人,洋溢一片真实热情,发人深省。谨略书心得,藉供读者参考,期共勉之!

蒋经国去世已20多年,岁月的沉淀,大量原始档案的公开,尤其是近年入藏美国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蒋经国日记对公众的开放,使这位渐行渐远的历史人物的本色,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经国先生传奇一生,其功业事迹,亲民风范,相关历史记载甚丰,今由祖国大陆学者辑录其日记及相关回忆,汇编为一书,将有助于对经国先生之了解,而此书也是了解蒋家及国民党的必读书。

目录

编辑前言

蒋孝严序

我所受的庭训(一九五六年十月三十日)

我在苏联的日子(一九三七年)

我在苏联的生活(一九二五—一九三七年)

训练日记(一九四零年)

东望章贡合流(一九四五年)

伟大的西北(一九四一年)

关于一九四五年与斯大林谈判的回忆(一九五六年)

五百零四小时(一九四五年)

沪滨日记(一九四八年)

危急存亡之秋(一九四九年)

在每一分钟的时光中(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日)

难忘的一年——七十岁生日有感(一九七五年)

守父灵一月记(一九七五年四—五月)

附录

 四一二政变时的蒋经国

 我所认识的蒋经国

 和蒋经国相处的日子

 我与蒋经国的不解之缘

试读章节

父亲对于我们兄弟的教育,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不管在家、在外,都是经常来信指示我们写字、读书和做事、做人的道理。父亲这样爱护和教养我们兄弟,实在使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父亲对我的教育,在我幼年时代,即已非常认真。关于认字方面,记得在民国九年的时候,父亲就要我读《说文解字》,寄给我一部段玉裁注解的说文,并且批示说:“此书每日识得十字,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读书第一要当心听讲,认识一字,须要晓得一字之解说,不可读过就算。”

到了第二年,又来信嘱我读《尔雅》。父亲特别关心我的写字,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和潦草的缘故。民国十二年五月,父亲发现我的信中有涂抹错字的地方,就立刻来信纠正说:“你五月一日来信,我已经收到了。你的信,比从前写得好;但‘五’字写错至‘五’就抹去,是不可以的!以后遇有写错的字,虽落笔已发觉,亦应写个完全,再为抹去。”

这种训示,虽是教我写字,其实也是在教导我们做事不可苟且,不可虎头蛇尾,定要有始有终。一个人如果没有毅力,是不会成功的。父亲对我的这种启示,在我的脑海中极为深刻。民国十三年,父亲在黄埔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当时那么繁忙,仍旧写信指示我关于写字的方法说:“写字笔画宜清楚,且要字字分明,切不可潦草糊涂。写信的字,亦要像我写的一样大,不可太小。”

不久又给我一信说:“你的字已稍有进步,但用墨尚欠讲究,时有过浓过淡之病,笔力亦欠雄壮。须间日书写一次,要在古帖中之横、直、钩、点、撇、捺处体会。注意:提笔须高,手腕须悬也。”

只就写字一事,一直到我回国后,还是十分关心的,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父亲来信说:“初学字体,应学习谭字为宜,最好学帖,苏字或赵字均可,以其易学也。”又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父亲不问什么事,教导我们时,总是希望我们于日常生活之间潜移默化,以达到践履笃实的地步;亦即是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这当然是受了王阳明哲学的影响。

父亲指示我读书,最主要的是四书,尤其是孟子;对于曾文正公家书,也甚为重视。后来又叫我看王阳明全集等等。民国十一年,父亲要到福建去的前一天,还写信告诉我说:“孟子须熟理重读,论语亦要请王先生讲解一遍,你再自习,总要以彻底明白书中的意义为止。你于中文如能懂一部四书的意义,又能熟读一册左孟庄骚菁华,则以后作文就能自在了。每篇总要读三百遍,那就不会忘记了。”

不久又来信叮咛地说:“孟子文章之好,异乎他书,你如将来要做好文章,必须熟读孟子。”

父亲所以特别提示我要熟读孟子,不但要我学会他的笔调,能做好文章;同时更教我从思想上注重下列的几段文字: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三)“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里,第一段的意思是指出:一个革命救国的远景和蓝图。也就是说,我们从事革命工作的目的,一切要为着人民安乐和国家富强,力求达到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境地。第二段指出行己立身,不可自暴自弃,定要居仁由义。第三段指出革命事业及人格的完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各种难堪和不可忍受的折磨;甚至遭人污辱毁谤,亦当逆来顺受,然后可以达到。……古人说:“能受天磨方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确为经验有得之言。

父亲有时教我读伊索寓言,并且喜欢讲其中有意义的故事,来启示我们。如讲龟、兔赛跑,为什么跑得惺的乌龟会走到前头,跑得快的兔子反而落后呢?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又如讲一犬衔肉过桥,见水里另有一犬衔肉,不晓得是自己的影子,想一并取得,终于把原来所衔的一块肉也丢下去了。这就是讽刺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的人,结果反而得不到好处。父亲讲时娓娓动人,使我们百听不厌。

我回国以后,父亲又要我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尤其对于前者特别注重。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做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偶或因我报告身体有病,父亲回信就说是我没有好好地读曾文正公家书的缘故;因为那书里面对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说得很详尽的。父亲又常常把自己阅读过的各书交给我读,书中不但有父亲亲笔的圈点、批语和心得,并且还将重要的地方用记号提示出来;由此可以想见父亲教我读书,是如何煞费苦心啊!

P12-14

序言

现将蒋经国一九四九年前在大陆出版和一九四九年后在台湾出版的部分日记、回忆录及散文共十余篇,汇编成书,题名为《向历史交代——蒋经国自述》。

本书各篇分别记载了:自蒋经国幼年起其父蒋介石对他读书学习的指导;他在苏联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政治遭遇;一九四五年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过程中,与斯大林面谈的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在赣南的工作;赴大西北考察游览的见闻观感: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国政府外交特派员在东北与苏联红军办理交涉的情况:一九四八年在上海实施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的情况;一九四九年一月蒋介石辞去总统职务后,他随其父撤离大陆到台湾的经过;一九七五年其父蒋介石逝世前后他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书中所收录的,自然不是蒋经国日记、回忆录的完整版本。他的日记当年发表时是否即对有的关键问题有所回避,或语焉不详,此处不予考析。但此书所辑各篇大致能反映蒋经国一生历史的许多重要片段。这些资料可供了解研究蒋经国的生平、思想、性格、作风和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参考。

本书汇编的资料力求保持选录前的原貌。但为了出版的需要,对原文中个别反共内容有所删节(加删节号注明),称“共匪”、“匪军”者改为“共党”、“共军”。各篇原版本中有“××”符号者,系作者公开发表其日记时所用,现一仍其旧。在编校中,对原版本中文字上的错讹进行了改正。个别引述前人诗作处,我们查对过有关诗文集,对诗作异文加了注释。

为阅读方便,书中篇目,未完全按各篇写作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而是以各篇所记述的蒋经国生平历史活动的时间先后为序。每篇前,我们用最简略的语句加了导语。

书中附有从国内外书刊中选录的四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台湾洪秀菊教授热诚邀请蒋孝严先生撰写了一篇序言,对洪教授、蒋先生的盛意表示感谢!

经国先生传奇一生,其功业事迹,亲民风范,相关历史记载甚丰,今由祖国大陆学者辑录其日记及相关回忆,汇编为一书,将有助于对经国先生之了解。

该书内容述及:经国先生在苏联孙逸仙大学读书之过程;经国先生在赣州主持干部训练之理念与坚持,要求训练从严,抱着虚心学习的精神磨炼成为钢铁汉:做事讲求方法,做任何事情应拿出良心,多到民间去服务;并举例,伟大的西北,地大物博,唯独缺水,希望多种树木,开发交通,发展农业,完成经济建设,并鼓励青年回到古老的故乡伟大的西北去。经国先生之宏观、远见与独特之领导风格,于青壮年时期,已在工作上展露无遗。

另一方面,该书还特别记载了有关先祖蒋公“忍让为国、激流勇退”的经过,并摘记引退宣言,读之令人感慨万千。综览该自述,深感内容平实近人,洋溢着一片真实热情,发人深省。谨略书心得,藉供读者参考,期共勉之!

蒋孝严

二〇〇四年五月书于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经国自述(向历史交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景忠//杨天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36775
开本 16开
页数 4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7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