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轻声细诉
内容
编辑推荐

杨争编著的《轻声细诉》内容介绍:如今当老红军、开国将军这些桂冠在爸爸的头顶上熠熠闪亮时,又有谁会想到爸爸骨子里依旧是“鬓衰头似雪。

行步急如风,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的硬汉呢?

这种精神与境界,我以为,并非是所有的老人都能恪守得住的。

内容推荐

杨争编著的《轻声细诉》内容介绍:突然有一种感觉非常奇怪,不知何时井边喝水的士兵越来越多。父亲定睛细看,一眼认出身边一起喝水的竟是一群头戴钢盔的小鬼子。可等小鬼子抬头发现是八路军时,为时已晚,父亲的枪先响了。井边的鬼子全倒在了地上。

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校,却在33岁时学会飞行,并任空军第十一航校校长。由此父亲成为为数不多的老红军中能飞超音速战斗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一起来翻阅《轻声细诉》吧!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后记

补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前,正儿八经的认认真真的写父亲。写我心目中的父亲,确切的说是我所知道的父亲。所谓“知道”或者“不知道”,我以为这是在每一个家庭中,必定存在的事实。未必因他是你直系的亲属,你就一定了解他。未必他不是你的亲人,你就一定对他陌生。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程度,绝不是以你的血缘亲疏所决定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尴尬,即你心目中的父亲和你现实中的父亲,完全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甚或是两种不同个性的人。这还不能用代沟一词来限定。因为在很多的时间里,在很长的岁月中。你对和你天天一起生活的人。很可能一无所知。不管他或她是你的父母,或是你的儿女,甚或你的爱人……在很多家庭中,爱也并不完全就是理解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你爱的并不意味着是你理解的。你理解的也未必就是你所爱的。但是唯有理解你所爱的,才是一条能够通往彼此心灵桥梁的最愉悦最直接的途径。

说实话,我自己对父亲的理解,在写书以前,一直就是时远时近,时清晰,时模糊……如果说以前这种距离感不是刻意追求的。那么在写书的今天,我觉得自己反倒很刻意地在追求一种距离感了。并不是因为距离产生美,而是距离会让我对父亲的认识更真实更透彻。

比如小时候我常听别人夸我父亲,说他这个人没有一点儿架子,为人和蔼可亲。我就不这么认为。小时候也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怕你父亲还是怕你妈呀?”回答肯定是“怕父亲。”因为父亲还在工作的时候,能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一年到头,我们能有多少节假日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真是屈指可数。父亲有太多的时间是在下部队、太多的时候是在外出开会。也正因为和父亲整年整月整日的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再加上父亲就是在家的时候,也并不多话。相反“熊”你两句,倒是家常便饭。所以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很“怕”父亲,这是很正常的事。

记得自己在十几岁时,就曾趁父亲心情好时,忍不住问过父亲。我说:“爸爸,你在别人面前笑容可掬,在家里对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是一副很谦和的样子呢?”

父亲笑说。我要是总那样,还不得累死!

有一次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去采访同院的一位长者,杨斯德老将军。因为他和父亲在姓名的口音上极为接近。很多人都以为他和父亲是兄弟。曾有一位老太得知总政西直门院内竟有杨思禄、杨斯德两位将军时,就感叹道:你说这个母亲多会生,一下子能生出两个将军。P1-2

序言

认识杨争(笔名晓五)应该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她在部队医院当医生,我在部队基层带职。我们都是用闲暇时间写小说。巧得很,那时候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写父亲的,书名为《女儿》。不过那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与眼下这部《轻声细诉》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完全不同。然而不管是在虚构和梦幻、理想和现实之间,父亲的形象在杨争的心中自始至终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许和她的出生背景有关。有一点我非常认同,我们都是在部队院子里长大的孩子。生在部队长在部队。学校毕业后又在部队工作。军人、战争、父亲。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词语,在我们的心中仿佛与别人相比,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

不过杨争是女人、是女儿。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婉,让我们不仅从书中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她英勇倔强的父亲。也更让我们体会到她与父亲之间浓浓的父女之情。我们从她轻声细诉中。便真切地感悟到了我们的父辈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历史的风霜刀剑,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打败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也看到了一个红小鬼是怎样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从不懂军事到懂军事,从不会飞行到学会飞行。最终成为我军空军的高级将领,这一真实的转变历程。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的父辈在那个年代所共同拥有的一种精神财富。

我比较喜欢杨争的作品。她的创作大多是以军队题材,以中国现代军人、尤其是女兵为背景而展开的。据我所知在我们部队几乎凡是有女兵的地方,杨争敏锐的笔触无一不涉猎到。在写了那么多的女兵之后,我觉得在这本书里,杨争似乎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或者说是角色的换位。因为杨争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女儿和父亲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一个共和国现代女兵、小兵和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老红军的对话,或者说是战士和将军的对话。

也许,对话是沉重的,因为人物本身的历史就非常残酷。可我们在追问另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追问和反思吗?!

后记

到此,本来可以划一个句号了。可总觉得意犹未尽。父亲是1985年年末定居北京,我们全家人随着父亲也陆陆续续的从各地辗转回到了北京。巧得很,书写到此也正好是父亲离休满20年的日子。回想20年前的今天,刚开始面对父亲退居二线,我们几个孩子还无不担心一向过惯紧张生活的被人称为“首长”的父亲,突如其来的赋闲在家,还不得闷出病来。我们还在想如何让父亲能渐渐地适应这漫长的晚年生涯。

其实后来的生活证明,我们的担心纯属多余。

父亲始终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从把自己离休生活安顿后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每天练毛笔字,当作自己雷打不动的事。我以为这一切都和父亲当年在抗战期发誓戒烟一样,父亲说到做到,每天一小时,数十年如一日。写一手好字,是父亲内心一直久存的心愿。可惜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离休后,父亲尽量做自己一直想做而不曾做过的事。这么多年,父亲不知用掉了多少“一得阁”的墨水,写了上千上万个字。如今父亲的字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哩!

游泳则是父亲锻炼身体最好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亲基本上坚持天天游泳。每天游十圈近一千米。父亲一天不游泳,晚上睡觉都不香。

父亲现在已是87岁了。他看报写字依旧不戴眼镜。

我们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柜。一般人家都会把这种客厅柜当作多宝阁,或者是酒柜。可是我们家的柜子里却摆满了父亲离休后,参加总政干休所组织的老干部的各种比赛的得胜奖杯。这些大大小小的奖杯,把偌大的柜子装得满满的。让所有到我们家的人无不赞许称奇,更让我们这些晚辈自叹不如。

晚年的父亲很知足。那么多的革命先烈都没能活到为之流血牺牲的今天。父亲说,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尽管历史一定是沧桑的,不论它兴衰与否。但经过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事,如今父亲的心态早已很平和。有的时候我在想,生命是美丽的。美丽之处就在于它的短暂和不可重复。伟大与光荣,平淡与庸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掌控驾驭自己生命的能力。生命价值的判断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是怎样的一种活法,精彩也罢,无所造诣,平平淡淡也罢,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能够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更好。倘若他的能力有限,却一步一个脚印的为自己明确而清晰的人生理念付出一生的代价。我想仅此,他就可以无怨无悔了。至于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一点并不重要。

妈有一年在父亲过生日时,曾给父亲写过这样一副手书,大意是:无愧峥嵘岁月,关山戎马挥戈。平生纵不问蹉跎,夕照长歌。

这种坦然的心境,是父亲的晚年越加超脱且从容不迫的精神基石。

有一年的元旦,父亲突然生病住院。我们几个孩子到医院去看父亲。一场大病下来,父亲一下子就消瘦了许多。父亲两只手因为扎针而到处都是淤血。我握着父亲的手,好心疼。我知道父亲在病重的那一瞬间,一定一定很痛苦。可父亲却对我们有说有笑。父亲没让也不想让我们看到他痛苦的一面。我们刚坐稳还没说上几句话,父亲就催我们走。我们只好走出病房。医院的走廊很长,风又大,他就站在病房的门口不肯进去。我们怕他着凉,不住摆手让他赶快回病房。可是我们一直走到楼梯拐弯处,回头一看,父亲竟然还站在病房的门口,一动不动的盯着我们渐渐离去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因为在那一刻,我听见我的心里在对父亲大声的呼喊:爸爸,我们爱你,非常非常的爱你,你是我们心中最好最好的父亲,你知道吗?

入冬的北京,突遇内蒙古强大的寒流,华北地区气温陡降lO至12度。北京地区终于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迷迷霏雪。这场早来的冬雪,让北京人更早的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

那个周末,雨雪交加,道路泥泞。我们如往常一样,回大家去和父母团聚。我们进家门的时候,父亲正好要出门去游泳。

我说:爸爸。今天外面下了好大的雪啊!你还要去游泳吗?

父亲没回答我们子女的关切。依旧快步向外走去。

我们不由得在父亲的身后大声叮咛:爸爸,你今天一定要少游一点啊!

2003年11月8日于北京丽水嘉园

2005年1月2日二稿于北京丽水嘉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轻声细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35873
开本 16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