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冷眼(一个作家的经济批评)
内容
试读章节

以经济眼光看经济问题,焦点集中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获得利益的合法化方面。以文化眼光予以审视,就引入了新的标杆,诸如利益与社会责任、利益背后的是非、利益尺度的合理性等等。有人对这方面的审视不以为然,认为太虚了、不实用。殊不知,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席有重要的关系。比方说,很多时间以来,被大为宣扬的西方的超前消费观念,就应该认真反思。既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发达国家的透支消费必然依赖于他人所创造的财富的转移,是前者对后者巧妙的技术性掠夺。

本文思考的问题是:目前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缺陷。

人类社会,某种秩序如果得以建立,肯定有一些为多数人信赖的力量在起核心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长期扮演这个角色的,是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黄金的相对公正性,在于它的稀缺性,不会随意向哪一个国家的利益倾斜。

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新确定世界金融秩序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结果,让美国政府及其发行的美元获得了特殊的利益。用最简单的话语概括新秩序,就是各国货币脱离黄金而与美元挂钩,美元则单独与黄金挂钩。于是,美元成为世界的主要结算工具,并代替黄金成为主要的资产储备。美国为这特殊利益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各国拥有的美元,可以在相对稳定的价格下向美国换取黄金(当时的价格约是三十五美元换一盎司黄金)。可以认为,从本质上讲,这还是金本位,是以美元为中介的金本位。

以美国当时的实力(二战后唯一的巨大的经济实体,并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多数),确立这样的秩序还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到二十几年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九七一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由于战争等原因大为下降,美国政府迫于经济压力,宣布不再履行可以用美元换黄金的义务。于是,金本位悄悄异化为美元本位。由于世界已经习惯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所以尽管“义务”赖掉了,特殊利益却依然存在。特别危险的情况是,发行美元不必考虑兑换黄金的能力,纸币印刷的强约束明显就软化了,而主要为美国自身的经济决策所左右。六七年前,我写作《金融的秘密》时,注意到这个问题,即美国政府因为发行美元而获得类似世界央行的利益,但是却不必也不可能履行世界央行的责任。现在,美国政府直接承担的外债已经高达几万亿美元,就是说,它用一大堆纸张换取了全世界价值几万亿的商品(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各方面的债务总和达几十万亿之巨)。无论从什么角度思考,这都是人类世界巨大的不公平。

当前的金融危机,表面看是华尔街金融创新的一系列花样引发的,但是,在我看来,根子在于上述缺乏约束的美元的特殊利益。假如没有急剧膨胀的美元规模的支撑,华尔街的精英们无法肆意玩转金融魔方,他们也不可能具有把玩世界于掌心间的盲目自信。由于美元的过度发行和美国的巨额外债,最终动摇了美元的信用,也最终动摇了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秩序的信誉。我们难以设想,如果几万亿或者几十万亿美元资产的持有者一起抛售的话,美元将跌到什么程度!

从治病应治本的立场分析问题,要解决全球的金融信用危机,回归金本位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我们很实际地考虑问题,美国政府不可能也不会接受回归金本位,因为他们的多少万亿的外债是跨不过去的坎。他们的立场源于自己的利益。同样,作为美国之外的国家,也应该有清醒的利益和立场。可以操作的现实的选择是,重新明确金本位的思路以应对目前的危机,尽可能多地把石油、黄金等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使我们处于进退自如的有利地位。

有的学者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必须大量、积极买进美元资产。理由是托住了美元,也就保住了我们原先已经持有的美元资产。这种观点很不可靠。因为美元今后的走势是美国政府以外的人无法猜想的,巨大的美元外债的走向也仅仅是美国政府必须考虑的责任。我们没有理由打压美元,我们也没有可能托盘美元。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把石油、黄金等作为主要考虑的资产储备,即使美元的价格还无法控制地下跌,那么我们新增加的储备正好成为对冲工具,显然比继续加大美元资产的风险要小得多。

单纯用经济的眼光判断,只要是合法的利益,便无可挑剔。用文化的眼光分析,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早晚要被纠正。美元在世界金融秩序中的特殊利益,特别是从一九七一年以来的明显不合理的特殊利益,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是将被逐渐纠正的目标。不管美国政府是否愿意,欠债要还,天经地义的道理。全世界其实都已明白这个趋势。难点在于,全世界或多或少持有美元的人,都担心美元不稳导致资产缩水。大家全面对一个痛苦的转型期。因此,在战略思想上早一些回归金本位,应当是聪明的选择。P4-8

目录

旁观者清——关于金融危机的文化思考

战略选择——回归金本位

击鼓传花——危机传递的风险游戏

丧钟为疯狂而鸣

金融危机与文化陷阱

黄金——超主权货币之母

老三届——一代人的“淡出”

盛世危言——谁可能崩溃

危机:西方学者的忧虑促我们思考

学会和解——社会走向和谐的文化选择

自私美元政策与人民币对策

几万亿外汇储备是什么

政府债务违约的制裁

熵——观察中国经济的特殊视角

美元的特殊地位能维持多久

巨额外汇占款与通胀压力

A股的先天性缺憾与矫正

国企改革方向辩

人民币外债与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十年

世界的神经为何如此脆弱

股票总市值是否属于国民财富

附录 人类命运的相对论思考

序言

关于经济、金融之类的问题,我向来只是一个热心的旁观者。书写这方面的文字,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只有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一篇《金融的秘密》,时间比较远了,是九年或十年前的事情吧。

三年多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依然把自己定位于“热心的旁观者”。我非常关注事态的演变,思考它的走向,阅读有关的各种文字。不过,我并没有打算直接参与讨论,因为那与我的主业——文学,毕竟有相当的距离。

有一天,我偶然地注意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个专题节目“直击华尔街危机”。短短的观看,强烈地刺激了我。那天,做节目的嘉宾,是世界某著名投资银行在中国区的主席。西装领带,学者风范,微笑着侃侃而谈。他的中心意思,是告诉中国的观众,金融危机很严重,那是某些人的错误造成的,但是,华尔街的基本制度问题不大,那里的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完美的。

关上电视机,我让自己冷静了一会儿,决定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我在网络上浏览了几十分钟,心情变得很压抑。我发现,那位嘉宾的观点,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一些经济学界的人,就是如此主张的。

我早就过了“愤青”的年龄。我绝对不会因为经济、金融方面的“海归”人士特别多,就把他们指责为“华尔街的辩护者”。但是,我忽然想到与人性相关的毛病。比方说,我是文学界圈内的人,当文学界出了点什么事情,或者某位名作家写了一篇不像话的作品还偏要自吹自擂,想提笔批评,难免有几分顾虑。经济、金融方面的“海归”学者,若要直言评判自己的老师、学长,反对与自己的成长瓜葛很深的体系,同样会有忐忑之心。

这样想着,我渐渐释然。“人间变幻无穷,人性基本如此”,是我的一部小说的主旨。

我坐到了电脑前面,决定以“旁观者”的立场写一点什么文字。至少,我可以像天真的孩子那样,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真话。这就形成了我直接参加经济、金融危机讨论的第一篇短文。

幸亏我已经做了多年热心的旁观者,我阅读经济方面书刊的历史也比较久远,所以,我下笔时有一定的自信,能把握批评尺度。文章发表以后,受到多方面的鼓励,《文汇报》的总编辑徐炯先生,更是约我多写,为他们的名专栏“文汇时评”写一点文字。

于是,三年多来,就有了这二十二篇文章,多数发表在“文汇时评”专栏中。

合起来出个集子,也是一些朋友鼓动的。回头看看,尽管有少数想法属书生空谈,多数意见还经得起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的考验,我就有了汇编的底气。

决定把若干年前一篇随笔《人类命运的相对论思考》一并收入,是出于如下考虑:“文汇时评”专栏,对文字的限定很强,一般不超过两千字,因此,只能直截了当地讨论具体问题,稍稍腾挪展开就不行。《人类命运的相对论思考》一文,虽然不是直接谈经济问题,但是,涵盖了我对于人类社会各基本命题的探究,放在这本集子中,应当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内容推荐

“知青作家”孙颙多年来在《文汇报》的名专栏“文汇时评”上发表过多篇时政评论,三年多来共计有二十二篇文章发表,于是就汇编这本《冷眼(一个作家的经济批评)》。

《冷眼(一个作家的经济批评)》还把若干年前一篇随笔《人类命运的相对论思考》一并收入,是出于如下考虑:“文汇时评”专栏,对文字的限定很强,一般不超过两千字,因此,只能直截了当地讨论具体问题,稍稍腾挪展开就不行。《人类命运的相对论思考》一文,虽然不是直接谈经济问题,但是,涵盖了作者对于人类社会各基本命题的探究,放在这本集子中,应当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编辑推荐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写作的“知青作家”孙颙多年来一直阅读经济方面书刊,并在《文汇报》的名专栏“文汇时评”上发表过多篇时政评论,三年多来共计有二十二篇文章发表,于是就汇编这本《冷眼(一个作家的经济批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冷眼(一个作家的经济批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5705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3.7-53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6
12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4:25