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洲十年/你我皆行者丛书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曾经被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走出非洲》感动,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本《非洲十年》。所有说不清道不明逃不掉甩不开的非洲情结,都将在《非洲十年》这里淋漓尽致地实现!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幸福,那就看看《非洲十年》这本书吧。如果比谁笑得美,没人能战胜非洲女人!尤其当她们唱歌的时候,尤其当她们跳舞的时候,那种肆无忌惮的笑比能歌善舞更像本能。她们是笑着出生,笑着长大,笑着死去的。

梁子,一个四海为家的行者,一个独闯非洲的女人,莱索托、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喀麦隆、布隆迪、肯尼亚、刚果。十年,她八次深入非洲,在寻找什么?在世界最陌生的国度,她又有怎样的遭遇?自由摄影师梁子非洲探险,带给你一个苦难与幸福交织的真实非洲。

内容推荐

《非洲十年》由梁子编著。

《非洲十年》内容如下:

十年前,梁子想尽各种办法,只为去非洲大陆看一看。

在莱索托,跟着大酋长挺进村庄,竟被诸多男人“爱”上了;在塞拉里昂,和神一样的女大酋长拉家常;在喀麦隆,与尸体同车,跟坟墓住在一个院子里;在布隆迪,婚礼上竟被邀请吸“大粪”……

十年来,八次独身前往非洲,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广阔壮美的风光,而是那些坚强豁达,乐观阳光的女人。

在非洲,女人很少上学,婚姻没有自主,父亲看中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在不少村庄,女人婚后生了两三个孩子才能出门。

乍一看,非洲女人活得太琐碎,没有发言权,没有选择权,没有反抗权,没有放弃权,只有接受和承受。但她们活得色彩斑斓,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埋着故事……

只是,不管多么顽强的女人,别忘了,她们也会疼痛……

目录

自序

一 高山王国的小村庄

 莱索托—2000年7月

 跟着大酋长挺进村庄

 我被诸多男人“爱”上了

 老婆生孩子,老公“躲猫猫”

 “马滚蛋你”其实很坚强

 女巫医咬人是治病

 一张松皮、一把干骨、一个艾滋女人

二 血腥钻石的国度

 塞拉利昂—2001年10月

 脚踩出来的棕榈油

 女人捕鱼真遭罪

 大腕儿级的女大酋长

三 在红海和沙漠间

 厄立特里亚—2003年10月

 美丽的“黑寡妇”

 大富婆的“穷”生活

 女人生了孩子才能出门

 跟哈莉玛交换女人的秘密

四 阴郁的森林深处

 喀麦隆—2005年8月

 行李与尸体同车

 “阴魂不散”的DADA

 森林里的砍刀女人

 大工棚里的“会战”

五 大屠杀后的胡图与图西人

 布隆迪—2007年10月

 小心你的邻居

 60多个残疾孩子的“母亲”

 什么事让他们如此高兴

六 黑与白交织在动荡中

 刚果(金)—2010年6月

 这里真的是非洲?

 “黑白夫妇”的悲催境遇

七 拯救灾难中的生命

 南苏丹—2011年5月

 只能喝脏水

 “我不知道这世界还有人这样活着”

 高粱粉糊糊的一代人

 小妈妈今年14岁

八 疯狂的女斗士

 乌干达—2011年10月

 热衷政治的女人

 一根筋的女人

后记

试读章节

我被诸多男人“爱”上了

“保镖”马丹给索,当时是57岁,体重足有200斤。她从没上过学,但有一个聪明的大脑。由于她丈夫的家族早年与大酋长家关系比较近,为此,30年前,她自从嫁到塔巴姆村便与大酋长相识,多年来始终与大酋长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加之她很能干,很早便得到了大酋长的信任,这些年来,大酋长家的大小事都交她管理,是个好管家。她也是村里令人羡慕的女人,因为,1991年她曾经去过加拿大,为一家有钱人当过三个月的女佣。所以,她能听瞳英语,但说得不很流利。

马丹给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是非婆子”,见什么打听什么,且边听边传,并能绘声绘色地把听到的一说成十。她常常隔着百十米的玉米地与另一个女人扯着嗓子聊天,连喊带叫地一聊就是半个小时。只要村里有点风吹草动,她愣是能整出一阵狂风来。一次,邻村一个86岁的老妪死了要下葬。头天下午,她在村口,老远看见了与她同在教堂唱诗班的马地拜娄(Matebello),于是,冲着离她足有200米远的马地拜娄大声喊:“乌撒撒(明天)……乌撒撒……唱诗……”

隔着那么远,对方哪儿听得清呀,那边也只好喊:“乌撒撒(明天)……乌撒撒……”

见对方有了回应,她又把脖子向前抻了抻,继续喊着:“乌撒撒(明天)……吐(2点)……吐……”可能怕对方看不清,她举起双手,使劲比画出两个V字。

“佛(4点)?……佛?”对方倒是看见了她的手势,但以为是二加二的意思。

“No!是吐(2点)……吐……”马丹给索越着急就越发挥舞着两只手,对方看了仍以为是二加二得四呢。

我真替她们着急,干脆也帮着马丹给索使劲儿对着马地拜娄喊:“不是佛,是吐……吐……”

这下终于OK了。

扯着“鸡”脖子,隔山相望大喊着聊天是村里人热衷的一种方式,甚至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学校或政府通知开会时,也同样是派人到各村边跑边喊。在这种没有任何通信设备的山里,至少可以让人省点腿力。要是在北京,人们在长安街上大呼小叫隔着马路聊上个把小时,估计会立即被警察带进派出所训斥一顿。

到塔巴姆村的第二天傍晚,我和马丹给索从村外往回走,村口大约有十几个男人蹲着聊天,看见我们过来,突然齐刷刷地起身往我们这边张望,眼睛透着馋馋的眼神,一个个身体都快支撑不住的松垮,就差没流口水了。

胖老太对我说:“他们都很喜欢你,一定是在这等着跟你睡觉的。”她说这话时用的是很羡慕的口气。

“什么什么?睡觉?决不行!在中国,这是流氓。”我一听吓坏了。

“什么?这怎么是流氓,这是love(爱),难道中国没有love?”她很不理解地问。

“Love?那是他们想,可我不想,love是双方的。”嗨!跟她讲那么多,她哪儿懂呀。我只能坚决地告诉她:“要是他们非拉我上床,就是流氓,你们村的男人女人爱怎么love就怎么love,我不love。”我用很生硬的口气对她说。

她一看我不高兴,马上笑着对我说:“要是我像你这么年轻,脸这么白,还轮不上你呢,我会很愿意的,不像你。”说着还挺投入地扭了两下。之后又接着说:“其实你不用担心,那些男人只是跟你睡觉,不会害你的。”

我心想:来之前防的就是强奸、艾滋病,刚来就睡上了,我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我只好对她说:“你告诉他们,要是他们love我,我会不高兴的,而且我会中国功夫,你知道中国功夫吗?”我用拳头比画了两下。

她直摇头。

也难怪,这儿连电都没有,上哪儿看中国功夫去。我顺势耍了两下四不像的动作,真是再笨拙不过,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可是,如果那些男人愣是不走可就惨了。因为人家可是打着“爱”的幌子,马丹给索说我不近人情,可这份人情我怎么近呀。急中生智,猛然间我想出一个吓唬她的办法,我对她说:“如果这件事你不阻止,这个月的钱,我肯定不付你(我每个月付她60美金的向导费)。”

她看我动真格的了,只好答应,把那些“爱”我的男人们好言劝走了。

第三天,我刚从外面拍照回来,就看见有个男人缩着脖子,蹲在村口,他一看见我赶紧凑过来,我以为他是想要钱或别的什么东西,没答理他。谁知他边跟着我边喊:“嗨!我……我……睡觉……和你。”我一听,笑了,看来“爱”我的男人真够执著的,我逗他说:“可以,必须跟我走。”

那男人看了我一眼,高兴地跟在我身后。走到大酋长家附近,我突然停住脚步对他说:“我住这儿。”说完指了指大酋长的家,然后紧盯着他。

“这……可是大爹马泰里拉家……你住在他家……”他吞吞吐吐地问我。

“对!你敢进吗?”我知道借他十个胆,他也不敢进去。

果不其然,他扭头撒腿就跑。

我也长嘘了口气。  其实我心里也犯嘀咕,万一遇上个愣头青,真敢进大酋长的家,那我该怎么办?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大酋长平时住在首都,很少回到村里来,真遇上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我就瞎了。到那会儿再找马丹给索,说不定她还以为我是个伪君子呢。

每天清晨,金色的阳光越过山脊都会照射在塔巴姆小山村,这里山势很高,阻隔了人们通往外界的视线。站在山坡向远处看去,有一条清澈见底,缓缓流动的森姑河横跨在几个村庄中,也算是一个显山露水的地方。

整个村庄没有茂密的树木,也看不见植物,2000年7月,正值南半球的冬季,村庄看上去一片光秃。村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用石头堆砌的圆形草顶房子,好似一幢幢炮楼,尽管它们格外简陋,但那绝对是非洲的标志。

当地海拔近3000米,不仅空气稀薄,还带着高原的寒气。更奇怪的是,整个山村充满了燃烧的牛粪味,如同青藏高原。村里居住了大约有2000多人,都是巴苏陀人。

这样的环境和气候,与我想象中的热带非洲相距甚远。

P7-11

序言

每个人都有圆梦的愿望,我也不例外。

我的梦想就是能去非洲看一看。

10年前,我想尽了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只为走一趟非洲大陆。

都说B型血的人不那么认死理儿,可在这件事上,我像是跟自己较上劲了。我给自己下了命令,党员、干部、单位都可以不要(就差没说粉身碎骨了),但非洲一定要去。再想去的地方,搭上性命的话不能说,说了也白说,人都支离了,心也破碎了,非洲怎么成行呀!反正我像吞了一块铁秤砣,后来终于在2000年7月的某一天,把自己重重地砸在了非洲的土地上。

时间飞快,从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至今,眨了一眼,十多年就过去了。我曾8次独自背着沉重的行囊,分别闯进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非洲国家,穿梭在高山、海岛、沙漠、森林、草原之间。并非一直在途中,而是筑巢般把自己安在了当地人家。于是在“家”里,我与她们有欢笑、有争吵、有猜疑,直到最后的恋恋不舍。每一次的非洲行留下的都是永远的别离,因为,我知道自己今生都难得再回到那一个个遥远的村落,为此,这些美好的记忆,就成为这10年来的生活中伴随我的奢侈品。

除此之外,这10年中,我曾3次窜入阿富汗,包括坎大哈北约联军基地。6次穿行印度的东西南北中,以及巴基斯坦、老挝、澳大利亚土著部落、新西兰、欧洲、美国、甚至印度洋上的小岛。在不知不觉中,我亦然成了一个在路上的女人,而且以住在别人家为极大的乐趣,因为,在别人家能看到不同于自己家的新鲜事。

这些年,我常常面临记者们提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旅行的意义。

旅行有那么复杂吗?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从你待烦了的地方,去人家待烦了的地方。

不过仔细想想,旅行的变数实在太大了,还真是因人而异。

一个有钱有闲有身体的人,只要他高兴,一个月内可以飞遍整个地球。

而一个穷小子,背着简单的行囊,省吃俭用,照样行在路上。

在印度,大批的苦行僧们,衣衫褴褛,沿街乞讨,心态平和,终生云游四方,还有一类旅游者,他们中规中矩,乘着大巴,跟随小旗,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一通照相。尽管疲惫,却被大多数人接受,那是他们不同于平日生活的另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

总之,旅行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10年的非洲行,我更多观察的是与我同类的女人们,她们的活法有沉重也有生趣,她们的心境平舒淡漠,她们终生辛勤操劳,却乐在其中。

在非洲的村落,女孩儿出生后,一两岁时自己爬,三四岁时小尾巴,四五岁时带弟妹,六七岁时洗锅碗,七八岁时拾柴火,八九岁时去打水,九十岁时烧饭菜,十一二岁订婆家,十二三岁为人妻,十四五岁为人母,四十岁时当祖母。直到死,也不会像男人那样有资格葬在自家院落。因为,女人永远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女人结婚没自主,父亲看中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在不少非洲村庄,婚后妻子生了两三个孩子后才能出门。接下来一生要伺候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她们没有发言权,没有选择权,没有反抗权,没有放弃权,只有接受和承受。

女人活得很琐碎,每月一次的“倒霉”,唧唧喳喳的话语,啰啰索索的嘱咐,还要随时面临被男人“休妻”。

女人的一生实在不易。非洲十年女人篇,是我对女人们真实的记录,我尤为爱那些劳动的女人,她们生动,有趣儿,在关键时刻显露的精彩,是男人们永远无法效仿和比拟的。

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些女人:“你们觉得自己快乐吗?”

我原以为她们会有力地回答:“快乐!”  但事实上,回答快乐的只占一半。问其不快乐的原因,因为时常被酒后的丈夫拳打脚踢。

而快乐女人的解答是,丈夫从没打过她。

看来女人的幸福来自于男人,这也是女人亏欠自己的地方。

女人的一生内容丰富,她们活得色彩斑斓,从头发丝到脚指甲缝都埋藏着精彩的故事。

后记

10年走了多远?

在许多人眼里,去原始自然的地方旅行多少带有一些探险色彩。

其实,大自然的境域和各国神秘的文化习俗,对于每一个摄影人都充满了魅力,而我只是把这种向往化为现实,并对它们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甜酸苦辣皆有,可是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我很早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生活目标——今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一个自由快乐、身心健康的人,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我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16岁当兵,原本可以在骊山脚下的部队疗养院过着舒心的日子,却自己要求去了青海高原,两年后又主动请缨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参战,成为了一名战地摄影师,战后立了功,参加了英模报告团,后来又悄然进了西藏。两年的西藏高原生活,使我对在自然状况下生活的人多了一份亲近感。再后来,我在不到28岁的年纪,成了一名少校军官,但是为了追寻心中那份自由快乐的目标,我脱去了戎装,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开始了我的独自远行。

10年来,我一直独自往返于非洲、印度、阿富汗等地的村落,用相机、文字和DV的方式记录了村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我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从飞机、火车、汽车,到摩托车、马车、人力车、自行车,几乎所有带轱辘的交通工具统统让我享用过。在我看来,只要能移动,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生活,也许旅行的魅力就在此。这些年,我就是在这种变化无常的境况中观察着,体验着,生存着,传输着。前行对我的诱惑如此之大,我无法停歇,尽管这其中充满了艰辛,但我得到了太多的欢乐和感动。

10年的行走,把一个个遥远的人们和那些感动的故事装在心里,距离还重要吗?

看到了什么?

我之所以喜欢把自己放在非洲村落的女人堆里,是因为这些女人不论从外表还是内心,简单又有趣儿。多彩的服饰,叽喳的唇舌,琐碎的是非,老人与孩子,吃喝拉撒,男人的脸色,这就是她们的一生。

最令我震撼的是,这些女人们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但她们的心襟却异常的宽阔。面对一无所有的贫穷,她们活得那么从容;面对疾病,她们没有因不可医治而困惑难耐;面对死亡,如此超然的淡定。生老病死,在她们的意识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她们强大的精神世界,时时感染着我,这也是让我一次次走近她们的最重要的理由。

60多岁的“马滚蛋你”,生了13个孩子,其中10个又相继离去;哈莉玛的孩子被接生护士用剪刀夺去了生命;得了艾滋病的老师泰毕斯,临死前对这个世界坦然又淡定。她们没有抱怨,没有恐惧,也没有放弃。再艰难的生活,她们接受着,日子有悲伤也有欢乐,重要的是,她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信心,带着一份平朴的心活在现实中。

我深知,自己并不属于非洲那片土地。但我发现,尽管各民族间,语言、生活习俗及文化背景都不相同,这个星球的人类完全是相通的。人们都有爱的情感,有对短暂生命的眷恋,都向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都喜欢美食。人生离不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甚至,连出生及死亡都那么相像,地球真的太小了。

留下的……

我用10年经历了许多不大也不小、不难也不易的事情。我很知足,我的人生正在过着现实和理想一致的生活。我没有单位依靠,没有领导召见,没有机会听那些头头脑脑念文件。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年世界各地跑,没有来自同事的是非,与升职加薪无关,我的生活不奢华,也不拮据,不感兴趣名牌饰品,也不会在小摊上捡不需要的便宜货。我有亲人的惦念,朋友的祝福,还有一帮可以豪饮的哥们儿,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

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生活态度,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被捧上天不为之大喜,被贬入地不过于忧愁,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这种宠辱不惊的气度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

每一次从非洲回来,都会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一个新的认识。

空空的行囊,亏空的肠胃,风仆尘尘的我会感慨北京如此繁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看得我亲切又陌生。

久违的电器以及网络,从前没觉得它存在的奢侈,就连楼下小店里的肉包子,都成了豪华大餐。

旅行使我对物质需求一步步递减,留下的只有简单而快乐的美好回忆。

对我而言,这10年的收获莫过于在地球的另一端,在那些黑皮肤的人群里,让自己被融合在其中,不再披裹厚重的外衣,无需涂饰遮盖的粉黛,尽情地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和水,那一时刻,心会变得爽洁又透亮。

人生所走的路就像一盘赌局,前程无法预测,年轻的时候不会顾及那么多,老了,回首往事又晚了。因此我一直坚信:你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双腿,迈出哪一步,全由自己说了算。除非你放弃这个掌控,那你永远也迈不出自己真正想走的那一步。

10年致谢

回顾旅游卫视《行者》栏目自从2004年开播以来,不仅为我和观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还成了我最信赖的大后方。不论我在非洲还是印度或是阿富汗,经历的苦难与欢乐,《行者》栏目的编导们都会与我分担与分享,然后以快捷、真实的方式呈现给观众。8年来,每一位与我合作过的编导都成了知己,他们默默在幕后洒下的汗水已化作我感激的泪水,也使我对《行者》有种无法言表的感激之情。

在2011年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创办的首届户外影像节上,《行者》把“最具影响力行者人物”给了我。其实,我想说,是《行者》成就了我的DV影像,没有这个栏目,不论我的“非洲十年”,还是“恒河故事”,至今也不会被观众所知。

更要向长期以来一直默默守候在电视机旁为《行者》栏目加油的观众朋友深深地鞠一躬,如果没有你们的耐心和宽容,我们这些“行者”人物哪儿来的动力,去完成持续8年之久的行走与拍摄。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亲人给我情感,感谢朋友给我支持,感谢非洲人民一次次接纳了我,感谢这个时代给我的机会。

还要感谢在写作上扶我上路的严欣久老师,以及我的摄影启蒙老师张维东和我的恩师、也是我的丈夫任国恩老师。

在此,@梁子的自由空间 特别致谢 @中信出版社 @旅游卫视官方微博 @旅游卫视行者的小院 @旅游卫视韩国辉 @哈塔978797 @大林斯 @潇峰auv @张敏 @沐沐 @海娜 @振中老张 @田力力田小力大 @小刘大砚 @乔岩 @稀酒 @miss八千代@丛贝贝 @杨小有特别有@每逢佳节蓓思高 @杨丹不许改 @珊美美珊 @张寒青 @天天悠游 @9jin @安飞龙户外 @北美狐狼。好友策划人汤曼莉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辛苦了。

我还要把这本书,带到我亲爱的爸爸墓碑前,为他念上其中的内容,希望他能够感知女儿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这位老军人精心培养的结果,以及我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每一次旅行,都像是一场心灵净化之旅,在感受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之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爱社会,爱生命,爱现实。它还让我学会了承受许多常人难以面对的灾难和平淡,以及对突发事件冷静的判断力和处事的果断性,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坚强的心,远比无病呻吟的人活得更加自信。

我想,这些都不是坐在都市咖啡厅的阳光下,读几本书就能获取的生命力量。  走出去,相信你会变成一个敞亮而有大爱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洲十年/你我皆行者丛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4593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